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番茄制品市场战略升级机会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04-19

导读

中国番茄制品市场潜力巨大,从消费趋势到品牌战略,各方面都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番茄制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成功品牌如亨氏所采取的战略,为您呈现一幅番茄行业发展的全景图。


中国番茄制品行业潜力巨大

1从国内番茄制品市场规模来看,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番茄生产国和消费国,番茄行业的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的普及和消费者对番茄制品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我国番茄工业诞生之初,就以出口为导向。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在一份关于“番茄酱”的《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品指南》中提到,番茄酱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番茄制品,分为大罐原料酱(重量大于5千克)和小罐番茄酱(重量小于或等于5千克)。我国番茄酱90%以上用于出口,因此行业易受汇率波动、全球加工番茄供给变动等国际加工番茄市场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

我国出口番茄酱以大包装原料级产品为主,小包装终端应用产品为辅。大桶 酱主要出口欧、亚、非等具备深加工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作为原料或半成品 进行深加工。小包装番茄酱主要出口亚洲和非洲地区,主要作为终端产品消费。

 2022年,中国加工番茄数量已达到620万吨,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更是跃升至800万吨,预计2024年新产季将实现1100万吨。

此外,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国新鲜番茄和番茄酱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达到121.14亿元人民币。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2023年市场规模数据,但根据番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可以推测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然而,我国番茄行业仍处于初级竞争阶段。

目前,番茄行业呈现出如下3大特征:

①产业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生产附加价值低,以OEM代工为主;

②番茄制品企业产品单一,以初加工为主,同质化程度严重;

③国内厂家各自为战,抵御风险能力差。


番茄制品应用场景快速扩展

番茄制品在汤锅、简餐、预制菜、西餐、饮料等领域,快速扩展应用场景,拉动国内消费量高速增长。

2008-2014年番茄制品应用以西式餐饮为主,国内年消费量从6.7万吨增长到10.7万吨,年均增长率6%。

自2015年以来,火锅市场经历了味蕾“革命”,番茄火锅迅速成长。2023年国内消费量为21.1万吨,年均增长率8%。番茄制品因其营养丰富、老少皆宜、酸甜可口的特点,正在成为中国餐饮新风尚,预计未来番茄行业可以做到千亿规模。

从认知端来看,番茄被《时代》周刊评为10大健康食物之首。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类营养素,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

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曾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番茄红素可以干扰多种癌细胞获取血液供应的方式。即番茄红素能限制癌细胞的血液供应,对抗癌有显著效果。

随着新加坡的一项长达25年随访6万人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的公布,他们发现,除了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番茄还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与吃番茄最少的那1/4的人群相比,吃番茄最多的1/4人群更年轻,男性更多,教育水平更高,吸烟比例更小,饮酒量适中,而且运动量更大。这部分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更低,番茄红素的摄入量更高。

然而,中国番茄制品人均消费量不到1千克,与世界平均水平5千克相差较大。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我国以番茄消费以鲜食为主,2021年我国番茄人均消费量为47.9千克,同期美国为31.5千克、印度15.2千克。

现阶段,我国番茄深加工制品人均消费量仅不到1千克,与世界平均水平5千克、欧美国家20千克以上的人均消费量相比有较大差距,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番茄制品存在的品类机会

在用途方面,番茄制品主要可以分为饮料类、调味料类、调味材料类、保健食品类等。

饮料类主要有番茄汁,它是将番茄经过破碎、打浆、浓缩制成的,不经过浓缩的则称为番茄浆;

调味料类则包括番茄酱和番茄沙司,番茄酱是番茄的酱状浓缩制品;

番茄沙司则是以番茄酱为主,加入果醋、食盐、白砂糖和多种香辛调味料制成的;

调味材料类如番茄粉,是番茄脱水后的粉末;

保健食品类如番茄红素,它是从番茄中提取的,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和防癌、抗癌作用,被誉为“21世纪保健制品的新宠”。

番茄制品还可以从加工形态上分为整番茄罐头、番茄软糖等。

1保健品:番茄红素保健品

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到2025年,全球番茄红素市场预计将达到1.61亿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近年来,全民追求饮食消费“健康化”大趋势,预计2023年番茄红素市场价值将有望增加到1.33亿美元以上。

近年来由于人口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如番茄红素纤维片、番茄红素软胶囊等番茄深加工制品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2配料制品——与中式菜品融合

随着西式烹调逐渐引入中国并被接受,国内番茄酱的终端消费获得了较快发展。

在家庭消费端,番茄新口味的流行及一些西式烹饪技巧融入中式厨房,也成为孕育番茄制品消费增长的优质土壤。近年来,番茄酱细分品类增速约20%,高于调味品行业整体增速。

其中,番茄制品在汤锅、简餐、预制菜等餐饮方面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宽,如中国的创新菜式中糖醋鸡丁,以番茄酱作为底料;家庭火锅消费的流行番茄锅底口味,以番茄制品为主要原料。据2022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番茄锅底的点单率,常排锅底前三。


成功的番茄制品品牌都做对了什么?

