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工匠”建“双城”,《天府工匠》第二季助力“双城经济圈”
文|新熔财经
作者|和花
被火烧过破损不堪,还受了潮粘连在一起的古籍书页,如何快速被修复?直径只有0.05—0.07毫米的头发丝上,如何清晰不粘连雕刻出“心无旁骛”,还要确保头发丝不断裂?需要量体裁衣的旗袍,如何肉眼就估算出精准的身材数据,并用睡衣改造成符合风格的旗袍?
这些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文传工匠”却是信手拈来。
已开播的《天府工匠》第二季第二集节目上,古籍修复师万小兰 ,中华绝技、微雕技艺传承人李懋,手工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甘汶灵等“文传工匠”,就通过节目真实的镜头,精彩地展示了最硬核最震撼的传统技艺。第二集播出首日,仅在视频号上就吸引了巨量观看、点赞与转发,网友还纷纷留言,惊叹天府工匠的神奇,为匠心点赞。
当“硬核”的传统技术通过节目转化为极具趣味性、可视化的展示内容和挑战项目,除了能够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技艺的无穷魅力,背后还有着更为非凡的意义。
跨越时空、延展边界,传统技艺引新潮
领导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成都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天府工匠》第二季,正是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
《天府工匠》第二季在第一季实现全网曝光量达11.8亿的成绩之上,再次将镜头对准了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和最优秀的工匠,展示他们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不断向观众传递“工匠精神”的真谛与价值。
已经播出的第一集成渝双城重庆专场,就创新性地将舞台搭建在了重庆长江里的一艘五千吨大型滚装船“祁连山”号上,以雄伟壮阔的万里长江为背景,在千吨巨轮摆擂台,在突出了重庆独一无二地理风貌的同时,更为节目的视觉体验感添彩。节目的挑战内容也别出心裁,让来自重庆和成都的不同行业的工匠“跨界合作”,充分点题川渝两地正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
最新开播的文传工匠专场,则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聚焦于通过文传工匠的个体故事,以小见大,展示成都坚持以文兴业,推动产业规模能级实现新跃升的宏大命题。
不管是文化还是技艺,都是宏大又抽象的题材,让观众有真实感知并达成情感共振难度系数很高。好在,《天府工匠》第二季文传工匠专题,充分利用了“成都本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一禀赋优势,选在成都知名的文化地标望江楼公园薛涛纪念馆与崇丽阁旁边,以典型城市文化场景和产业地标为舞台,并以技能挑战为内容看点,让节目既有文化氛围又有竞技看点。
节目中,文物古籍修复专家万小兰挑战了《妙手回春》项目,在一个小时内将三页破烂不堪的古籍修复练习书页完美复原;微雕技艺传承人李懋挑战的是《心无旁骛》,让“心无旁骛”四个字在直径约只有0.05—0.07毫米的头发丝上清晰呈现;“龚扇制扇技艺”四川省代表性传承人龚倩,用1个小时将竹子制作成0.01毫米厚度的竹丝并编织成直径为2.3厘米带“匠”的扇面,完美展示了什么叫《巧夺天工》;“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只用30分钟,就将锡片镶嵌在木片上,雕刻晕染成银杏叶的样子,做成了能《一叶知秋》的书签;手工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甘汶灵,通过肉眼准确估计出模特的胸围、腰围、袖长等信息,现场将素人的睡衣制作成曼妙绝伦的旗袍。
五位同台献技的文化传承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化魅力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节目里的匠人们,只有具备“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才能在台上演绎出“毫不费力”的精彩挑战。
一个个真实可感的艺术工匠,一场场高难度的技艺挑战,也达成了外在技术和内在工匠精神的勾连,并通过《天府工匠》第二季节目穿越时空与观众产生情感碰撞和精神共鸣,引发新一轮的传统技艺热潮,最终汇聚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活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2261亿元,占GDP比重达10.9%,全球城市创新指数居第29位;2023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1264.58亿元,同比增长20.52%。
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炯表示:“成都坚持以文兴业,产业规模能级实现新跃升。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持续壮大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六大产业,现已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产业总体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这样的形式创新与节目内涵,也使得《天府工匠》第二季足以成为电视节目为文化产业赋能的标杆案例。
聚“匠人”、促业兴、建“双城”
不管是《天府工匠》第二季第一集川渝两地匠人的“跨界合作”,还是第二集传统手工技艺匠人登上更大的舞台不断挑战技艺上限,本质上都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而这则是《天府工匠》第二季更为深远的节目内涵:秉承“工匠精神”,尊重技艺、尊重人才,为技能和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打开更高远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多次强调“工匠精神”。2023年7月26日,领导在四川考察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更是强调,各行业亟待培育一批新时代“工匠型人才”。
如今,在川渝两省市坚决贯彻落实领导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下,成都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以“制造强市”为奋斗目标,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调整产业布局,重视工匠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招引,就成了唱好“双城记”的重中之重。
从节目立意到内容形式,《天府工匠》第二季都做到了充分展现川渝两地发展机遇,推动促进人才合作交流,以此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天府工匠》第二季是推动成渝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扩大了人才“朋友圈”。
2023年12月27日召开的党的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首位,加快培养相关领域的工匠人才。
《天府工匠》第二季在录制过程中,走遍了川渝各地,深入了不同产业的车间厂房,集合了各个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工匠,能够让他们在节目中相识相惜,在节目后交流合作,为他们扩充跨行业、跨地区的“人才朋友圈”。
当这些人才有了聚集在一起的桥梁,就能汇成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2022年、2023年“成都工匠”命名大会上,有1248名技能人才被命名为“成都工匠”,为建设“双城”形成了一支扎根一线岗位、具备技术创新的“先锋队”。
《天府工匠》第二季在展示产业实力与发展机遇的同时显示工匠人才的重视支持,构建了加速产业人才聚集的“引力场”。
《天府工匠》第二季先后走进了重庆、成都、绵阳、眉山、资阳、遂宁等城市,每个城市的优势产业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
比如,遂宁市的专场录制中,舍得酒业的品酒师李青松挑战《知根知底》,需通过闻和品,指出10杯白酒的香型、度数以及产地。背后,凸显的四川白酒产业的实力:2022年四川省白酒产业产量、营收均占全国的52%,利润占全国的34%。
在成都市芯谷专场录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的芯片封装工艺工程师李颖凡挑战的《纹丝不动》项目,做到了在不借助显微镜的前提下,将厚度仅有0.29毫米的芯片立起,摆放为“芯”字,并屹立10秒不倒且芯片不被损坏。背后,展现的是成都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实力。
早在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1.5万亿元,建设世界集成电路重要基地、国际智能终端制造高地、世界级超高清视频产业高地、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成都发达的产业实力对高学历人才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2022年,成都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4.1%,位居全国第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4.1%,位居全国第四。截至目前,成都人才总量已达622万、居全国第4位。
以节目为圆心,《天府工匠》还联合相关部门和产业共同打造“天府工匠”技能培训特色实践基地,孵化更具IP美誉度的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做大做强人才培养,源源不断输送产业人才的同时,提升了成都作为“优秀工匠聚集地”的城市口碑。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2023年前11个月,双城经济圈年度248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709.7亿元;前三季度,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稳步上浮。
随着《天府工匠》第二季的开播与节目的不断出圈,成渝地区的经济活力、产业实力以及对工匠精神的提倡,必然还能吸引到更多人才“入蜀”安居乐业,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