专访团长陈绍团:每一个品牌都有与生俱来的年轻化基因
访谈:陈绍团 VS 鬼鬼(ojsngg2016)
来源:广告常识(adernous)
本文为「广告常识」独家专访,如需转载,请后台留下需要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本期访谈嘉宾陈绍团,找马整合品牌创意创始人,从业20多年,经历本土公司与国际4A的双重锤炼。他为万科、奥迪、凯迪拉克、本田雅阁、小天鹅、108兄弟啤酒等品牌创作过诸多教科书级案例。
2014年9月创建伊始,找马策划了小天鹅《我妈说》、小天鹅迪斯尼概念版、108兄弟啤酒《靠兄弟》、《致群主》等品牌年轻化转型案例。作为不到10人的小型团队,已属难得。
2015年108兄弟啤酒,靠兄弟TVC
团长拥有出众的大局观和洞察力,他依据从业20余年经验总结的实战工具“模糊洞察”,颇有影响。详情可读团长去年在毛线九日谈的演讲《找马陈绍团:模糊洞察,退一步看海阔天空(演讲篇)︱毛线九日谈第三谈》。
这是一篇迟到的采访。108兄弟啤酒的故事,去年就已开始。当时,108兄弟啤酒以水浒108将为原型包装创新亮相,一个产品H5、一个10.8兄弟节、一支《靠兄弟》的MTV,刷新业界眼球。融合传统文化和啤酒文化的创新符号、高度场景化和应景时代背景心态的品牌口号,以及度身定制的背景音乐,环环相扣,高度整合,相当见功力。尤其是那首原创MTV,因其酷酷的、拽拽的歌词,集结广州本土新锐六大RAP乐队主唱徐真真、华仔、熊猫、TT、廖效浓、梁毅豪跨队组合演绎,很有感染力。
我不靠泰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衡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武当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要多亏我的兄弟
我有今天多亏我的兄弟(兄弟)
不会放弃我的兄弟
有钱不会忘记我了兄弟(兄弟)
不靠山靠我的兄弟
快看一路都是我的兄弟(兄弟)
不要欺负我的兄弟
小心不要激怒我的兄弟(兄弟)
我跟我兄弟做的玩的大
兄弟在我身边都不 怕
傻逼赚的花的花的赚的赚的花的花的赚的全部都是靠他爸
我兄弟里面没有窝囊废
你没有兄弟显得多狼狈
那些好的坏的好的坏的好的坏的好的坏的千万不要嫌他贵
我不靠泰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衡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武当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泰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衡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武当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山,我靠我的兄弟
(my brother )你靠金山银山泰山衡山华山黄山
uh 武夷山五台山西樵山峨眉山白云山狮子山
你的你背后靠既系座喜马拉雅山
我兄弟出马起码拖够四百九十三
有冇野稳我私过,call 马不过的果几个
我靠兄弟怕你得果两三个
我有啤酒尊我等帮你上翻课
兄弟兄弟饮醉跟着一起唱山歌
你班兄弟只要系我后面企(起顶)
几点都会出黎理你几点
你靠山我靠兄弟酒快点拎离
关翻好歌冰柜ei
(my brother)
看到吗站在我后面得都是我得兄弟
我不靠山不靠山我就靠我的兄弟
我爹不是李刚有事我自己抗,我喜欢
活得像水浒传,我把命给赌上
一起打拼一起上
uh今朝有酒今朝干
我没有靠山,我的靠山是兄弟
结在一起发挥大功力
一不靠泰山二不靠华山
有了兄弟我就像是有了强心剂
这个社会像个大染缸
有了兄弟我就像米仓
有难兄弟一起帮
有事兄弟不紧张
没事三五个成群结伴瞎嚷嚷
今晚不醉不归就在老地方
我一不靠西樵山而不靠白云山
有兄弟背后支撑向前冲不会孤单
社会已经变质父亲成为靠山
但我老豆唔系李刚所以一切事由我承担
我不靠泰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衡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武当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泰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衡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武当山,我靠我的兄弟
