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来探讨一个话题——品牌审美。
但凡涉及“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几句评论:《红楼梦》天下第一;凤凰传奇不过尔尔;敬明和家卫啥也不是......
在个人层面,“美”本身因人而异、千人千面,无论哪种声音、什么论调,必有“我认为”三字前提。而在品牌领域,“美”好像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以前作为流行风向标的品牌们可以主导审美,而到今天也开始被质疑审美能力:
·优衣库“女团辣妹风”“童装”设计,引发消费反感;
·丘索·维金娜的中式“恐怖”妆,被写做东西结合的败笔。
随着审美变得越来越多元,争论也越来越多:
·Burberry换回骑士标,有人高呼“文艺复兴”,有人叹息“流行已逝”
·匡迪“腊肠嘴”LOGO出街,有人追着贴标签“太丑了”,有人大喊“我反对”。
在浩浩荡荡的社会化进程中,今天的品牌不私有于任何企业或个人,品牌审美成为大众化的审美需求,由消费者和品牌自身深度共创而来。
人们在选择品牌时,也将品牌所代表的审美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去捍卫。品牌审美也就没有所谓的“各花入各眼”,而是尽可能地获得更多认同。
因此,特别想来和大家聊聊:基于广告营销视角的美是何物?品牌如何找到美和美的“信徒”?以及那些,我们对品牌视觉设计的误解。
采访嘉宾简介
介于个人阅历浅薄,生长于审美摇摆多元、极不稳定的时代。我邀请了两位「外援」共同探讨——广煜、Nod Young。
两位老师是A Black Cover Design(简称:ABCD)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经常现身各国内外设计比赛评委席,被各大设计类、品牌类媒体多次采访。
邀请这两位倒不是因为什么审美更高级、够权威,而是两人经验丰富,在品牌视觉领域已工作20多年。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
在中国视觉设计圈,能一干20多年的设计师,为数不多。
我们不一定审美能力更出色,但经验肯定是丰富的。
从作品识人是这行的「宿命」,不知道有多少人认识,甚至了解这两位。但他们的作品,我断言大家必定非常熟悉,不止常现于数英等垂直平台,在大街小巷、家居生活中也触手可及。
从简约凝练的pidan,到原生态写实的朝日唯品;
从未来感、舒适感的蕉内,再到日常化、情绪化的每日黑巧等等。
每日黑巧品牌视觉设计
moody品牌视觉设计
湛卢图书封面设计
品类不限、风格多样,此处暂不一一呈现。大家若是感兴趣,可以自行前往ABCD官方网站和微信号。
回到本文的重点——品牌审美。
基于邀约嘉宾的职业和作者专业背景,我们将话题聚焦于品牌、视觉设计领域。即便只是偌大美学、品牌营销的冰山一角,但是也包罗万象,非个把小时的探讨可以详尽。
因此,此次内容的意义更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观点。
话题一:好设计和好看,没关系吗?
关于品牌视觉设计,广告营销行业比较集中的争议点就是“美和丑”。
每每看着高达百楼的评论区,都让人不禁疑惑:到底好设计和好看有什么关系?
品牌视觉的价值是标记品牌并传递信息,通过标志、色彩、图形等元素的组合和规范,向目标群体传递和展现品牌的独特性,建立起品牌形象认知。
基于这种视觉资产、信息资产的属性,好的品牌视觉设计的评判标准应当是:
识别度,即在一众品牌中的差异性
诠释力,即承载和表达品牌的内涵
但它真的与好看完全没关系吗?实则也并不是。
今天,越来越精致、繁复多样的线下主题店,花样百出的打卡地/网红街/景,让一件事越来越明确:在常态化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时代,有审美价值的品牌更受青睐。
摄影展览海报设计
“好看”内含价值判断和群体共识,认可的人越多,品牌越有可能与更广泛的人群达成一致。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LOGO,行业内外能围绕它码楼、争论,本就说明了这是件事重要,且值得关注。
但是,“好看”到底有多重要?
ABCD分享的答案是:品牌几乎不提,甚至压根儿不曾考量过,但是“好看”的确是真实且非常重要的需求。
数英:什么叫“好看也是真实的需求”?
