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开始公测了,一篇文章带你读懂小程序到底是什么!

举报 2016-11-04

作者:Jason Ng 
来源:
可能吧(微信号:knbknb)
原标题《微信小程序的想象力与不可想象域》
数英网编辑对文章稍作修改

微信小程序终于开始公测了,这篇文章也终于可以发布了。今天,这篇文章可能是大家最期待和最失望的。期待是因为这篇文章我将会分享我看到小程序生态里的机会,失望是,我无法手把手教你如何在这个新平台里挣钱,就像我无法告诉你如何快速赚取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更多地,我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产品层面与思维层面的。

要了解小程序生态里会有哪些机会,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底层信息。


01.微信为什么要做小程序?

微信公众平台有 3 种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企业号用得比较少,我们暂时不去讨论。过去几年,订阅号的发展可以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力,以前没有人会觉得投资一个没有产品的订阅号是有价值的。

1.1 订阅号与服务号现状

让我们先来看看订阅号和服务号分别做得如何。

我们可以看到了「一条」这样的订阅号大户,也看到像「咪蒙」那样的让许多媒体人眼红的订阅号:

微信小程序

也少不了像「同道大叔」这样的星座号,当然,还有个人色彩非常强烈的「博客」,比如「小道消息」:

微信小程序

服务号层面,招商银行信用卡经常被提起,「朝夕日历」是一个体验层面做得非常优秀的日程管理服务号:

微信小程序

在「助理来也」,你可以订购身边的各种服务,你也可以通过「我的印象笔记」把阅读的公众号文章存到印象笔记(中国版)里:

微信小程序

订阅号与服务号的出现,让微信逐渐成为一个生态,用户无需离开微信,即可完成阅读、社交、获取生活服务等。

1.2 服务号无法解决高频使用的问题

按照微信的期待,订阅号本应为用户提供内容,但被玩出了各种营销和电商的花;服务号本应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但真正做起来的服务号却少之又少,你可能听说过不少 VC 投资订阅号,但很少有 VC 投资服务号。

服务号发展得并不好。大多数服务号只是在做替代短信的推送服务和低频服务。

比如,被视作经典案例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公众号,用户的使用场景以收通知为主,它只不过替代了刷卡短信通知,其它功能很少被用到。

不妨想想我们为什么会下载一个产品的 app,而不用它服务号里一模一样的功能:

● 体验差,HTML 的体验比不上原生、流畅性差
● 层级多, App 一打开就是服务目录,服务号需要多进至少一层
● 对网络过于依赖,没有网络,服务号无法使用


对于低频使用的场景,即使体验差、层级多、每次都需要联网,用户是可以忍受的,比如查询信用卡额度,这种行为可能每个月只有一两次,即使网页的体验很差,但我们能忍受。

但对于高频使用场景,比如文档编辑,我们每天可能需要使用很多次,这时我们对体验、速度、稳定性显然有更高的要求,服务号和 HTML 并不能完美满足这些要求。

矛盾来了,微信希望第三方用服务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但从功能层面,服务号却只解决了低频服务的需求,高频服务用户依然需要下载 app。

这时,微信需要提供另一种能力,来满足高频服务的需求。

1.3 微信想成为唯一的入口

为什么微信非要满足高频服务的需求?

因为商业是贪婪的,商业的最终目的是垄断。

8 亿活跃用户对微信来说是不够的,一天只占用用户 4 个小时对微信来说也是不够的,光提供信用卡消费通知对微信来说还是不够的。

微信想要更多,腾讯想要更多。当微信已经是超级入口,它想变成唯一的超级入口,它要占据你更多的时间和使用场景。它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 OS,但它希望成为「事实上」的 OS。

小程序是微信成为事实 OS 的必要补充。因为它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服务号没有满足好的高频应用场景。

所以,三管齐下,微信希望占据:

1. 更多用户时间
2. 更多应用场景
3. 更多服务入口


微信小程序

订阅号解决阅读需求,服务号满足低频服务需求,小程序定位在高频使用场景。

听起来很恐怖,但恐怕没有人能在短期内阻止微信成为事实 OS。


02.小程序是一个独立生态

把小程序理解为一个独立生态非常重要,这能让我们更容易看清楚小程序里存在的机会。

2.1 什么是生态?