我不靠山,我靠我的兄弟
卡位兄弟情感,近用古惑江湖义气,远借水浒梁山的兄弟故事。这个产品创新,委实天衣无缝。
108兄弟啤酒2015部分主视觉
“传统文化年轻化,基本上雅俗共赏、老少通吃的。70后80后喜欢,90后也很有感觉。而且我们很巧妙地把传统文化跟啤酒文化结合在一起,用很年轻化、场景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团长在电话里这么解释108兄弟啤酒的人群洞察。
经过1年的调试,找马团队帮助客户逐步完成了108兄弟啤酒从年轻化入口到平台的设计,产品全家福(108罐)于今年10.8兄弟节完整登场,概念上也完整丰满起来——从名字到兄弟节,紧紧围绕108兄弟展开。
不过,用户没记住官方给出的那个长长的品牌名字,而是用108兄弟代称,用作正式的新品牌的名字。
《致群主》
点击查看案例:http://www.digitaling.com/projects/19100.html
群主驾到
恭请群主圣安
蒙群主大恩
众兄弟灵魂穿越
共聚一群
有道是
群友如兄弟
群主如皇帝
自建群以来
我等莫不以群主为尊
拳拳忠心日月可表
天地可鉴
群主说一
我等绝不说二
群主往东
我等从不往西
但凡美女入群
群主不先搭讪
我等绝不开口
但凡群内兄弟聚餐
群主未到
我等就当菜还没上
但凡群主酒后尿频
我等从不怀疑群主的肾
有问题
但凡有人起哄要群主发红包
我等必谅解群主视而不见
正所谓群主无对错
放P
亦真理
但凡是群主开口
无论是对中东局势之高瞻远瞩
抑或是对小朋友包皮过长
之真知灼见
我等必将争相点赞
未敢有半点造次
我等急群主所急
好群主所好
生是群主的人
死是群主的鬼
但求群主富如东海
帅比长江
然有道是
天下没有免费的群主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
历代群主莫不奉此为真理
10月8日兄弟节来临
兄弟们听闻108兄弟啤酒
全家福上市
无不爱之切切
口水直流
以群主之巍巍声望
过亿身家
每人送一套108全家福作福利
不过九牛一毛
却足显群主之皇恩浩荡
一套多少钱?
那一箱多少钱?
身为群主
当大气为上
大气为上
上面这条《致群主》,今年108兄弟节的视频,于10月7日起在自媒体上广为传播。说到幕后的过程,团长开始点赞客户。
起初,我以为这是对客户的客套和礼节性恭维。但随后团长历数他和客户合作多年的点点滴滴,发自内心的感恩和默契溢于言表,关于客户的胸怀、品牌意识、创新行动力等等。
“优质客户是案例成功的首要因素”,团长多次强调。依我对团长的了解,如果不是发自内心,不会轻易说出这句话。不少广告人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的。
如果说去年的《靠兄弟》是年轻化产品创新的战役经典,今年的《致群主》则是以社群为洞察的战役示范。从执行来说,这条广告片,可能是近年来广告圈最具江湖豪气和武侠气质的广告。
这次的文案也颇有社群感,我本想偷师学艺的问13个问题,but,团长不按套路出牌呀,电话访谈之后,我重新删节编排了,为你摘出9个品牌年轻化的作战思考,以2016年10.8兄弟节为例。
问=Q=Adernous
答=团=团长
Q1:逢年过节,“逼群主发福利”已成一种文化现象,这次《致群主》怎么想到以此为策略切入点?
团:碎片化时代,如果你预算有限,你寻找的突破口应该小。你只能集中资源优势,从最小的口切进去。
任正非说过,找到你的一个城墙口,一天到晚往里冲,总有一天会冲进去。他这个是从时间的角度、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产品创新、用户、渠道、媒介、传播。从入口的角度来看,产品也是入口,媒介也是入口,渠道也是入口,或者话题也是入口。如果你的兵力很有限,你只能找最小的入口去突破,太大你根本冲不进去。
微信社群无疑是今天效率最高的传播入口。如果能依据微信社群的传播规律,创造出好的内容,那么以小博大是完全可能的。更何况108兄弟概念本来就和社群平台高度契合。也就是说,社群营销本身就是我们的方向和重点所在。
如何利用108全家福上市契机传播10.8兄弟节,以及,如何以有限的预算创造影响?如果能发动天下群友,逼宫群主在兄弟节以108全家福做福利,则大事可成。
每个人都是群主,每个人也都是群友。我们平时在群里,也是这样,特别喜欢搞搞气氛,起哄要群主发红包是常有的事。我们把群主捧天上去,让他下不来,要不要发“福利”,这是个面子和钱包的博弈。这样戏剧性很强。其实这也是相声和喜剧常用的套路,只不过我们把它用到了广告创意上。
Q2:108兄弟节第二年,就实时数据来说,微信传播环境与去年有哪些变化?
