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文字,破碎得很具体

举报 2024-05-27

333.jpg

5月13日,被称为「加拿大契诃夫」的作家艾丽丝·门罗离世。她先后出版14部短篇小说集,曾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饱受病痛折磨的她,在病情恶化之前,哪怕已入高龄,也坚持每天写作。如果有其他事情打乱安排,也会强迫自己提前完成规定的写作量。

她不愿停下,是怕和写作走散。在她看来,写作是在向遥远的自己寻求认可。

她的小说主角,多是普通女性。从年轻到年老,但都在爱情、婚姻、职业中摇摆、逃跑、试着挣扎、最后妥协,陷入无破局、隐蔽的自我惩罚。

以下20段文字,选自门罗的多部小说,展现无数位女性在困顿和短暂清醒中反复无序横跳的挣扎历程。


01

陷于爱情中的我,一半的时间都在盘算,如何粉饰、装扮爱情,让它看上去既安全稳固又充满欢乐。


02

她起了床,迅速穿好衣服,从每一个房间走过,把这个新的想法说给墙壁和家具听。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洞,而最明显的那个洞在她的胸口


03

她留意寻找着一个看上去有空隙的谈话圈子,也许可以把自己塞进去


04

“干嘛要擦窗子?”母亲说,“想让里面的不幸更亮一些吗?”


05

对男人来说,家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工作场所

他可以把工作带回家来做,有地方专门为他腾出来;整幢房子也得跟着重新安排一番,使他对周围的环境尽可能称心如意……他用不着接电话,用不着找丢失了的东西,用不着为吵吵嚷嚷的孩子操心,也用不着去喂猫。

他可以关紧房门

可是——我说——不妨设想一个当妈妈的,她要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而孩子们又明明知道她就在里面,那又会怎样呢?

男人可以走进房子,办完了事就从房子里出来。而女人本身就是一幢房子,毫无分离的可能性


06

她们一直在吵。

就像从一个梦出来,又到了另一个梦里。越过山丘,穿过一道道门廊,晦暗、嘈杂、熟悉又令人难以捉摸,让人恼火。

1716802481941418.jpg


07

这个梦,很像温哥华的天气。

一种阴郁的渴望,一种像雨又像梦幻的忧伤,一种环绕着心脏的重负


08

每一次拐弯,都像从我剩下的人生中剪去一块


09

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

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10

这就是哀愁了。

她感觉仿佛有一袋水泥倒进了她的身体,并且很快就凝结了。她几乎都不能够动了。


11

这是一种锐痛,它会变成慢性病

慢性意味着它将挥之不去,不过不一定会频频发作。也意味着你不会因它而死。你没法摆脱它,但也不至于送命

你不会每分钟都感觉到它,但不可能一连好多天都免遭它打搅。你会学会一些伎俩,去掩盖或驱逐这种痛,避免彻底毁掉你当初,不惜承受它来换取的东西。


12

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痛苦的,具有毁灭性的。这里面又犹豫不决,有重归于好,有猛烈申斥。

现在的她就像走在一座摇摇晃晃的桥上,她只有紧紧盯着桥上的板条,不敢往下或者周围多看。

1716802508466095.png


13

尽管那儿的人沉默寡言,守口如瓶,他们也仍然会编故事。人们生活下去,与各自的故事共处,故事如影随形


14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15

恨始终是一种罪过。

你灵魂里的一滴仇恨,会扩散开来毁掉所有的色彩,就像白牛奶里的一滴黑墨水。


16

她不会是已经忘了。只是把那个场景收拾了起来,放到一边,和她过去的自我一起放进壁橱


17

当一连串灾难,有希望将你从生活的所有责任中解脱出来时,你会感觉到无法形容的兴奋。

因为羞愧,你必须镇定并保持安静。


18

像是看到钱被丢下大桥,或者抛向空中。

钱、希望、情书――所有这类东西都可以抛向空中,落下时已经似是而非,变得轻飘飘,毫无牵绊


19

终于有一天,我总算明白: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这样的女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她们总是厮守在邮箱旁,无休止地等待一两封信的到来。我想象着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事,直至鬓发开始发灰变白。

我想,上帝造我入世,绝不是为了让我这样蹉跎岁月。于是我再也不去邮箱边等信。

如果存在两种女人,一种穷其一生都在空等虚度,另一种忙忙碌碌从不浪掷光阴在等候上。我当然知道我应该选择做哪一种。

即使做第二种女人可能会错失一些东西而毫不自知,它却始终是更优的选择。


20

即便困难重重,生病、穷困、丑陋,你依然能珍惜你的灵魂,就像用盘子端着一枚珍宝走过人生

///

门罗在展开这些过程时,擅长比喻,常能把抽象的情绪,托于具体的事物上。读者哪怕读到片段,也能被拽进内心熟悉的场景,加速搅动看似平静、实则暗涌的心境。

但需澄清,门罗并不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而是身为女性,下笔再去写女性,再自然也顺畅不过。写作对她的吸引力,并非解剖人性,而是呈现和欣赏其中的神秘和复杂。

至于神秘余味的发酵,则还给读者,自己细品。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