Nod:产品品质一般、又不具备价格优势的品牌发展到某一阶段可能需要用“好看”来续命。
这时候就必须得好看,要让消费者觉得更亲近。数英:这样的描述,感觉“好看”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Nod: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很多大众所谓“好看”的产品都偏向中低端市场,尤其是可爱这种风格。
几乎都没有任何品牌单靠可爱、卖萌就能拿下特别大的市场。数英:ABCD就很少做可爱类型的视觉,风格更偏简洁干练。
Nod:我们服务的客户不在这个领域,那只是一种视觉表现风格,和好看没有关系。数英:那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好看/可爱”?
Nod:好看、可爱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品牌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是不是也是好看和可爱?
在消费者购买决策里,好看、可爱会对他们造成哪些影响?是否构成花更多钱的理由?
举个例子,我们说泡泡玛特、迪士尼可爱、好看,但你必须得承认,人家卖的压根就不是好看和可爱的风格,而是情绪、设计和体验。
好看和可爱对这两个品牌而言非常加分,但这样的设定也是因为相关风格更方便传达品牌价值,同时消费者也更容易感知这种品牌价值。母婴品牌minibala品牌视觉设计
比较克制的可爱数英:感觉pidan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宠物类品牌大多还是萌系可爱居多,但pidan给人的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Nod:我觉得跟品牌理念有关系,也跟现代人对人宠关系的理解有关系。
十几年前,猫猫就是可爱的,猫粮包装上就得有一只小猫。
但现在,大家会更认同猫也是独立自主的、个性丰富的存在。
人不能对它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要尊重它们。带着这种思维去看pidan,就觉得什么都对了。数英:所以,大家是得先接受了这种理念,然后才会觉得“好看”。
Nod:就pidan的视觉设计而言,我会觉得它是对的,因为符合商业逻辑,和“好看”没有关系。
这世界上很多生意都可以和“好看”没有关系。
至于消费者是不是会因为它的价值观念就觉得它“好看”,这因人而异。pidan 品牌视觉设计
同是宠物类产品,ABCD给中⾼端猫粮品牌WOMO设计的品牌视觉又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在强调人猫关系之外,增加了一些趣味性。
WOMO 品牌视觉设计
宠物类产品的另一种解答
作为一个新品牌,讲故事的能力是欠缺的,需要通过更直接的⽅式来传递简单朴实的品牌特征。这里种情景下,“好看”就很重要了。
在ABCD看来,中⾼端猫粮需要向消费者展现出三个首要特征就是:好吃、好玩、好看,“这样更利于快速打开市场”。
于是产品形态改掉了⼤袋装,换成更利于⻓期保存、⽅便提取的桶形包装。
同时,针对不同尺⼨规格的桶形结构,设计出不同的内容结构,用鲜艳的⾼饱和⾊彩突出⻝物的新鲜和美味;插图和⽓泡框的加入,增加了版式内容的趣味性和逻辑关系.....通过添加这些有趣的设计语⾔, 让猫主⼈在选择和使⽤产品过程中体会到“特别关注”的感觉。
话题二:品牌审美,有必要吗?
为什么要先讨论“好看”,然后讨论“品牌审美”?
