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医学界的爆梗王,强得可怕
深圳卫健委,强得可怕。
上月屠榜各大平台的短剧“黑马”《穿越到霸总剧里当怨种医生》(以下简称《穿越》),不过其实力的冰山一角。
遥想,互联网的图文时代,深圳卫健委单靠「微信公众号」稳坐“政务媒体顶流”——成立6年关注人数超1300万,运营团队甚至拿下“广东省政务新媒体十大优秀团队”(几乎都是95后)。
医学界爆梗王+ 深圳特产「深小卫」的昵称,在这个时期传遍江湖。
不玩梗就难受
那时候,「10万+」对深小卫来说只能算合格,「20万+」才是日常,顶峰时候最高阅读量有「773万+」。你要说,那是公众号的红利期,现在红利褪去,人家推文数据也照样保持每篇「10w+」。
今天的深圳卫健委,已迈入另一个「当打之年」。
《穿越》短剧的爆火再度印证其创作视角的“刁钻”与洞察的敏锐,也让外界意识到这个政务官号,一直在偷偷进步。
一、开最快的车,做最正经的事
深小卫的视频端内容主要分布在B站、微博和抖音。
先看三条片:
NO.1
“你有什么问题啊?”
“医生,我总有些奇怪的性幻想”。
“哦,是S还是M啊?”
《疑 难 门 诊 ⑥“朋友,你想杀了我吗”》
看这医生双眉上挑,贴脸开大的小眼神儿,我的观片荷尔蒙陡然骤升。怎料患者下一句“我总幻想有人爱我”,一把从喜剧转向现代琼瑶,大事不妙。
这是深小卫《疑难门诊》系列第6集《心碎门诊》,画面零碎,剪辑粗糙,但耐不住BGM到位,情节反转回味。5.4上线,两天后荣登B站热门,播放量破百万。
进度条拉完,你才知道,原来它是在揭开郁抑症患者历经创伤的灰暗世界。
NO.2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非常重要且劲爆的话题”
“哦,多劲爆?”
“减肥”。
“嗐,我以为涉黄呢”(失望脸JPG)。
片子标题《减肥这样的旅程,要用多少泪水来完整 》,深小卫一看就没少看电影。
主角之一,还是上条片那位医生,还是那个口无遮拦的调调。
但这把,她不演了。
因为这是深小卫和深圳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共创的系列科普视频。每一期会邀请1-4位医生出镜,他们横跨肛肠科、皮肤科、整形科、牙科等等科室,主打正经展现自己渊博的医学知识。内容覆盖生理、心理疾病和需求,面向成人也关心儿童。
聊得是百无禁忌,反正有后期插播加梗,消音打码,大家随看随记。
NO.3
此刻,深圳人民医院医生神经紧绷。
一位年仅24岁的女孩因熬夜导致左半身麻痹,渐失知觉。
医生初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一旦破了就是脑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是深小卫联合深圳卫视出品的全国首档医生观察纪实节目《我的白大褂 》,从90后“规培医生”的视角解构医患关系,你隔着屏幕就能发出对死亡的哀叹,对生命的敬畏,感受同为成年人的崩溃与无奈。
该系列的第二季《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在2021年,创下全网 5 亿的播放成绩,B站最高评分 9.8,豆瓣评分 8.6。
以上3条片子,分别代表了深圳卫健委的主要视频类型。
第一类:搞笑剧情片,赋能“梗王”人设
以《穿越》和《疑难门诊》系列为典型代表,玩梗开车接地气,全靠账号创意力,科普内容是赠品。功能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工人),制造流量,收割流量,扩大声量。第二类:医生茶话会,深耕账号的专业性
这类片子以医生为主角,主打科普医学知识,同时展现医护工作者严肃面具之下的有趣灵魂。功能是履行卫健委的义务,传递医学知识,宏观上提高百姓健康意识。第三类:纪录片,为医疗事业吸引人才
以《我的白大褂》为代表,聚焦90后“规培生”,从另一剖面挖掘医护群体故事,展现真实医患关系。从职业维度给予观众更多关于生死、健康思考,同时让大家了解更多医护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
深圳卫健委会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布局这三类内容:一般来说,B站和微博能基本覆盖这三类内容,毕竟它们长短视频兼容,尤其B站,是一个学习宝地;而抖音的短视频属性,为其剧情向的短视频和茶话会提供了绝佳传播场域。
这么一看,深圳卫健委看似不正经,实则用政务新媒体的渠道赋能医疗行业,“一箭三雕”:提升年轻受众关注度、深度推进政务工作,开辟人才引进渠道。
好一个“借力打力”,这个政务官号开的车,都有目的地。
二、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个号?
话说回来,如今的政务官号会整活的也不少。
深圳卫健委,光凭开开车的小伎俩,就拿捏受众心智?
那是太小瞧它了。
医学界,没有谁比它更懂年轻人。
1、打造个人IP,医学界「粉圈」搞起来
还记得那个频频出现在深小卫剧情短片里医生吗?
