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人生,必须掌握【学习学习的方法】
欧赛斯 · 营销洞察
终其一生,我们拼的不是父母,不是名校,而是我们对世界的终极认知——眼界、格局、视野及高水平上形成的认知闭环。
Part.01作为一个个体,一生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民主化的时代,学习不是一个要求,而是一种需求。
学习是高手的生活方式,终身学习是顶尖高手的生活方式。
在提升学习的能力之前,要掌握学习学习的能力,必须要清楚自己学习的是什么。
欧赛斯将一个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分为七种:信息、工具、方法、方法论、理论、框架及认知。
信息: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之下,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工具:信息之下首先是工具,即完成一个任务的具体手段,可以是一个有形工具,也可以是一个无形工具;
方法:工具之下是方法,方法是由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所构成的解决方式;
方法论:方法之下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
理论:方法论之下是理论,理论是公认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
框架:理论之下是思维框架。思维框架是对普遍底层规律进行高度总结形成的模型;
认知:思维框架之下是认知,认知是对事物的认知层次。
信息、工具、方法、方法论、理论、框架及认知,构成了我们要学习掌握的全部知识。
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老师说,“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型及认知。”
爱因斯坦说,“学习是你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东西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话振聋发聩,极为深刻。
高手的学习方式,要从知识到方法,从方法穿透到框架,再穿透到思维方式,最终掌握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成为我们思维能力的一部分。如此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之后,就会训练出手术刀般的思维能力。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和普通人的撕裂性区别,就在于思维穿透力。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学习之前,你首先要学习学习的能力。
Part.02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必然性思维,一种是充分性思维。
必然性思维方式是演绎思维方式。
充分性思维方式是归纳思维方式。
演绎思维,是找到逻辑自洽的元起点,基于这个元起点进行逻辑推导及演绎,如同科学中所有的原理及公式都是从一个公理中推导出来的一样。这个元起点可以称为第一前提、逻辑起点,现在它有一个更为时髦的称呼,叫“第一性原理”。
维特根斯坦说,“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之中,那么该事态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在该事物之中。”
这个逻辑起点,实际上就是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
必然性思维就是找到事物规律的必然性起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抓住本质,找到规律,遵循规律的必然性,然后利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制定策略。因为事物底层规律上的事件是不断涌现出来的,是纷繁复杂的,是多样化的。
必然性思维让我们拥有一种识别能力,一种能够从表面上没有明显关联的事情中快速发现内部联系,并迅速洞察本质的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或现象时,即便信息不全,也能够迅速抓住要害,敏锐地发现潜在机会,一针见血,一语道破。
Chariman毛说,“全局决定性规律,生发出一切战略战术”。
抓住必然性,不但能抓住要害,而且能基于必然性,演绎出一切战略战术的打法。
“找到第一性原理,生发出一切战略战术。
——埃隆·马斯克”当今的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与近100年最伟大成功的缔造者Chairman毛,讲的实际上是同一个原理,他们分别用这个原理取得了在各自领域里令人惊叹的、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这个原理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由亚里士多德在2300年前提出,先在《物理学》中被描述,然后在《形而上学》中率先予以定义。
“In every systematic inquiry where there are first principles, or causes, or elements, knowledge and science result from acquiring knowledge of these; for we think we know something just in case we acquire knowledge of the primary causes, the primary first principles, all the way to the elements.
——亚里士多德”在每一种系统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第一性原理及三段论不仅是近现代哲科思想的源头,也是工业革命及人类生产力大爆炸的基石。
Part.03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从抽象到还原,从高度抽象到高度还原的过程。
抽象能力是从现象到本质,从表象到真相的过程,是触达规律的能力。
还原能力是从逻辑起点推导战略,再从战略到策略,从战略到创意,再到配称落地的能力。
欧赛斯战略咨询级品牌全案策划的本质,就是通过找到生意的底层逻辑,基于底层逻辑构建整个战略、策略、创意、表现、运营配称及战略要务系统,协助企业构建“以品牌为中心商业致胜”业务大厦的整体服务。
接手客户业务之后,我们会深度研究客户生意,找到客户生意的底层逻辑,重新想象,并在思想层面创造客户生意,因为思想产品才是咨询公司最重要的产品。
任何事物的成功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即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在智力上进行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在体系上进行第二次创造。
想得到,才能做得到。
想得透,才能做得透。
这也是欧赛斯“以终为始”价值观的源头。
欧赛斯品牌全案项目就是一个从高度抽象到高度还原的过程。
行、敌、我、客四情研究,就是对海量信息广泛收集,高度概括。
核心洞察,是从抽象到行业一般规律的认知层。
关键判断,是从高度抽象到行业根本规律的认知层。基于对行业一般规律及根本规律的认知,找到战略破局点(即方向、生态位置),然后以品牌核心价值的方式呈现。
把战略破局点展开,就是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品牌战略。其中总体战略包含事业理论+业务组合,竞争战略包含竞争模式+能力体系+防御体系,品牌战略包含品牌架构+品牌定位。
品牌的“点”是品牌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展开就是品牌360°领导力模型,包含STDP、核心价值演绎、品牌内涵、品牌信任状、品牌壁垒及品牌语言系统。
基于品牌核心价值做创意转化,实现创意飞跃,生出符咒双线,形成品牌的“线”,背后隐藏着品牌的视觉霸权及语言霸权。
视觉霸权:超级色彩、超级符号、超级IP、超级纹样、超级KV、VI系统。
语言霸权:品牌名、广告语、超级话语体系。
构建品牌的360°触点部署,形成品牌的“面”。
再进一步展开,落地品牌运营配称系统,形成品牌的“体”。
运营配称系统是以品牌为中心,构建一组独一无二的经营活动。
迈克尔·波特说,“企业唯有建立起一种可长期保持差异化时,才能胜出竞争对手。它必须向客户交付更大的价值,或者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相当的价值,或者两个兼具。”
以上就构成了欧赛斯从抽象到还原,从高度抽象到高度还原的品牌全案服务的全部过程。
这个服务过程的逻辑“元起点”是对客户生意底层规律的把握,全部工作目的是对内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占领经营上差异化,对外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占领消费者心智,最终目的是协助企业达成“以品牌为中心商业致胜”,这就回到Chairman毛说的“全局决定性规律生发出一切战略战术”。
Part.04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以品牌为中心商业致胜”的逻辑框架中,欧赛斯采用了多元创意模型,即在一套思维模型、一个理论框架上面搭载了多元创意模型,而非单一创意模型。
为什么要搭载多元创意模型?
