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关键词30个新认知,这60本好书布局你的2024(下篇)

举报 2024-01-24

2024年,新征途开启!

品牌猿根据观察、阅读、实践亦精选出10个关键词——有的是学者们的刷新理解,有的是创新者的实践真知,有的是个人的思考联动——无论何词,都希望有所「启发」从重码系统到把握机遇,从认知升级到坚定行动,在每一关键词的路上找到专属自己的奇遇!

前文万字重磅▎10个关键词30个新认知60本好书,布局你的2024年(上)中我们解读了「有意义」、「对话时代」、「长期主义」、「后新消费主义」、「情绪价值」。

本篇说说「共创感」、「ChatGPT」、「善小而为」、「启发」、「认知升级」 这5个关键词、15个新认知和推荐的30本书。

1705814158184638.jpg


六、关键词6:「共创感」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

当新人类相信「人人都是创造者」自下而上汇聚成为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时;当「为扩散而生」的B站小红书抖音这些创造力平台成为主流时;再加上web3.0和AI互为工具成为最神秘也是最强大的变革力量之时,「共创感」正潜移默化且稳步持续地改变着我们的消费、工作和生活。

从“众贤成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和“众愚成智”维基百科(Wikipedia)开始,先有TED和可汗学院;后是参与感小米和超级玩家乐高;跟着是爱彼迎(Airbnb)露露乐蒙(lululemon|)快速崛起,巨头3M和宝洁、谷歌和皮克斯拥抱变革,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共创感」成为一种全新的创新趋势和变革力量。


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然,这里的「共创感」并不是你了解的共创,它不是一种策略,一种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种分享权力的承诺,一种互相成就的信仰。

让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刷新认知。


1、3个新认知

新认知1
人人都是创造者

人人都是创造者,作品就是做自己!

——李善友《天赋创造:如何探寻自己的创造者本性?》


图片来自李善友《天赋创造:如何探寻自己的创造者本性?》

如前文所说, 当新人类开始关注「存在」而非「拥有」,从新消费者成为主动生活的人,这意味着他们「创造者身份觉醒。

有了「创造者」这个新身份,求知的感知力、求活创造力、求同的归属力,求新的能动力,就会不断被演化出来,这是冰山下隐藏的时代消费精神的巨大变化。

有了「创造者」这个新欲望,幸福的主要来源,不是物质和消费,而是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愉悦,不是追随外部世界的变化从而更替自身,而是始终更看重自身内在如何生长出独特的价值。

上限是,当「人人都是创造者」代表了一种创新力量时,源源不断生产出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的新英雄新领袖新标杆:李子柒、董宇辉、影视飓风UP主TIM、鬼谷、龙女之声们。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下限是,数10亿分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你我指点江山时,每一个和每一次「表达」都可以左右着我们的日常消费,习惯、情感和观点。无论是那些流量网红还是喷子:董宇辉的丈母娘、小土豆、军大衣们。

「人人都是创造者」这是共创感的底层认知,也是每一个新商业玩家必须意识到的变革——未来将是一场动员之战:谁最成功,谁最活跃,谁发展得最好,谁最开放,谁给的权力感越多,谁就能赢得追随者,就拥有引导、激发和利用追随者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这是一种信仰。


新认知2
创建品牌的不再是公司,而是用户

今天,Z世代早已成为消费顶流,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成为购买要素时 ,他们不仅购买体验,寻找归属感,更期望通过社交被关注和被认可他们还是消费者和顾客吗?

当下,大数据成为生产力,CRM作为基础设施,一个超级ID就贯通线上和线下,现实和虚拟,“千人一面”和“一人千面”并存时,他们还是品牌服务的个体和用户吗?

更进一步,点赞、分享和评论成为各平台和品牌的基础配置,并由数字衍生出更强大的渗透、互动和参与能力时;当你能与各种超级用户和「主动的人」共建日常时,他们还应被称为粉丝吗?