我对软件生态的理解是这样的:

1. 一个大平台打造了这个生态
2. 为所有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入口
3. 有统一的开发语言
4. 对 UI、运营等方面有严格的规范
5. 平台与开发者分成、共赢

图示如下:

微信小程序

2.2 对比苹果与微信

按照前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苹果 App Store 的生态结构:

微信小程序

1. 苹果是大平台
2. 统一入口是 App Store
3. 统一用 Swift 或 Obj-C 语言进行开发
4. 苹果对 UI、运营等方面有严格的规范
5. 苹果与开发者分成收入


我们再来看看微信小程序的生态:

微信小程序

1. 微信是大平台
2. 统一入口是微信 app
3. 统一用小程序语言进行开发
4. 微信小程序提供了详细的 UI、运营等规范
5. 目前还未与开发者分成收入,但以后有这个可能性


相比起服务号,微信在小程序的生态建设上花了更多功夫,比如之前并没有 UI 规范、以前并没有独立语言,这些都让小程序慢慢变成一个独立生态。

2.3 如何用生态思维发现新机会?

任何一个新生态的出现,都会带来以下机会:

1. 新的应用场景,甚至新的用户
2. 原来在别的生态存在的应用,会以新的形态重新出现
3. 微信开发,将会是独立岗位,就像 iOS 开发

对于第 3 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有可能学院在今年7月就推出了「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开发」课程,周期为 2 个月,认真培养和我们一样有前瞻性的人。

微信小程序

你可以回想 08 年 App Store 刚推出时,赚到第一波红利的,是不是抓住这些机会。

当然,认识「红利」这个词的人已经比 08 年多多了。


03. 正确理解微信小程序

自从张小龙 2016 年初提出做「应用号」,外界对应用号的猜测和期待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多数人和媒体认为,小程序将会为营销带来新机会。

我觉得很多媒体把小程序的机会方向带偏了,小程序的营销能力其实是很差的,他们或许没有细看小程序的开发文档,甚至没有参与过小程序开发或与开发者进行深入交流,就,嗯,有点乱写。

以下 10 点对小程序的理解来自我对小程序文档的解读和实际开发,期间,我也与微信的工作人员有一些交流。

3.1 小程序是微信接下来的重点产品

甚至是最高优先级的产品之一,因为这是微信要成为真正的 OS 的路径。前面已经论述过这一点。

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完全放心把精力和资源放到小程序上。

3.2 无关注,无心理压力

和服务号、订阅号不一样,小程序是没有关注功能的。这意味着,对用户来说,心理成本更小,用户通过搜索进入小程序,马上就可以使用,不像服务号还需要先关注。

但对开发者来说,这显然不是好事。这意味着:

1. 你无法群发消息,因为你根本没有关注者
2. 你可能需要自行建立用户系统,但转化率是个问题


所以,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运营能力的要求。

3.3 不是 HTML5,也不是 Hybrid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非常炫酷还带背景音乐的 H5 页面,将不会在小程序里出现。

微信小程序开发使用改自 Javascript, CSS, XML 的语言,同时提供了各种自有的组件和 API,这让小程序变得独立:

1. 它不兼容 HTML,网页代码在小程序里无法使用
2. 开发之前,开发者需要熟悉小程序开发语言,按照微信的命名方法,说不定会被称为 WeLang。


不兼容 HTML,不仅意味着你不能在页面里使用 HTML 标记,也意味着你不能嵌入 HTML 网页:要么不嵌入,要么用 WeLang 重写。

3.4 没有外链

不兼容 HTML 还意味着,你无法在小程序里放置外链。HTML 里的 <a> 标记是被禁止的。

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营销,服务号里,我们好歹还能在文章里插入链接,而目前版本的小程序,是不能插入外链的,哪怕是放置二维码,直接在页面上长按,也没有「识别二维码」选项(当前版本)。

