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轻量化实现“遥遥领先”的机会
夯实肌肉应对考验
在去年我在频繁的拜访企业和企业高管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多少都失去了曾经的亢奋,进入焦虑阶段。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一直活在每年都有一个强心针的时代,以至于我们今天突然进入到存量时代,大家就有一种懵掉的感觉。有一句话叫做,潮水退去,你会发现谁在裸泳。我从不悲观地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寒冬,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低速增长对企业的考验。
作为商业观察者,在过去一年探访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企业,他们在各自的形态中寻找自我增长的方式,在这其中我印证了德鲁克关于增长的三种类型,他们有着不同的特征与增长方式。
癌症型增长靠风口,在方向不确定、模式不成立的情况下,依靠资本的堆叠引发的病态增长终究面临时代的淘汰;
肥胖型增长靠规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现状,他们相信规模的不断增加就会带来收入和利润的不断增长,这在大基建时代是普世的增长理念,但现在已然失去优势;
肌肉型增长靠效率,这里的效率并不是底层商业逻辑改变所引发的效率提升,是企业内部能量的蓄积与现代化组织理念引导下自我效率潜能的挖掘与爆发。
显而易见,人人都想成为肌肉型企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成为肌肉型企业的核心不是往外看,尤其是在存量竞争的环境中时,提升组织的自我效率更关键。
“中位效率革命”,肌肉型企业的本质
低效办公的更大受害者往往是企业。过去三十年的中国企业效率革命靠的是现代化理念,拼多多、小罐茶、瑞幸这些企业诞生时都不被认可,在移动互联网最后一波浪潮下,带来的一些组织要素、生产要素的重构。抓住了那个时间点,就做出了经典的东西。
每个时代都有痛点。当下,找到机会确实很难。存量市场,我们愈发意识到,企业不是人才的企业,决定企业增长的永远都是处于中位的大多数。
工具能够带来生产力与效率的革命,理念的现代化演进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颗粒度更细的现在,未来三十年的中国企业效率革命则需要加入更多工具。工具与效率之间的正相关,是共识中的共识。
当大多数参与其中的员工在优秀工具引导下形成对于生产、协作的高效率时,也潜移默化改变员工思维模式,这种氛围会不断浸润影响更多人,才能带来真正的“中位效率革命”,此时企业才会形成强大的内生力,这也是肌肉型企业的基础。
进入具体场景,以工具撬动效率杠杆
作为一个内容输出型的企业,我们需要面临对内、对外场景的无数的碰撞与讨论,但不难发现六西格玛、精益管理课程上得再多,落到具体实践上面,总是被各种意外的拦路虎,减低了效率。
拿办公室最常见的场景开会来说,但似乎提到开会,没有人不摇头无奈的。不知道说的什么、又忘了记录等等问题简直是老大难,归根结底开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沟通体感太差,会议往往都会变成一个人的仪式感。
最近老板斥资买了一个华为IdeaHub,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真实体验,切切实实地知道了什么叫“智能”,什么是“高效”。一个好的协作工具能够做到在开会场景下对每个人都很友好,让大家真的能在开会中省心、省事、省时。
C端:复杂需求简单满足
闭门造车式的商业观察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面临无数的碰撞与讨论,需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需要多轮讨论保证内容的质量和效率。一场高效、快速的拉起沟通简直太重要。
之前内部头脑风暴,要么自己打字记录,要么边开会边要一个人在白板上记录。要是一不小心还没拍照就擦掉了,只能你看我我看你地干瞪眼。再加上显示器、摄像头、麦克风和音响等等,不仅接口多,而且都是封闭系统没法协同,坏一个就得等半天时间去修。
现在1间会议室清清爽爽地只需要放1台IdeaHub,一站式解决所有部署,即买即用。尤其是再配合华为手机,我这个电子小白再也不尴尬了。它支持IdeaShare APP、华为手机碰一碰或下拉菜单进行P2P投屏,也就是我也不用费劲地去找一通开关,只用打开自己的手机运行会议,就可调用IdeaHub屏幕、摄像机、麦克风、扬声器,实现小屏会议无缝流转。