——以亨氏为例

1实施番茄酱品类创新战略

亨氏坚持扩充调味品品类,实施番茄酱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包装创新。亨氏牢牢把握番茄酱品类的发展大势,实施番茄酱品类创新战略,2023年净销售额266亿美元,是行业绝对领导品牌。

早在1904年,亨氏就首创无防腐剂、无香精色素的纯天然番茄酱配方。直到现在,这个配方还是秘密。如今,亨氏整体销售规模全球突破6.5亿瓶,除了瓶装番茄酱,亨氏每年生产的小袋装番茄酱及其他调味酱多达 110 亿包,相当于全球人手两包。

1988年,亨氏又推出100%可回收的茄酱瓶盖 ,通过包装创新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场反响,也进一步推动了番茄酱的市场普及。

2003年,亨氏推出“倒立瓶”,专用于防止番茄酱泄露便于倾倒;

2019年,亨氏推出“倾斜瓶”,将标志性的数字57标签故意贴歪提醒使用者,打开瓶盖后将贴纸摆正就是倾倒番茄酱的最佳角度;

2023年,亨氏推出“双头瓶”,满足消费者使用和存放番茄酱时的不同习惯。

2018年,亨氏开始推出将两种酱料混搭在一起的HeinzMixes系列,丰富了亨氏的产品线;

2019年,亨氏又推出了拉差酱、芥末酱和烧烤酱三款混搭新品。

2提升品类渗透,带动品类增长

尽管拥有享誉全球的品牌声望、毋庸置疑的行业地位,但西式酱料品类在国内依旧面临品类渗透力不高的痛点,而且中国消费者对番茄酱等西式酱料品类的使用场景缺乏认知。

亨氏将“提升品类渗透,带动品类增长”视为最重要的策略发力重点。通过狂热营销“蘸”役,推出全新品牌宣言“我就蘸亨氏”;

与知名品牌联名有机结合,如与绝对伏特加联名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5亿次的曝光量、与当红电影《芭比》联名巧妙借势、与FPS游戏使命召唤联动为玩家补充能量等,通过这些品类渗透动作,亨氏品牌力持续巩固番茄酱品类第一。

3借助符号价值

亨氏非常擅长利用符号效应来放大品牌声量,比如早期绑定数字“57”:亨氏公司“57个品类(57Varieties)”的宣传标语最初是用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营销手段.

至今,这句标语依然印在亨氏番茄酱的瓶身上,成为该品牌的核心标识之一。

亨氏公司前总部、电话号码、邮箱号等均包含数字57,企业的传记名为《亨氏57变》;

1900年,在纽约市首个六层楼高的电子广告牌上,展示了餐桌上最好的57种品类;

1941年,亨氏向当时纽约洋基队的著名球星Joe DiMaggio给出承诺,如果他的不间断上垒记录能达到“57场”恰好对应上亨氏公司“57个品类(57 Varieties)”的宣传标语,亨氏就给他一万美元奖励;

1950年代,年满57岁、任何给亨氏写信的消费者,都收到了亨氏发放的免费产品作为生日礼物。

2001年,亨氏向NFL球队匹兹堡钢人队支付了5700万美元,获得体育场20年的冠名权;

2023年,亨氏在著名赛车比赛纳斯卡系列赛事Pennzoil 400比赛期间投放了一条“超快”广告,依旧细节到极致地把时间控制在了0.57秒。

亨氏进入中国后,营销创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今年春节,十大城市部分地铁站一夜之间被“亨氏红”刷屏。正是因为亨氏2024年推出看“新年蘸点红,亨氏送平安”, 将地铁站化身“新年蘸点红”派对长廊!因为亨氏,各地铁站的春节氛围感瞬间拉满!

“红”是中国农历新年最重要的色彩,代表着吉祥与幸运;“红”也是亨氏进入中国市场长久坚持的核心视觉。在2024.1.11-2024.2.10期间,为了让这抹“幸运红”传播得更远,亨氏在全国十座城市寻找好寓意地铁站,借地铁站之名,为全体国人送上“长寿”“益康”“和兴”“锦鲤”等专属祝福。

亨氏还将“送红运”装置空降上海长寿路地铁站,消费者扫码选择专属亨氏新年菜,还可获得亨氏番茄沙司120g装以及专属开年祝福。来来往往的人群都在亨氏“送红运”装置前排起了长队,路人纷纷拿出手机准备扫码,从长寿路地铁站把美味与“长寿”祝福带回家。

结 语

总的来看

番茄制品赛道很长,“亨氏”从产品、包装、营销等多方面,以品类创新战略、持续品类渗透、标识性的品牌元素结合,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体系化的战略增长,打造“亨氏”品牌。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