限制得很狠,不是么?还有更狠的。

3.5 无法分享到朋友圈

是的,那种鼓吹小程序能带来营销大机会的媒体要被打脸了,至少被目前版本的小程序打脸了。

当前版本的小程序是不支持分享到朋友圈的,你可以将小程序的任何页面分享给通信录的个人或群,但无法分享到朋友圈,这意味着你不会在朋友圈看到小程序刷屏,刷屏的,还是原来那些东西。

从经验上来看,微信会尽一切努力维护朋友圈秩序。以后小程序能不能分享到朋友圈我不知道,但至少一开始不打开这个口对微信来说是好事,一旦打开,就很难收回来了。

3.6 用微信语言开发的原生程序

前面已经提到过,微信小程序不是用 HTML 开发的,也不兼容 HTML 标记,它是一套自有的语言(暂且叫 WeLang),使用 WeLang 开发出来的页面,其体验是与原生 app 接近的,因为除了数据,定义页面的样式、数据结构、逻辑等文件已经提前下载,不像网页那样需要实时加载,而且,因为页面可以调用小程序提供的组件,这些组件早已内置在微信客户端,它们的体验其实就是「原生」的。

一个微信页面包含 4 个文件:

1. WXML:页面结构
2. JS:页面逻辑
3. WXSS:页面样式
4. JSON:页面配置

微信小程序
注:这 4 个文件非层级结构。

其中 JSON 文件不是必须的,这 4 个文件在用户下载小程序时就已经下载到本地 — 就像原生 app 那样,小程序只需要连接 API 获取指定数据。

这样的体验,是非常流畅,非常原生的。

3.7 前端开发成本极低

前端开发其中一个最大的成本是兼容性适配,不管是做网页的前端需要适配各种浏览器,还是做 Android 客户端开发,需要在各种尺寸、性能不同的设备中反复调试。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些成本的支出是不划算的,因为创业公司需要快速将产品推出市场,兼容性问题往往为快速迭代带来障碍。

开发微信小程序,对于前端工程师来说,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因为微信已经解决了兼容性问题,前端工程师只需要学习 WeLang,然后按照规范去开发,兼容性问题,交给微信。

一次开发,多平台通用。

3.8 离线使用与 Websocket 的想象力

微信小程序支持离线使用,也支持后台运行,这为小工具带来想象力。

比如,像万年历、Todolist、番茄闹钟这样的工具,会大量出现。我更期待的是,微信将来提供一种会话与小程序之间直接通信的能力。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很多 API 与服务号类似,但其中的 Websocket API 是新增的。很多拿到内测的朋友都跟我说,这个新的 API 可以带来巨大的想象力,比如,你可以在小程序里打造一个「你画我猜」的游戏。

但我更期待的是,这个实时通信 API 能否会为垂直社交带来新可能性。这一点,后面会详细讨论到。

3.9 没有游戏,没有直播

是的,「你画我猜」其实是无法出现在小程序平台的。

目前版本小程序文档里明确写明,游戏类、直播类、小程序导航,小程序链接互推,小程序排行榜等都不能提交。

3.10 有审核机制

前面提到了「提交」这个词。和订阅号、服务号不一样,你发文章不需要通过微信审核,你改按钮功能也不需要,但小程序的每个版本更新,都必须通过微信审核 — 就像 App Store 那样。

微信小程序

对用户来说,这是好事,意味着大部分通过审核的服务都是质量过关的,坏消息是,对于只把目光放在营销层面的人,这里又是另一个限制。


04. 有哪些机会?