或许是因为:好看,是基于消费者立场的直觉判断;品牌审美则是,品牌理解下对美的主观输出。
让我们来厘清什么是“品牌审美”。
百度词条将“审美”拆解为一个动宾结构词语,即审视某件事物的美,是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此延伸,品牌审美即品牌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
举个例子,定位于「有机循环农作循环者」的朝日唯品在找ABCD进行视觉升级时曾明确提出:保留朝日唯品原本四头牛的元素,并体现可持续理念。
于是ABCD这样给出答案:
邀请铜版插图师参照钱币风格,一笔一划地绘制出一头诚实质朴的牛。
只采用三到四种色系,避免大面积油墨使用,只保留必要的产品信息和品牌理念,且所有包材都使用可降解材质。
使用在乳制品⾏业中⾮常少⻅的视觉语言,以特⼤号字体搭配细密的⽂字排版,配合古典插图,还原执着、克制、朴实的品牌形象。
采取一种极限的⽅式将品牌名称放⼤,表现品牌的决⼼和⾃豪感,以及品牌对品质的执着、对诚信的坚持和对⾃然的敬畏。
朝日唯品视觉设计
虽然视觉风格有关设计师的审美偏好,但风格的选择是基于朝日唯品给出的天然、和谐、自然、友好等定位。
正如一个人应当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一个成功的品牌也应当有自己的审美体系。
这听上去板上钉钉的事,但是在ABCD看来却并不一定,他们认为:品牌可以不讲审美,因为没有判断标准。
没有审美,或者说是没有高低的美,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的人,看法会非常不一样。
这几年是一种类型,过几年可能又是新的类型,如果一样事物是没有标准的,那么讨论它的意义就不存在。——Nod Young
“审美无高低”,是在说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对于个人偏好的选择,我们是平等的。
而审美有高低,是强调确实诸多因素会导致每个人解析能力、接受程度上的差别,不仅是视觉美学,音乐、美食、文学等诸多领域,人与人在鉴赏、接受方面就是存在差别的,这是客观事实。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争论的,得出“有”或“无”的结论,只是角度不一样。——广煜
在ABCD看来“好看”“审美”都是模糊的概念,而设计是为解决问题而生。尤其在商业领域,更理性地思考、关注切实的问题才更有意义。
而在这个观点另一边的是:作为社会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品牌不仅有审美,而且还要脱离迎合,引导大众。
两种观点,一个针对经营问题,聚焦当下;一个从品牌价值视角出发,驻目长远。如何看待这种“分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在个人看来,我们的确已处于“符号消费大于功能、满足愿望大于满足需要”的时代,北大彭峰教授将其定义为“审美化社会”,在商业领域的显著特征就是品牌影响力提升和生活方式概念的兴盛。
商业服务的第一要义当然仍是解决问题,但是显然,问题的答案已经开始和“美”有了更多相关性。
湛卢图书封面设计
(动画版)
此外我还发现,朝日唯品与ABCD的“问与答”让一件事有迹可循:品牌审美生长于品牌底层定位中。
例如,蕉下品牌视觉升级目的在于彰显品牌,打出轻量化户外的认知。ABCD从品牌名称出发,给到了半扇“芭蕉叶”。通过直观的图像、弧线型设计、意义的提炼等传递自然、运动等内涵。
蕉下LOGO设计
LOGO、外包装等是观察“品牌审美”最简单直观的窗口,文案、声音、广告等等一切能作为品牌表达的方式手段,也都承载着品牌对于美的理解,是品牌对自己的诠释。
在一个碎片化、表浅化、加速化的时代,品牌在表达审美倾向时常常需要结合沟通渠道、沟通对象和沟通时机而发生变化。
然而,根深蒂固地生长于品牌定位中的,品牌是什么,相信什么,追求什么都会呈现在其审美表达中,由此才有从视觉到功能再到观念、精神的享受。
尽管品牌审美的确主观,会因为受众解读、文化风向等发生变化,也并非完全没有标准。从品牌立场出发,研究对“美”的理解/表达与品牌定位的契合度、对品牌价值/观念/精神的彰显力,不敢说标准,但或许也能找到一些参考坐标。
话题三:这个设计值多少钱?
正如前文所述,“美”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消费决策因素之一,而视觉设计又是“品牌审美”最简单的展现窗口。那么,它应该很值钱。
但是,在观察到的案例中并不全是这样。
以品牌LOGO为例,价格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有纯卖LOGO设计的,品牌为图案付费;也有卖概念的,品牌花钱买“故事”;也有卖知名度的,品牌为设计师名气买单。
尤其当看到大师出品,3年时间“微调”一个LOGO一笔收入200W,大家脑子里都会冒出问号和感叹号:品牌视觉设计的工作到底复杂在哪?到底是哪里值钱?
广煜:其实大家的“质疑”在于看上去这么简单的工作,为什么收这么多钱?
那么到底工作简不简单呢?
