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智天地,20年的细水流长
20年,大学路已经慢慢成熟,生长出了属于自己的地方故事。
在今年夏天,我们的播客《城市有意思》决定选一条上海的街区来做一期节目。在策划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了杨浦区的大学路。
这是RQ这几年来一直关注的街区,实际上,放眼全上海,它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后期由商业规划出来的,但也因此,它在系统的规划下,成为一个逻辑层次十分丰富的大片区,既是街区,又是社区,还是园区;当然还有一点是,身为杨浦居民的我,太了解它了。
在节目上线当天,后台就涌来了几十条评论,纷纷表达了在这条街区里工作、居住、生活、上学的故事,以及对这里的深度喜爱——这些美好回忆汇集在一起,形成了鲜活的,有人味的,充满情感与希望的地方。
20年——这是大学路的年纪,和那些“百年马路”比起来,它依然还是个新兵,但从一个社区来看,它已经慢慢成熟,生长出了属于自己的地方故事。
当大学路,
成为「大学路」之前
在这些年里,我听到身边朋友对大学路的一句最为经典的评价是,“大学路是一个被摊开来的mall”。这句话一直在我脑中萦绕,好奇怪,为什么不是反过来说呢,为什么不是mall是被合起来的街区?
上海一度成为一年全国新开购物中心最多的城市,也让很多人对曾经“逛步行街购物”的习惯改成了“去mall购物”;但过去三年的一个不证自明的事情是,人们还是喜欢在马路街区上行走,在街边吃喝逛,在自然环境下感受时间的流动,这才是最为舒坦的“逛街”。
大学路这样“顺应人心”的规划早于20年前,那是一个上海商业尚未繁盛的年代,在杨浦,今天的热门商圈五角场,在当年还只是以交通为主的环岛路;杨浦居民们日常逛街购物的习惯,仍是要坐一趟公交车去南京路步行街,更不要说“在街边喝咖啡了”。
尽管杨浦的商业格局尚未形成,但这里却有几个鲜明的特质:
首先,是“大”。杨浦拥有超过100万的居住人口,为除浦东新区之外市区最多人口行政区,「大杨浦」的别称也由此而来。
其次, 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五角场的规划可溯源到国民政府时期,今天这里还拥有几座重要的、仍在使用的历史文化建筑:江湾体育场,杨浦图书馆,长海医院影像楼等。
另一条文化脉络就是知识。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百年学府,也为这里积淀了知识文化的土壤。
从地图上看,位于邯郸路的复旦大学,与位于淞沪路的江湾体育场,相距不到2公里,两者之间,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创智天地大学路片区。所以,瑞安集团在当年规划这个片区时,就已经做了“在地文化融入规划”中的事,用在地文脉传承的系统社区规划,而非单一的房地产开发——而这个规划,甚至超越了生活社区的概念。
2002年,刚刚成功推出新天地石库门街区的瑞安,决定接受杨浦区政府的邀请,为这里制定系统的规划方案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一个融合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三区联动”项目,并以美国硅谷、巴黎左岸为学习模板,希望营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环境:既适合高知人群工作学习生活成长,也适合年轻人创新创业、居住生活。
今天想来,其实创智天地的理念,要比上海新天地还要超前,此概念在提出之时,上海还未走到“双创”阶段,而由一个地产开发商来牵头做一个大片区的规划,在上海也是几乎前所未有,无论是对瑞安,还是区政府来说,都是一次“冒险”。
而如此大胆的投资决定,其回报也并不像上海新天地一样“开业即成功”。初期瑞安在这里所遇到的挑战,也并非常规地产公司所能想象。
跨越层层阻碍的前瞻规划
要做一件创新的事情,这个过程是很难的,面对无数人的不理解,市场教育问题,更会有实际的资金问题。创智天地的第一个十年,便是如此。
在读到一篇罗康瑞先生的专访文章时,他也坦言创智天地园区能坚持下来的不易,这个困难在规划初期就已经存在。例如,要面对因概念太新而很多人不理解、“大学路”的路名不符合上海道路取名规范、外摆的设计不合规……
△ 创智天地历史图
当然,更大的挑战,还是在新区规划出来之后的运营。