他们可以是超级玩家(Trickster)乐高、超级会员(亚马逊Costco)、和用户做朋友(小米)、志愿者(蔚来汽车)、生活者(茑屋书店/7-11)、村民(阿那亚)、超赞房东(Airbnb);他们还是「可爱的朋友(内外内衣)、运动路上的姐妹和拉拉队(MAIA ACTIVE玛娅)、精神股东(多抓鱼)、同袍(汉服)......,任何什么,但绝不再是顾客、用户和粉丝,更不是韭菜和消费者!

这是一种全新的关系——分享权力给用户,与用户共建品牌,甚至是共享品牌。

以此为5个品牌构建新法则:

  • 法则1:未来商业竞争不再是公司产品好坏的竞争,而是「争夺用户」的竞争。

  • 法则2:对于新消费品牌,最好的问题不是「市场有多大」,而是「你和谁并肩作战」

  • 法则3:品牌应具备在不同技术/平台之间流动的能力,最成功的品牌是「变动不居」

  • 法则4:品牌构建的核心——如何为那些推动你成功的用户赋能。

  • 法则5:不要「漏斗」而是「梯子」,互相扶持攀爬马斯洛最高层「自我实现」。


图片为品牌猿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新一代品牌不但要积极思考如何创新你的产品和体验,更要想办法「成就」你的用户,一起成长,这个过程里,各个品牌和组织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


新认知3
新社群和超级参与者

数字让地球村成为现实,远古时代的部落精神得以重生。传统的企业把时间花在寻找目标人群,把钱花在对他们的营销上。聪明的品牌正在创建部落,大批的追随者成为一起前行的传教士。发展真正忠实的追随者,组建自己的部落,发挥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

——《部落Tribe》赛斯·高汀 (Godin.S.)

后新消费时代,消费圈层化愈发明显,很多品牌把握趋势,创新各种眼花缭乱的社区玩法:做私域,搭圈子,玩社群,最差也推出付费会员,多少都收获了一波波红利。

「共创感」对此有新的要求——建自生长的「新社群」和找超级伙伴」。

「新社群」新在哪里

  • ①新,由价值观奠基、统一和凝聚;

  • ②新,成为他们在追求「热爱和兴趣」过程中的伙伴和支持者;

  • ③新,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定义自己和发展潜能。

找「超级伙伴」做什么?

不是让他们为你传播带流量,而是助力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得,或是成为意见领袖、主理人、社群的核心、甚至是股东。

  • 乐高在全球支持各种超级玩家,诞生出独立且极具影响的认证玩家群体,如360个「乐高认证玩家社群」,21位「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CP)、成人玩家AFOL、「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CP)、「乐高大师」(LEGO Masters)。

  • 小米的100梦想赞助商 、露露柠檬lululemon全球1533名大使和门店教育家;星巴克的咖啡大师和融合web3的「Starbucks Odyssey」计划;阿那亚生活社群的主理人、超级猩猩的健身教练等,有了这些超级伙伴,“越来越”的飞轮就开始转动。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三点注意:

  • 新社群,须线上线下融通。线下意义在于“精神地标、体验场和根据地”;

  • 超级伙伴,不是对品牌/社群贡献最大的和消费最多,而是对品牌社群价值观高度认同,活动最积极,愿意为热爱付出的少部分成员

  • 员工参与重中之重。没有他们参与——或者没有感觉自己参与,你就失去了“”游戏的参与权。

对这些品牌来说,共创感并非手段,而是新力量、新理念和新大陆。

更大的格局是,「共创感」是实现「马斯洛需求」的方法论;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他给予人人公平的参与创造未来的机会。


2、布局建议

  • 个人——每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就是你的作品;最大的作品就是做自己!

