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是用户的错?

举报 2008-10-21


一个多月前读到的一篇博文,保存在桌面上,找不到原文地址,更不知道是哪位大侠的文字。印象中是位女侠,一个并非在线营销业内人士,更非网页设计师的人。道出了目前我对“UED”这个红的如火如茶的概念的种种质疑:


原文如下:

做一个网站内测,类似Twitter,过程之中,原有的使用习惯不断被打破,心生不满。可是,真的是网站的错吗?还是因为原有的,在潜移默化的网站运用中养成的惰性造就了现今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对新规则的排斥以及对变化带来的突兀而反感。只是,这些被习惯了的规则并不见得完善,而是千篇一律的设计限制了用户对其便利性与流畅感的再思考,模式化的操作让我们变得狭隘。

简洁的搜索引擎页面、右侧的滚动条、纵向的排列方式、鼠标点击功能的单一应用、对鼠标滚轮的过度依赖、内容分块的导航标签……一切的一切,都能在我们脑海里自然呈现。

没错,一切UI设计的宗旨是最小化用户应用成本,最大化应用效率。而实质上,这种投资回报率的追求似乎在削弱我们作为人的智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科学–却让我们丢失了智慧。总的来说,对于用户过分的迎合与需求满足导向日渐促成了体验的标准化,从而削弱了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潜力。其实我们忘了,功能是可以引导的,需求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在用户面前丧失了最后一点主动权,其吸引力也离寿终正寝不远了。 当一个新的功能无法在第一时间让用户满意时,不妨加上适当的提示或引导,让一个创新细节的设计得到最大化的认知和应用,尝试去教育,就能收获更多的认同,制造特殊的贴心感觉。在广告上也是一样,成熟的品牌应该更多利用拉的策略,至少要表现得是在拉而不是推,偏居一隅,平等交流,不卑不亢,欲擒故纵。那其实也是对消费者最恰到好处的尊重。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 叁设式度品牌设计
  • 君霏逸
  • メCloudや
  • ke
  • yingrui
  • 夏海龙
  • Apple
  • 埃希。
  • 麦文蕊
  • 尤Y加利
  • Amy
  • 无涯
  • 任婷(I AM)
  • 10094763
  • Raaay
  •          lsp!
  • yoyokin
  • 波波
  • 五月溲疏
  • 酒煲甜栗参
  • 景星庆云
  • WING
  • 丨、在路上
  • 小清新的洋葱头
  • 有猫饼
  • 周周
  • 郭予希
  • 小倩
  • 小酸奶
  • 哲_Belinda
  • 张弛
  • 半夜风雨
  • 幽叔Loki㍿
  • Kimpang
  • 小马姐姐
  • 余新梅
  • 快乐小丑
  • 南爷
  • 萨科鲁卡沃
  • 卢思宏
  • 乐橙 | 石东博
  • 小故事
  • ***
  • rabbithair
  • 一页
  • cbgirl
  • 寇寇猪
  • kinsyono
  • 心碎乌托班
  • 大碗生活
  • 七 号
  • 白夜黑天
  • MR7_C
  • zoey
  • 瞿达炎
  • 公子Teki
  • 陈俊贤
  • 马小六
  • 大鱼。
  • Milor
  • 的蒙
  • 脱发青年许二咪
  • 木卫一
  • 创意喵店
  • 下水道美人鱼
从北京冬奥会到Clio克里奥全场大奖,熊超用东方美学征服世界舞台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