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夏的无用之美,一半来自公众号
今年除夕,万家团圆之夜,国际美妆集团欧莱雅宣布,对本土香氛品牌观夏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成立6年,不做直播,不做短视频,观夏究竟靠什么赢得资本青睐?又去翻了翻观夏的公众号,在那里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以前看只是觉得公众号里“秉烛夜游观海棠”一般的文案写得好有意境,这次我发现,观夏还很擅长制造「势能差」。
也就是在公众号里尽可能多地建立品牌的价值高地,让消费者先认同这种品牌文化,再由势能带动销量;
也就是用动辄40-50W一篇报价的推文,把东方植物香的文艺属性写进字里行间,以意境主导的无用之美,打出本土香氛里独特的标签。
图源:增长黑盒
这种精神层面的「无用之美」,正是观夏制造势能、吸引文化认同的重心。而观夏又是如何通过公众号来实现的?让我们一起探个究竟。
01 解压三部曲,行走的文艺神器
无用之美,美在逃离都市的片刻抽离。
观夏把这份抽离,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在公众号里。具体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解压三部曲:
意象特写、空间留白、白噪音频道。
/聚焦与特写,放大生活细节。
就像是在取名时,将东方植物凝练成具有代表性的单字一样,观夏在展现昆、兰、春、柚、裸等抽象概念时,经常会用局部特写,将读者的视野聚焦在细节上。
比如窗台盘旋的蝴蝶、即将化成泡沫的茶蜜、正在滴落的蜡油、打桩的手作陶瓷机器、量体裁衣时划过的双手等等,好似一把水果刀,将饱满果肉般的生活细节切开,展现在我们面前。
虽然不同的主题会用到不同的意象特写,但这些特写大多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流动、舒缓。
这些每天都可能会发生的瞬间,正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下被我们稀释的情景,观夏则通过放大与特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情绪的出口。
还有一些修剪、擦拭、抚摸等剪影式的动态特写,与王家卫的跳帧剪辑方式类似,即使没有声音,也能做到所见即所感,让我们在指间滑动的过程中享受闲暇的欢愉。
特写的意义在于,看似没什么意义,也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香味给人的所有感受,却能提高其在生活里的辨识度。
细致的洞察能力之下,观夏似乎在试着摸索一种更慢、更有局部张力的表达视角,再通过这些画面去链接小程序、视频号,将品宣揉进艺术化的情绪表达里。
/空镜与留白,越是克制越能调动情绪。
特写之余,观夏还会在推文里大量使用“空镜”,也就是没有产品露出的图文,目的也是营造一种解压的环境,让“人在工位,心在山野”的体验感更沉浸:
有的出现在开头,有的出现在中间,就像为正在跑马拉松的我们,在沿途设置的休息驿站,起到调整呼吸、放松心态的作用。
还有一些非衬线字体、书法体、手写体的嵌入,也在无形中增添着阅读的呼吸感。
可以这么说,看观夏的公众号,即使我们最后没有触发购买行为,也好像上了一堂摄影鉴赏课,在远景的构图方式里,我们能感受到观夏对于中国人骨子里含蓄克制、寄情山水等情绪状态的表达。
/白噪音,为生活按下慢速键。
一篇推文里可以营造解压空间的,当然还可以配合听觉一起进行。
观夏会在推文里需要讲故事的地方放上必要的白噪音,有的是在节气之下配合心情产生的古典轻音乐,有的是树叶浮动、雨声浅浅等来自自然界的ASMR,制造视觉上的放松,让阅读体验更多元。
02 在语言设计里,扩写文化自信
无用之美,还美在中国人相由心生的文化自信。
观夏分别从主理人说、典故引用,以及调香文案,激发读者对中式表达的认同与自豪,将调香与东方传统文化建立相关性。
正如《裸》这篇推文里所言:“无形之物落在有形之物上活跃五感,也沾染情绪“,通过语言设计,即使没有闻过《苦》、《昆》、《蔷》这些味道,也能透过感性的文字,感受到东方植物香里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