  • 创业者&品牌——构建「新社群」和寻找超级伙伴。


3、深度阅读

  • 李善友《天赋创造:如何探寻自己的创造者本性?》

  • 高汀 (Godin.S.)《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

  • 查尔斯·沃格《社群运营的艺术:如何让你的社群更有归属感》

  • 杰里米·海曼斯《超级参与者:热点秒移时代,如何赢得新势力》

  • 马蒂·纽迈耶《品牌翻转:创造品牌的不再是公司,而是客户》

  • 罗比·凯尔曼·巴克斯特:《会员经济-发现超级用户缔造长期交易》

  • 黎万强:《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 美国社群营销公司:FeverBee观点内容和案例


七、关键词7:「ChatGPT」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还不太均匀。

——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赛博朋克2077》


图片来自互联网

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

2023年上半年,当我们站在AI创世的开端,「人机智能」成为这一轮技术浪潮的真正引擎时;2023下半年,当人机交互的场景成为一个常态,AI原住民开始崛起,大量的新欲望在AGI的土壤里生长出来时,你首先需要洞察这场盛宴的本质。

三个关于AI和ChatGPT的观点,值得分享。


1、3个新认知

新认知1
人机智能的本质=「创造力对话」

这场ChatGPT盛宴——不是通过自己的关键词和提问能力,从人类的知识库中即时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不仅是把人机智能当成提升效率的工具,在工具中创造新工具;更应把人机智能当成「创造力工具」和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

这就是为什么是AGI不是AIGC:因为理解语言比生成内容更重要。


新认知2
AI不是工具,是工作伴侣,更可能是伙伴

你如何看待AI,AI就如何对待你,全无浪漫!


态度1:工具层面

即使很多积极拥抱新事物的人,也会认为GPT类应用看似神奇无比,其实只是把人类原有的知识进行了大数据计算、比较、模拟,然后产生了一种集合。

它就是一种更高效的统合与选排工具。就如计算机一样。


态度2:AI是工作伴侣

与此同时,AI原住民正加速崛起。他们的看法较为激进,从使用工具为自己服务,到与工具“对话”,在工具中创造工具,这是改变世界的一种新力量。

他们最深切的共识在于,AI不是极致效率工具,不是辅助型助手,而是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的颠覆与组织效率的跃迁。


态度3:不仅是智能伴侣,而是你我的伙伴,人类的伙伴

从演化角度理解,AI智能是一个不断试错、迭代、巨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全方位的孤独探索之后,侥幸活下来的一种“工作伙伴”,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个还在进化的「硅基生命」——他的能力还在不断发现和成长中。

此时,将其放在“生命”的维度来思考: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什么?“人”何以为人,如何做思考的“人”?“他们”能帮助“人类”进化什么?


图片来自美剧《西部世界》

三个层次,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新认知3
AI+创作工具=anything,总能找到自己

“如果一个东西明明不应该起作用可是居然起作用了,科学就该出场了;如果一个东西应该起作用可是不起作用,工程学就该出场了。”

——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

2023年开始,生成式AI应用井喷,这一现象出现在全球各个角落,遍布各个领域。以办公工具为例,它们会改变一代人的生产力结构,不仅仅是个人,更在于围绕这一代人的办公形态、协作方式、创造模式。

所以,AI原住民并不是指那些跟随AI一起成长的人,而是那些快速认知使用融入AI的人。哪怕只是用飞书办公,用ChatGPT聊天。


2、布局建议

  •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抓住这次机会,但更不是要观望,而是先「用起来」,在使用中学习和探索,因为这是大致方向。

  • 关于学习。直接学习所有详细的知识已经变得不必要;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和工作,抽象掉许多具体的细节。“整合”,而不是专业化。尽可能广泛、深入地思考,尽可能多地调用知识和范式。

  • 学会提问。从现在的回答问题转向学会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确定哪些问题值得提出,也就是从知识执行转向知识战略。最高效的方式是发掘新的可能性,定义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构思未来而非预测未来。


