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见面啦!
发现好案例,知晓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寻找可以启迪人心的生活灵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续为大家输出好内容。
生活处处是广告,广告亦处处照见生活。
找到一个闪光的案例,发现一句特别的文案,寻觅一句影视金句,关注一个热事件......在这里我们与广告为友,又不仅仅收获广告。
每月8句文案,让我们一起感受广告营销行业独特的魅力吧。
01
被风打乱节奏,就邀请它加入合奏。
一阵小凉风,是夏天最小单位的风口。
ubras小凉风系列产品升级,推出两则宣传片,文案来自其二《夏天的风口在哪》。
说起“风口”,大人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它经过延展后的意义,比如投资风口,生意风口,但其本意为“因无遮挡而风比较大的地方”,记得小时候的夏天,邻里们就经常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弄堂的风口乘凉。
这支视频中,ubras的切入点就是“风口”,虽然是突出产品面料的凉爽透气,但品牌并未选择从“触感”出发,而是通过捕捉一种淡淡的但又刚好可以触发群体脑海中某些记忆的“通感”入手,由此延伸出来的很多场景、角度也构成差异化的一面。
ubras所描绘的“风口”,是夏日打开冰箱时的一阵凉意,是站在空调下吹风的惬意,是透过一扇窗吹进来的微风……都是非常日常的东西,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凉感”是有过切身体会的。此外,文案也体现了情绪洞察:“想不通,就交给风,风会把一切都吹开”“习惯走路带风,偶尔尝试下慢慢兜风”“没有风口不可替代,这个排不上,就等下一个。”仿佛站在边界拉扯,既有对当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想不通爱去天台或户外走走”“走路带风(忙)”等,又有“慢下来”“换一个”的渴望,这正是当代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感。
在洞察到“情绪”这个相对宏大的命题后,ubras的表达又回到“轻”。那块飘动的布,全程出现,但在不同的场景,它其实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时像晾晒的床单,有时是门帘,有时是装饰物,仍然是生活中常见的。布的飘动实则是“小凉风”的具象化,回想学生时代,大家写作文时大概都用过“树影婆娑”“随风飘扬”之类的表达,但是长大后很少会去关注风吹动树叶、布料等的样子,ubras的表达,没有让人回到过去也没有让人一定要放松,一切都是浅浅的,只是呈现,但忽然又会戳你一下,让你想起些什么,达到一种平衡的舒适感。
虽然没有直接言明产品用料的凉爽透气,但整个片子都散发着一阵凉感,在受众脑海中建构“ubras小凉风”与“凉爽舒适”关联目的已达成。
02
两个吗喽一夹,哈喽两个宜家。
西安宜家雁塔商场开业,迎来一城两店。以西安代表性食物“肉夹馍”为灵感,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三文鱼”肉夹馍,品牌借用“一夹”和“宜家”的谐音,延展出“两个一夹,两个宜家”主题营销,既表达了“一城两店”的信息,又巧妙地展示了宜家丰富的产品。
以“三文鱼肉夹馍”这个产品为线索,“三文鱼”这个信息不变,对夹它的“馍”做了有趣的延展,并适当结合网络梗。
看到“两个吗喽一夹,哈喽两个宜家”,没忍住笑了(苦笑)。两个原因:在互联网语境,吗喽和打工人有着密切关联,作为打工人,一下理解并觉得有被冒犯到;另外,宜家居然真的有“吗喽”卖(个人觉得这个更好笑)。虽然尤恩格斯库格一直有,但经过宜家这么一调侃,存在感变得更强了,给产品打广告的效果达成。
城市、产品、开业信息、开业活动在其中都得以呈现,一举多得。
03
人生,易如反掌。
4月,“人生易如反掌”登上热搜,这本是日剧《四重奏》里面的一句台词,通过网友们的花式玩梗,成为一句语意积极但常用于自我调侃的流行语。
《四重奏》中说出这句台词的有珠是一个性格复杂、不被社会大流认可但目标清晰并逐步实现自己愿望的角色,她身上敢于直面欲望、敢于不顾旁人目光去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个性,也是“人生,易如反掌”这句话火起来的原因之一。
影视剧中的有珠是真的把人生过成了“易如反掌”的样子,而现实世界中,当人们笑称“人生易如反掌”,更多是一种寄望,甚至是在尝尽“不易”后无奈的自嘲。抛开这句话出现的不同语境,会发现社会观念很有趣的转变:相比那些完美人设,人们似乎越来越喜欢带点“反骨”特征但又不损他人的角色,大概是在他们身上看见了许多被自己亲手扼杀的东西。好在,一些负向的自我审视正在被逐渐剥离,正向的自我意识正在越来越清醒的当代人体内苏醒。
有时,对一件事情转变观念,也的确如同“反掌”,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想法、视角换换,一些新的解法也浮出。
04
你来到互联网的世界,
就需要一个名字。
……
你的名字是你社交的名片,
你自称社恐,朋友却遍布世界。
你的名字,注定走得比远还远。
每一个你的名字,都见证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未来。
你的名字,也是我们的名字,更是时代的名字。
中国互联网协会携手人民日报、腾讯共同发布互联网30周年宣传片《你的名字》,从个体的网名入手,以小见大,串联起中国互联网发展30年种种突破与创新时刻,清晰地刻画“互联网改变生活”。
“你的名字”是个体进入互联网世界的开始,又通过互联网与一个又一个新名字连接,汇合成“我们的名字”,照见不同群体。互联网发展的背后是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变化,30年来,“你的名字”不断出现、更新,它依然出现在互联网领域,但30年前出现在网吧“大头机”里的“你的名字”,后来出现在音视频交流app、外卖平台、在线支付app等众多依托互联网兴起的“新事物”中,再后来,你看见了“他们的名字”,助农振兴、信息无障碍、互联网公益、在线互助文档、适老化改造、卫星互联网……“你的名字”不再只是一张进入互联网世界的“通行证”,更是时代变迁与发展的“ 见证者”,因而,“你的名字”也是“时代的名字”。
名字+事件+时代变迁,小洞见和宏大议题相交融,虽然叙事重心不在互联网,却处处言明互联网的作用,如同它的名字,互联-成网-沟通-共同创造与改变。
05
i,i人,i人迟迟不敢麻烦导购买iPhone,
i人买iPhone就上美团外卖。
i,idea,有idea的人会把苹果藏在苹果外卖里送给爱人。
i,important,在做很important工作的人,也没有时间去买iPhone。
i人买iPhone,就上美团外卖。
