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激战Open AI,AMD挑战英伟达,AI市场将会迎来怎样变化?
引入
时隔不到1年,AI大战再次白热化升级了。
美国当地时间12月6日消息,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宣布,谷歌公司正式发布迄今规模最大、功能最强大、最通用的新大型语言模型Gemini(中文称双子座)。
同天,超威半导体公司AMD举行“Advancing AI”发布会,正式发布MI300系列芯片产品,包括Instinct MI300A加速处理单元和Instinct MI300X加速器。发布会上,AMD表示,其新型高端芯片将于明年开始大量出货。
当AI市场“王者相逢”,谷歌Gemini1.0能否超越目前市场大热Open AI的GPT-4,AMD MI300系列产品对于当前AI芯片市场意味着什么?
Google未登顶AI王座,到底离Open AI差多远
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开发机构Open AI发布聊天机器人ChatGPT,其后凭借GPT-3.5和GPT-4不停刷新外界对人工智能的功能认知,开启了训练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全球算力竞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AI技术不断迭代,谷歌Gemini 1.0发布让风头无两的GPT-4迎来真正对手。
具体到Gemini1.0系列产品来看,共包括三个不同尺寸版本:Ultra(超大杯)、Pro(大杯)和Nano(中杯),内置最新、最强大的自研AI超算芯片Cloud TPU v5p。其中,Gemini Ultra版本对标市面最强大模型GPT-4。
发布当天,在谷歌最新出炉的Gemini操作演示视频中,当男人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一条曲线,Gemini可以实时播报“我看到一条弯弯的线”;当男人把这条曲线画成一只蓝色的鸭子,Gemini会说“蓝色的鸭子可不常见,这不是普通鸭子的颜色。”;男人拿出一只蓝色橡胶鸭子,问Gemini猜测这只鸭子能不能浮在水上,Gemini根据鸭子的外形、材质和能否发出声音,推理这只鸭子可以浮在水上。
进行完一系列操作视频演示后,Google DeepMind产品副总裁Eli Collins(伊莱·柯林斯)对相关媒体表示:这是Google迄今功能最强大、最通用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多模态(multimodality)是指通过多种不同的感知通道来接收和传递信息,人工智能(AI)则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接收和传递信息。)
Google官方宣称,在用于检验大模型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MMLU(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数据集)测试中,Gemini Ultra的得分率高达90.0%,在32个常用的学术基准测试集中,取得了30个SOTA(State Of The Art),不仅超越了GPT-4的86.4%,也是当前市面上首次超越人类专家89.8%的大模型。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Gemini多模态特性本身就是Google花费大量时间打磨的原生特性,相当于大学老师期末考试划出重点MMLU,学生Gemini只需要花时间背诵MMLU测试集,就可以得高分。
仅隔两天,爆火的Gemini1.0操作演示宣传视频也被外界质疑不是实时录制,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后期剪辑的内容,可信度不高。
对此,Google官方大方承认为了简洁,视频经过后期处理。
但这番解释显然不被网友买账,不少网友表示:
“为什么不敢放出原视频?”“都宣称碾压GPT-4,没有一个能打的。”
与其将Gemini和GPT-4拉起来强硬比较,倒不如说在大语言模型领域,Google和Open AI两者一开始就是两个研究方向。
Open AI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与开发;Google的语言模型研究始于2011年,当时的研究团队探索使用神经网络进行语言处理的办法。
他们两者都是语言模型研究的先驱者,但Open AI一直更侧重于研究大语言领域的前沿技术,对此发布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如GPT系列语言模型、Open AI Five强化学习等;Google更注重语言模型的实际应用前景,致力于提高语言模型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对此Google推出了Google Assisant、Google Translate等应用,力图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改变。
从技术这点来看,Google暂时无法赶上Open AI,但Gemini1.0的发布意味着Google在大语言模型前沿技术面已经获得长足进步,GPT-4终于迎来它真正的对手。
AMD“抱团”挑战英伟达,后者压力倍增
今年美国时间12月6日,超威AMD发布了备受期待的MI300系列芯片产品。
其中,MI300X拥有超过1500亿个晶体管,内存是英伟达H100芯片的2.4倍,超威执行长苏姿丰在发布会上称MI300X在训练大语言模型方面与H100芯片相当,但推理能力较H100更出色;MI300A则能提供更高性能的计算、能快的模型训练和30倍的效能提升,其内存容量是H100的1.6倍。
与此同时,AMD还拉来多家企业为MI300产品“站台”。META宣布其数据中心部署MI300处理器;微软宣布将MI300X放入其Azure虚拟机中;甲骨文也称在云服务中使用AMD的新款芯片。
但根据AMD自己的计算,其2024全年公司的AI芯片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金——还不到英伟达三季度数据中心收入的1/7,这个数字有些不够看,显然无法撼动英伟达在当前AI芯片市场上的位置。
回顾AMD和英伟达的竞争史,我们会发现AMD从一开始就被英伟达压一头。
