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还要拍片子吗?B站五四短片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举报 2024-05-08

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如果在敏感时期提出一个疑问,大家会下意识认为,提问者倾向于否定答案。任何讨论,似乎也是基于否定立场出发。

比如:品牌还要拍长视频吗?当下,还有必要做品牌吗?2024,品牌还要拍片子吗?

类似的问题,光是想想就让人上火。做品牌的受惯夹板气,选择已读不回;导演和原本很会拍片讲故事的创意总监,一怒之下拿出效果广告这个“对立面”,画出黑白两道,泾渭分明。(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真觉得非此即彼)

但是,现实确实残酷,预算有限是一定的,媒介费用贵且碎片化,多的是投出即废。短剧虽听起来low,但是只要介绍文案里带上短剧两个字,打开率就是要高过很多70分的广告片,幸运的还能被“嫌弃”地看完……

那,怎么办?或者说,我们要如何正视对广告片的唱衰论?

之前有了些模糊的答案,在几次闲谈中也得到了点确认,但是始终缺少一个典型样本。直到它出现:

B站青年节《大魔术师》

1715158215751390.jpe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1、B站的5条五四短片,实际上是5次演讲

先不说片子,来看品牌:

又是五四。从《后浪》开始,B站几乎把青年节传播项目做成了品牌IP。而且吊诡的是,它几乎每次都是一副演讲姿态,演讲又很容易被联想到教你做人、说教、假大空,容易被吐槽。但是,B站这连续5年的五四营销都算得上成功,而且整体反馈很不错。

WechatIMG3375.png

2020年,表演艺术家何冰拿出在央视上正大光伟的形象,为年轻人正名:谁说一代不如一代。

WechatIMG3922.pn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2021,祖国的花朵们站在聚光灯下,高声宣讲“不想做这样的人”。

2022,莫言用一种更适合他作家身份的方式,写信道:不被大风吹到。

WechatIMG3358.png

点击查看详情

2023,科学家老顽童在树底下给父老乡亲观众们,传授变老变油腻的秘诀。摆年轻人的烂,让年轻人无烂可摆。

1715152584693659.png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今年,B站更sha疯了,平等地讽刺每一个网络乱象。而讲演人是曾经扮演过《潜伏》李涯这一忠实殉道者角色的,祖峰。

WechatIMG3370.jpeg
图源《潜伏》

如果说《后浪》实现了跨越年龄代际的品牌沟通,标志着B站进入主流。

那么在那之后每年五四节点 ,品牌对社会情绪和时代议题的精准捕捉,以及引起的讨论声量,都足以说明,品牌正力图向更广的人群对话——既超出站内用户群,也不限于被cue麻的年轻人。

品牌的发声,也体现着它的野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B站的五四广告片就能产生效果?除了显然的,在自己家平台传播这一渠道红利,和相对更充分的预算外,还有什么?还有哪些是值得我们注意和讨论的。

答案很实用主义,就是沟通力,在五四这一天用演讲,放大沟通力。

五四节点+社会洞察+百万级的文案能力

在所有节日中,五四青年节是为数不多拥有议题属性、能体现时代观的节点。

类似的节日,还有三八妇女节。也就是说五四很适合品牌与时代链接,与年轻人对话。这个节点有着特别的意义。即使,它相对其他热门营销节点,显得有些冷门和老派。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B站每次都要拿出演讲姿态,即使是莫言写信,即使是今年这种更具攻击性、讽刺性、批判力的发声,它也是一种演讲。

演讲和五四青年节之间,有历史意义的联系。如不然,要是B站在这一天讲个故事呢?

WechatIMG3368.png
WechatIMG3369.png

“洞察”我们其实已经提过了,就是品牌对社会情绪的捕捉,今年要聚焦哪个话题,它几乎就是短片名本身。后浪、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不被大风吹倒、如何快速变老、大魔术师。

最后一个,是很难复制的,百万级文案能力。

回想这五支短片,回想那些势能破敌的长文案,我想即使对片子不太感兴趣,不太喜欢表达内容的人,也会承认文案本身的质量。本质上,这些长文案就是演讲的内容。文章在此无意对一个好演讲列出1234,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好的演讲意味着什么,就说西方由来已久的演讲文化,它的动员能力,情绪感染力,传播力……从大哲学家,革命领袖,政客,学生,都曾发表过I have a dream式口号。

那么,B站也以品牌和平台的视角,连续五年提出不同命题、不同风格的宣言。

“奔涌吧,后浪 ”

WechatIMG3364.png

“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1715153316809555.png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WechatIMG3365.png

“在真正变老之前,我们还是享受年轻吧”

WechatIMG3366.png

“落后愚昧,就要挨打”

WechatIMG3367.png

当一锤定音的金句、主题落下时,演讲人的情绪配合满屏的弹幕,让整场演讲能量达到最高潮。你说它是网络世界里的青年大会,还是赛博朋克版的乌托邦呢?

五四青年节的精髓被B站抓到了,这个精髓不仅包括演讲形式,更具现实意义的演讲话题,合适的口吻和演讲情绪,也体现在适时褪去演讲这张皮,藏起这种演讲感。

因为归根到底真正具有沟通力、感染力,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是演讲内容和话题,有了它们,大树底下也是演讲舞台,置身各个麻木不仁的场景,对着镜头指着你我的鼻子直言也是另一种。

WechatIMG3350.png


2、B站五四品牌片,当然不是唯一的样本

“还要拍长视频吗,还要拍广告片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或许应该用一些反问,来让问题回到原点:

这次,为什么需要一支广告片?
为什么片子能更好地传递目的和内容,而不是其他形式?

既然广告的本质是沟通,那我们反思的是不是不该是广告片,甚至不在于广告片的长短,而是更本质的沟通能力,想表达什么。每出现一个破圈的广告片案例,都能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一点。

  • 十几分钟的《老杜》被描述成爱情短片。

  • 《美团×贾冰:像哥一样享受春天》剧迷网友乐得心甘情愿转发。

  • 《繁花》片尾的彩蛋广告让沉浸看剧的观众接连中招。

  • 即使没看完宝马的新年大片《木星计划》,我想很多人也记住了德系豪华车企宝马,它属龙。

  • 爱马仕基于2023年年度主题发布的《飞马行空》微电影,时长34分钟。而实际上该片是品牌营销的一环,爱马仕在线下举办飞马行空剧场表演(有上海站),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画面、故事,都源于艺术家指尖的真实表演。(ps:短片配音为白宇)

这些都有品牌想沟通的内容:有业务向的诉求;也有品牌层的表达;有的确实升华价值,但却包在一个故事里娓娓道来;也有植入型,但是方式和具体成品效果,都让人眼前一亮。除此之外,还有太多不算TVC,被一笔带过的广告片,比如产品片、明星id视频、放在抖音快手传播的,放在小红书微博的,现在的短剧广告又是另一种……

对于广告片类型的定义是一方面,对于广告本质的理解又是另一方面,有机会打破思维和形式的墙。
如果再以《大魔术师》为样本,即使不把它放在B站五四营销中,单作为一支广告片来看,它也借用文本和镜头语言形成一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这种混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方式,在广告中虽然不是首创,但是配合话题性和锋芒逼人的表达,也能有效增强品牌介入时代、参与公共讨论的主动姿态。

而在更讲究正确和安全的当下,这种主动性,而且还是有效的主动性,本就是一种珍稀。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