团:去年是4小时14万,今年4天15万。区别就在于,去年的社群也好,微信也好,媒介的热度比今年要高很多,也就是说现在的微信传播环境已经没有那么好了。比如说一般人朋友圈花的时间减少了,或者我加入的群至少有几十个,每天都看不过来,我就会挑重点的群,其它的我会慢慢退出来。
一开始你会说人越多越好,加群越多越好,后来你发现浪费你太多工作的时间,你就会精选,只看某一个部分的朋友圈或者说只入某个部分的社群,多余的社群你就不想加入。从媒介的环境来说,传播的难度加大。
但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其实我觉得内容制作也好、媒介投入也好,低预算、零预算什么的其实是不值得鼓励的,好内容就应该多花钱制作和传播,不然就是浪费内容。我想,不管是去年还是今年,如果有预算的话,这样的内容放在优酷或者腾讯视频的首页流转几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放大应该不是问题。当然这里面有行业的原因,有客户自身的资源原因。
2015年10.8兄弟节H5截图
2016年10.8兄弟节H5截图
Q3:《致群主》找了很多广告业界的资深前辈们客串,为什么会如此选角?
团:既然是社群传播,那么距离我们自己最近的社群就是源发性的种子社群,酒圈、创意圈都是。再说找兄弟们帮忙客串,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又符合108兄弟啤酒的文化。还有个原因,是预算问题。原先的资源预算基本都分配在10.8兄弟节的活动上。但是后来,我们觉得,影响力可能不够,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了这个视频。
Q4:“当大气为上”等台词,特别适合做表情,《致群主》还会有哪些后续动作?
团:客户现在正在尝试挑4款延伸到线下去。比如说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等大家最熟悉的人物,推向地面市场。
从整个传播的角度来说,除了有108兄弟啤酒,108罐全家福,还有兄弟主题的公众号,做推广联动。
还计划打造一个落地的适合社群聚会和活动的会所,因为社群如果仅仅局限在线上,基本上就类似于一个品牌局限于空中,结构上不完整,驱动力也不行。108兄弟,好就好在它具有社群的概念,那么基于社群的角度,打造场景是顺理成章的。如果108兄弟啤酒以此能够联动所有渠道的话,那么推广的速度是很快的。
如果能推动线下渠道商家跟108联动推广兄弟节的话,那啤酒也好,品牌也好,这个节日也好,它会很快的联动在一起。比如说可以跟足球俱乐部,跟户外登山俱乐部,跟龙舟俱乐部,跟嘻哈乐队俱乐部,就不同主题的联动,定期举办社群线下聚会,源源不断地为线上制造话题。
到最后,它是高度整合的一个品牌系统。不是说单纯的一个产品。
Q5:能否就今年108兄弟节,聊聊找马的创作及服务理念?
团:应对媒介碎片化、年轻人崛起等背景,各家各派各有各的招。比如场景派、爆品派、话题派、定位派、符号派……。但一方面,理论归理论,功底归功底。你看看周围,爆品喊得最响的,不一定是做爆品最好的;定位喊得最响的,不一定是定位做得最好的;符号、场景和话题也一样。另一方面,我觉得,品牌营销有多少扇门,就有多少种成功的可能。
符号、定位、场景、产品、人群、渠道、媒介、话题,所有这些,要想牛X,首先洞察要要够牛X。我们最强的地方,是从案子出发的地方就跟别人不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糊洞察。
从出发的地方退后看,放大看,放远看,可能细节不清楚,但更能洞察整体和变化、共性和规律。
比如说我们看人群,不仅仅把他放在消费环境中看,我们会把他们放到社会环境中看;不仅仅看他们的今天,还要把他们的昨天和明天。看整体和共性,看变化和规律。所有理性的卖点或者痛点或者痒点,如果加入社会环境和时代趋势的因素,那么你对消费者的洞察就更准。你抓到痛点可能就更痛。你抓到痒点可能更痒。
大家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消费者”。但实际上,“消费者”就跟“人民”一样,它太抽象了,对吧?
