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edo:在大湾区,用文化驱动商业创新
让商业与众不同的,终究还是因为“人”。
一说深圳,你会想到什么?
每次来到这里,我惊叹这座城市的高效之余,也总能听到这句话:“深圳总是充满各种可能性。” 对于这点,TOPYS的创始人黄永敏先生有一段更具有浪漫色彩的解读:
“相比广州传统文化过强的'向心力',深圳更像是拥有一种'离心力',这就意味着任何文化、创意、想法都可以在这里成立,任何人也能找到这里的位置,这也意味着更多更多的创意可能。”
这也让深圳与广州、香港等其它大湾区城市相比,从城市界面,商业组合,文化创意内容上,都有着全然不同的特质。
上周,我便来到深圳参加了一个新项目的发布活动。整场活动的体验有点特别,甚至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圳人独特的生活与精神”。
先说举办地点,虽然是发布会,但活动地点并非在传统意义上的星级酒店进行,而是在本地颇有人气的生活方式品牌——「农畉LONFOOD」的店里;
再说时间,活动始于夜幕降临之际,有美食、美酒,有朋友;轻松的氛围,让你甚至感受不到这是一场发布会,反而是一次好朋友之间的聚会:相熟的朋友们在下班后相聚在一起,大家一边吃吃喝喝,一边讨论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讨论为这个未来一起做点什么。
当然,最有说头的,还是这个项目本身:Kaledo。
一个非标准商业团队打造的全新「非标准商业」
Logo是一个新品牌给人的第一印象,Kaledo便巧妙地抓住了这一要素。这个logo,竟包含了3种字体 —— 看,这又是一种「深圳式」的组合创新可能!
谁又规定logo一定只能一种字体呢?只要兼具整体性和美感,那就这么做吧!
以往,市场对深圳商业的印象,几乎都停留在一站式购物中心,玩家都是地产开发商,而在Kaledo,这个可能是深圳首个非标项目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属于深圳未来的商业可能。
与其他城市大部分非标项目选址多在非市中心不同,Kaledo身处的深圳南山区后海,是整个大湾区的「最强枢纽地」。
这里既是大厂超级总部的集中地,不远处还有大学城与歌剧院,天然拥有一群具有创造力的年轻消费群体,加之绝对地段优势,为年轻人们日后随时随地的到访,并在此形成创意内容的发生器,做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然,这些群体一直在这个城市,更重要的还是要看项目的商业构思与呈现。在此之前,深圳极为繁盛的商业界面之下,实则大部分玩家还是头部商业地产,大部分的购物消费体验都是在mall里实现的。
“在深圳是感受不到逛街的。”这是人们对深圳商业最常见的评价;而Kaledo的野心,似乎就是要打破这点。
尽管Kaledo的建筑主体仍在一个独栋建筑里,但项目创始人及CEO,G&G创意社区梦想发起人董丹青(老董)非常笃定地说:“你完全可以在Kaledo里找到一种逛街感!”
从Kaledo的团队配置上看,一种有别于以往商业运营的气质,让你感觉到这个“野心”是可实现的——除了老董外,还有TOPYS创始人黄永敏(老黄)、ID.CO创意及设计工作室创办人、餐饮品牌农畉及咖啡品牌山池的创始人叶文考(Venco),这三位已拥有行业资历的创意跨界者,一起联合发起推动项目从概念落地到未来的运营。
三个主理人合伙搭班,再一起寻找志同道合的主理人,共建一个同频共振的新商业形态。这件事听起来要比传统商业寻找主理人更合乎情理。难怪老董颇有信心地说:相比传统商业,我们更擅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打造一个志趣共同体聚落。
那接下来我的好奇点就是,如何打造这个“聚落”?