小程序之所以「小」,除了因为安装包不超过 1024 KB,用户即搜即用之外,还因为它定义了新的应用场景 — 直达服务的场景。

微信小程序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的定义:即用即走、触手可及。从他的原话以及我们开发小程序的过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微信期待小程序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直达服务,比如用户在搜索框搜索「北京到上海的机票」,小程序应该立刻转到机票列表页,而不是小程序的介绍或繁琐的注册过程。

实际上,用户不仅可以搜索小程序的名称和描述,还能搜索其最多 5 个功能性页面,这意味着,微信特别强调搜索直达的使用场景。

结合小程序提供的功能和新的应用场景,我们来谈谈小程序里有哪些机会。

4.1 从其它生态复制过来

复制比创新容易,而新生态对应用多样性也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你很快会看到,会有大量的人从 App Store 「复制」应用到小程序。

第一波被复制过来的,很有可能是各种开发门槛相对较低的查询类产品,查电话归属地、查快递、查星座、查空气质量等。

复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对小程序的用户场景定义是不一样的,照搬可能不是最好的思路,需要做适当的要整。

4.2 别硬拼渠道

前面提到的查询类产品,是我拍脑袋想到的。同样,在这个行业稍有经验的人,也能拍脑袋想到。

这意味着,和你一样,想着从 App Store 搬运应用到小程序的人非常多。如果你只是一个独立开发者或小创业公司,不妨搁置这个想法,因为这类产品最终考验的渠道能力,不是产品设计能力。

4.3 电商

能补足腾讯缺口的产品可能都会被鼓励,电商就是最有想象力的领域之一。

电商的最大入口在阿里手上,虽然腾讯手上有京东、微店等电商平台,但体量总和与淘宝、阿里巴巴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微信希望占领用户所有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入口,电商当然是不例外的,而恰好,电商也是腾讯急迫需要的,为什么购物还要打开淘宝?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商方向的小程序会大量出现,腾讯一定会从政策上有所鼓励。这么看来,淘宝与微信的互相屏蔽,可能会为小程序里的电商生态奠定基础。

4.4 垂直社交

我们的微信通信录是杂乱的,里面有家人、同事、同学,甚至还有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的人。

订阅号们,一直尝试建立用户社群,但不管是用独立 app,还是用微信群,转化率都奇差无比。

这两个需求,以及 Websocket API,让小程序里的垂直社交成为可能。

微信小程序

比如一个关注孕妇的订阅号,它可以利用小程序构建一个孕妇社区,孕妇们无需离开微信,就可以在社区里与她人沟通和购物。

比如,你还可以在小程序里复制一个 Tinder,让用户在里面统一管理他们的一次性关系,从技术接口和需求上,它都有出现的理由。

很多人期待微信开放关系链,我觉得它永远不会对外部产品开放关系链,但我认为,微信允许,也需要基于微信平台的垂直社交。

4.5 2B 产品与工具

毫无疑问,2B 类产品和工具将是小程序的热门领域,尤其是高频使用的工具类产品。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们公司内部沟通用钉钉,但无论如何,你与外部客户沟通时,还得使用微信。但微信与钉钉之间是没有数据同步的,这为内外沟通带来了不便利,你需要手动复制微信里的沟通内容粘贴到钉钉里。

又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需要写一份与团队内部共享的文档,这份文档每天可能会更新好几次,以前的做法是在电脑上修改完发到公司群里。试想一下,为什么你不能在一个叫「团队网盘」的小程序(纯属虚构)里更新,团队成员只需要打开小程序,就能获取最新版本?

微信小程序

既然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最常用的沟通工具,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场景也搬进来?以前不可以,因为以前微信里没有沟通的屏障,所有沟通都混在一起,并不适合办公,因此他们推出了企业微信。

而现在,小程序可以成为这道「屏障」,办公的沟通,可以在小程序里进行,日常与外部的沟通,依然通过会话。如果某一天,微信提供了「会话 - 小程序」的通信能力,办公场景的流畅度会更上一层楼。

4.6 营销需要新思路

因为微信小程序对营销的限制:

1. 没有关注功能
2. 不能群发消息
3. 不能内嵌网页和外链
4. 不能分享到朋友圈

小程序的运营需要新的思路,最好的营销当然是提供用户最需要的服务,让用户口碑传播。除此之外,肯定还会有新的营销思路产生,我不知道会有哪些新思路,但我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尤其是玩流量的高手们会想到新办法,不过,我也相信,微信会一如既往地限制过度营销。