开局总是双眉紧促,全程广普环绕,“你有什么问题啊”是永远的口头禅。
她叫吕艳思,一个不简单的女人——
明面上,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生;
背地里,是B站粉丝50W的知名科普UP主,ID是@口口医生在这里;抖音@口口医生,粉丝近40W。
重口味”是她对自己的定位。
深小卫那些车基本都是她开的,但她也不是故意的。
作为「皮肤性病科」的医生,“阅蕉览鱼”是常态,两性之事早已是过眼云烟。深不可测的人性和欲望藏在一个个病例里,你无法想象她都经历过什么令人炸舌的故事。在这科,主打一个「看开」。
而她开朗活络,口齿伶俐,直接坦荡的性格,总能让一场性病知识科普变得生动有趣,毫不别扭。镜头面前她也毫无包袱,二郎腿该翘就翘,时不时“信口拈来”的国粹让人get到这个医生的不拘一格 ——
有痔人士说自己不好意思,她暖心安抚:“十人有九痔,没什么好避讳的,我也有”
爱美人士向她咨询点痣经验,她立马押个A韵回你:“点浅了会复发,点深了会留疤”
随后再漫不经心地附加一句:MD当时弄得我鸡儿疼.....
《当代牛马综合症》堪称她的演技大赏,她还贡献了一段为数不多的经典Rap,字字痛戳打动人。
目前,口口医生已成为深圳卫健委最显著的个人IP,医学界的「粉圈」热潮拉开序幕。评论区的年轻人都说为了看她才关注深小卫,成为她的粉丝也约等于成为深小卫的粉丝。
《当代脆皮年轻人》单口专业知识表演
此外,肛肠科的@有痔医生、整形科的@丹丹医生、心理健康治疗室@小文学姐也都是深圳卫健委视频的IP主力。他们和口口医生,共同构成了深圳卫健委90%视频内容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短剧、《疑难门诊》系列和医生茶话会)。
《他们抗争逃离,却又活成父母的样子》
为什么他们组合在一起会这么受欢迎?
你再看看他们的所属科室呢——皮肤性病科、肛肠科的、整形科和心理健康。随便拉一个出来单挑,话题都是最劲爆、敏感和有争议的,也是最迎合人类八卦系统,个人隐私和满地鸡毛生活的内容。
其信息密度大到随时随地暴露情绪、社交、心理、观念甚至是社会层面的问题。
选择它们为视频内容的挖掘方向,等于选择了一波自然流量。所以说,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成为政务媒体“顶流”?而深小卫以此建设个人IP的目的,无外乎:
1、媒体层:破除政务官方号严肃、乏味的刻板印象,重构政务账号的沟通语境;
2、C端层:借助医生的个人魅力,让专业科普换一种方式走进百姓脑子;
3、行业层:通过医生间插科打诨,展现各科室医生之间的业务生态。
种种操作,都是为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医疗行业,理解医疗行业,同时最大程度地弥合政务媒体与年轻人之间的代际沟通障碍。
2、自造语言icon,医学界的「语言艺术家」:
当然了,选择什么科室是策略问题。
但做什么样的内容,怎么解决话题中的敏感字眼,是内容力的问题
这个能力,看看网友在B站评论区的留言,就能略知一二:医学视频下领略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咱就是说啊,这三个科室——
性病科,能讲的大概率得换词或消音;
肛肠科,基本都能说,但听起来不是那么文明;
整形科,一般不踩雷,踩雷就是触及隐私部位.....
稍有不慎,就误入“黄”途,禁言难产。所以,深小卫的内容团队为了能让内容顺利播出,除了靠后期加持,在出镜医生的文本表达上,也对常规词汇做了精辟替换。
以这个视频为例,其独创的「医学术语」,让每一个医生都有机会做五分钟的「语言艺术家」。
《如何安全蕉友,鉴别病蕉?》
原本这套语言系统是只为了规避审核。但网友的反馈,显然从内容维度肯定了视频趣味、观看体验和情绪价值。
在敏感词汇与语言艺术之间,观众收获的不仅是一个专业负责的官号,更看到了一个触觉敏锐,规划有序,内容靠谱的媒体。
知情识趣,机灵稳重,很难不爱。
三、最后
综上,不难理解,去同质化的生产力,给予了深圳卫健委持续出圈的能量。
但在我眼中,深圳卫健委更宝贵的一点是:扭转并软化了「医患关系」。
以前,去看医生,只问:XXX医生在吗?
现在,去看医生,变成:口口医生,我是您的粉丝!
这个对话,本质体现的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更包容、平等和多元的空间,过去那种服务与被服务的隔阂,在逐渐淡化。
「医生」不再被一味地当做看病机器,其职业独立性被更直观地看见,理解和尊重。
「患者」也找到了一个与医生沟通的全新气口,一个拉近距离的社交法宝。
这才是官号的媒体价值,不止是完成内容,而是向内容中注入属于这个行业的灵魂,真正连接群众与从业者。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