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烧钱不赚钱?你的广告为何无效?
回想我这些年做过的广告,出街的也有上百条。但时间拉长到五年十年后就会发现,有些广告企业一直在用(感冒药快克甚至把一条广告片用了10年)。有些广告早已悄悄退场。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广告,说明能真正帮助到企业,值得持续投钱。但也有一些广告,当年我觉得精妙至极,技惊四座,提案时客户都拍手叫好。如今早已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你的品牌广告有效吗?效率有多高?不夸张地说,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广告,都是在做低效甚至无效的传播。老板们把辛苦挣来的钱,满怀希望地扔进品牌宣传里,结果真实的销售数据一出来,狠狠地戳破了企业美好的品牌梦。并不是做品牌没用,而是企业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判断标准。
先看看这些广告,你觉得哪些是有效or无效?
如果你对此还有些迷糊,别担心,接下来的内容能帮你少走弯路,节省不少学费。因为这些学费,我替你交过了。
一、“效率”是衡量品牌的核心标准
要判断品牌传播的效果,除了增长反馈这个投后的标准之外,还有很多投前的标准需要考虑,例如卖点是否突出、是否有差异化,甚至是广告的美观程度、是否年轻化、顾客是否偏爱……这些听起来就让人脑壳大。但如果回归到最简单的商业本质:做品牌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1、卖更多的货,2、把货卖得更贵。因此,品牌实战的唯一标准就是“效率”。吸引顾客关注的效率高不高?顾客理解和记忆的效率高不高?(这就是拓新效率)唤起老顾客的复购频次高不高?建立价值感的效率高不高?效率提升是可以被观测到、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好的广告就是效率至上:能真正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销售出更多产品。其他“虚头巴脑”的指标只能作为辅助参考。
二、理解有效广告,从无效广告开始
回想我这些年做过的广告,出街的也有上百条。当初写的时候,都觉得挺有效的。但时间一长,五年、十年后你就会发现,有些广告企业一直还在用,而有些广告早已悄悄退场。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广告,说明它们能真正帮助到企业,值得持续投钱。但也有一些广告,当年我觉得精妙至极,技惊四座,提案时客户都拍手叫好。现在看来,它们效率极低,对消费者无用,早已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就用我的一个失败案例,带大家观摩一下低效广告是如何诞生的。大概十年前,我在做乳酸菌这个行业。那时候,养乐多是老大,味全乳酸菌是老二。味全干了个漂亮的活儿:因为养乐多的瓶子太小了,一排五个,喝起来不够爽,所以味全就把瓶子做大,变成一种更实惠、更大众的常规饮料。随着商超的冷链系统越来越完善,味全的乳酸菌卖得飞起。到了2013年,味全宣称一年营收达到50亿,快追上养乐多的60多亿。就因为味全的高速增长,带动着整个乳酸菌品类都火了(有点像元气森林前几年带起的无糖风潮)。伊利、蒙牛纷纷入局,我服务的客户君乐宝也跟上了,加上全国各地的中小品牌,市场极为热闹。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大品牌的广告语,粗略感受一下哪些有效,哪些无感。或者10分钟后再回想一下,哪些广告语你还记得住。首先是养乐多的广告语:“活的养乐多,越活越开心”,或许你喝过养乐多,那这句广告语你是否觉得熟悉,能脱口而出吗?
相信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再看看味全的广告语,叫“吃饱了来一瓶”。这个场景就非常清晰,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喝它。
伊利的广告语叫做“唤醒消化力,轻松每益添”,它的品牌名就叫“每益添”,玩的是一个谐音梗。然后是蒙牛的“肠活动,常年轻”。又是一个谐音梗,4A公司很爱玩这些。
最后是我服务的客户君乐宝,推出的产品叫“每日活菌”。当时我们给它写一个广告语,在提案现场一亮相,技惊四座,满堂喝彩,在座所有客户都非常满意,这么犀利的广告语到底是什么呢?
“每日活菌,就该这么活!”
