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京东给50多万双手拍广告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3-11-16


出品 | 4A广告网   作者 | 张小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可以说是铆足干劲,争实惠、争视觉、争创意......为了抢夺当下年轻消费者注意力出尽奇招,这背后也映射着品牌对于流量和转化的渴望。



作为头部电商平台的京东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一营销的大好时机,在近日就打造了一支只有手的大片,塑造了一波暖心品牌形象。



京东拍了一支只有手的大片


灵感来自于真实的感动



前几年的情感营销很火,特别是999做的一系列片子,当时很讲究一个词——洞察。很多能够引人共鸣、潸然泪下的,就是源于对用户生活现状/处境的洞察,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



当然,这是一个圈,真正在圈内的,或者说是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一定会触动心弦,而圈外则理性居多,更多的是看内容上所用的手法、镜头、营销背后的巧思等。



此次京东拍了一支只有手的大片,灵感来自于真实的感动,细挖背后的故事,其实别有一番风味,总能被这群“可爱”的人深深打动。



影片从一个生动的甲骨文「手」作为开篇,拔高对「手」的定义感知,配合一首《追梦赤子心》与京东红的赤子之心,一拍即合。




有一个每天都要通过滑索飞跃怒江的快递员,他的名字叫朱坤陶;海拔4000米有座一个人的快递站,它的站长是个女士,叫银措;还有跨越万里、翻过大山,只为谈判下车厘子价格的京东采销。



需要帮助时,有手“搭一把”;向前时,有手“推一把”;摔倒时,有手"扶一把;在手的背后,是守护的“守”,是一份赤城和担当。而京东从“手”的角度上切入,进一步赋予品牌更多情感滤镜。



双11节点下的情感大片很常见,从本质上说,京东用真实故事去做用户沟通,隐藏的是对品牌形象价值的塑造过程,借着这波流量东风,去收割消费者注意力,为平台转化带去加持作用。



品牌讲故事的底层逻辑


塑造暖心形象



情感消费的时代,越来越多品牌选择以“情感营销”来撬动流量,在品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这一营销方式无疑是一种万金油的存在。



情感营销想要玩的好,除了需要贴合自身品牌的调性外,最重要是要用深度的用户洞察,来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牢固的情感纽带。



其实不难发现,影片中的切入点还算新颖,就是从“手”的角度,去谈论一种坚守,以此延伸到去讲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就如其中的分屏手法,左边用户右边品牌,有京东客服之余老年人的耐心沟通;也有京东采销送上篮球、车厘子、大闸蟹等日常需求物品。




这种时空交叠下很好地产生了一种戏剧性,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感受到之余品牌身上的暖心底色。本质上是一种形象塑造,或者说是品牌试图打造国民性品牌的意图。



京东做的情感营销并不算少,说是情感营销老手也不为过,这种与市面上常规的新消费品牌有很大的不同,新消费品牌大多处于发展期,主要是针对产品卖点的打造。



而这类深入实际生活中的“故事”,则更多是形象层面的烘托,消费者情感是品牌最佳的可利用点,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激起用户内心共鸣情绪,将情感认同转化为品牌认同。




当然,这种情感故事并非越多越好,同质化的创意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看多了情感片,消费者对广告的情感阈值也会越来越高,剩下的可能就是泯然众人。



天猫、京东在双11节点的流量抢夺


走心之余映射品牌价值层面的较量



疫情过后,今年可以说是迎来了“复苏性”的双11,尤其是天猫,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以猫头icon作为创意基点向外辐射,相信最近几天每个人点开的app开机屏都是天猫的广告,甚至就连qq也有。



在此情形下,京东自然也不示弱,情感大片、线下事件也都有,当然,要论营销成本,京东还不及天猫的“声势浩大”,毕竟天猫争夺的也是双11的主场地位。



然而,对于这种情感向的大片来说,对于营销人一定不会陌生。



前段时间天猫也曾发布了情感向广告,广告片从2008开始,以时间作为节点,一路回顾入驻天猫的品牌,无数品牌入驻天猫,为更多人延伸着理想生活的宽度,也由此住进了每个有生活理想的人心里。





就如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世界手卫生日”,宝洁入驻天猫商城,2013年,苹果正式入驻天猫,当时的苹果5s堪称一代神机。2016年,泛二次元人群骤增,行业佼佼者B站入驻天猫......



天猫在15年的发展中不断转换着身份,但始终不变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理想的生活,品牌想以此邀约更多消费者一起赴约2023年天猫双11,给予更多别样精彩。




从营销层面上说,这支广告更多是品牌的总结和展望过程,借助一支极具情感色彩的影片,持续夯实“理想生活上天猫”slogan,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双11节点下的营销声量。



双11能够成为一个购物节,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一个空白概念,起源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在当时的淘宝商城(天猫)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均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借“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之下让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



类似于西方“黑色星期五”,早期的双11促销力度不小,高优惠、购物氛围浓厚的环境下,让用户形成了对“双11=购物狂欢节”的深度记忆,成为了品牌造节最为经典的案例。




对于这种国民性质的节日热点,即使是最先起源于天猫,但作为同样是电商平台的京东来说,有便宜占白不占,归根结底是一场流量争夺,在走心之余,比拼国民性质与品牌价值。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