故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说起,黄仁勋,美籍华人,原AMD公司专业芯片设计师,后跳槽到LSI Logic(巨积),1993年他拉着两个志同道合的技术人员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卡蒂斯·普里姆共同创立了英伟达,主攻当时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图形处理器(GPU)市场。
从此以后,黄仁勋像开了外挂,一路顺风顺水。1999年发布的世界上第一块GPU——GeForce256让英伟达真正崛起,并打败市场上的其他竞争企业。
21世纪初,英伟达几乎已经肃清了当时所有的竞争对手,只剩下一个ATI(后来被AMD收购)。彼时的ATI走的是一条更宽泛的路子,经营范围极其广泛,包括了显卡、电视调谐卡和视频捕捉卡等种种产品,不仅自做设计,还做代工生意,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OEM市场上。
这样一心多用,显然不是专攻GPU的英伟达对手。2001年,比英伟达成立更早的ATI在后浪的冲击下首次迎来了亏损。
而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让ATI首次“抱团”挑战英伟达。
2000年,微软想要从英伟达这里采购媒体传送芯片和Xbox的显示芯片,但英伟达给的报价过高,殊不知这一举动让微软老大哥转而将这笔订单给了ATI,也给自己扶植起一个强劲的对手。同时,被英伟达抢走细分显卡芯片市场的英特尔也开始和ATI“抱团”起来。
在微软和英特尔的扶持下,英伟达和ATI正式确立了显卡双雄的局面。此后的ATI一直追赶英伟达,曾一度并驾齐驱,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直到2006年7月24日,AMD出人意料地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TI,将其变成自己公司的ATI部门,AMD也成为市场上唯一一个完整提供CPU和GPU解决方案的双修玩家。
竞争与合作,共同推进AI行业进步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早期,GPU设计者英伟达听说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使用他们的GPU在做图形以外的事情。
因为GPU与AMD CPU和标准英特尔的工作方式不同,CPU具有无限度的灵活性,但是以串行的方式运行所有计算。相比之下,GPU被设计为针对相同计算同时运行多次迭代。这种“并行处理”的用途不仅仅是控制电脑游戏中的图像像素,还可以有效地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在CPU逐条处理数据时,GPU可以同时处理多条数据。
也正是这个契机,让黄仁勋看到了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在人工智能方面英伟达又一次走在了AMD前面。此后,他把芯片生产外包给了台积电,将GPU的未来押在了人工智能上,专注致力于设计新一代GPU。
说到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捋一下Google、Open AI、英伟达、AMD等AI龙头企业推动行业变革的故事。
2011年,Google的三名技术人员参与了斯坦福大学和Google的联合研究项目Google X,其中一个子项目叫Google Brain。Google将多年来在文字、图像、视频上的数据投喂给Google Brain,很快Google Brain就展现出它惊人的潜力和收益,同年,Google Brain成为了Google的独立人工智能AI项目。
2014年前后Google掀起了全球第一波人工智能AI热潮,同时,亚马逊、微软、Facebook,包括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AI领域。
Google掀起的这波热潮催动了Open AI的诞生,2016年英伟达把自己生产的超算机器捐给了彼时刚是初创公司的Open AI,正是在这台机器上诞生了后来震撼全球的ChatGPT。对此,黄仁勋曾这样说过:“我们是AI的世界引擎。”
Chat GPT的诞生让英伟达和Open AI名声大噪,后者一度成为人工智能AI行业炙手可热的新星,总是被业内人士拿来对标最早搞人工智能的Google。
但对于任何行业来讲,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工智能领域也不例外。
被外界一直拿来比较拉踩的Google和Open AI在今年5月份宣布了一项惊天合作。二者宣布此次合作集中于推进人工智能研究并打造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以解决当前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Open AI的GPT模型已经展现出惊人的语言生成能力,而谷歌在理解和处理海量文本数据方面有着独特的先天数据库优势。这次合作有望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使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更流畅、更准确地理解和生成类似人类思维表述的文本。
除了大语言技术突破,这次合作还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研究与应用。Open AI与谷歌都承诺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通过合作双方将共同努力解决偏见、隐私关切以及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全球就业问题等伦理挑战。
当前的人工智能AI行业已经形成你中有我、你追我赶的态势,继开头的Google Gemini和 AMD MI300发布之后,Open AI的GPT-5和英伟达的H200也已经在路上。或许将在明年的某个月份,再次迎来AI市场的变局,鹿死谁手,将留给时间回答。
参考资料:
1、Google官方新闻
2、《Google不止挑战Open AI,还有英伟达》——财经杂志
3、《芯片又出新》——经济日报
4、《谷歌Gemini刚发布就惹质疑:测试标准有失偏颇?》——虎嗅
5、《ChatGPT一周年|大模型新进化:智能体?超级生态?工具智能?》——澎湃新闻
6、《谷歌25年创业史回顾3.0:从AI弄潮儿到追赶者》——36氪
内容作者:林小白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