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个母亲节争议案例,注意避开营销雷区
提到妈妈,你会想到什么关键词?“做不完的家务”“独自带娃的忙乱”,“厨房时刻操劳着的背影”,还是“独立于家庭中的个体”、“家庭构建者之一”。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不少品牌以短片形式向广大母亲们表达感激,但也有品牌陷入了营销雷区,对母亲角色进行定义或绑定,遭到不少消费者批评。
今天,盘点3个有争议的母亲节案例,看看品牌营销时有哪些问题需要规避。
一、蓝月亮:“妈妈,您先用”
近日,蓝月亮母亲节电梯广告所张贴的海报,在网络上引发了一波批判。
起因是蓝月亮想要借势母亲节,推广旗下“至尊洗衣液”这款产品,同时给5月11日董先生直播间预热引流。而引起争议的点在于海报上的广告词——“妈妈,您先用”五个大字,以及左上方标注着“让妈妈洗衣更轻松、更省力、更省心”的广告文案。
此外,海报背景中多幅女性独自做家务的剪影,包含了从怀孕到陪伴孩子、照料家务事、职场奋斗以及缓缓老去的一幕幕场景,也引发了网友不满。
网友批判的点在于,母亲节是向妈妈表达爱意与感恩的节日,品牌重点本应放在强调产品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上,蓝月亮却刻板化母亲,将洗衣服“塑造”成了妈妈的“专属业务”。
“好恶毒的内容,母亲节还让妈妈洗衣服,还妈妈您先用”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妈妈先用洗衣液这样的广告语”
“指代太明确了,为什么要默认妈妈洗衣服”
“母亲节,不是母亲的劳动节”
......
舆论发酵后,蓝月亮官方迅速发文回应,表示他们初衷是为了感谢母亲,“这份爱意在我们的创作中未能准确表达”,但网友们并不买账,甚至直接反驳“这不算误解吧,就下意识觉得这是妈妈的事情。”
随后,公司又发布一则详细说明,并向网友征集文案。但依然被认为态度不诚恳,遭到了网友批评。
截至目前,蓝月亮已经删除了对母亲节争议相关海报的说明,主页只剩下邀请网友改文案的活动和话题。
有争议的电梯海报也更换成了网友的投稿作品。
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二、达美乐:购母亲节套餐,送妈妈爱心围裙
为庆祝母亲节来临,达美乐推出“献礼母亲节套餐”,每份套餐内含披萨、小吃、甜品和饮料等,售价118元,随套餐赠送一件“爱心围裙”,“爱心围裙”上印有“妈妈我爱你”“您辛苦了,谢谢您”等字样,围裙限量3万个,送完即止。
该活动在社交平台引发了讨论,网友们对此褒贬不一。
大部分网友认为,在母亲节送围裙并不妥当,“就像小朋友过生日,给他送教辅资料,小朋友也不会开心”。
并且,送妈妈围裙似乎默认“妈妈应该承担为家庭煮饭”这一职务。
但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否是一种过度解读。围裙只是作为一个赠品礼物送给妈妈,本质上只是一种实用的厨房工具,有赠品总比没有的好,况且,也可以是儿女或是父亲戴上围裙给妈妈做饭。
该观点遭到了反驳。
还有网友表示赠品是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孩子在母亲节当天是怎么向妈妈表达感激和爱意的。
达美乐官方回应:送围裙是为了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意和感激,希望妈妈戴上围裙能感知到:家庭成员都明白她为家庭的付出和辛苦。
值得一提的是,餐饮品牌刀板香也是同样的套路,其所投放的电梯广告词“妈妈,我饿了”更是遭到了激烈批评。
三、台湾必胜客:只有你回家,妈妈才会吃大餐
必胜客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发布了一支影片,点出了妈妈只身在家“随便凑合着吃”的真实样貌。它描述了妈妈们在子女不在家时凑合着吃,杂菜汤、剩鱼剩肉等,只有在子女归家时,母亲们才舍得吃点好的。
出发点是鼓励子女多回家看看妈妈——“你回家的那一天,就是母亲节”,但却引发了关于“道德绑架子女”的讨论。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品牌本意可能只是希望“我们不只是在母亲节这一天想到妈妈”,只是时代不同,放到今天,这样偏“歌颂苦难”的创意会显得很沉重,因而引起大家的反感。
针对“歌颂苦难”在当今时代并不可取的争论,也有网友表示"妈妈只在子女归家的日子里吃大餐“的社会现实依然还存在,品牌在广告片中提出来没什么问题,只会让我们想到要多陪陪妈妈。
最后,还有少部分网友表示,品牌只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被批评也是正常的。
结语
总结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品牌在母亲节营销上,可能触碰到的几个雷区。
1、刻板印象母亲就该是为家庭付出的那个角色
一直以来,提到“煮饭”“洒扫”等家务劳动,多数人可能首先会想到母亲,电影、电视剧中也会以母亲在这方面的付出来歌颂母亲们的伟大,现实中,也仍存在着妈妈为家庭放弃自己部分理想的情况,“奉献”“以家庭为导向”似乎已经成了妈妈角色的一个代名词。
但是,在母亲角色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意识到,妈妈首先是她自己,是独立的一个个体,她不应也不该成为必须为家庭付出最多的那个。
2、绕不开母亲和孩子的绑定关系
“妈妈围着孩子转,所有好的都留给孩子,只有孩子回家妈妈才格外认真对待每一天......”,把妈妈和孩子联系到一起本没有什么,但将母亲和孩子强绑定到一起,塑造母亲离开孩子就变得苦哈哈的形象,对孩子进行“愧疚式教育”,可能会使得观看广告片的母亲和孩子都感到不适。
3、广告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
妈妈为什么围绕着孩子转?孩子饿了怎么就只会喊妈妈?提到洗衣、做饭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妈妈?孩子又为什么常年不能回家?
如果说“母亲和孩子不健康绑定模式”是客观事实,那么作为具有传播力量的广告,歌颂这样的不良模式,将这种自我扼杀式的“牺牲”美化成爱,而非让这一类妈妈看见更多可选择的生活方式,明白孩子不在身边自己也可以过的很好,而自己过得好远在外地的孩子也会少了担忧牵挂的事实,是不是并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呢?
欢迎评论区补充看法~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