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近28亿元坏账,郑州银行被房地产拖入泥潭?
郑州银行,自爆了27.94亿元的坏账。
1月22日晚间,郑州银行发布了三条诉讼公告,其中涉及四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案金额合计达27.94亿元。
巨额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但引发更多讨论和关注的,是在披露的四场诉讼中,包含了鑫盈置业、康桥房地产、美景新瑞房地产、翰园置业等多个房地产企业。
其中一场发生于2023年下半年的诉讼,涉事的被执行人因6亿元债务“无财产可供执行”,最终被法院划入“终结本次执行”的阶段。
房地产寒冬延续至今,以房企普遍较为困难的经营现状,郑州银行近28亿元的房地产债务,是否也会重演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房企赖账”这一情况,又是否将大量出现?
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走向,综合宏观调控手段和城商行现状,我们得出以下推断:
1.目前来看,郑州银行收回债务的可能性并不大。考虑到除了这接近28亿元的债务外,郑州银行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房企债务纠纷,预计2023年全年业绩表现会比三季度更加难看。
2.房地产贷款诉讼在近期以来频繁发生,如果不能有效抑制房企债务违约的情况,很可能会对城商行的经营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一、一年内超过7场追偿诉讼,郑州银行贷款审批成谜?
郑州银行的贷款审批是否存在问题,成为多方面关注的重点。
就像此前那场终止执行的纠纷,早在2023年7月,郑州中级人民法院就已经做出民事判决,被执行方需要偿还郑州银行借款本金6亿元及利息、罚息、复利等,并承担相应连带清偿责任。
但是被执行方包括了郑州畅科贸易有限公司、郑州翰园置业有限公司等12名被告,至今6个月左右时间过去,执行工作却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根据郑州银行披露的信息,中院的执行裁定书明确表示,“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除查控的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处置完毕外,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很难想象,针对12家企业及个人的执行判决,会因“无财产”的原因告以终结。这不由得令人疑惑,最初对这一贷款项目的审批,又是如何通过的?
与其同时被郑州银行“自曝”的,还有郑州康桥在内9名被告的6.6亿元借款、美景新瑞在内5名被告的4.34亿元借款、鑫苑置业在内4名被告的11亿元借款,共计近22亿元的坏账。
虽然这三场纠纷刚刚被法院立案受理,还未开庭判决,但也不排除会再次出现“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毕竟鑫苑置业相关的11亿元债务纠纷,至今仍1分钱都没能执行下来。
在银箭财观看来,以郑州银行卷入类似金融纠纷的频率,很难用“运气不好”之类的托词来解释。归结到根本,应该还是贷款审批环节,出现了不小的疏漏。
例如2023年3月,平顶山平临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盛润控股集团等4名被告,因未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借款本金约11.37亿元及相关利息,被郑州银行告上法庭;2023年4月,河南美尔健康等6家公司及个人被起诉,涉及债务约5.34亿元;2023年9月,河南森源重工因拖欠5.55亿元借款,被郑州银行起诉。
虽然大型企业本就是城商行的主要放贷对象,因经营不善导致的欠款不还也属于行业常态,但从2023年3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超过连续7场与坏账有关的司法纠纷,难免释放不太乐观的信号。
如果郑州银行不能早日填补贷款审批的缺漏,类似的金融纠纷可能会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坏账率上升,也会对业绩表现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从2023年三季度财报来看,郑州银行已经开始遭受金融纠纷的拖累。
根据三季度报披露数据,郑州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截至三季度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04.78亿元,同比降低10.6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7.51亿元,同比减少19.18%。
回顾2022年郑州银行年度财报,营收151.01亿元,同比增加2.03%;净利润24.22亿元,同比下降24.92%。通过天眼查可以明显看出,郑州银行在2022年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净利润下滑。
而2023年多次金融纠纷所涉及的债务,也超过了28亿元,不仅超过了2022年全年净利润,更可能继续拉低2023年的利润表现。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达到6220.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6%;负债总额为5664.51亿元,同比增长5.11%。再加上资产负债率同比上涨1.86%,郑州银行偿债压力面临递增风险,流动性问题,或许正在成为心头大患。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营风险不断上升的同时,郑州银行自2020年起,至今连续3年没有进行现金分红,投资者对此也颇有微词。
2024年开年集中爆发的房地产坏账,或许已经将郑州银行的困顿,放在了阳光之下。
二、房企困境扰乱银行节奏,郑州银行敲响警钟?
郑州银行“自曝”坏账后,很多人也在担忧,一场波及银行业的“坏账危机”是否正在拉开帷幕。
毕竟随着房价走势越发不明朗,地产下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在不断扩散。房企经营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规避随之而来的连锁冲击,早已是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1%,商品房销售面积也同比下降7.5%。
例如房地产头部企业万科,在2023年前三季度受巨额债务的拖累,不仅营收同比下降14.03%,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20.31%。期间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一度连自家办公楼都加入了出售列表。
银行作为房地产贷款的直接关联方,在房地产寒冬期内始终都在直面最大的金融压力。根据1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2%。
尽管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从郑州银行在追偿环节面临的困难,以及同样发生在其他银行身上的境遇,不难看出房地产寒冬期的蔓延,正在对城商行带来长周期的伤害。
例如2023年,厦门银行就因为一笔2.85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先是在2月份立案受理,而后又在下半年被认定不属于民事诉讼范畴,依法驳回起诉后移送公安机关。
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银行债务追偿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也让不少人联想到了2021年印度因不良贷款失控,进而导致的“坏账危机”。当然,银箭财观认为这一情况很难出现在我国,但以如今的房价走势而言,还是需要未雨绸缪。
房价的短期下滑并不会对银行业务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实际上,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运营问题导致的债务偿还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内引发银行业务的波动。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要房价呈现稳定的趋势,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就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并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过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银行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强风险管理,通过深入研究房地产市场来及时调整贷款策略;优化贷款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的比例,增加稳健型业务的占比;与购房者进行更多的沟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以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层面上,郑州银行在这个时间自爆坏账,算是为各大银行敲响了警钟,对整个行业而言也是有益处的。
而且在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2月5日开始正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大约1万亿元。
有活水注入,房地产企业的困难局面也会得到一定改善,短期内经营压力有望得到十足的缩减。同时从长远的角度看,银行业也能有效地管理风险,确保业务稳定发展。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郑州银行能够尽早追回巨额债务,止住越发令人担忧的业绩表现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