3、参考图书

  • 凯文·凯利:《失控》、《必然》

  • 刘慈欣:《三体》

  • 美剧《西部世界》

  • 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

  • 微软中国CTO韦青:《新“人机时代”来临,我们如何应对》


八、关键词8:「启发」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选语录

2023年12月,小米雷军发布新能源汽车,一顿营销猛如虎,先是着装上从模仿乔布斯到现在的马斯克,然后是向所有的人新能源汽车致敬。


图片来自互联网

雷军在做什么?仅仅是营销需要和哗众取宠吗?在这一点上,我们需拿出贝佐斯对「竞争对手」的思考:

  • 思考1——不要管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他们又不给你钱。

  • 思考2——专注用户而非竞争对手(亚马逊活力来自打动用户的渴望,而非击败对手的狂热

  • 思考3——竞争对手是用来启发(我们也会关注对手,只是从他们身上受到启发)。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超人类的想象,同时,我们正走向一个不安定、不确定、复杂和模棱两可的新商业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环境一直变化,所以在某个时间节点完成超越对手,那么下一个瞬间,这些超越就可能落后时代

对任何人,都有必要将传统的“竞争思维”转换到一个新的格局和维度,清晰的认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1、3个新认知

新认知1
谁是敌人: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传统管理理论和营销方法喜欢以简单的方法看待竞争——将同类公司、产业和产品集中放在同样的篮子里。这种审视竞争局势的视角下,管理者会专注于和同行比拼,一味地纠结于「更好」,并将创新仅局限在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同类产品上,当然也会抓到机会,零和博弈中股价增长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当你拉长时间周期,就会发现这样的格局很难保持长期优势:比如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杰克·韦尔奇管理的通用,还有“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的诺基亚和大润发。伟大的商界领袖,很少把竞争局限在被市场归在同一种类之下的产品或品类中。


图片来自互联网

  •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谁和我抢人,谁就是我的竞争对手,比如NASA 或者奥巴马政府 」。

  • 网飞首席执行官里德•哈斯廷斯——「实际上,我们是在与你为了放松而做的所有事情相竞争,比如电子游戏、饮酒、棋牌游戏等,这些竞争对手特别难对付!」

  •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 迈凯伦首席营销官Gareth Dunsmore—「大部分人会说,我们的对手是法拉利,但是对我来说,我们的对手是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是我们自己甘于平庸的想法」。

  • 字节创始人张一鸣——「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没有远超他人的认知」。

他们将「竞争对手」设定为:抢夺用户时间的场景,抢夺人才的公司,自己的认知,甘于平庸的想法,老旧的做事方式......,唯独不是那些抢夺用户的同行。

既然「竞争对手」不是对手本身,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伟大的品牌乐此不疲的设立一个「强劲的对手」呢?


新认知2
谁是朋友:为什么要找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我从不担心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会产生威胁,更会带来鞭策,促使我前进。

——任正非


图片来自互联网

人人都喜欢弱者挑战强者并最后胜利的故事:大卫挑战歌利亚,天行者挑战黑武士,孙悟空大闹天宫。

有鸿鹄之志的卓越创新者也喜欢找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 或是树立标靶蚕食市场的进取心:安飞士战赫兹,苹果砸IBM,MINI嘲SUV。

  • 或是享受棋逢对手而带来的活力: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肯德基VS麦当劳,阿迪VS耐克。

  • 或是提升水平挑战老大:雷军攀比苹果和特斯拉,瑞幸硬刚星巴克。

  • 或是看清事业本质重塑模式:苹果颠覆IBM,字节完虐百度,拼多多挑战天猫京东。

除了「鞭策前进」,你还会发现寻找「强劲的对手」的另一个原因——「他们的目标不是战胜对手,而是颠覆那些过去行业巨头的做事方式,从而脱离竞争」。

你永远无法通过对抗现实来改变事物。要改变事物,就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事物,使现有的事物看起来跟不上潮流、过时。

——巴克敏斯特·富勒

所以,你要做的是用创造力淘汰竞争 ,而不是打败对手!