通常大家最喜欢这样为消费者画像:年龄25到45岁,白领,有一个孩子,一年出国旅游一次,正在事业上升期,乐于尝试新产品……实际上这些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因为每一个消费者千千差万别,是吧?但是我模糊看待他,我只关注他们最重要的共同的东西。他们跟我这个产品以及这个品牌存在最天然最直接最深度的联系到底在哪?我们只关注一点。至于他们究竟25岁还是35岁、喜欢哈巴狗还是短尾猫,跟我们有毛关系?
从品牌来说是讲究个性,但是到了消费者那边,我认为共性是最重要。消费者的共性就是品牌的个性。你要找到与品牌、产品联系最强的共性,你就要放大看,就要模糊洞察。要把它放在社会背景和趋势变化的角度,去审视看待这个人群的内心需求。
我做过的东西,从万科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基于模糊洞察,都是把人放在社会环境和趋势下考虑,而不是仅仅放在消费环境下考虑。
模糊洞察不仅仅适用于人群,也同样适用于品牌营销的其他环节。比如说,寻找品牌、产品、人群的最强联系,或者寻找驱动品牌效率最高的入口。你站得够远,或者站得更高。虽然看不清楚细节,但是你整个块面看的比较清楚。我们可以更容易看清楚品牌、人群、产品、定位、渠道、媒介、场景、话题彼此之间的关联。这就好比,你你如果俯视一个谜宫,你就能知道最近的出口在哪里。营销本来就是,你有多少入口和大门就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因为你解决品牌营销的每一个问题,入口都是很多的,而这个入口好不好呢?效率高还是低?有没有更近、更简单、效率更高的入口?这个入口有没有拓展为大门以及平台的潜力?他是否能否驱动整个品牌?所以说,不管是品牌基因挖掘、品牌营销整合、品牌年轻化或者高端化、符号和概念开发、产品和产品定位的创新、传播平台设计、话题制造等等,模糊洞察都是很好的工具。
现在碎片化时代,一定要找个最简单、最近的入口,比如说我可以从品牌顶层直接做,我也可以从产品入手,我也可以从人群入手,我也可以从定位入口或者渠道入口,我也可以从媒介入口。比如说像宝洁或者西门子,他可能每一个入口都做到七八十分都做得不错。对大部分中小品牌来说,他没有这么多资源,更何况现在碎片化时代,连宝洁都觉得均衡做每一个入口都很吃力,更何况一般的品牌,所以他只能优先选择最重要的入口,就像我们去年108兄弟啤酒产品创新这个入口,其他就是一个支持系统的配套创新。
选择哪个入口取决于你的目标和基因,优势基因决定了你的资源跟你的能力,也就决定你最优的路径和方法。你的品牌基因是什么?你有多少钱?你有多少其他的资源?你是渠道最强、还是产品力最强、还是社群最强?还是对消费者的研究最透?综合评估,哪一个的口子进去,进去的效率是最高的。只有模糊洞察整体和变化、共性和规律,你才能据此选择最佳入口。
平时我们经常谈谈品牌引擎,其实就是品牌入口,一个好的发动机来带动产品平台甚至联动整个品牌结构。我们找马就这个意思。每一个入口都是一匹马,但是最好的那匹马,就好比一个头马,可以带动一群马,然后带动它们一起往前走。就像如果你能够从N多个入口里面,找到最佳入口,这个入口就可能成为带动整个平台和结构。
Q7:就108兄弟啤酒这个互联网品牌,找马已不仅是广告服务,更是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团:优质客户是成功案例的首要因素。至少就这个案例来说,我觉得客户因素远远超过其他。一个好的客户通常具备胸怀、品牌策略意识、创新欲望和落地执行力,他们都有。
第一,有胸怀。人家说中国是“官本位”社会,其实我觉得是“权本位”。何止当官的人架子大,有权的架子都大。一般的客户,大大小小,在那个位置,最在意的,不是对错,而是自己的感受,很少真正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问题。所以如果你遇见胸怀宽的客户,那是你的幸运。
第二,品牌策略意识。他们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品牌二维码策略、品牌互联网转型尝试等等。很多我们圈内的人都说做广告辛苦,其实是很文艺的看法,因为你根本没见过客户如何做营销的。尤其是啤酒企业,典型的必须以量取胜,平时在地面上打的都是白刃战,非常耗精力,这个情况下依然保持强烈品牌意识和创新欲望,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第三,创新欲望和执行力。他们做108兄弟啤酒,其实是在全国啤酒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率先做的事情。抵住很多压力,你看一个职业经理人都要在一个非常功利的系统里面。一方面要顶住利润的要求,或者说有利润压力的状态下还勇于创新。一般的企业就是,我先把年度任务完成再说,才不管你什么创新不创新。一般来说都是最好按照既定的传统的轨道,保护它的优势嘛。
像这样的客户,你一定愿意为他多付出,对吧?我觉得遇到一个投缘的客户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广告人毕竟很倚重甲方的系统,因为广告也好,创意也好,不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独立产生价值。如果说品牌是一棵树的话,那你得借这棵树创造价值。
Q8:您说找马团队要做特种部队,找队员您会看哪些潜质?