从日常生活到精神高地;Kaledo的奇妙「万花筒」世界观
这样用三个各有优势的人联合起来的“聚落”,似乎在用一种“三明治”的方式,叠起一个独属于这个团队气韵的商业产品。
刚提到Kaledo的logo蕴涵了三种字体,也刚好回应了这一特质,三种字体,便代表了Kaledo的三个主题,也正好代表着三个主理人之所长:
△ Kaledo整体业态图
Ka,位于B1层,这里的主体,便是Venco团队推出的SMOO MARKET,是独特的日常生活指南;
Le,位于商业腰部位置的1-3层,将植入更具有体验性的、独立性主理人集合的户外、时尚、生活零售及主题餐饮;
Do,位于商业顶部的4-5层,这里将呈现的是TOPYS的全新业态——mindpark文化消费公园,提供更精神向的消费内容。
△ 从左到右依次为“Ka”、“Le”、“Do”三大主题空间效果图
正如老董所说的「把逛街的感觉融合在一个街巷与公园相互嵌入的垂直空间里」,我们很容易在这个定位描述里感受到,这三个主题甚至还代表着不同的街区氛围:
SMOO MARKET营造的「自然日常」氛围,是一种具有邻里性的、生活感的日常,这又与深圳丰富的城市自然资源与大湾区青年随性的性格相符;这里将尝试用「一品一店」的构建方式,把一杯咖啡、一顿日常餐、一本好书这些看似日常却能带来小惊喜的内容编织在一起。创意人们来这里找个角落放个空、摸摸鱼,创意灵感可能就在片刻放松之间来临。
△ SMOO MARKET前开阔的庭院,方便年轻人在此休憩,也将是各式社群活动的好据点。
△ SMOO MARKET业态规划图
而顶层的 mindpark文化消费公园又是一个“超越日常”的空间,围绕志趣生活和创意体验,集合酒店、书店、音乐酒馆、策展餐厅、品牌实验室、都市农场等更具文化向、精神向的消费内容。以“公园”为名,更像是一种意志的开放,也意味着未来这里有从参与到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 mindpark的业态关键词:文化、消费、公园
Kaledo就是这样一个同时承载自然日常和文化消费的地方,就如同其来源“Kaleidoscope”意为的「万花筒」那样,不同气质的品牌、创意人、消费者们相聚在这个空间里,每个空间、转角、楼道中,都有可能触发出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情景故事。
毕竟,这个项目发起的初心,就是同频共振的社群聚落,空间更像是载体,最核心的,还是在于相聚在一起的人,和聚在一起之后的无限想象。
若再将这三个主题与创始人经历做结合,会发现这三者完全体现着他们人生经历的一步步形成。
SMOO MARKET产品能成立是一种多维能力的体现。很容易就能从它身上看到ID.CO的气质,而其所打造的日常消费场景,恰好也是Venco团队在「农畉」、「山池」这些生活方式品牌及「FLOW」杂志等多内容主导的商业产品上多年实践的结合;
MINDPARK创意大会,很多朋友应该非常熟悉它,这是TOPYS团队多年来持续推动的创意大会。如今这个影响了近十万个中国创意人的IP,要真正从内容IP转为一门更为持续的商业,即落成mindpark文化消费公园,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也许它的势能会发挥得更大。
而Kaledo整体商业层面的把控,则有三位主理人掌握的核心技能作支撑;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如果不是这三个主题,我们也无法看到这样的Kaledo出现。
Kaledo的另一个期待:力图把整个大湾区「装」进来
Kaledo的“合伙搭班”制的团队模式,似乎也与深圳,以及大湾区的一种特有的交友、做事风格相呼应。就如同是潮流圈,两个潮牌之间的联名合作,两者之间先是朋友,三观一致,在闲谈中讨论迸发出一个新想法,合计一下商业可行性后,直接开干。
大湾区本身就是一个地域文化特色十分显著的区域。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地域文化,可并不单单只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事实上这四座城市彼此之间也很不一样),还有佛山、顺德、东莞、珠海,潮州、汕头……每个城市都各有各的精彩。
加之这几年大城市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家乡,不少人也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开店,把家乡特色和一线城市看到的视野与设计力做结合,形成一个个颇具个性的主理人品牌。
大湾区这样在距离上彼此联结,但又保有各自特性的特点,也让Kaledo对在地性的商业呈现充满信心:不如在这里,让大家联合起来,让更多人看到大湾区的文化特性,一起向全世界诉说大湾区自己的文化叙事。
而这样颇有理想主义的联合愿景,发生在深圳,似乎又是一件情理之中,顺其自然的事儿。
如同文章开头所说,深圳是一个文化向心力不强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可以让不同的文化、潮流、创意都在此发生,而务实的工作精神,让每一个创意灵感都有机会被落实下去。
换个角度来看,这样专注于在地化的商业集合打造构想,其实也在帮这个团队做「减法」,招商注意力不会被分散,地域相同也会缩短合作磨合期,以更高效的方式共同探索创意方向。
而待明年中开业,究竟在Kaledo里我们能看到多少个大湾区的优秀品牌们,他们联合起来后,又能在这个场域下促成什么样的能量活化,也是我对这个项目最为期待的地方。
要打造一个非标准化的新商业产品绝非偶然。
Kaledo这个构思能出现,完全是因为三个主创。这样三个各有所长,又彼此熟悉的跨界者,把过去不同的行业经验与能力叠加,利用几乎一致的审美与商业认知共识,实现创意的商业价值重塑。
在目前已有的概念与构思中,实际上我们已经想象得出Kaledo在未来的画面:
这就是一个几乎每天任何时段都能去,而不用在意过分着装打扮的地方。白天在SMOO MARKET喝一杯咖啡与店主聊一会天;如果工作累了,这里有街边公园、下沉广场、天台,总能找到放空的角落;如果需要灵感,便去mindpark文化消费公园,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意内容们相处一会;在Kaledo的品牌店员们彼此之间早已熟门熟路,形成了一种默契的邻里氛围。
而对非本地人来说,Kaledo也许便是你了解城市独特人文风貌的入口:这里各具特色,又紧密相连;这里可以各抒己见,却又彼此尊重;这里的一切均充满着无限可能,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