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动力│鲁明军:权力·资本·时尚——超级当代艺术
2024年4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课堂”与根元咨询携手打造的根元通识计划开启第九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鲁明军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权力·资本·时尚——超级当代艺术”。
从PRADA在荣宅的系列艺术展,到优衣库和先锋艺术家的合作联名,品牌世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元素,这也是本期通识课选择这一主题的缘由。何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与商业世界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与品牌的相遇,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让思想相遇,MetaThink撷其精要,为你划重点:
何为当代艺术
1.以“当代”命名,包容艺术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人们对二战以后的艺术有各种命名,包括战后艺术、后现代艺术以及全球化来临之后的全球艺术等。但全球艺术出现以后,人们发现更多的国家与文化开始被纳入艺术体系,艺术不再以西方欧美为中心,“全球化”带来的也不是美好未来而是此起彼伏的战争政治冲突,“全球”本身不再中性,而是带有负面色彩。所以在两千零几年,所有人可共享、没有价值判断的“当代(艺术)”替代了“全球化(艺术)”,开始广泛流传起来。
2.当代艺术是一个无限开放的领地
现在当代艺术展览上,可以看到非常新的AR、NFT、元宇宙,但同时也会出现特别古老的史前的东西,甚至古典艺术。
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古典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一个确切的、实质性的定义。过去的艺术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排他性,是一个封闭的范畴,但是当代艺术是一个无限开放的领地,什么东西都可以纳进来,但也随时可以把它抛弃。当代不断地对“当代”命名,这就是当代的状态。
课堂现场的伙伴们也分享了各自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
1.当代艺术本身有一种公平性,相比传统艺术,它用某种无限的可能性,让艺术走向大众。
2. 当代艺术成为了在资本运作中流通的载体,因为和资本去结合,所以把艺术推向了更广泛的受众。同时当代艺术模糊了文化地域的边界,诠释了更广义的复杂性,艺术不再限于建筑、绘画、音乐、文学,而是不被定义的一切,带来对现实的启发和更加深刻的批判。
3. 当代艺术不仅是在传递着美学,它同时也在传递着一种思想的态度,传递着作者本身的一种价值主张,这种具备社交属性、资本属性的艺术可以获得更大的认同和传播,引起社会思潮的更替,艺术的社会价值被放大。
当代艺术作为象征资本
1.资本介入后,当代艺术开始有权力与资本的象征属性
在古代,艺术还没有像今天成为硬通货一样流通,更多是人们出于喜好进行收藏,是面向家族内部的资产。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等人作为资本代表,他们的收藏会面向公众或更大的资本市场。进入资本系统以后,大量的政治家、董事会成员、企业家等都把当代艺术作为一种装饰。但装饰本身不再单纯,背后是权力跟资本的象征。
2.艺术博览会是当代艺术与资本关系最明显的标志
20世纪20年代初,画廊已经出现,但从9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化的进行,艺术开始走向全球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了艺术博览会行业,它把全世界各地的画廊汇聚在一起,邀请全世界的收藏家来参加、购买。一方面由于签约成本,强势介入的资本会对选中的作品哄抬价格,变成一种残酷的“筛选”;另一方面在销售时,则从高阶收藏家到普通观众进行分序参观购买。这种运作模式和销售模式有很强的资本化和阶级化属性,而艺术博览会也成了艺术运行的一种主导型产业。
当代艺术与社会批判
1.资本与艺术充分的绑定,带来商业、非商业的对立
随着博览会、商业画廊力量越来越强,艺术的阶级性越来越明显,根据对产业的影响力不同,出现圈层划分:第一圈层是画廊主、艺术家、收藏家、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媒体、拍卖公司等,地位更高;第二圈层是艺术史家、理论家、评论家,地位较低,他们逐渐失去对艺术的判断评价权。由此,出现了一种商业与学术的对立。
2.对艺术衡量标准缺失的反思:艺术界与艺术制度论