团:特种部队这种说法,目前更像一个理想,而我们,正在往这个目标前进。理想中的特种部队就是,每一个人就是都是多面手,能够独立地、以一当百地达到目的。每一个成员,看上去可能只是一个人,但是其实他背后是整个系统。比如美军捉拿本拉登,也就二十个人,但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信息搜集系统、情报分析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决策指挥系统。
再举个例子,好莱坞电影《偷天陷阱》。一个富翁看上了一个博物馆里面的一幅名画,他找到一个很牛逼的策划高手,说你帮我偷出来我先付给你500万,事成之后我再给你500万。这个牛B的高手就从不同地方找了5个人,甲是情报收集高手,两天就把博物馆所有的通道弄得明明白白;乙是攀爬高手,可以从楼底徒手攀爬到楼顶再从楼顶吊到一楼大堂,不会有任何闪失;丙是穿越红外线能力的超级高手,丁可以在3分钟之内打开世界最难的锁,戊是江湖赛车手,高速公路无人可及。他有这样的一个团队之后,他很轻松就把这个画偷出来了。偷出来后把这个500万分给别人,分头玩去了。他下一次任务我再通知你。对吧?这不就是互联网时代“化整为零”用人策略吗?但是,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首先,你得知道另外那几个人在哪里,其次,他们要愿意跟你。要知道,高手都是难管的,你得足够的胸襟和能力。
以我们行业目前的状态、以及公司目前的阶段,找到这些人、以及建立完整的系统,显然尚需时间。目前来说,我们干起活来,比特种部队费劲多了。
现在,整个行业环境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再像过去那样子,迷恋4A式的大兵团规模化作战,效率太低。岗位分工太细,每一个人,都是从一个最小的螺丝钉熬成一个最大的螺丝钉。没有大局观,也没有创新欲望;既不利于培养人,也不利于机动作业。我觉得特种部队就是从长远来说,一定是要坚持的模式,不管做什么。目前来说我觉得我们当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它是必须努力的一个方向。
Q9:小天鹅“我妈说”、“迪斯尼概念版”、“108兄弟”、“致群主”都是品牌年轻化战役,品牌年轻化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团:其实品牌年轻化和品牌高端化一样,都是基于社会环境和趋势变化、人群需求变化的结果。过去二十年,中国基本上就是巨无霸的物欲的垃圾场,山寨、土豪、投机、快餐文化铺天盖地。严格地说,多半的50后60后70后80后,不是土豪就是土鳖,从90后开始,中国人的心态、品味和价值观才逐步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对传统的消费者,有着巨量的品质改造升级的高端化需求,同时也有品味升级的年轻化需求。看看中国海外购买欲望就知道这一趋势多么强劲;而90后,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符号,直接驱动创新品牌和创新产品的出现。
品牌年轻化,首要是人群品味、心态、价值观的年轻,不一定是用户年龄意义上的绝对年轻。其次是产品创新,新技术、新功能、新工艺、新设计,产品创新是品牌年轻化的最主要的载体。
如何在传统品牌中找到年轻的基因是需要洞察的。其实,每一个品牌都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每一个品牌也都有与生俱来的年轻化基因。基因与定位不同,定位是随着需求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说,万科的企业定位,以前是住宅开发商,现在是城市配套服务商。但是万科的基因是沉淀的、积累的、相对不变的。每一个品牌文化都有年轻化基因,这些基因不在董事长的脑海里,而是用户的心里,只是,多半需要创新改良、与时俱进。世界一直在变,互联网时代只是其中的一种。人心的变化,其实比互联网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有没有可能改良你的基因,顺应全新的时代,需要意识、方法和勇气了。
