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品牌,怎么做广告公司的活?

举报 2024-05-24

逛市集,这项悠久的市井生活,历经千年演变后,在今天突然“老来俏”,成了一种时髦生活方式。

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市集活动。

5月下旬,仅上海就有20多个市集。

啤酒、古着、美食、宠物、IP快闪...诸多的城市文化特色、生活方式在市集中被提纯,年轻人们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各摊位间,在极致的氛围、新奇的视觉下,用沾染来的市井味儿短暂地去除班味儿。

市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还是一群高消费力的年轻人。
市集是一场特调的心灵“马杀鸡”,也是一门低门槛、高性价比的生意。

年轻人创业的第一站是在市集摆摊,带火了很多小众品牌;
凡己、伍德吃托克、银盐等市集风头大盛,成为流动的新鲜感批发超市;
品牌也开始在市集摆起了摊,甚至自己攒局,向消费者的生活延伸影响力;

市集

随着市集走向多元化、品牌化、日常化,市集品牌走出市集,开实体店、自营品牌、创意策划等...各个业务干得不说风生水起,也算有模有样。

于是,有媒体总结:

市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品牌形式,进可做甲方做自有品牌,退可做乙方,延伸到策划公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媒体渠道等领域。


这种说法一面是认可市集品牌开阔的价值;另一面,也是在市集倦怠抬头的情况下寻找新出路。

但是,听在广告营销人耳中就不太对劲儿了。

敏锐的,会迅速领悟到此中真意,无奈,摇头,苦笑。

这年头,MCN、自媒体、文创机构...瓜分、平替广告营销公司业务的何止市集。

广告营销人自己都见怪不怪了,积极点的,还能理解为广告公司走出了新模式。

在决定抱着几分讥讽、几分漫不经心、几分忧虑回应前,咱可以先来对比看看市集和广告公司孰优孰劣。


一、所有人都在打捞新鲜感
市集成为一种
经济美学

从个人角度,打一开始就觉得市集品牌很像活动公司。但市集跟我招手说,我不是。

我分析了一下市集的业务模式、能力模型,发现和广告公司是高度重合的。举办一场市集的大致的流程是这样:

1716463713489341.png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中海以北

作为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平台,市集品牌会提前策划活动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摊主并布置现场氛围感,并通过社群和社交媒体引流,给市集提供足够的人流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市集品牌提供的价值包括活动策划、广告设计、社群运营、宣传推广等。这也是很多以线下事件为特色的广告公司在提供的。

模式很像,但效益很不一样。

一方面,是市集这种形式的优势。

市集是一个热闹的慢场景,消费者说是在逛,实则是在打捞新鲜感、发现感。

边逛边看,沟通欲很容易被打开,注意力也非常聚焦。在摊位前听摊主讲一讲品牌的设计理念、背后故事和自己的生活,就会很容易被他的态度、创作、状态说服。消费者的需求就在这种自然而然、漫不经心的过程中被满足。

对于摊主/品牌而言,这也意味着,只需要一个小小摊位,就能集齐「人货场」。

市集

市集中的摊主多由小众品牌、艺术家等个人初创品牌组成,他们的需求零散但也足够直接,总结起来是非常常见的brief:「产品销售-认知传递-人群引流」。

这种链路的常见语境是电商平台、广告公司。

但就如同凡己创始人Tiffany在@SHIOK是OK 中分享的那样,“市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门槛最低的线下营销方式。”

于个人摊主而言,没必要请昂贵的广告公司,但是缴个千来块的摊位费还是大大方方的;
于初创品牌而言,请广告公司做品牌活动、品牌推广也不一定有性价比。

例如,手机支架品牌泡泡骚刚进入中国时,就是在市集通过以物换物,刷脸、做市场测试,并积累起了自己的原始粉丝。

这种在体验上和经济上的优势,渐渐地被越来越多成熟品牌注意到,pidan、梅见等也在下场摆摊。

市集

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构成市集在活动公司、广告公司面前的独特优势。

这就要不得不提另一点了,让市集品牌有一较之力的是:以IP形式,在内容和流量上带来加成。

对于甲方来说,这就是对“市集品牌和广告公司哪个更有性价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二、进化成综合型IP
现成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媒介

凡己每年举办多场不同主题的凡己市集,例如潮酷的“地下市Breaking Grounds”、户外主题的“一起凡几Common Gathering”“凡几DDC甜点生活节”等,每次都能吸引无数人逛集打卡。

市集

市集上的品牌、装潢设计、社群活动等也随主题而变,从论坛到workshop再到演出,产品从家具到饮食到生活小物,琳琅满目。走在凡己市集上,透过这些产品、互动体验和文化活动打造出的平凡且珍贵的生活体验,对凡己的主张“small things matter”格外有感触。

伍德吃托克带着音乐和美食双重设定,组摇滚、流行、电子等多种音乐派对;打造创意市集、DIY工作坊、游戏区、环保和公益项目等综合娱乐体验,用其主张的新兴娱乐、文化体验抚平新一代消费者的焦虑。