和客户线下碰的时候,不用询问我也记不住的WiFi密码,直接打开IdeaHub和手机/PC的wifi开关,无需密码、无需连网,一步即投。
对于更常见的线上会议,再也不用在手机上疯狂下载每个企业的会议app,以轻量化集成支持手机、电脑、平板、华为视讯终端、智慧大屏、第三方会议终端接入,也支持升级1080p高清远程会议,轻松实现跨地域沟通。
以前对外线上采访总是利用社交app和手机端会议系统,接个投影卡成ppt,不开视频首先也得对麦,来个网络延迟,稍不留神就不知道会开到哪里了,有时候音质不行更是得多次重复到人都麻了……要是没有个备用机或者录音笔,就只能靠自己的烂笔头或者好记性,但有了这个华为IdeaHub之后,开会省心多了,自己只用专心开会内容,开会中智能体验发言人语音追踪,双人对话屏幕还能一分二,极致会议临场感不要太好。
除了多种投屏方式之外,还能适配主流云会议也更实用,让真实使用华为IdeaHub的企业员工真的能轻松应对不同场景,丝滑开启高效沟通。
办公场景下,每个环节效率的提升,它都是乘数效应,最终会呈现出数倍的正向收益和成本控制。同时它又不止于此,还可以在亲子等场景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分身乏术的打工人可以与亲人朋友远距离视频会议,游戏级别的画质也带来更好更高质量的陪伴。
B端:开放共创,助力多行业数字化再进一步
一款产品的生存、发展可能要经过工具、平台、生态的三个阶段。工具只需要实现功能,平台要大而全,涵盖基础内容,而走入生态阶段讲究的是“兼济天下”,它需要构建一个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也使得各方之间共生、互生与再生,发挥出最大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借助一台华为智能协作终端,只要各种场景随时随地都能变成企业的“作战室”。水面之下,往往潜藏着更大的冰山。谈到华为智能协作终端,就不能忽视它背靠的华为全家桶。相比于传统协作终端的封闭,华为的生态数字化能力无疑给智能协作终端加了魔法的buff。
借此,华为智能协作终端带来了开放生态,有海量应用可供选择。还可以通过深度集成,结合专业设备,打造全4K专业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生态是一个很虚的概念,但很多产品之所以有活力,用户愿意花很长的时间沉浸在里面,就是因为有生态。而从最初的工具到终极的生态,所对应的问题复杂性,处在完全不同的量级——既要有稳定的工具属性、全面兼容开发的平台,也需要超强的运营能力触达用户。在这一点上,显然华为华为智能协作终端已经交出了值得期待的答案。
多行业智能协作伙伴在华为的开放接口的基础上,帮助客户定制更匹配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三方合作,在政府、智慧城市、交通、电力、应急等10大价值行业,共同孵化了100+行业解决方案,切切实实地用科技加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可以说,华为智能协作终端构建的底层生态,正在以开放创造更多。
组织进化的背后,关联着企业的每个决策、每个人,看似复杂,但说到底,用工具解决问题,把员工从机械无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就能提升个人效率,然后以点带面地带动企业运作效率的提升。
同时,借助这些基于华为对基础能力的搭建而成的工具,每个企业和组织都能向所谓的“华为方法论”靠近一步。
工具“轻量化”对抗熵增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不引入新的“力”,内部将逐渐趋于无序,组织将会变得臃肿、缺乏效率和创新。
我认为,想要让大多数处于中位的员工提高效率,管理是一部分,工具则具有更高的价值,也是最轻量化的方式。时间、精力有限,但智能协同办公工具带来的效率提升却天花板很高。
世界的发展总是那么奇妙,不断在曲折迂回间,又螺旋上升。十几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如今的生活,如今的我们也不敢想象数字化还会怎样改变生活,就如同无法想象在未来,像华为IdeaHub这样的工具组成的整个生态,又能怎么改变我们的办公环境。
当新一轮效率革命的号角响起,每个身处其中的企业和组织都应该懂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