这种极具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标识的改动,风险原本就很高,原因是原标识太深入人心了。
如某可乐品牌,几乎每次标识焕新都会被人吐槽,为什么?因为从广大消费者的视角看,它改了什么都是“错的”,只有“先入为主”的那个才是对的。
改一次,甲乙喜欢、丙丁不喜欢,再改一次,甲和丙喜欢而乙和丁又不喜欢了……
这种异议的声音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更像是心理问题而不是设计水平的问题。那么由此导出“没有什么修改的修改”,才是风险最低的优解。
能做出这个推理,还能做出这个决策,要求有丰富的经验以及足以服众的身份。
设计师还要承担被质疑的心理压力,而这一切说到底是为了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所以这么看来的话,大家还觉得“简单”吗?
不止如此,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也决定了最终价位。会出现这样的疑问,也在于大家对品牌视觉设计的理解不一致。
在个人看来,品牌体系中LOGO是价值塑造的起点,浓缩着品牌的精神和文化,地位就像一篇文章的标题,一个人的脸面,理所当然地具备高价值。
对此,两位老师认为: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LOGO就是标记。
品牌LOGO最早在商业社会中是用来做标记的。
随着商业竞争的激烈,LOGO变得越来越重要,才变得需要有品质感、意义等。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LOGO都必须要有这种可能性和意味,因为它最直接的价值和作用就是mark。——Nod Young
既然如此,那就更好奇了:一个标记怎么能买到200W呢?
ABCD两位老师又连连摆手:消费者不会为LOGO付费,品牌也不会。品牌视觉设计卖的是对商业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品牌视觉设计,怎么解决商业问题?
和广告公司做Campaign一样,都是为品牌的经营服务,只是方式不同。
例如,定位“体感科技公司”的蕉内相信功能即美学,主打“无感”的舒适体验。而感受,是⼀个⾮常抽象的概念,“有感”与“⽆感”的边界也很难界定。
在梳理的过程中,ABCD发现“标签”具有独特的价值且识别度极⾼, 既可以是“⽆感”的隐形标注,⼜可以是对“有感”的醒⽬识别。这种稳定⽽灵活的应⽤⽅式,还能很好地转译品牌“Live in future”的价值主张。
因此在视觉设计中,ABCD将“标签”尽可能简化,并用硬朗的几何图形、三段式的组合结构突出秩序感和⼒量感,以此从形和神上演绎“标签”,并强调品牌的科技属性。
蕉内品牌视觉设计
这不止在视觉表现,更是在情感和认知上的连接。当消费者能够在品牌中找到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共鸣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这个品牌,并且愿意与之建立长期的关系。所以,品牌视觉设计,既是品牌定调,也是区隔认知,是深度沟通的起点。
但正如Nod所说,大多数中国品牌的现状是有商标、名称,但是在情感、内容等方面才刚刚开始。品牌的树立不止需要视觉设计,还需要综合运用视觉、语言、情感等多种元素。
如果用一个没那么贴切的形容,品牌视觉设计大概很像一栋房子。
房子大小、地段位置、整体造型等都可以通过设计决定,但是房子里的花纹、装饰、住着的人的故事等才会让房子变成家。
同理,品牌视觉设计本身可以很值钱,但最终的价值,要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品牌。
数英:ABCD是怎么打开新消费这一块儿市场的?
Nod:我跟广煜都在设计领域工作了20多年,客户更倾向于与口碑好、有影响力、商业感强的设计师合作。
由于业内资深设计师并不多,因此客户很容易选择我们。
我们曾服务过的客户,也在提升我们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当然,客户选择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设计风格更年轻。《100个关于设计那点事儿的回答》
广煜撰写并设计,他认为:Emoji 应该是设计和书里的常客数英:年轻的视觉语言具体指什么?
Nod:首先是探索精神,更为随心所欲点,年轻人有时候在行为上就应该自我一些。比方说我自己毕业的时候我就要去玩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其次是生活态度。活得有趣,那么年长也会显得年轻;而活得无趣,即便年轻也会呈现老态。Nike这家公司70多年了也没人会觉得它老,因为它一直保持着特别年轻的态度和生活理念。
最后是语言的形式。我认为年轻人的语言应该是爽快和直接。这一点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但是我跟广煜喜欢的语言风格就是简洁、直抒胸臆。数英:看到一些评论会把这种“简洁、直抒胸臆”理解为“无印良品风”。
Nod:这种评价当然会有些冒犯,怎么随便地把我们装在别人的口袋里?