市集

正如社会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常被用于解答市集在今天的火热。

从成立第一天起,市集品牌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个场地。极强的攒局能力、内容策划能力,让市集品牌得以把自己变成一种街区文化和生活理念。

01、玩物丧志集
定位:怪异美学市集

风格强烈,推动怪异美学、小众审美被城市接纳,主张保持自我品味,不盲从大众审美。

1716519544734550.png


02、一帐Camplus
定位:露营户外市集

打造新型休闲方式与户外美学场景,让户外文化“遇见”都市生活、露营、户外

1716517942173931.png


03、银盐复古市集
定位:复古美学市集

强调视觉审美与艺术的结合,从2018年开始推出二手复古市集,传递趣味、有质感的生活方式和可以长久陪伴的好品味。

1716518037600641.png


04、NEED!
定位:二手潮流市集

打破常规摆摊,“拉着行李箱即可入驻”。瞄准潮流年轻人提供独特、时髦、可持续的vintage,共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1716518124816245.png


围绕定位和特定的主题打造市集,不断推陈出新,市集品牌把自己更牢固地镶嵌在供需价值链里。

自身的身价和影响力在水涨船高,进化成了「内容+创意+活动+运营」的综合型IP,可以通过创作出文化、艺术内容,增强自身的媒体属性。

到这个阶段,市集品牌就不只是低门槛了,还能提供一整高性价比、一站式的线下营销方案。

例如,伍德吃托克在北京APM为泡泡玛特策划的艺术市集活动,邀请20 位独立艺术家到场,让两个艺术文艺调性的品牌放大。

抖音户外生活节、氧气音乐节也先后携手过以复古美学为核心的银盐市集,借古着服饰、黑胶唱片、复古派对等市集特色内容,让主办方IP的生活感、趣味感更丰满。

1716517234432843.png

品牌选择市集,不止因为流量,还因为所有的品牌都在向「生活方式品牌」升级。

什么是生活方式品牌?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在生活中时常看到、用到。

广告公司为品牌策划的人感营销、场景营销、体验营销等,背后都有同一个问题:怎么更好地在消费者生活中刷脸,走向他们的生活。

品牌看好市集,背后有疫情后遗症、流量红利消退、预算缩减等原因,但也因为其与具体生活场景高度关联,有现成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可以嫁接。

于是市集火了,越来越多主打生活方式的品牌也开始做市集了。

小红书、大小咖啡、多抓鱼、安德玛等从过去参与的「摊主」变为攒局的「主办方」。他们中,有的与节日相结合,有的为新品造势,有的依托定位,组建社群文化。

还有先天拥有场地优势的地产品牌,也在用市集把自己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名片,例如,天目里、龙之梦。

他们在满足用户捕捉兴趣的同时,让人们重新找回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附近的在场感,也把自己与这种情绪和向往关联,让「生活方式」得以落地。


三、品牌自己办市集
市集品牌主动去“市集”标签

随着各品牌入局、市集开始泛滥后,市集品牌开始承压,转型成为默契的选择。

尤其当下,【找到成熟市集品牌、活动公司承办市集,完成活动策划、场地设计、摊主招募以及活动传播】等一系列工作的需求涌现,是否运用自己的能力服务大品牌,是否让渡光环,退居执行角色也成为了一个选择。

以凡己为例,在市集之外,它也在开快闪店、自营的家居品牌、茶包品牌;
运用品牌资源,开集合门店等;
也在品牌营销、创意策划等广告公司的工作。

1716520795992061.png

市集和广告公司有差别,有业务重叠,命运也特别相似。

在市集里,是快速升温,成为品牌热门合作对象,然后又遇冷,品牌收回橄榄枝要自己单干;
在广告公司里,是黄金时代的远去,话语权的萎缩,品牌要成立自己的in-house......
转型是两个行业当下的现状。

虽然双方的状态不一定谁比谁更好,市集品牌在消费市场或广告营销里卷都不一定容易,但既可以做甲方也可以做乙方的自如和主动性,也够给广告人上一课了。 

广告行业一直强调专业能力。

但是对于专业的理解,好像局限于创意、拍片等。在细分领域做成头部,成为最专业的那个,这很好。但风起浪涌时,我很怀疑仅用一舟一桨就能抵达大陆。

最近刷小红书时看到一条内容,标题很耸动,给出的其中一条理由是这样的:

1716448745833167.jpeg
来源:小红书@九虏快洞察

好的创意当然仍然值钱,但我刷的内容,我关注的博主,以及我逛过的市集,所有人都拿着创意的工具。创意本身在变得更广更泛更难,价值还在被媒介、渠道稀释。

这种情况下,不断延长自己的能力,拓展新的路线,在营销中切入更多的面,掌握更多主动权不是更好吗?

就像市集品牌从一个市集空间到综合性商业IP,

在价值阶梯上攀升,无论是咨询化、平台化、IP化或者其他,广告行业也要全都走一遭。


注:若无特殊说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小红书。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