进入2006年的上海,市民们还不像今天有广阔的消费视野,杨浦,乃至上海市区的商务、商业氛围还未进入成熟期,市场还处于需要被教育的阶段;交通也是一个问题,当时五角场商圈还未建设地下通道,西段的大学路和东段的创智天地园区也因淞沪路被阻隔开,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人流可达性的问题。
很多品牌对进入大学路这样全新、甚至会有点“看不懂”的社区,是持观望态度的,这也让招商在初期遇到很大的阻力。
在这一系列的挑战底下,瑞安仍然顶住压力,并坚持把原先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天然特质放大,例如以下我们看到的几点:
1. 坚持“三区合一”特质,形成大学路最与众不同的气质,让“人群”成为这里最具有魅力的地方。
2. 在空间呈现上,布局更多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社交的公共功能/业态品牌/文化活动,让“散落的属性”成为整个创智天地片区提供创新创意及活力的发源地。
3. 大学路规划的“慢性系统”,为20年后它推出“周末限时步行街”,让人们自由逛街,增加有力支撑。
4. 加强江湾体育场前创智天地广场的重要性,既是科技知识类内容的据点、周边白领们的户外社交空间,也可承载面向社会的大型活动,居民和运动一族的休闲及运动阵地。
5. 挖掘百年体育场背后的独特生命力,通过历史文脉传承和引入创新社群运营让历史文化底蕴融入新的城市发展浪潮。
在政府支持下,创智天地的第一批科技创新公司正式入驻,为“园区”气质打下基础;西段的大学路正式开街,这条近800米的新马路成为杨浦区第一条允许店面露天跨门营业的街区;
很快,这里便吸引了周边诸多年轻客群,其中的客群主力,就是进来办公的创客们,附近高校学府的学生们,以及居住在周边的杨浦青年。不夸张的说,它一度是80、90杨浦年轻人“看世界的窗口”。
△ 刚开业不久的大学路样貌
如今看来,创智天地社区的整体规划,确实和当时高歌猛进的高效率商业主旋律截然不同,而这样一个在当时初看商业效率不算高的片区规划,反而为后来更为独特、人情味的整体社区建设做了充分的铺垫。
时间来到2010年,区政府成立了五角场街道商业办公室,与瑞安沟通希望能将单行道变成双行道,当时很快就促成了这件事,大学路的商户们用外摆位吸引着来自全市的客人,社区氛围也渐入佳境。
与社区共生长的个体
如果说创智天地的前10年是基底的建立,那后十年,是内容一点一滴的耕耘,不断演化,人和人不断的沉淀,交互与协作,“让街区变成真正的社区”的,还是在于人,在其中的每个人,也在不断生长着。
也在这时候,创智天地正式成立了InnoSpace,在这个专注于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和开放式创新的创新服务平台里,这些年已经陆陆续续走出了不少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创业者。
例如,在创智天地“打工”多年,在2016年决定自己做老板的陆晓翔,他在InnoSpace创立了博斯腾科技公司,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认知科技,为认知障碍风险人群提供数字化全流程解决方案,让每个家庭远离阿尔兹海默,如今这家公司已经发展成300人的行业顶尖企业。
另一位创业者陈雪峰,是80后复旦毕业生,他在当初看好“手机回收”这门生意,公司在创智天地起步后一直扎根这里,如今这门当初不被很多人看好的“小生意”,已经发展成二手商品交易量达3200万单的平台——爱回收。
“这里科技外企比较多,创新氛围浓厚,也比较年轻时尚,特别适合我们这样的科技公司发展。”陈雪峰说。
△ 创智天地区域图
在创智天地,除了科创类创业者,还有另一块相当重要的人群,便是大学路上的那些富有“掌柜”特质的商业创业者。
其中有一位就是铁掌柜,他在2014年选择创业,开一间自己家乡味的新疆米粉店小喜田,这一开,就是近十年。
十年间,小喜田从创智坊的楼上租户搬到离社区居民更近的创智天地广场,店生意规模从未扩大,也见证了大学路这些年的变化。而他对生意的理念,更像是一种自己生意与社区关系的思考:
“这些年里,小喜田一直就是一家店,前几年确实有想过扩展,现在更清楚自己‘是谁’,在我的能力边界内可以传递什么样的价值,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积累下来的,这些积累便成了今天的小喜田。”
△ 区域地图
“三区合一”的特质,让创智天地园区天然拥有着人群多样性的特质。