新认知3
真正的「对手」不是你最想击败的敌人,
而是你自己的旧思维

真正的敌人&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公司或者品牌,而是传统的,外部的和内部的,安全的和风险的,历史的和未来的,认知内的和认知外的,可以想象的和不可以想象的.....,各种各样其他什么东西。

我觉得非常容易理解,也很震撼人心。

所以,小心选择你的敌人,真正的「对手」不是你最想击败的敌人,而是一种隐藏的风险,特别是你自己的旧认知&老思维,它们时时刻刻威胁着你的事业。


2、布局建议

  • 个人——一个人不应该有敌人,但是可以有对手;对手是为了「启发」

  • 创业者——关注用户而非竞争对手;最坏的想法「努力打败竞争对手」

  • 学会复制——“copy、copy、copy、copy,最后你就会找到你自己!(山本耀司)”。


3、深度阅读

  • 贝佐斯:《本质》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

  • 铃木敏文:《零售心理战》、《零售的哲学》


九、关键词9:「善小而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志传》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对生活的精彩论述——「生活的意义就是关心我的同伴,融入集体,为人类的福祉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三浦展认为第4消费时代核心特征之一:「利他」——那些曾经优先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的利己主义在共享和社会意识扩大下,一种考虑他人的利他主义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想要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的想法自然诞生。

这都正好支持了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这段话:人们都希望成为更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希望与有价值导向的事情产生联结,在其中看到自己。人们工作不仅仅为了赚钱,是源于情感、心理的收获,以及成为「更宏大的事业」中的一员。

以此理解马斯洛需求模型最高层的「自我实现: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有意义的,参与比自身更伟大的事业,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无论是陈寿的「善小」、三浦展的「利他」、阿德勒的「人类福祉」、马斯洛和舒尔茨的「更伟大的事业」,都是这一届新人类的行为准则和新商业的核心动力之一。


图片来自互联网

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探究其「新」。


1、3个新认知

新认知1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环境问题、公益问题、道德问题对新人类日益重要,TA们希望为了自己和下一代,以己为始让世界变得更好。

相较之下,TA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与过去全然不同。


(1)贴近生活的可持续

  • 提到可持续,新人类认为它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生活选择。骑行上下班,一顿轻食,一个帆布购物袋,一本精神愉悦的书,凡是生活中那些让身体健康,心情快乐,体现个人对他人/社会关怀的选择都是可持续。

  • 新人类看到引起可持续的问题之一是“过度、浪费、只考虑当下”,因此当提到可持续的时候,他们马上会想到减少浪费以及为长远考虑的相关态度和解决方案,比如“适度”,“循环”,“回收”、“长效设计”等。

  • 在新人类分享的可持续联想的关键词中,有一类关键词是“爱”,“善良”,“善意”。对他们来说,追求可持续不是源于道德压力的“政治正确”,而是“众生平等”的爱与善意。


(2)「55青年」的公益

TA们要比50更热一点,但是没有燃烧到100,没有失去理智,所以被称为「温感青年」。

TA们既非燃烧到沸腾的愤青,也非冷感到零度的「精致利己主义者」;TA们既保有着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的热情和善良,也具有理性地思考和评判;TA们关心生活周边事物,也关心社会话题。

——36氪《这届「后浪」开始做公益时,真的很浪……》


(3)不为道德买单

TA们与前几代人明显不同的是——不是被动的接受传统慈善项目和被分配,而是能通过自己秉承的价值观和对公益事业的实施方式及普惠对象的决定权来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

或成为志愿者为老弱团购,教小朋友去写诗画画;或参加善行者,在青海湖捡垃圾;或是冲进鸿星尔克野性消费帮白象出圈给予「善良」的品牌回报;或为弱势群体发声,为正能量加油......。

无口号,不宣扬,渺小却怀有善意的做着照亮某一面的“小事”。


新认知2
「共益」

为了实现商业驱动社会向好,2007年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共益实验室(B Lab)提出「共益企业」(B Corp)这一新的商业形态。