4.7 内容型产品其实不适合做小程序

纯粹的展示型内容产品,其实不适合做小程序。我指的是纯粹的媒体。

媒体需要什么?公众注意力。

小程序没有关注、不能群发、不能分享到朋友圈,这意味着用户要找到这个媒体,只能通过搜索或二维码。显然这不是媒体的玩法,媒体的玩法是搞个大新闻,让所有人在朋友圈里转发,然后持续搞大新闻。

所以,订阅号依然是最适合媒体的公众号,但如果媒体公司有开发能力,可以同时做订阅号和基于小程序的社区,想方设法把订阅者转化到社区里。

4.8 其它机会同样需要变换场景思维

机会肯定不限于我说的这些,但无论在小程序里做什么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变化场景思维是很重要的,这要求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应该优先考虑用户如何迅速获得服务,而不是我们如何首先获得用户。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做产品时,往往很难做取舍。


05. 还是那句老话,创业先做微信号

微信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入口,小程序的推出,将让它占领更多用户场景和用户时间,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考虑,用户在哪里、用户更多时间花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构建入口。

相比起开发原生 App,开发微信公众号的优势我已经在《别开发 app 了》详细阐述,实际上,我身边已经越来越创业者选择不开发 app 了。

很多人担心两个问题:

1. 苹果是否允许小程序的存在
2. 被微信封杀了怎么办


第 1 个问题显然不用担心,两个大公司之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判的。利益最大化是共同的追求。

对于第 2 点,我的理解是,微信的规则越来越清晰,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规则里都写明,但如果我们做了一个与腾讯利益有严重冲突的产品,可能还是会被封杀,毕竟腾讯是商业公司,不是公益组织。

另一方面,有时封杀我们的可能并不是腾讯。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当然,凡是留一手还是需要的,如果我们开发的是微信小程序,后端 API 其实和提供给 iOS 和 Android 的 API 是类似,任何时候,数据同时有一份握在自己手里是很重要的,那些承诺永不关闭终生免费的网盘不都关闭了么?这样也比较方便当你有巨量用户时,从微信移植到别的平台。

总之,红利是有的,但每个人都已经意识到了,除了快之外,别忘了把思维切换到「直达服务」的场景上。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 熊他姐
  • 一一
  • 马克图伯
  • 天捌
  • icey
  • Tommy猪
  • Lulu
  • ★朩耔李﹌
  • Anna
  • A cat nap~..
  • season high
  • Queen蔡晨晨
  • 兰色菲儿
  • e逸灵
  • 霹雳任
  • sherley
  • 乖乖
专访2025最出圈广告人:嘉嘉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萌
我是觉得珀莱雅想传达的核心理念想法是可以,但步子迈的有些大,妇女节可能首先要解决的是女性问题,再是所有的弱者问题。毕竟女性权益的争取在现在来说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步,甚至妇女节原本厚重的含义也被“女神”“女王”这类看似美化的词而弱化和替代了很久,近两年才开始正名。女性身上的物种性一直盖过了她的个体性,可能要等到某一天,性别问题彻底解决了,再讨论所有的弱者问题会更好,毕竟弱者不分性别。
2024-03-08举报
再见杨柳
其实读者没有义务去了解“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如果表达不清晰,引起了市场的反感甚至是愤怒,毫无疑问是品牌自己的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难道内部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妇女节没必要找男的”吗?没有考虑过这种事情可能有风险吗?

做了有可能加分,不做也不会扣分的事情,才值得去试试,一个明显是做了不会加分,甚至还可能会扣分的事情,为什么要做?

——我们想要在妇女节讨论自由。

是,这确实是个理由,但妇女节为什么不讨论女人呢?是女人需要讨论的话题点不够,凑不出来吗?

核心主体有足够的诠释空间,何苦非要凑个男的进来,给自己的项目增加风险呢?