最近有一个文章,说是日本的百年品牌甚至几百年的品牌数量很大,是中国的多少多少倍。这其实跟日本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在保持自我与顺应世界变化之间的路径有关。也就是说,面对互联网时代也好,面对年轻化时代也好,其实并不需要放弃品牌的“自我”,只需要基于“自我”基因进行挖掘、改良或变革。但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对品牌也好,对品类也好,都充满对自己的误解,对自我的无知。也就是说,对自己的基因缺少真正的认知,也就不可能找到链接新时代的路径。比如说一个老铁匠,原来做铁锅的。突然有一天铁锅不流行了,不锈钢锅来了。那么,假如说这个是中国铁匠,他很有可能继续生产铁锅,直到倒闭;或者他干脆就改行,炒股去了。如果这个是日本铁匠,他还是继续做铁匠,但是他会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不再造铁锅,而是开发任何用铁艺可以做得更加精美的东西,甚至和设计师艺术家合作,创造设计感和品质感俱佳、价值500元的铁制蚊香托盘,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就当下而言,日本人远比中国人更有定力,更有平衡力,所以日本更盛产战略家和匠人。
现在大部分中国传统品牌,都不敢触碰品牌年轻化。有些人可能觉得进退两难,因为他所有的优势全部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比如说,他没有团队。他的团队都习惯了按照传统的轨道前进,依赖于对传统路径的挖掘。逼急了,顶多就是随波逐流搞点追热点的花样,比如别人搞公众号我也搞公众号,别人搞社群我也搞社群,或者别人做直播我也做直播,这样的年轻化就像一个老女人戴上一只小女孩的发卡,没啥卵用。
多数的创新来自于被动创新。如果白酒业界没有横空出世一个江小白,大概所有的白酒企业还在迷恋白胡子老人家端着酒杯、说几句陈词滥调的所谓的“白酒文化”,
很多品牌其实根本不知道白酒文化究竟是什么,只是人云亦云地按照历史的套路出牌。江小白虽然现在并没有颠覆白酒行业,自身也有一些问题。但是他杀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年轻化的路径。从长远来说,他是一个变化的开始,或者说白酒年轻化的开始。茶叶也是一样。比方说一般人搞茶馆,一定是古色古色的感觉,认为这才有“茶文化”。纯粹是扯淡。茶文化是一种精气神,绝不是某种亘古不变的形。
传统企业,他团队没有跟上,他的整个意识也没有跟上,他的消费群还是原来那帮人,改变得非常缓慢,对吧?因为他有很多既有的因素,比如说它的供应商系统,它的生产线,他所有的分销系统、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传统”建成。包袱太重、步履太重,不变则死,变则马上死。
最好的办法是从产品创新开始,从培养新用户开始。根据你新的消费人群换血的比例慢慢的增加新产品的比例,直到最后完成脱胎换骨。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年轻化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传统企业来说,因为他的包袱太重,如果你完全不创新,那么你可能5到10年内你就死掉,你没机会了,要么你就被挤到边缘去,专门做对廉价的东西,是吧?
但如果他你太急,你的团队哪里来?你的客群在哪里?那原来的规模怎么办?原来的渠道怎么办?原来的生产线一夜之间要换掉吗?原来的老用户全部不要?从零开始?那么这个代价太高了,当然也没人愿意。
所以说,年轻化肯定是必须做的,循序渐进的路径规划和坚定执行是对传统企业是最合适的。他要逐步先根据人群的变化,改变它的产品。先基于新人群、新技术、新功能、新工艺、新品味、新心态、新价值观,进行对应的产品创新、定位创新、渠道创新、媒介创新、话题创新,逐步改变。
近期文章
公号:广告常识
微信号:adernous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