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未必符合市场需求,可折叠手机或只是一阵风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9-03-20

技术创新未必符合市场需求,可折叠手机或只是一阵风

最近手机行业大火的两大关键词是折叠屏和5G。相比对于需要网络支持的5G概念,可折叠屏手机似乎要更加现实一些,成为近来手机行业的焦点话题。

去年柔宇科技宣布推出全球第一款可折叠手机,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这与柔宇新兴企业自身影响力较小和可折叠屏幕技术尚不成熟有关,当然产品迟迟没有上市销售也是原因之一。但转到今年形势陡然大变,三星、华为、OPPO、小米、LG、摩托罗拉、中兴等纷纷在近期发布自己的可折叠手机方案,可折叠手机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


可折叠手机的市场前景可能被高估了

关于可折叠手机的前景,说的最多就是大屏幕带来的功能延伸,展开后其屏幕大至7英寸以上,可以成为新的办公和游戏工具。也就是说,可折叠手机有望通过便携性的优势,抢占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

iPad成功后,平板电脑一度大行其道,有人甚至认为像PC被笔记本取代一样,笔记本也将被更轻薄的平板电脑所取代。然而后来的发展却并非如此,平板电脑因为手机大屏化而衰败,笔记本仍然是商务办公的首选。

不过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本身也并不大,甚至还在萎缩中。2018年11月,TrendForce的报告称,2018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下降4.3%。而在此前不久的2018年8月, 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连续14个季度下滑。只有苹果旗下的iPad仍在增长,并不断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阻碍可折叠手机普及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1、 成本推高了售价,减少了市场需求,以目前公布的售价来看,买一部折叠手机远比买一部同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贵得多;

2、 折叠带来了质量和厚度的增加,用户体验下降;

3、 操作成本高损害了效率,每次展开手机费时费力。


相比成本因素,我认为用户体验和效率下降才是阻碍可折叠手机普及的根本原因。成本可以通常规模经济、经验曲线、技术进步等方式来降低,但用户体验和效率下降却可能是个可折叠手机方案无解的痼疾。


既然前景并不乐观,为何众多厂商趋之若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可折叠手机的前景有限,为何众多厂商仍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近年来,智能手机先后走过至轻至薄、HIFI、强拍照、快充、全面屏、多摄像头等技术新潮。事实上,手机行业作为非常成熟的产品,技术创新越来越困难。微创新不足于一鸣惊人,可以说手机行业的技术噱头用尽。在缺乏新的技术驱动之下,异于当前手机形态的可折叠屏幕被厂商视为至宝。这和当年O2O泡沫破灭、网约车市场既定的形势下共享单车受到资本热捧非常类似。不是说可折叠屏幕有多么地革命性,只是市场上的技术创新暂时用完,它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

其次,高调宣传可折叠手机未必能带来直接的销售,却有助于厂商树立高科技的品牌形象。投入经费研发可折叠手机,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大手笔投放广告还要合算。比如说柔宇科技通过可折叠手机一举进入公众视野,而华为的行为也被一些人解释为技术肌肉秀。

此外,可折叠手机具有良好的营销效果。就如追逐热点话题的自媒体一样,手机厂商不愿意放过今年最大的两个关键词。通过可折叠手机的热点营销,厂商可以紧紧抓住用户的眼球,从而推动旗下手机销售的整体增长。

总之,可折叠手机有没有市场前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错过行业的焦点,随时在大众用户怒刷存在感。


技术创新未必符合市场需求,可折叠手机或是一阵风

确实有不少技术创新,在引领时代之后成为中高档手机的行业标配,比如:快充、防水、多摄像头、全面屏等。这些技术创新,推动智能手机功能和性能的提升,让我们的手机更加强大和好用。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符合市场需求和用户使用习惯。早年摩托罗拉的依星系统实现全球无死角通话,但同样被更低成本的GSM技术打败,最终以破产收场。无线充电、双屏幕、曲面屏、可升降摄像头等曾经引领一时的创新技术,却因为成本过高或体验鸡肋等原因,要么受到市场的冷落出局,要么沦为边缘化的小众产品。

同样,可折叠手机在成本和体验上都不如普通直屏手机和平板电脑,注定只是小众产品。在可预见的将来,它既取代不了现有直屏手机,也无法全面替代平板电脑,更不能威胁笔记本的商务地位。

未来,随着可折叠手机的上市销售,其前景就会因为实际使用而逐渐明朗。理性的消费者会用实际行动来为可折叠手机确定市场定位。我个人认为,其用户仅限于具有强烈移动办公需求或新潮电子产品爱好的高收入人群。更或然,它只是手机市场的一阵风,就像曲面屏那样。

当然我不否认柔性屏幕的价值,只是说其主要使用场景不是在手机,而在家用电器、广告牌、可穿戴设备等异形产品上。将来的物联网市场上,柔性屏幕或将大放异彩。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蚂蚁虫。科技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师,虎嗅、钛媒体、品途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曾入围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体作者、2016年钛媒体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网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网年度作者。
作者公众号:蚂蚁虫(ID:miniant-cn)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