「共益理念」认为,新的商业成功,应该是推动整个商业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取得商业和社会利益的双重成就。

近20年来,欧美诸多DTC以此践行,并取得成功。

  • innocent(天真)果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健康。我们的使命是到 2030 年实现碳中和,将利润的10% 捐给慈善机构,并在饮料中装满来自大自然的好东西。

  • OATLY(燕麦奶)——创造出健康的食品,同时为地球环境尽一己之力,降低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这一理念正扩散至全球顶级品牌,写进目标和使命,并切实行动的比比皆是。

  • 宜家——「我们的愿景超越了家居用品本身。从采购原材料的社区,到宜家产品让顾客过上更可持续的居家生活,我们希望我们的业务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 2021年,绝对伏特加宣布,到2025年酿酒时采用85%的可再生能源,并将副产品重新用作农场动物的燃料或食物;Burberry承诺至2040年底实现气候正效益;Chloé 宣布正式成为B-Corp认证企业。

  • 「地球现在是我们唯一的股东」,2022年,亿万富翁Yvon Chouinard将价值约30亿美元公司Patagonia捐赠给环保公益组织。并通过组织「1%」行动联合更多的企业加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中国,一些新锐品牌亦投身于此,表现不俗。

  • 多抓鱼——我们相信「真正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希望通过自然生态友好的消费模式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 好瓶HowBottle(用塑料瓶打造潮流单品)——「致力于用美好商品的方式,来介入解决一次性塑料问题,同时以产品为媒介,传递可持续生活理念。」

「共益」的品牌会把社会,经济等目的成为存在的核心,把产品、服务等商务当做筹码,他们的使命往往以专注“某个事”——「去发现有没有可能用商业工具来修补社会」。

值得关注的是,共益企业会把「做好事」作为品牌的DNA,是每一天切实行动,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等企业壮大后再去做。


新认知3
微小切入,一起行动

不同于过去,品牌的“善行”不需要参与宏大议题,如改变世界,商业向善,公益慈善,环境保护等,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小事」:

  • 微小。以微观视角拆解「共益」,细分至生产链路各个环节和生态环境各个角色,由日常点滴汇聚向善或可持续的未来。

  • 持续。坚持做某件事,甚至将其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坚持10年的“脱贫攻坚”和未来15年“共同富裕”行动。

  • 一件事,而不是多件事。天真(innocent)果汁把「编织小帽子」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好瓶专注塑料瓶的回收利用。

  • 有趣立体的「行动」,而不是单一的重复。如“种树”这件事,蚂蚁森林5年来,从收集“能量”,社交“能量”,到现在保护地巡护,神奇物种.......,不断升级。

  • 寻找专属“伙伴”:特仑苏的沙漠治理;小红书的海洋保护;野兽派关注野生亚洲象;babycare专注无痛分娩;舒莱帮助偏远山区女孩打破「月经困境」...。


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你以「微小」给新人类一个个「行动」的机会,哪怕每季每月一次,都在商业、生活和意义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拯救复活了每个人内心长存的「某件事」,让他们成为「更宏大的事业」中的一员,也因此这些品牌们与众不同更有意义。


2、布局建议

  • 低门槛高实现度对社会做点价值的“小事”。切勿空谈“商业向善”和“社会责任”。

  • 独一无二,找到专属自己的善行,不畏小,就怕同。

  • 持之以恒,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而非活动)


3、深度阅读

  • 西蒙·斯涅克:《无限的游戏》

  • 良品计画:《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

  •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 稻盛和夫:《活法》、《心法》


十、关键词10:「认知升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无所不知,所以你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不断重塑自己,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探索不同的自己。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只有更好的问题。

——蒂姆《巨人的方法》

张一鸣认为「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最大的竞争力」;俞敏洪说「人的差距在哪里,就是认知的差距」;雷军在2023年感慨「只有认知的突破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是我近10年最大的收获」;再加上那句「人永远都不可能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认知」成为近2年最靓的仔,每个人都哭着喊着要认知升级,但如何升级呢?

