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话就能红,是种什么体验?
这是一个人人都会选择主动发声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我们不再甘于被“一个声音”来告知对与错。
自媒体的运筹帷幄,新技术手段的美化加工,让观点被包装成艺术品一样供人采摘。
就像入手化妆品前先了解几篇测评、
评价社会新闻时先看看大咖怎么说、
录抖音前多分析几个网络达人的段子
……
▐ 支付宝x成都菜市场 民间文案营销9亿红包
被包装好的文字输出为我们所用,转过头来,我们靠它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收割眼球,交换口水。
有人设的明星网红吸粉更容易,有性格的文字同样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的原因。
说白了,文字也是要被训练的!营销出一个能刷屏的段子可不比捧一个流量网红容易,就其中的商业套路,咱们来分说分说。
01
#神级造梗#
“段海”战术笼络人心
“你手机有导航吗?帮我找个地方。”
“去哪?”
“你心里。”
诸如此类的土味情话在去年火得一塌糊涂。借助直播平台出道的土味文化与段子手们一拍即合,出产了略有套路的“情话梗”。
▐ 支付宝x南京公交站 土味情话把硬广变软
这些听起来齁得慌、说出来难为情的“情话梗”,不但蹭了自家的流量,还意外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扭转大众对“土味”不理解的固有局面。
难道就土味儿的情话能火,别的味儿就不中吗?可能真不中!不需要认知投入,不需要提前查找语义和对应语境,相对于其他网络用语,接地气的表达情感是土味情话最大的优势。
▐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走心文案海报
给了上句,能接下句,这叫“会抖包袱”,同样的话让别人听了去,再重新编个段子,就算“二次创作”。所以最适合造梗的环境就是给予每个人创作的空间,无需设置多高的门槛。
让暗戳戳的情感成为其流通的媒介。在生活上、社交平台上肆意地发挥,汇集成一片“段海”,使突然想表达这类意思的人能够顺口“拈”来。
话说的多不多,说的好不好,要说给懂的人听。
02
#神级造梗#
欲扬先抑 赚足话题度
“忽悠,接着忽悠。”
“你没有freestyle吗?”
“好嗨哦!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就像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服饰搭配。每年、甚至每天也会有大量段子产出,主战场从原来的电视广播转移到线上各社交平台。
▐Viktor&Rolf 2019 流行语走上高定秀场
细数诸多在朋友圈、微博、豆瓣、知乎被用烂的金句神梗,大致可分为几大门派:
谐音梗 笑skr人、买了否冷…
关键词:脑洞、冷门
方言梗 渣渣辉、老铁…
关键词:地域、搞笑
事件梗 “锦鲤”、“洪荒之力”…
关键词:周边、国民
饭圈梗 快乐源泉、官宣…
关键词:爱豆、影视
从用春晚的金句群发祝福短信,到用脱口秀的段子编辑朋友圈文案,再到现在人人都要成为造梗王……
这么多年过去了,造梗的目的性和商业性越来越明显,段子金句的社交属性和圈子融合性也越来越复杂。想不到吧?网络神梗可是老网红!
这其中不乏有部分人对观点输出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文字独特又要切合自己平时所展现出的人设,蹭不上热点就原地取材造一个!
其实神梗的创作权不只是大网红和流量明星们拥有,我们也不只是网络文化的传播小分子。偏重自我意识的表达能催生出很多东西,比如“蓝瘦香菇”。
03
#神级造梗#
流量傍身 包装衍生
“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人间不值得!”
“来了,老弟!”
为什么全民热衷于炒热原创的段子?理由很直观:吸流量、造文字IP。
流行文化向来日新月异。那些对应的寓意、应用的场景皆“有法可循”的段子往往无人问津,反倒是某个并不起眼的字句突然横空出世,疯狂给路人洗脑。
▐ 腰子姐(来了老弟)现身西安码商集市
所以干巴巴的文字靠什么来吸粉?靠博主挖掘、靠公司营销。
有潜力的字眼,找有点名气的网络达人演绎;有争议的视频,真金白银拉来人气和关注量……几个回合下来,也算打开了流量市场的敲门砖。
流量经济,粥少僧多。相对于培养一个网红达人,成本和难度兼具,不红的风险大,走红后人员流失的风险更大。
营销出的金句同样具备吸粉的能力,关键是文字还能一定程度上打破审美、个人喜好的壁垒,提供给大众二次创作的空间。总体来看,能红更久。
但即便如此,文字的基数还是太庞大,而人们的神经敏感点越来越难捕捉。即便是时间、脑洞和精力都投入到位了,也难求一个引爆全网的神级梗王。
一句话,梗就代表着买卖,造梗之路悠悠。小梗靠运作,大梗靠命!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