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广告公司
作者:涂晓明,首发:营销之美
为什么广告公司会焦虑?严格意义上说是广告公司的老板们很焦虑。
钱没以前赚得多了?
应该不是。很多公司的营业额是在增长的,这种焦虑来自于多因素的综合结果。
钱
只要综合实力还不错的,有一定规模的的广告公司总体业务量都是上升的,但请注意,利润的增长和营业额的增长并不同步。很多公司流水增长了,但利润反而减少了,至少利润率下降得很厉害。这是广告公司的老板们焦虑的根源。
管理不错的广告公司在2017年之前的利润率,大概率上要比现在高一倍。
为什么利润率下降了,除了营收增长自然导致的利润率下滑外,有几个主要原因:
1、媒体价格的信息不对称消失了。
在2017年以前,尤其在自媒体部分的媒体差价很大时,大量的利润来自这里,但时至今天,只为拿下客户的项目,很多公司出现平进平出的情况,面对客户采购无情的比价,不可为不惨烈。
事实上,如果项目没有15%的毛利,难以覆盖自身的管理和人员成本。
2、创意和策略在中国卖出白菜价。
为什么?
以前,综合整个项目看,广告公司在媒体方面赚钱比较多,可以在创意和策略方面不收费,或报象征性的价格去拿客户的项目,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收10万或5万的项目策划费的情况,甚至是零策划费。
换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客户会觉得你的媒体赚了我好多差价,不应该再收策划和创意费了,哪怕现在客户知道媒体差价变小了,接受策略和创意费涨价却变得很难。
这就出现了一个异常艰难的情况——“媒体差价变少了,之前一直廉价的策划和创意费没办法涨价”。
当然,少量的创意公司除外,他们可以赚到不菲的创意策划费,但仅是少数。
我知道很多甲方朋友们会抱怨,“我想给你们创意费,可你们的创意不值钱啊,甚至是毫无价值”。
确实,有时候看这是一个死循环,这是我下一篇需要探讨的内容。
3、人力成本飙升。
这来自于两个维度:
一、效率变低了导致人变多了,或者说人变多了导致效率变低了;
二、人力成本确确实实在上升,这也是通货膨胀。
一个公司走向衰落的开始最明显标志就是“人变多了,效率变低了”,也就是人效降了。比如在一个项目中,有一堆人参与其中,但每个人都只参与一点点,方案靠东拼西凑,缺少灵魂人物坐镇,最后可能效率极其低下,甚至拿不到项目,都做了无用功。
Account的职能就是拉群,特长是知道如何在短时间迅速的拉一个庞大的项目群,一堆创意、策略、媒介的人进来,当然还有很多老板们。于是,一个项目组就成立了。
一开会,会议室里便坐满了人,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所谓“头脑风暴”就是“查查资料,找找同行的案例找找灵感,顺便吹吹牛逼,再叫一杯奶茶”。先不谈能不能给出好的解决方案,通常情况是面面相觑,都渴望对方是一个灵魂人物,但哪有那么多的灵魂人物!
结束语往往是“大家再各自想想,下一次会议带着Idea来“,但不带Idea不是一样来开会么?
为什么说4A的危机更大?因为在这样的机构中,处于管理岗位的人很贵很贵很贵(如果你想知道有多贵,可以私聊),往往比直接创造利润部门的人贵很多。这其中有历史原因,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或者说无法改变,往往矛盾的根源正源于此。
4A慢慢慢慢地没有了炫目的光环,甚至让很多客户觉得4A是一个贬义词,代表了速度慢、无创意和无价值,其实我还是有点难过的。
4、 广告公司的面子。
说这点很可能会被骂,无所谓了。
广告公司需要一个光鲜的办公楼,装修要有逼格,年会礼物要多要好,一定要把朋友圈的同行年会比下去。
公司一年要两次出国游吧,下午茶要多要好。
生日会每月必须来一次大规模的。
请上一堆装点门面的人,但他们往往贵到离谱,但除了装点门面,无其他的价值。
还是低调点好,不要去比这些表面功夫,公司最大的价值是让每一个人都在这里成长,获得回报。
今天,面子上的东西很容易让年轻人失焦。
昨天面试的一位新人,问了我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公司有什么福利么?”
我说:“你应该关心你在这里如何能发挥价值,获得成长。“
当然我不是说不该有福利,这里不用抬杠。我们公司该有福利不会少。
我的体会是善于做表面功夫的公司往往并不一定很厉害,很多牛逼公司并不一定很张扬,他们更务实,更低调,所以别被那些蝇头小利迷失了重点。
人
几乎每一个我熟识的广告公司的管理者,在和我聊天时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帮我介绍点人。
这是一个完全靠人的行业。没有人的话,一切生意机会都是虚无的!
我是喜欢培养人的,但现在估计没几个老板愿意从实习生开始带人,都觉得时间成本太高。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好似涸泽而渔,就会缺设计、缺文案、缺策划、缺媒介、缺一切。
但项目不等人,老板们为了项目,先不管能力如何,觉得履历还行就先招进来,薪水浮夸也没办法,水货处处皆是,依然不得不为之!
价值感
这是最为扎心,也最受侮辱的一点,至少我以前的焦虑很多来自于此。我不止一次经历过客户当面问我——“你觉得现在广告公司还有价值么?”
现在的媒体具有内容能力,同时拥有媒体渠道和受众。
很多人说最好的广告创意公司已经是网易了,GQ实验室和新世相也已替代了广告公司。他们有创意,有内容,还能有传播效果,为什么不直接和他们合作呢?
大部分广告公司都被动地接受客户的安排去做事,很少也很难驾驭客户,阅读客户。也好,广告公司能按照客户的要求把事做好也不错了,但往往这一点最后的尊严也很难保全。
没有价值,当然客户就会抱怨和埋冤,甚至不尊重你,给钱也不爽快了。你也会对客户心生怨言。更绝望的是,能体会到价值感缺失的同行也不那么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是麻木的,这会是一个死循环么?
最后
广告公司的焦虑,往往是来自于老板们。虽然从业者也日益感受到被客户的挑战,但好歹不担什么风险,论收入也还行,和一个比较努力的外卖小哥的收入差不多。
从现在开始,外卖小哥和其他有技能、能卖力、能吃苦的年轻人一样,收入很稳定。你别羡慕他们的收入,因为你吃不了他们的苦。
此刻,我建议广告公司的老板们,先减员20-30%,优化好结构和激励政策,这样利润会多一点,效率会高一点,焦虑会缓解一点,给自己多点时间,寻找新的生意增长点。
如果老板们连这些勇气都没有,先反思自己的问题吧。
本来最该有创意的公司没有创意,最需要创新的公司变得保守了。
广告公司为什么会如此堕落,请查看我的往期文章!
数英作者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涂晓明,Verawom和澎动传媒联合创始人,营销之美专栏作者
作者公众号:营销之美(ID:yingxiaozhimei)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