三个关于「认知升级」的认知升级。


1、3个认知升级

新认知1
从书籍找到“眼睛”,看见不同,打开格局

对普通人而言,读书和学习的意义,品牌猿非常认同刘润这段话:

一个人在食物链的位置,通常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努力而改变。这就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我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会影响到我们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然而,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却进步不大或“依然过不好一生呢”,这有三个误区:


(1)误区1:什么是「用心读书」?

我们经常说要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学习,那么什么叫「用心」?

罗伯•沃克说过「用不用心的区别在于,你是在接受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还是在观察这样的世界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看一本书,逐字逐句地看,甚至把一本书背诵下来,那不叫用心读书,「用心」是指在看的过程中反复地想这么几个「问题」:

  • 作者到底是在回答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我有吗?

  • 如果我没有,作者成功地让我觉得这些问题确实是问题吗?

  • 他的回答有说服力吗?他的回答拓宽了我看这些问题的视野吗?

  • 如果拓宽了,我原来的思考框架有什么问题呢?

带着这些「问题」读书,你会发现,我们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通过外部的刺激来观察「自己」的变化,这才叫「用心读书」。


(2)误区2:千万不要把「读书」和「听课」当成学习!

如果学习也有层次,至少分成5个层次:听过,知道,理解,能讲,创新

  • 听过:知识从脑子中流淌了一遍,大概都知道,但是说不出所以然。那些四处听课,学孙子兵法,学干货的人,大部分是此学习方法。

  • 知道:知识你已经记住,渗透到脑子里,能简单应用。比如都知道定位和超级符号,就会请外脑帮助实现。

  • 理解:不但知道知识的逻辑,还和你脑子里现有知识结成网络,随时调用,活学活用。老一代企业家、营销人,大部分认知型创业者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 能讲:不但自己应用自如,还能够输出,以自己的语言和体系讲给别人,确保他人有所收获。比如菲利普·科特勒、罗振宇、刘润、吴声等。

  • 创新。将学到的知识和各类知识融合,并创新出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体系。比如乔布斯、贝佐斯、张一鸣,王兴。


(3)误区3:光听不练,看了白看!

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行动」。

第一、如果只是一味扩张自己的认知半径,你其实只是在「知识吸du」。

读了无数MBA,上了各种老师的课,所有努力都只是扩张了知识范畴,没有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用认知幻觉代替行动,你可能就是享受那种“嗨”而已。

第二、「三行而后思」。

推荐老俞根据贝叶斯定理整理的方法论:①有一个先验概率,给一个初始信念;②大胆行动,行动目的是为了获得反馈;③行动的结果更新信念,重新变成下一次初始信念。

第三、「知行合一」。

所谓行动,还要实现两种整合,一是把旧的观念和新的证据整合在一起,更新为我的新的信念;一是把想法和行动整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新认知2
多元思维

2023年11月,99岁的令人尊敬的查理·芒格老爷子逝世。

他一生推崇「多元思维模型」,那么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洞察世界,升级认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品牌猿整理出5个方法,共学之:

  • 方法1:至少掌握3-5个学科的思维模型。一个人,必须学习所有重要学科,掌握其中的所有重要理论;只要理解并熟练掌握几个最重要的模型,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如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马斯克),几何学的「演绎法」(张一鸣),生物学的「演化论」(凯文·凯利),统计学「贝叶斯定理」(ChatGPT)等。

  • 方法2: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 方法3:新观点要思考。接触到任何一个恍然大悟、醍醐灌顶新观点时,做三件事:第一、先想一想,有没有反面观点;第二、能不能找到一个能支撑该反面观点的案例或者道理;第三、再重新认知这个新观点。

  • 方法4:双我思维。芒格的方法是“空间的双我”;积极复盘是“时间的双我”;霍华德•马克斯用的是“认知深度的双我”;贝叶斯用的则是“空间+时间+认知深度”的双我。双我思维”其实是设置了一种自我的对话机制,让自我强行进入主动思考的程序。

