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总裁回应“米时捷”争议,这波热度蹭的可以
小米汽车一发布,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车企,都炸了锅。
当下正处于一个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变革的一个节点。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或许大众购买的动机只剩下品牌价值。
就比如宝马奔驰保时捷所能给自己带来的“面子”因素。
论用车成本,油车明显落后电车太多。当然,油车当前还剩一个续航的优势。
小米汽车之所以关注度高,本质上是大批“普通人”所带有了一种期盼:
通过小米的入局,把新能源、甚至是燃油车的价格打下来。
然而,小米汽车一出,很多人就在调侃小米像保时捷,一度被冠于“米时捷”的称号。
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也曾在发布会表示,小米汽车要造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Dream Car。
小米汽车发布后,保时捷的官方直播间也热闹非凡。
在接受采访时,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对此表示,“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不得不说,这一句话是真高情商,特别是“心有灵犀”一词,在官话、客套话层面上做的确实到位。
柯时迈还称:保时捷遵循品牌独特的设计美学以及“设计追随功能”的信条,在过去75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保时捷在产品研发上始终秉承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产品制造上坚守严谨细致的标准,我们期待适用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与我们进行公平、公正、诚实、合法的良性竞争。
这回应一出,评论区的网友们就不淡定了。
“保时捷表示: 我还能说什么呢?心有灵犀的不止小米,前者还有个倒闭的保时泰呢”
“是无奈,除非不想在中国混”
“众泰那样都没赢官司,现在还能怎么办呢,只能赚赚口碑啦”
舆论之余
是小米&华为之争
小米汽车和华为汽车能够在舆论上发生争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好现象。
侧面说明的是一种崇洋媚外风气的减弱,争论的背后其实就是对品牌的应援和期待。
小米汽车在设计上非常像保时捷,更多也是手机行业转汽车行业的一种摸石子过河的正常现象。
有点像先学着做,然后后续有能力了再创新和突破。
此时的评论区就很精彩,有反对小米的:
“先抄华为,再抄水果,然后再抄保时捷,关键是一边抄袭一边理直气壮去重人家。。。。下一个被抄袭者是谁”
“中国汽车好不容易摆脱众泰的造成的山寨阴影,一步让保时米给拉倒退了十几年。真是可恶,保时米不嫌丢人!”
也有支持小米的:
“两者不一样的设计,且属于公共领域设计范畴,抄袭个屁,全是现有设计”
然而客观来说,就小米su7、华为智界s7、保时捷三者对比,其实都有相似之处。
也有很多小米粉丝不满华为粉丝的言论,直接就搬出了华为汽车的各种设计和其他品牌的相似之处:
这里不论设计上是否抄袭,因为毕竟之前保时捷告众泰都没告赢,这背后更多是一种在设计上的创新停滞。
保时捷在设计上可圈可点,有高端形象,销量还不低,受到业内众人一致好评。
小米和华为作为初入行业者,在设计上缺少了创新意识,当然,这其中也必然要走这条“借鉴”的路子,毕竟隔行如隔山,一开始都不熟悉。
换句话说,相比于小米和华为的相互争论,更关键的应该是企业在设计上的创新意识亟需提高。
想稳住高端调性的保时捷
保时捷这个品牌有相当大的溢价,或者说大几十万、几百万的车,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这个品牌在买单,就像玛莎拉蒂一样。
BBA(宝马奔驰奥迪)这类车型定位的是高端,保时捷、玛莎拉蒂这类则是更上一层的超高端。小米汽车的出现,必然会瓜分一部分保时捷用户。
而在就保时捷中国总裁回应“小米汽车设计上像保时捷”这点上,柯时迈做到了足够圆滑,或者说是一种想要保持高端调性的心态。毕竟被一款定价在二三十万的车乱了阵脚,那自己还算是高端车吗?
保时捷需要中国市场,“或许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这句既不会得罪友商,又能显现出品牌格局,或者说是一种俯视,保时捷高端调性如果崩盘了,就卖不了那么高的价格了。
新能源车型的入局,必然会给传统车企造成一定冲击,包括保时捷。这个冲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销量、形象、口碑等等,很经典的就是之前小米粉丝冲进保时捷直播间,问说有没有卖小米su7...甚至主播都得挂个牌子说“这是保时捷”。
保时捷这种中庸、谦逊、有格局的回应,本质上是想稳住高端调性,没了高端这个滤镜,保时捷必然会贬值,大多数购买保时捷的,就是冲着这么一个品牌价值,或者说是“高档”、“面子”因素。
当然,能够继续坐着这么一个高端宝座,还是会被新能源车企淘汰下台,还在于产品力的比拼。
作者 | 张小虎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