说句最难听的,一个主要受众几乎是女性的品牌,要讨好和迎合的,始终是女人。

画蛇添足,蛇画得很好,吃饱了闲的加两个男的进去,翻车。
2024-03-08举报
Grace
没错,大篇幅的展现男性故事,但又没有让大家理解提及男性的必要性,才是让珀菜雅陷入这次舆论危机的关键。
2024-03-08举报
再见杨柳
品牌表达的立意应该维持在一个让受众迅速理解,接受,认同的基本范围里,在什么场合就要说什么话,不要跑题,跑题之后被骂,不要觉得自己委屈。品牌没资格觉得委屈,消费者不欠你的。
2024-03-08举报
135****5365_5857
“高端”的广告思想和中低层困苦女性的诉求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等感,无论是什么广告,一定是符合受众的诉求才可能达到传播效益,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作为女性消费者为主导的品牌推出的广告没有贴合女性的现实诉求,夸张一点比喻,有种“我在伦敦为人类呼唤爱和和平”,你怎么在非洲贫民窟对我美好主张各种不赞同和抗议?女性为什么委屈、愤怒甚至感到品牌在恶意引导?这都是品牌要反思的。
2024-03-11举报
黄是人
确实执行上面问题也很大,男性抗击性别偏见的故事太弱了,就像战场上大家说我断了胳膊,我残了眼睛,突然有个人说我蹭破了皮……
2024-03-11举报

全部评论(63条)

  • 唐瑶瑶
    对滴,在妇女节这天来表达平权,但是故事又没有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说,毕竟女性群体需要发声,客群也是女性群体。走偏了,一点儿都不聚焦。

    “职业/爱好/年龄/身份/生活方式/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这个主张在这一天表达就是错的。
    2024-03-14举报
    dali
    还没吃饱就想着吃撑,步子迈大了
    2024-03-14举报
    比萨塔下的猫
    这么说吧,生活中女性确实是弱势,但网上女拳盛行、男人对此都是沉默不语,珀莱雅不懂?
    2024-03-14举报
    HZAD xzh 000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之前有一场非常出名的辩论赛,甚至于有一部分发言都被消音了,辩题是“在当代女性优先是否有助于性别平等”,反方就是用性少数群体作为辩论证据。
    2024-03-13举报
    深水倒勾狼
    三个月前数英有一篇文章步履不停深陷辱女风波,文章中大赞珀莱雅的女性营销,我就预言3年内珀莱雅必因女性营销而翻车,没想到才过去3个月,珀莱雅就翻了车,我对女权和网络舆论有了新的认识。
    2024-03-12举报
    苏小胖
    什么新认识?可以细说
    2024-03-13举报
    1071594212
    不是为了赚你口袋的三瓜两枣,还真以为品牌真就想为女性发声。现在是因为女人能花钱敢花钱,才出来花式哄你开心。
    2024-03-12举报
    181****5994_984
    商业归商业,企业真别把自己当作公益慈善组织,好好讨好捧高受众人群就得了,从个人角度还是钦佩决策人有胆量和魄力在彼时彼刻说出这个话题的,有个不是建议的建议希望珀莱雅在父亲节去夸赞下妈妈“弥补”下受众,hhhh
    2024-03-12举报
    一只纸
    可以提男性 可以第三视角 可以以任何内容和表现形式去创新 但不要忘了终究落脚点还得是回到「女性」议题 有这样的想法很好 但没用好 或许从类似「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出发会好一些 而不是直接去讲「整个群体」属于跑题了
    2024-03-11举报
    黄是人
    很认同评论里讨论的几个观点,仅针对观点本身(狗头保命):
    1.女性的敌人不是男性,而是父权制,其实现在年轻开明男性对父权制的憎恨也是很强烈的,因为确实客观来说父权制的受益者就是中年男性;
    2.珀莱雅营销人员所在的超一线城市女性生存状况好一些,开明男性的比例也大一些,但是绝大多数女性面临的状况还是比较糟糕的,这让市场很难同感。
    2024-03-11举报
    rainnie
    其实原因可能是决策者想端水,但是自以为端明白了,实际大众并不买单,做营销别太自信了...
    2024-03-11举报
    Melanie S.
    大家可以说它沟通时机没抓准或者理念表达得不够清晰,但是能被骂成这样,我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也是看不懂了。女性的敌人不是男性,而是父权制。让男性理解他们也在受父权制的压迫,本身就是在促进性别平等。如果非要要等女性获得平等之后才能谈男性的问题,这跟“人权还没保障谈什么女权”是一样没有道理的。但如何让女性不会觉得自己的发言空间被挤占,这确实是在沟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024-03-11举报
    不好改
    我的角度和大家不一样。我本以为是俩男的激烈对抗偏见的故事,结果就是“喜欢抓娃娃、不愿讲黄色笑话”等等等等?就这?就这?这有什么好说的?好歹编点更“严重”的故事啊?
    2024-03-11举报
    不好改
    也算是反向证明了,男性的故事总是没有女性“严重”吧?
    2024-03-11举报
    墨鱼
    没有不适啊
    2024-03-11举报
    叛逆的肥鸭