是不是听上去好有态度,好巧妙,既切合了品类特性,又表达了年轻的态度,卖产品都上升到年轻人的价值观层面了,客户都爽死了。第一,你把活菌品类的“活”字给占住了,又和品牌名相互呼应;第二,能表达品牌态度,年轻人那种拽拽的态度,“老子就该这么活”,通过情感共鸣巧妙实现了品牌年轻化;第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回过头来看,这句广告语从逻辑上去分析,有无数的点能打动客户。唯独这些打动客户的点,并不能打动消费者,甚至与消费者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自嗨状态,颅内高潮(后来我养成了一种警觉,如果一个方案所有客户都能快速接受,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更讽刺的是,这句费尽心思、千锤百炼的漂亮话,多年后同事问我这句广告语是什么时,我居然忘了。是的没错,我居然忘了,可见这个广告语的记忆成本有多高。作为一个从业者,花了那么多时间去琢磨和撰写广告语,也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竞品的广告,几年下来的最终结果是,我都记不住。只有在写这篇文章时回头找资料,那些令人羞愧的记忆才一一浮现。如果连我都记不住,那你能指望置身事外的消费者能记住什么?唯独有一句广告语例外,那就是味全的“吃饱了来一瓶”。看到这里的读者,你再回过头想想伊利/蒙牛/养乐多的广告语是什么?恐怕没一个能记住的吧,这才过去了几分钟。
好,写到这里大家有感受了吗?广告“效率”的高低立判。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广告,燃烧了企业多少传播费用?但在你的心里没留下一丝痕迹。
三、品牌高效的实战原则
第一原则:相关性 > 价值点
没人爱看广告,没人会去主动理解广告。嘈杂的广告声在耳边嗡嗡作响,争奇斗艳的广告画面在余光里只留下模糊的印象。你的产品纵有千般好处,在成千上万的商品之中只是沧海一粟。这就是大众对广告的基本态度:“视而不见”。因此,如何让消费者先察觉到你,广告先得“叫住人”,这是效率提升最大的机会。
叫住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叫他的名字。当事人会在嘈杂声中精准识别出这个信息,因为与自己的相关性最高。除此之外,什么因素和消费者的相关性最高?就是各自的“需求”。在一条美食街上,想减肥的人一定更容易关注轻食和沙拉,追求口味刺激的人,更容易关注烧烤或火锅。
所以,“喊人就是喊需求”,一定要把某类顾客的需求喊出来,再用你的价值点去对接,这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就这么简单,没了。但你放心,因为太过简单,大部分企业会想找一个更复杂/聪明的方案。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则:
提高效率的第二个原则:熟悉 > 眼前一亮
无论是为了吸引顾客注意力,还是为了凸显与同行的与众不同,我们常用创意/新颖/高级的词汇和形象,把自己包装起来。这些都是让你远离“熟悉”的敌人。因为熟悉就是顾客脑海中已有的、常用的概念。越熟悉,对接效率越高,同时也就意味着越“老套”、“没创意”,也就约等于“不够好”。所以在提案现场,往往“就该这么活”大获全胜,“吃饱了来一瓶”无人问津。
58同城最知名的广告是“一个神奇的网站”,但神奇得很陌生,和消费者没有关系。
我后来给58写的广告语平平无奇,但企业一直用到现在:“租房找工作,上58同城”。简单好用没创意,因为用户不需要“创意”,只需要“有用”。
作为二手交易平台两强之一的转转,用户规模的确不如闲鱼,于是避其锋芒从自己的强势品类切入。“买卖二手手机上转转”,平平无奇简单好用,表达了业务优势和顾客相关性,转转在二手手机和3c类目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要不是受到疫情和某些因素影响,前两年就上市了。
“怕上火喝王老吉”,“累了困了喝红牛”,“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都是如此熟悉,如此平平无奇,又如此的高效,潜移默化的植入在消费者的大脑里,挥之不去。
总结一下
提升品牌效率,首先要坚守最基础的原则。
相关性:有效的品牌广告要与消费者的某类需求直接关联,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突出产品的特性。
熟悉:与其追求创新和独特,不如借用消费者熟悉的已有的概念来与品牌进行关联。
这些原则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充满挑战,你总会遇到“不够美”、“不够创意”、“太老套”、“卖点不给力”……各种干扰因素会把你的注意力从这些基本原则上拉走。而那些能遵循原则的极少数企业,更能穿越周期胜出一筹。企业要想长久,要靠原则制胜,而不是靠创意制胜呐。
最后:有些小伙伴问,像Keep的“自律给我自由”这类广告似乎不符合以上原则,它们真的有效吗?篇幅有限,留作下篇解读吧。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