  • 方法5:切忌用一个思维套所有的案例。大部分人都熟练使用某个单一模型,比如以“定位”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应了一句老话:“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做事方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更没有能够让一个品牌获得成功的完美的方法论。所以,「多元思维」看世界,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这个多元的世界,并从中受益。


新认知3
成长型思维

“相信才能可以被培养(通过努力工作,好的战略以及向他人学习)的人都具有成长型思维”。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由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理论。

  • 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 对立面固定型思维则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决定了,不会变化,而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已下的结论,所以他们更在意外界评价,看重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获得正面评价。因此,固定型思维的人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主题词就是——证明

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三个小建议:

  • 接纳。认识自己是否有这个问题。

  • 学习。学习,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

  • 行动。需要去做能够即刻改变的行动,逐渐地改变。


2、深度阅读

  • 喻颖正(老喻):《人生算法》(强烈推荐)

  • 山口周:《阅读变现》

  • 罗振宇:《阅读的方法》

  • 刘润:《胜算》

  • 卡罗尔·德韦克:《成长型思维》

  • 蒂姆·费里斯:《巨人的方法》

  •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附:写在后面

过去的2023年,已经开创出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有意义」、「对话时代」、「长期主义」、「后新消费主义」、「情绪价值」、「共创感」、「ChatGPT」、「善小而为」、「启发」、「认知升级」。

但已然到了2024年更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形成新“势”。因为这10个关键词,更准确的说,它们不仅仅是词,还是一种加速运行的力量,不但独立成“势”,更会高度叠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

「有意义」促进「长期主义」又依赖「长期主义」,「对话」需要「情绪」,「共创感」和「后新消费主义」不可分离, 「认知升级」是诸词基础......,这些关键词本身就在融合,又都处于一个形成过程中,它们构成了今后几年一个个重混重码的场,流动创新的域,激情四溢的势!

“势”也好,“域”也罢,都是告诉我们,2024年,不想沉沦也不愿意掉队——要做的就是认可他们,拥抱它们,吸收它们,融入它们。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上车,只要上车就行,因为这辆车刚刚启动起来,根本就没有开起来,而且也没有到达终点的。但如果说,我们不在这个时候去跳上车的话,那有可能会错过这一班车的这一轮的变革。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


小结:5个关键词15个新认知

关键词6:「共创感」

新认知1、人人都是创造者。
新认知2、创建品牌的不再是公司,而是用户。
新认知3、新社群和超级参与者。

关键词7:「ChatGPT」

新认知1、人机智能的本质=「创造力对话」。
新认知2、AI不是工具,是工作伴侣,更可能是伙伴。
新认知3、AI+创作工具=anything,总能找到自己。

关键词8:「启发」

新认知1、谁是敌人: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新认知2、谁是朋友:为什么要找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新认知3、真正的「对手」不是你最想击败的敌人,而是你自己的旧思维。

关键词9:「善小而为」

新认知1、「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新认知2、「共益」。
新认知3、微小切入,一起行动。

关键词10:「认知升级」

新认知1、从书籍找到“眼睛”,看见不同,打开格局。
新认知2、多元思维。
新认知3、成长型思维。


30本好书

《天赋创造》、《部落》、《社群运营的艺术》、《超级参与者》、《品牌翻转》、《会员经济》、《参与感》、《FeverBee》;
《失控》、《三体》、《西部世界》、《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新“人机时代”来临,我们如何应对》;
《本质》、《与运气竞争》、《零售心理战》、《零售的哲学》;
《无限的游戏》、《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活法》、《心法》;
《人生算法》、《阅读变现》、《阅读的方法》、《胜算》、《成长型思维》、《巨人的方法》、《穷查理宝典》。


作者公众号:品牌猿创(ID:brand-yuan)
1705645929774880.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