在中国现代设计语境中,我们跟无印良品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无非我们都是厨师,都使用菜刀。
谁做菜不用菜刀呢?我们只是使用了相同的工具,但是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数英:会因为这种声音去做更多其他尝试,寻求突破吗?
Nod:虽然不喜欢被贴标签,但我其实也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更不会为此刻意去做什么。
刻意去突破、撕标签没用的,人要想贴,跟你做什么没有关系。李宁中国色
从品牌们风风火火的品牌化、年轻化战略来看,ABCD的视觉风格是极受欢迎的。两位老师也透露“ABCD产能有限,几乎不缺客户”,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更轻松更自在,相反,两位老师用“如履薄冰”形容一直以来的心态。
当时代缺乏稳定性,人就很难乐观起来。
Nod讲,他曾经很喜欢一位实力派演员,在某部大热电影之后他突然就“销声匿迹”了。那样家喻户晓的人物也会突然“过气”,何况一家小小的设计公司呢?
但我们想的是,电影已成经典,演员也能以另一种形式被记住。设计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透过时间再去看一看它的价值。
设计是一个特别短命的东西,但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70年代出的设计在70年代很常见,但现在再想去找,必须花10倍甚至百倍的价格才可能买到。
设计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所谓的经典,只存在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中。
因为会过时,才会有经典,就像人必须得变老才能记得年轻时的感动和激情。——Nod Young
结束话题:我们必将改变些什么
从品牌视觉,我们只能观察到的是当代审美现状的零星一角。
曾有学者给出判语:“这是一个感官刺激大于精神感受的时代”。一切都在认同,一切都在质疑;一切都在新生,一切也都在破碎。
采访中,两位老师对此也深有同感。
数英:从业20年,两位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Nod:就是变化本身,现在的一切在加速变化。
广煜:消费者在改变,消费观念在改变,消费需求在改变,产品在改变,设计也在改变。数英:变化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Nod:设计很难,因为一直处于变化的湍流状态中。所以设计没有方法论,也不可能有,只能不断去感受变化、适应变化。
广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会有收获。因为人是活在经历里的,一定要有丰富的经历才能完成向更好的自己的转变。数英:ABCD对未来又有什么样的期待?
Nod:了解设计的人太少了,离大众非常遥远,比太平洋还宽。所以没什么期待,就做好当下。
当然,还是会有使命感、责任感,要在一些事情上做表率,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数英:记得两位在其他采访中提到,“ABCD想要做民主的设计”。这个“民主”具体指什么?
Nod:对所有人好,爱所有人。
广煜:为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可以理解、可被接受的视觉设计。数英:什么叫“爱所有人”?
Nod:设计师能够放下某种执念,不为阶层/圈层,不为上层建筑,不为个人私利,去做真正服务于公众的视觉设计。
公共空间里出现的设计语言都是为公众服务的,出现在公共空间里的消费品也必然会为公众提供某种意义上的服务。
两位老师的回答,女性的下意识反应让我立刻想到ABCD为内衣品牌乎兮设计的品牌标志。
三根简单的线条,既演绎出从⼀根线到⼀块布再到⼀件⾐服的过程,也抽象出呼吸时身体的两种状态,很好地对应了品牌名。
同时,斜线不同的夹角又呈现出松与紧、瘦与胖两种形态,传递出不论身材的接纳和自在,真的是一个单看LOGO就会对品牌产生好感的设计。
品牌在用的LOGO略有调整,但个人更喜欢这版
今天,公共空间里的营销越来越多,甚至,品牌本身就是某种形式上的“公共空间”。当品牌带着视觉、产品、服务、理念等走向公众,无论是以艺术化、概念化、审美化、技术化或其他方式,也都是在探索更好地服务所有人的各种可能性。
在采访最后,我们问: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设计公司以及品牌应当有发展时代审美的责任吗?
两位受访人沉默良久,缓慢且慎重地给出答案:不敢轻言时代,但我们相信,我们必定会改变些什么。
而我想说,改变已经发生。
文末互动福利
审美有标准吗?
或者在评论区留下你对“美”的理解。
我们将邀请ABCD与大家互动
并随机在评论区抽取 5位幸运读者
每位送出文中同款书籍
《100个关于设计那点事儿的回答》一本
活动已截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