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精灵被吐槽广告太多,播放歌曲也要插播广告
出品 | 4A广告网 作者 | 张小虎
app启动有广告,QQ空间翻动态有广告。
微信朋友圈有广告,甚至评论里也不会少......
这年头,广告着实是无孔不入。
要是那种很有意思的广告,那其实也算是一种艺术,有很大的欣赏价值。
就比如B站成名的《后浪》,还有去年小度推出的微电影《老杜》。
很多做的比电影还精彩。
但是总有一些广告是无视用户体验的。
就直接贴脸开大的那种。
如果广告引起你的反感,那么则说明这个广告仅仅就是一个广告。
如果一个广告不会引起你的反感,反而让你觉得很有意思,则是广告的另外一个境界。
今天要聊的就是天猫精灵,被广大网友吐槽广告太多。
这种过于贴脸的广告方式。
其实最终影响的也只会是品牌口碑。
天猫精灵强行插播广告引吐槽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设备。
我是真没想到这也能给你插广告.....
想想都觉得难受。
事情起源于网友反馈称天猫精灵整点报时后一直自动播报广告。
大约持续了两个月,问了天气之后还强行播报广告。
对此,天猫精灵官方客服回应称:
天猫精灵会插播广告是正常现象,是偶发性的,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
“这个是系统内定的,关闭不了也没办法取消。”
他继续表示,在活动期间,比如双十一有优惠活动,推送稍微有点频繁。
一天4-5次,活动结束以后,每天推送1-2次。
好家伙,这是真有点骑脸了实话说。
想象一下,就问一个问题。
或者说就跟AI对话一下。
你就得强行听一波广告......
这谁能忍?
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各种互联网搞的那什么“新概念词汇”。
比如新形式、新生态、新品牌增长路径等等。
讲真,如果头部互联网品牌讲的创新是在植入广告,或者是变现上搞新的花招。
那我真的会谢。
众多网友也同意天猫精灵广告太多的看法:
“问几点了都要插播广告。”
“还好买的小米音箱,它要敢播广告,我马上扔了它。”无处不在的广告让人们郁闷。
这种吃相实在很难恭维。
这让我想起了qq这个软件。
作为一个年轻人,之前本来qq用的要比微信多。
甚至其实还有刷动态的习惯。
但后来什么动态给我植入广告了。
而且它植入的方式很鸡贼。
就是把整个动态分段。
看完这一段好友发的说说后,固定会在最后一条显示广告,然后后台给你加载下一分段。
意思就有点像是:你先看广告,我慢慢给你加载。
这让我有那种被算计的感觉。
渐渐地现在基本没看qq好友动态了。
甚至现在也开始慢慢转向使用微信了。
品牌肆无忌惮的变现方式,不止于此
这种品牌离谱的变现方式其实有很多。
就比如百度网盘。
我一说这4个字相信大家已经get到我的意思了吧?
+5
百度网盘在没有会员的情况下,下载速度也就100多kb。
离离原上谱,这限速真的能用?
这直接就相当于付费网盘好吧。
这一切其实还是要归功于百度网盘的前期搭建。
正是因为已经有太多用户使用了。
再加上百度云上面的资源很多。
很多人传东西也是用的百度网盘,这就像是逼迫你必须去搞个会员。
前期先攒流量,后期再割韭菜。其实就是百度网盘的逻辑。
还有另一位头号种子选手就是爱奇艺。
早在2019年,爱奇艺就曾因超前点播被起诉。
用户因为不满爱奇艺在《庆余年》上推出的「超前点播」服务,将爱奇艺告上法庭。
所谓“超前点播”,是用户在付费成为会员的基础上,再进行付费成为超级VIP,才能提前解锁剧集内容。
其实本质就是套娃式消费,深度挖掘会员用户的钱包,掏钱买了VIP,却发现还要买VVIP。
VIP会员可于更新日较普通用户抢先观看6集的基础上,“超前点播”向VIP用户推出可再多看6集的权益。
如果是这样,那是否也可以没完没了?
比如分成三段式的会员充值,甚至更多,就借着热播剧的流量,增加一波平台营收?
其实还不只是这样。
片头1分多钟的广告暂且不论,一开始的会员免看广告形式,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
当用户真正充了会员,还会发现有专门给会员看的广告,毕竟,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
忽视用户体验,最终影响的是品牌口碑
最近几年或多或少都会讲口碑营销。这一点其实是品牌的灵魂,品牌口碑好,就自然会被大众所拥护,就比如鸿星尔克、蜜雪冰城。而口碑差最终面对的就是被消费者遗忘。
前段时间被315曝光蜜雪冰城的负面新闻——频繁改标签过期继续用,因为低价、亲民的属性,评论区直接上演了一出护犊子。根本就不需要蜜雪冰城公关,反而是一对用户在维护品牌......
像此次事件中的天猫精灵,这种变现方式实在有失风度。这是直接把广告骑用户脸上放,那用户能没建议?
另外,天猫精灵还不像百度网盘这种。百度网盘在行业中有点垄断的味道,因为用户量比较多,资源也比较多,长年累月下来用户攒的空间估计也都得有几个T,想要丢弃可能就得考虑一下。
但天猫精灵的平替有很多,诸如小爱同学、小艺,甚至还有微软的小冰。这种硬插广告的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丢弃天猫精灵而去选择其他竞品。
口碑,是品牌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如今“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下,企业需要从“品牌本位”思维转换为“用户本位”思维。忽视用户体验,甚至是反其道行之,那么把牌子搞砸也只是时间问题。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