道理很简单,所有的创意套路都要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才能使用。一帖药治百病、一种创意套天下的方式,无论是商战还是真正打仗都会是一个笑话。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条法则:“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他们同样都是根据《孙子兵法》排兵布阵,但因具体条件不同,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来认识事物,时间不同了,地点不同了,条件不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然不同。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绝对不变的事物,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事物总会呈现出新的特点。要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理论必须和实际结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否则就变成了套模板,僵化、教条地使用理论是注定要失败的。
欧赛斯在创意模型上借鉴了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即针对不同的行业类型,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定位、不同的竞争背景,采用不同的创意模型。
如果你学过围棋,就会发现所有学习围棋的人刚开始时一定要学“定式”,也就是按照棋谱下棋。虽然学习各种各样的定式看上去非常复杂和烦琐,但是通过反复训练,将这些定式植入思维之后,你就会发现,下棋时即便不去刻意地回想,也能按照定式找到最佳落子方位,这就是建立多元化思维模型的方法——学习思维模型和刻意练习。
世界百年营销史留下了许多非常精彩璀璨的品牌、创意及营销模型,品牌模型中包含国民品牌模型、生活方式品牌模型、高端品牌模型,创意模型中有USP模型、品牌形象论模型、品牌戏剧化模型等。
中国40年营销史也诞生了独特的创意模型,如冲突模型、超级符号模型等。不过,营销模型中最经典的还是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的STP+4P营销模型。
“空手老师在《百年营销史》一文中回顾了世界100年营销史里思想、理论、方法、工具的变迁,主要内容如下:
1912年,自从哈佛大学学者J·E·哈格蒂出版第一本《市场营销学》以来,营销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1914年,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科学管理》一书,强调标准化、专业分工、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执行分开、对工人进行培训和计件报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922年,弗莱德·克拉克给营销下了一个定义,“促使商品所有权转移和实体分销所做的努力”。
1950年,乔尔·迪安开始使用产品生命周期这一概念,随后西奥多·莱维特在他那篇著名论文《利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这一概念给予了高度认同。
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明晰化了市场营销组合——他提出了著名的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1950年代初,达彼思广告董事长罗瑟·瑞夫斯提出了著名的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
1955年,西德尼·莱维提出了“品牌形象”。
1960年,西奥多·莱维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成名作《营销短视症》。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企业衰退的原因在于它们所重视的是“产品”,而不是“顾客”。
1963年,威廉·莱泽提出了“生活方式”。
1967年,“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出版《营销管理》。科特勒说,营销就是管理消费者的需求,它的策略体系用一个公式来讲就是STP+4P。STP是战略——市场细分(Segment)、目标人群(Target)、产品定位(Position)。4P是战术——也就是前面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1960年代,奥格威说:“每一广告都应该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每一个产品都应该发展一个形象,否则就谈不上品牌。从奥格威开始,广告公司都开始标榜自己是甲方的品牌管家(所以叫广告教父)。
1968年,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提出“定位”理论。在1981年出版的《定位》一书中,他们提出企业必须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表,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之中占据一个位置。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越靠前,市场份额就会越大。
1980年,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加上他随后出版的《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迈克尔·波特成为全球第一战略权威,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
1986年,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出版了《营销战》。
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又提出了“大市场营销”概念。他在原来的4P组合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P: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1999年,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客户关系管理学说(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并在差不多同时期提出顾客资产管理学说(CAM ,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
2005年,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企业不要只关注打败竞争对手,还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不要只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下做定位选择,圈一块地、闭门造车,还要通过价值创新打破既定市场结构。
”USP理论、品牌形象论、STP+4P、生活方式、定位理论等都是营销学的不同流派,这些理论都已经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证明了它们的价值。但是,注意,这些理论、方法都是基于时代的背景下诞生的,有着很强的时代烙印,每一种模型都有适用边界。
品牌模型中的国民模型、生活方式品牌模型、奢侈品品牌模型,本质上对应的是不同的客户价值配方。
如果一个品牌主打的是功能价值,USP模型更为匹配。
如果一个品牌主打心理价值中的情绪价值及个性、品牌的表征价值,生活方式品牌模型更为匹配。
如果一个品牌主打心理价值中的身份及阶层表征价值,奢侈品品牌模型更为匹配。
时代一直在变化,媒体环境、触媒方式、信息量、竞争环境等都会随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永远不变的只有人本身。或者说,作为接受信息和消化信息的最终极媒介和最大媒介,人的大脑从未改变,人性、需求、欲望、认知方式从来没有改变过。
一切优秀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抓到了消费者的根本认知方式,抓住了人性中的共性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爆炸、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我们需要更大的品牌方法体系,以高度结构化的方式去承载今天的知识。
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