人们开始反思艺术评价标准的缺失并寻找标准何在。阿瑟·丹托(Arthur Danto)提出要确定一件物品是否为艺术品,需要依靠眼睛无法辨别之物——艺术理论的状况,或艺术史的知识,由艺术体系中各类角色组成艺术界,由艺术界认定什么是艺术。但艺术界本身没有硬性原则存在,容易进入循环论证的处境。在此基础上,乔治·迪基(George Dickie)提出艺术制度论,提倡对艺术界进行制度化,不存在艺术主体,也不存在艺术家主体,由艺术界制度裁定,但也遭到过于理想主义的质疑。
3.将资本看作“交换力量”,正视艺术的资本属性
在全球化时代,艺术品作为商品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当代艺术的作品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全球化的媒介、全球化的代理人。如果去掉阶级问题,我们会看到资本本身的价值,资本本身是一种交换力量,无论人们将当代艺术看作资产保值的途径,还是批判的武器,资本将当代艺术带进展览,带到人们眼前,让人们在当代艺术中感受另外一个感知世界,洗涤自己的心灵。
当代艺术与品牌
课程现场,鲁老师分享了Prada、Louis Vuitton、优衣库等品牌与当代艺术联袂的案例,也邀请现场小伙伴们做一回当代艺术与品牌合作的策展人,分享自己的策展思路。课堂中开启了关于品牌与当代艺术碰撞的无限畅想……
第一组
“卡地亚:AI与爱”
◆ 主题
爱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在AI爆炸的时代,我们请一些人类艺术家以AI为工具,思考新语境下爱的表达和重新定义:对虚拟人物的爱,它算不算爱?怎么思考在 AI语境下的很多真伪问题?
◆ 策展思路
以卡地亚知名的系列珠宝Love系列为载体,邀请以曹斐或teamLab为代表人物的一些新媒体类艺术家,在大型空间做类似品牌展览的一些沉浸式活动。
一方面考虑目标人群,假如想要吸引Z世代,也会有意识地选择年轻艺术家,艺术形式也需要足够现代化,适合年轻人的审美。另一方面要讲究“落地性”,如果艺术表达过于抽象,会很难落到产品以及周边的延展上。同时要注重故事性。
◆ 参考链接
第二组
“蜜雪冰城:雪王去哪了”
◆ 主题
艺术没有高低,没有阶层,极致性价比的品牌也可以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来呈现关于IP对于品牌形象认知作用的思考。
◆ 策展思路
- 隐去蜜雪冰城logo中的雪王,并呈现一个空白框中的问号,同时让所有蜜雪门店logo上的雪王去掉,让大家产生疑惑,进行预热传播。
- 使蜜雪的logo成为没有雪王的英文形象MIXUE,制造潮流感的同时抛去国内对其性价比品牌的刻板印象。
- 组织有关“雪王去哪了”的营销活动,包括雪王去美国相关机构做跨文化交流、雪王的雪球横过来变成轮胎,进行F1比赛的跨行业培训活动等。
第三组
“根元咨询:达尔文之鱼”
◆ 主题
根元看来每个生命体——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品牌,都具有内在的根性力量。有些品牌可能没有明确的书面规范,但它们的外在表达展现了内在的一致性,这就是品牌基因在发挥作用。这个基因从根上生长,同时也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的演化。所以我们以根元自身为例,通过策展传达品牌基因的编码和有机表征。
◆ 策展思路
首先组织一场快闪互动,寻找相关音乐人演奏生物拟声类的音乐,比如病毒的呼啸,同时根元的同事在音乐中进行行为艺术表演。
其次邀请生物艺术创作者李山,他在作品中不断去探索生物的边界、人与生物的关系,以及他作为生物之一,如何去看待所形成的社会。请他基于这样的思考,把与根元合作过的品牌在视觉、概念上进行变形,并进行展览。
◆ 参考链接
针对大家临场的策展实践,鲁老师也分享了他的点评与思考:
当前,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人们不约而同地从整个生态关系结构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发展,许多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一个时代即将结束时,如何迈入下一个时代?为此,需要发现更多切入点,需要产生更多的连接。
为什么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为“策展时代”?策展本质上就是去连接、组织各种不同的东西,本质上就是通过连接开放出更多想象的空间、更多的启发。所以我觉得企业在某种意义上与此相似:在某一个阶段快结束的时候,需要去重新寻找连接,也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企业的策展,或者说策展式的企业。
感谢大家,各组的分享都特别精彩!
期待在下一期根元通识课上,继续与你共同“丰富商业与人心的对话”。
图片来源:unsplash、iconfont
内容整理:Hanbin、Eric
本文由根元咨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消息栏回复“转载”查阅须知。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