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瘦了不止靠减肥,“衣服”可帮了大忙!
文/金鑫YOYO+AI
2024年贺岁电影,导演贾玲用一部《热辣滚烫》,将瘦身后的自己成功推向了大众,赚足了眼球。
从“胖”到“瘦”也是一种符号的变化,仿佛某个logo重新设计升级,自然引发众人围观。不管电影拍得如何,贾玲至少是懂电影市场宣发的。
贾玲的视觉符号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在贾玲的例子中,她的体型、着装、妆容和发型都可以被视为多种视觉符号,这些符号随着她减肥成功而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大众对她的认知和评价。
也许很多人喜欢贾玲的性格和演技,但正因为贾玲被她的角色限制住了,没有人会认为过去的贾玲是“美”的。
目前,能以“胖”体型符号活跃在娱乐圈的女明星,只有韩红能比肩。但是,同样是胖子,大家对韩红的印象和对贾玲的印象就完全不同。
因此,体型说重要也不重要。这个符号必须结合服装、妆容、发型等多种符号一起才能起作用,不同的搭配风格就会带来不同的感知。
长发通常被视为温柔、浪漫和女性化的象征,可以拉长脸型,使面部轮廓更加柔和;而短发则通常被视为干练、利落和自信的象征。如果女性的五官不够精致,那么短发则更倾向于表达自己是“男孩子”。
同样地,出现在宣传视频里的贾玲是男友风黑色西装打扮,与之前常常出现的休闲风格也迥异,这也造成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错觉:她好像不仅体型瘦了,连性格和语言气场都变了。
我们的窦唯叔叔则刚好是个反面案例:
在贾玲的这次蜕变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胖变成了瘦,这就让视觉从扩张变成了收缩,这让人们的心理感知从放松变成了紧张,从而让贾玲达到“丑角”变“正角”的转型目的。
贾玲的身份符号
如果说表面的“衣服”是一种视觉符号,那么抽象的“衣服”则是一种身份符号。贾玲这次不仅是换了一套行头,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身份转变。
从演员转变为导演,需要跨越的不仅是剧本创作、选角、拍摄、后期制作等技能鸿沟,同时也需要掌握对演员的“心理调教能力”。
以身份政治的视角来看,贾玲转型做导演的心理原因可能涉及多个层面:
1、身份认同与权力追求
有网友认为,贾玲瘦身后已经失去从前的那种对观众的“讨好感”,实际上这也反映了贾玲的“野心”。
导演作为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物,拥有对创作、选角、拍摄等多个环节的决策权,在某种程度上,导演像是操控者,而演员则是一个被动的棋子。
本质上,贾玲转型做导演,正是挣脱了“棋子”的定位,转而寻求更大的话语权和角色控制权。这可以让她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尊重,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打破刻板印象与挑战自我
贾玲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面临类型化、刻板印象等问题,被限制在特定的角色或表演风格中。转型为导演,可以让她有机会打破这些限制,挑战自我,尝试新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通过导演的身份,演员可以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3、艺术表达与创作自由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遵循剧本和导演的要求,而转型为导演则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和表达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剧本、演员和拍摄方式,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情感表达融入到作品中。
同样的例子还有王宝强。去年上映的《八角笼中》,也成功塑造了全新的视觉符号与身份符号,完成从“青年傻根屌丝”到“中年慈悲教练”的成功转型,叫好又叫座。
小结
透过贾玲电影与瘦身话题的爆火,我们不难看出,贾玲借助视觉符号与身份符号的焕新,制造了引人注目的话题事件,从而达到吸引流量的效果。同时,公众对贾玲的评价和认知也会受到这些新符号的影响。
在贾玲的转型中,她的着装和妆容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期待,也反映了她个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
这种迎合过程本身,也是符号对人起作用的表现。
因此,符号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与人的认知、情感、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