人们带着不同的创业梦想,因相同理念而汇聚再此,在这片土壤上慢慢生长,时间一长,这样的社区氛围也慢慢因这些人的营造,从内核传递出来,影响消费者与居民,并逐渐形成大学路与众不同的精神气韵。
20岁,智向新生,回归生活本真
2022年,疫情加速了上海市民重新审视社区生活的重要性,回归附近,参与社区公共生活,更注重邻里关系,共建富有同温层的商业形态,而这样的“回归”理念,恰好又与整个创智天地一如既往的社区规划,不谋而合。
而同时,迈入20岁的大学路,依然在不断优化片区运营,依然年轻,充满活力,也借这个特殊的年份,创智天地策划了一系列贯穿全年的“KIC20智向新生Go Beyond庆生活动”。
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大学路正式在周末及节假日推行的「限时步行街」,它的意义在于“空间的价值利用”,在无车的干道上,人们能够更自在地去挖掘、体验、感受街道两侧丰富的店铺内容,大学路利用步行街策划了贯穿一年的主题活动,与B站、抖音、小红书、美团、喜马拉雅等平台合作,年末的圣诞季,则会与瑞安孵化的自营市集品牌农夫有花头联合,共同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江湾体育场的运营管理自2006年交给瑞安之后,创智天地整体的活动获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曾举办过众多国际级赛事和体育活动。在今年,创智天地以运动文化目的地为切入点推出了首个社区共建型内容力IP YEAHH PARK,落地在这片百年热土上。
一方面,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修葺维护江湾体育场,并将其开放给市民作为日常运动的场所;另一方面,把 YEAHH PARK 塑造为真正具有广泛参与度和大众基础的运动文化IP,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价值观,让更多运动社群在这里获得更多生长。
△ YEAHH PARK
知识与创新始终是创智天地运营的重点线索。上半年创智天地举办了首个KIC知识艺术节,与此同时,大学路伟德路上,接连开业了多家不同定位的书店等文化空间,以增添社区文化读书氛围;知识与创新的活动依然会延续到明年,Future City创新生态大会,我们不妨期待一下这个集结全球顶尖创新技术与创新想法的活动,与创智天地结合后所产生的新火花。
△ KIC知识艺术节
当然,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大家关注的始终还是大学路及整个社区的日常。
20年的生长,今天的大学路,其商业界面也不仅仅只停留在800米的大学路主干道上,它早已蔓延到旁边的政学路、伟德路、伟康路上,形成更大的商业生活片区,更多富有活力的、热爱社区的商业加入于此,与园区、社区融合得更为紧密的同时,也有更多内容和人的新故事在这里上演。
所以,20年的持续耕耘,对于一个地方和这个耕耘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这一年,通过持续观察、重新走进大学路,与这个社区有关的不同各地对话中,不断问自己的。
△ 可扫描上方二维码收听
在那期播客节目中,我们在评论里遇见了毕业多年的复旦校友,也有正在复旦念书的新生;有土生土长的杨浦人,也有因工作搬来的新杨浦人;有人怀念过去的时光,有人喜欢当下的街区……
在今年,创智天地特别推出了《KIC人物》的特别专题,同样将过去20年里与它有关的人物集结在一起。
无数人在这20年间与这条路发生不同的关系,种下各种回忆,而这些回忆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家眼里,最为真实的大学路。
作为杨浦居民,我已经不认为大学路是一个空间,而是一个充满美好记忆,充满生命力的“地方”。
我们生活在当代的城市空间之中,大部分“空间”被快速打造出来,它讲究效率却也因此打破了人应有的社交尺度。而创智天地的规划与开发,恰恰是顺应了人性天然的生活本真,因时间的沉淀,被灌注多重的感情记忆后,这里已经从一个新社区,变成了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充满深厚联结的“地方”。
20年前,没有人知道瑞安集团接受这片土地时,对这里的规划是否正确;20年后的今天,一切都慢慢有了答案。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