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辑:Sandy.Chen@dmunion.com
Cover Image: Oken.yang@dmunion.com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自数英DIGITALING)
事物的变迁,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却又如此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便是如此。几年前,我们还端坐在电脑前,感慨着信息高速化所带来的刺激体验,现如今,却早已将衣食住行都通通与移动互联网捆绑在了一起:微信沟通,软件打车,甚至连闲钱都习惯性的扔到了余额宝里,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没有智能移动生活的时代,仿佛已是上辈子的事情一样。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加速到来。如果将前十多年形容为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状态的话,那么近些年来,倒颇有些巨头垄断,瓜分蚕食的意味了。自2011年起,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简称BAT)先后展开了一系列地毯式并购——百度相继收购PPS、91无线和糯米网,腾讯则战略投资搜狗和京东,阿里更是将新浪微博、高德地图、天弘基金和恒生电子、优酷土豆等拉入阵中。根据公开资料统计,近三年中国互联网并购与合作的数量、金额,比过去十年总和还多,仅BAT三家的收购就超过了100家公司,从互联网行业、零售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到金融行业无一幸免。似乎一夜之间,在互联网思维的嘶吼中,坚实的商业壁垒轰然崩塌,清晰的市场边界消融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寡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无休止的跑马圈地,合纵连横。
2009年以来BAT中国地区主要收购案例(不完全版)
纵观BAT的战略收购地图,三巨头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尚未明朗之时,已经紧锣密鼓的展开布局,无论是争抢“船票”也好,各立山头也罢,众说纷纭的背后都掩盖不住BAT将PC端和线上的垄断地位延续到移动端和线下,进而称霸互联网的野心。伴随着收购狂潮的愈演愈烈,中国互联网的生态格局不断被重塑。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震荡中,我们有必要在梳理BAT重大收购举动的同时,从各自立场出发深入探究一下其背后的逻辑。
BAT的集体躁动
当技术变革和环境变革成为常态,传统的商业格局也将随之瓦解,各种竞争资源都会重新排序。如果说现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兴起,必将打破这一桎梏,带来几十万亿的规模市场。在市场变革和利益驱动的双重背景下,BAT争相在搜索、LBS、O2O、金融等领域通过资本运作展开了高地争夺战,在抢夺移动入口的同时,更重在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补齐短板,从而完善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布局。
互联网领域,收购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着眼于技术的收购,将某种自身并不具备的领先技术纳入麾下;一类是为了收购人才,通常是创业初期的小团队,能够为已有的公司注入新鲜血液;还有一类是基于市场的考量,为了扩大某一市场份额或者消灭竞争对手进行收购。
BAT三家分别以搜索、电商和社交起家,虽然收购模式被指趋于同质化,但因其优势领域有所区别,短板不一,故收购背后的逻辑主线也不尽相同。
腾讯转变战略
很难想象没有微信的腾讯帝国如今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据美国里昂证券的报告,微信估值已达到640亿美元,相当于Facebook收购WhatsApp价格的3倍。凭借着微信的海量入口,腾讯成为了BAT中最早拿到“船票”的一方,移动互联网布局也最成熟。微信的用户量目前已超过6亿,其作为通信工具的强需求属性,使得用户活跃度和粘度足够高,入口的含金量十足。而以微信平台为核心打造的生态圈,更将依托微信支付的闭环延伸到更多的使用场景,为O2O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腾讯的收购和战略上的转变正是在完善微信端构架之后的顺势而动。
2014年3月,腾讯2.14亿美元现金入股京东15%,并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双方还将签署协议,腾讯将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双方还将在在线支付服务方面进行合作。
按理说,腾讯的产品向来都是“嫡出”,怎么会忍心将原本视为核心战略之一的电商领域“寄养”他人呢?其实,腾讯要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以结盟的方式剥离自己不擅长的业务,转而扶植实力强大的盟友完成对竞争对手的狙击。微信端一级入口的位置,不仅帮助腾讯间接完善了对生态系统的布局,更为盟友贡献了移动端的巨大流量,占领了先机。腾讯并非打算放弃电商,反而是借微信的入口优势将这个重要的生活场景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回想当初腾讯把搜索和输入法业务注入搜狗,注资换取搜狗36.5%股份的举措,我们似乎嗅到了相似的气息——一向被诟病为以“紧(chao)跟(xi)”战术为拿手好戏的腾讯也开始做出了战略上的调整,对旗下的业务不再事事亲临,而是将短板业务以注资的方式拉拢同盟,不仅有利于专注自身的核心领域,也将搜索、电商优化到体系之内,从而完成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目的。
在百度收购糯米,阿里收购美团之后,腾讯也最终将“O2O领域最后的单身贵族”大众点评拥入了怀抱,同样的收购逻辑和开放姿态背后,宣告着BAT三家O2O大战正式拉开序幕,丰富的移动支付场景战略意义更为深远。