    既然要讨论平权,提及男性没什么不对的。
    推荐《男性的衰落》这本书,里面有一个观点跟珀莱雅这次营销的核心理念如出一辙:
    我们无法否定的一个现实——这个世界的权力是掌控在大多数中年男子手上的
    要做到真正的平权,就要让这群人把权力交出来,但是哪个既得利益者会愿意主动将权力带来的好处和地位拱手相让?老生常谈的说教可以鼓舞女性争取权益,但是无法让男性心甘情愿交出权力。因此要让男性也感受到,平权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比如说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的男性也可以得到充分尊重和自由),才会让男性也愿意跟女性站在一起,走向真正的平权,即使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上100年。
    “当你想让一个人脱下外套,用北风吹他只会裹得更紧,要用温暖的太阳晒。“我觉得珀莱雅有在做这个太阳,比很多品牌的女权营销更超前,也更有勇气。如果有更多品牌一直在这个理念上做更深入的讨论和诠释,这样100年的平权变革进程才有机会被缩短
    2024-03-11举报
    苏小胖
    当天平处于绝对不平衡的时候,仅仅从两边分别取下差不多的重量,是没什么作用的,天平依旧非常不平衡。只有当天平相对平衡的时候,再这样做,天平才会慢慢到达平衡的状态。
    2024-03-13举报
    伊藤闰土
    我同意在妇女节加入男性,甚至可以说是必须加入男性,女权、女性主义的讨论不应该困在单一性别里面,否则跟闺蜜抱到一起痛骂渣男有什么区别?只是无济于事的“自嗨”而已,但……也不是这样加的……
    2024-03-11举报
    一只纸
    。。。。。。必须加入也太武断了吧
    2024-03-11举报
    伊藤闰土
    有些必须是真的必须,但很多时候因为“必须”这个词过于肯定,人们不敢说出来,只是因为想给自己留后路。女权不是因为有个“女”字,就只是女生的事情;女权要对抗的父权,受益人也不是全体男生;主场的“平权”,“平”就意味着必定有天平的两端,没有任何一方都不会“平”,所以这个必须是真的必须……
    2024-03-11举报
    伊藤闰土
    *主场=主张
    2024-03-11举报
    苏小胖
    时机不对,还有很多人的认知没跟上
    2024-03-13举报
    再见杨柳
    企业营销的目的是什么?是获利啊。真的想当话语权KOL,就去做意见领袖,当社会评论家,不要开公司。商业的本质是逐利,一个99%受众都是女性的品牌,在妇女节做营销时加入男性,对商业获利有帮助吗?没有。没有就是错的。一个品牌不想着怎么哄好自己的消费者,想着发布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属于公器私用,画蛇添足。
    2024-03-13举报
    伊藤闰土
    这就是玫琳凯和珀莱雅的区别……
    2024-03-13举报
    Wendy.H
    立意是好的,就是放错了时间
    2024-03-11举报
    我有一只艾迪鹅
    立意高吗?珀莱雅说的就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偏见,无论男女。
    谢谢,敏感(田馥甄语气
    2024-03-11举报
    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珀莱雅这回真是活该
    2024-03-11举报
    A编外
    中国互联网网民综合XXX,倒退十年
    2024-03-11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