美团外卖上线可以买手机、平板、笔记本等数码3C产品等业务,为传达这一信息,推出一则广告片,用在数码产品中具有标志性的iPhone作为切入点,加上轻松诙谐的演绎方式,呈现线下买iPhone的痛点并反复强调“买iPhone可以上美团”这个信息点。
对iPhone首字母进行各种变形和延展是项目的巧妙之处,对“i”的每个延展背后都藏着相应的广告目的,i人,是人群,对于偏好简化社交关系和各种流程的i人来说,美团外卖买数码产品既保护了个人边界,又满足即买即用的需求;“i,idea,有idea的人会把苹果藏在苹果外卖里送给爱人。”“i,important,在做很important工作的人,也没有时间去买iPhone。”是场景,突出送礼、忙碌又急用手机的情况下,用美团外卖就能解决。
“美团外卖买3c数码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意料之外的新信息,且即便知道了这个信息,“外卖买手机”这种方式还是有点反之前的消费观念,很多人一开始都会持观望态度。美团外卖直从谁买、什么情况买入手,让消费者对“美团外卖买手机”这件事有更清楚和具体的认知,并且,送礼、加班忙时点外卖这种情况是大家熟知且普遍接受的,美团外卖在这个基础上,把产品换成iPhone,进行认知的迁移类比,消费者对新事物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相应提高。
06
vivo X Fold3,轻到上天。
潍坊风筝节的“奇观”和好笑程度相信大家已经听说了,没听说但感兴趣的话,我给大家指个路:可以去《2024潍坊风筝节,品牌把屁都放上天了》这篇文章笑一笑。
有人放“屁”,有人吐槽“这个逼班上够了”,有人甚至把秦始皇放上天,堪称风筝届的创意大赛。但就在大家争“奇”的时候,vivo突然来句简短直接的“vivo X Fold3,轻到上天”反倒让我觉得新鲜。相比之下,这好像是最正经的一句文案,但在这个场合,搭配风筝外形还是能让人笑一笑并快速了解一款新产品的突出特点,在此真想感慨一句“妙啊,vivo是认真在打广告。”既在欢乐氛围里凑到了热闹、狠狠露脸(瞧这风筝广告牌多大),又干了正事。
另外,挑选“轻”这个卖点出现在风筝上也是恰到好处,“轻”和“飘到天上”是人们容易想到的、已经形成的关联点,在放风筝这样的场合出现,直接的广告倒显得不生硬且有点讨巧,但凡换个地方效果都打折。潍坊风筝节出圈,人多,品牌受众也对口。
07
在书中读懂自己,读懂世界。
世界图书日,京东图书携手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借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济公”,演绎《图书馆奇妙夜》,游本昌老师微博配文:“想要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最好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书中读懂自己、读懂世界。”
关于读书的意义,大概从小到大我们都听烦了,但仔细想一下,也许大多数我们曾听到的并非“读书的意义”,而是读书的“功用”。很多时候,当我们索问意义,便越难接近真正的它。读书,表面上是我们在阅读作者的文字、他人的世界,实际上,回想一下那些愉悦的阅读时刻,皆因我们与文字里流露的种种共鸣共振,又或者在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自己不曾见过的世界。所以,阅读,实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同时,这又最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如短片中,“济公”那句“与人为善方能与己为善”,正是读书意义的体现,《孟子》中有言:“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而“济公”的“与人为善方能与己为善”是书中智慧身体力行的体现,是阅读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短片中,虽然结尾通过“济公”的蒲扇一挥,方法论、与人相处之道和各种处世智慧皆分别进入相对应人的头脑,但这恰好提醒我们:若非艺术表达,书籍里的东西并不会这么快被内化。书籍也不是救急的“近水”,而更像是一个长期的陪伴者。
08
再看看那个光点吧。那是此地,那是家园,那是我们。
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闻的每一个人,曾经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在上面度过一生。
我们的悲喜相加,千百个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
每一个猎人与强盗,每一个英雄与懦夫,
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
每一对青春爱侣,每一对母亲父亲,憧憬的孩童、发明家与探险家,
每一个德行崇高的教师,每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
每一个“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和罪人,都住在这里——
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1990年2月14日,正在朝远方不断飞行的旅行者一号收到指令:转身,拍摄一张地球的照片。于是,有了下图。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赤道直径约12742千米的星体,此时,仅仅是一个几乎快要看不见的光点。
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一书中将其描述为:“一颗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节选文案,便是来自此书。
在广袤宇宙,人类微小不及尘埃般大小,好与坏、名誉、财富都被这个“一视同仁”的更大空间稀释,变得无足轻重、无关紧要。忽然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那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先人在科学技术尚无法帮助他们在宇宙航行时,便已向我们道明天地之大,人只需乐在其中便好。
人生短暂,若能不为各种人造的定义、标签束缚,只需在这颗蓝色星球“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便是幸事吧。
即便是比尘埃还渺小的我们,漂浮着漂浮着还是在这里相遇了,那么,期待下一期「印象文案」,我们再会。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