阿里四处撒网
据雅虎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2013年净利润高达211.18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赚钱的公司。但在BAT三家中,阿里却是最急迫的行业收购者。
阿里正处于IPO前夕,通过投资收购迅速抢占多个成熟的互联网细分市场,制造的概念能让阿里在资本市场上拥有更强硬的底气,要求更高的估值。然而马云也曾表示,在无线业务上没有建树,阿里就不该考虑上市,这也让阿里在近两年也更加注重移动端的投入。
在PC时代,阿里曾试图以电商为纽带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但电商的购物属性与移动互联网的“随身性”、“位置性”是相矛盾的,移动LBS技术撬动了线下万亿规模的零售服务业,令传统电商黯然失色,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移动入口的价值愈益凸显。
什么是入口?简单理解,就是人们在上网时,最常选择的途径,入口决定了用户的需求、习惯和行为模式。引用创新工厂创联合创始人汪华的话来讲,“入口的本质是,你做了一个很好的产品与服务,受众范围比较广,使用频次比较多,用户粘性比较大,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入口。”而它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PC时代,最早是操作系统,后来是门户、导航网站,现在则是浏览器和社交网站。对于移动互联网,最主要是浏览器和App。互联网公司针对移动入口的投资也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点心、91无线这种基层的App;第二阶段注重短期价值,强调休闲、社交和抢占用户时间;第三阶段则更深入到生活层面,注重惯性和实用性。
阿里对于UC,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的投资,也正是想借助其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完成对浏览器(“神马”的推出更延伸至移动搜索领域)、地图和社交领域的卡位和入口布局。但就目前看来,这样的入口分布相对分散,阿里也没有很好的模式将入口与电商业务合理整合整合。缺少微信般平台级的超级入口,也让阿里后来在支付宝、来往、手机淘宝三个应用的核心地位上摇摆不定。
当然,急切的阿里也有目光长远的一面。如果说投资银泰是为构建O2O商业基础设施体系的话,那么对于购恒生电子、中信21世纪、文化中国、华数传媒(虽不算在阿里名下)的收购则是基于对其手中稀有牌照的考量。
恒生电子: 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IT解决方案“全牌照”
中信21世纪: 医药电商牌照,独家掌握着中国药品的电子条码。
文化中国: 背景复杂,广泛涉足报纸、杂志、视频、手机、电视等领域,拥有视频牌照资源
华数传媒: 互联网电视牌照
相比BT两家,阿里的出身决定了它与传统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更深知政策与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分量。
百度稳中求进
在PC时代到移动时代的转换过程中,腾讯和阿里两大平台的收购最为频繁,互掐的姿态也日趋升温,“双寡头时代”的传言似乎令行动缓慢的百度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境地。然而,一贯注重技术、低调务实的百度,只是不擅长于在战略公关上先发制人,其近两年大手笔收购也有着自己清晰的战略考量。
搜索在PC端是第一入口,但在移动端的作用不如社交,存在被分化的危险。为争取流量入口,百度不惜重金以18.5亿美元收购91无线,从而造就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收购案。旗下三款用户量过亿的App,91助手、91桌面、安卓市场在提供流量的同时,更能与百度应用商店、百度轻应用、百度移动搜索形成协同效应,使得百度在应用分发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App分发还是移动搜索,对用户的粘度都还不足够强,并非移动互联网的刚需,所以其入口价值还有待观察。)
当然,百度也一直没有停止在LBS生活服务领域的探索步伐。2013年8月,百度1.6亿美元战略投资糯米网,完成了其在O2O领域上的重要的战略部署——即在线上和移动端,以百度地图作为O2O的流量入口,通过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提供周边生活服务,在线下,则整合糯米培育商户,使其成为承载线下业务的重要载体。随着2014年4月“百度钱包”的推出,百度也正式完成了对移动生活服务平台的闭环。
从上面两项收购中可以看出,百度其实深知移动入口的重要性和布局的逻辑,但与“二马”性格不同的是,李彦宏行事过于稳健,略显保守,百度看清方向却持币待购的“预备跑”状态也太长久。到目前为止百度的收购多集中在入口企业,对于一些垂直领域的主导型企业介入较少。尽管对于“去哪儿”和PPS的收购使得百度的“中间页策略”初见成效,但对一个平台型生态企业来说,光有旅游、视频、团购还远远不够。
中间页策略”(在搜索引擎和传统产业中间的状态来给别人提供服务)是百度围绕自身、在新业务方面拓展的指导方针。
结语
从互联网野蛮生长期的原始积累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在BAT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变迁。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网模式尚未成熟之际,BAT的收购大战还将进一步升级。然而,拉拢阵营不是创新,花钱买政策也绝非变革,用户希望看到更多像微信、百度贴吧和余额宝般的产品,因为它们,才是互联网精神本身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
《大腕出手看门道,谈BAT的投资战略差异》
《BAT收购潮汹涌下一个将是谁?》
《移动入口之战:没有谁不能被颠覆》
《盘点2013年互联网三巨头BAT并购》
《微信的“九宫格”和马云的“纸牌屋”》
《从全资收购到割给京东:腾讯的玩法为何变了》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