先看「主理人说」板块,就像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以记叙的形式,简单交代产品的创作背景。
《一盎司时间》
《颐和金桂》金秋限定
可以是提出对传统调香原料新视角、新观点的延伸探讨,也可以是借由一部电影、一个童年记忆的闪回、一次拜访、引出对气味的溯源。
再多一些细节描写、刺激多重感官进行联想。
《111号孤岛》
再看推文里恰到好处的引经据典,一边讲调香故事,一边细嚼中国人文历史。
通常来说,挖掘香味故事在于多场景的创新,而观夏选择的是通过引用典故,拉长时间维度,让故事更具古典美,能更轻松地调动文化基因的认同感。
最后再看公众号里描写气味的文案,长短句结合,表面上看是在临摹一种东方意象,其实是在描写消磨时间的场景。
换言之,就是尽可能表达24小时里可以做哪些“无意义的事”。
比如雪夜听松涛、海边观潮、煎茶等水沸、旧居留声机旁一支烟......在不同场景下内观自己,让时间在气味的晕染下按下慢速键。
温暖东方木质香
像被好朋友拥抱了一下
皮肤厌倦了空调
耳朵厌倦了喧嚣
渴望回归至简纯然
在爱加速变形的当下
我将时光与晚风一并寄给你
煎一壶茶,水过三沸
声如松风涧水
可以这么说,公众号里的很多文字甚至都没有描写味道,而是在描写一种慢的心态,就像这句“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慢的心态,一是来自文化自信,二是来自精神富足,这些从文案中都能体现;而通过插叙的历史典故,以及首尾呼应的主理人说,则能够搭建起对四川花椒、当归、艾草等东方植物香的文化想象力。
这些形而上的情绪价值,也是观夏最想要沟通的核心人群身上的特征之一。
03 对话与记录,完成东方香的可读
其实在阐述观夏公众号特征的同时,也是在呈现,这个品牌想触达的到底是怎样一群人。
再细看看每一篇推文,不难发现,请艺术家画推文插画、在产品介绍里穿插讲点人物小传、采访、对话等等,这些就是在营造品牌用户很喜欢的一种松弛的社交环境。
比如,观夏会详细描述陶瓷、玻璃等器物制作的过程,以及与手作人的对话、感悟。一方面为了更具体地呈现观夏对工艺的虔诚态度,同时也为了展现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之美。
还有为了与国际几大香精制作公司形成差异,专门摘录自己的调香师笔记,为观夏独特的东方调香存档。
以及与产品包装设计艺术家、图文插画艺术家、养蜂人、民间艺术家、设计师的对话,以更多社会角色的视角,丰富观夏创造的东方香气在意境之外,值得被留存的价值。
正如古董与收藏属性大于实用属性,让气味变得更可读、更有欣赏价值,是观夏沟通人群、向上社交的另一张王牌。
在阅读体验之外,主理人诚恳的叙述口吻,也在潜移默化之间收获读者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使得用户欣然接受观夏的营销、观夏的文化、观夏的价值观。
写在最后
如今观夏在上海又开出第二家线下门店,取名「女作家的书房」,并在公众号发布书房系列限定杂志《Nosepaper》,继续输出品牌的东方植物香文化。
作为产品推广主要阵地的公众号,做文艺的内容,有内涵、懂情绪,并把内容情绪化、让情绪更可读,并用这样的文化吸引对应受众的认同,我想,这大概也是其能被资本“选中”的一大原因。
除此以外,回到「无用之美」,观夏通过公众号向外界营造的阅读体验,也丰富着这种美更多层面的价值表达。
就像如今已成观夏超级符号的「昆仑煮雪」:
从“一次远行时在雪山脚下的小木屋内感受到的,松柴燃烧的清香和屋外的冷冽风雪”里产生灵感;
再加以描述成“风雪夜归人,听松便知雪。它是繁华都市里,触手可及的精神阿司匹林,伴你闯荡又为你暖床”。
从经历,到灵感,再到移情换景,情绪价值在昆仑煮雪的意境里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此后不仅有了昆仑煮雪的气味,还有了昆仑庭院,甚至是《昆仑》实体杂志。
你如果要问,昆仑煮雪到底想表达什么,可能不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但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充满生活美学、情感解压的感觉,成为都市独立女性会时常留恋的精神领地。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