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人崩溃的电话

举报 2014-08-08

文/@陈雨晴


这是一个不出人意料的炎热夏天,除了有热得无处躲藏的天气外,似乎这里的一部分人也有一种让你感受到无处躲藏的嚣张和乖戾。


电话铃响,我看着屏幕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接起电话“喂?”


听筒那边未给回应,只听到听筒更远处的地方有一些嘈杂的男声说着些什么。


我继续说了声“喂,你好?“我的说话习惯是,主动两声打招呼之后,没有回应那我也便是沉默,我不知道又是那个无厘头的损友在跟我闹着玩,我也没有挂断电话。


“喂?喂喂喂?你好!”那边传来了陌生的女声,带着强烈方音的普通话。


 “你好,请问你找谁?”


 “找你啊!我这里是现货理财的推广…”


 “不好意思,我不需要做这个,拜拜。”我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不想跟电话推销的陌生人浪费我的时间,即便当时我手头上也没有事情在忙。


 “欸欸欸!我又没有一定要你做这个!我只是让你了解!”


 “我不想了解,跟我也关系。”


 “哪里没关,我是搞推广的,你知道现货理财吗?你了解过吗?”她提高了说话分贝,让我感觉到她急躁了的语调。


 “不知道,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


 “怎么跟你没关系,我又不是要你做这个!我是做推广的啊。。。”她继续用急躁带着方音的普通话说着,而我打断了她,“那你给我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


这种毫无逻辑的说话让我觉得有些恼火:“你做推广跟我没关系,既然你是推广方,我是受众,我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与否,而我选择不接受!”


“欸!你不接受你可以挂断电话啊,我就是搞推广的,我没有一定要你做这个,但是你必须要了解啊。。。”

接过那么多的营销电话,而这通电话让我有种莫名的反感。


我一直拿“踢猫定律”告诉自己对陌生人也要独善其身维持住自己的修养,可是,我也深知自己是一个矛盾体,若对方让我觉得她智商受限,说话毫无逻辑的全然不听我说什么的话,我也会觉得生气。


我没有做过电话营销人的工作,也不太了解这类职业的生态是怎样的,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个段子:有一个销售员卖别墅,每年打36000个电话,28800个会接,11520个会听他讲,4608个会有兴趣,1843个会出来看,737个会考虑,294个会有意向,117个会洽谈,47个想买,最终成交的18个,成交18单会让他赚到2000000元。他得出结论:每打一个电话会赚到55.55元。


我不知道这些数据的得来是否真实,也不必要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这些简单粗暴的数据的科学性,但是我相信,这位真正做到一年打三万六千个电话的营销人,会使得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听他讲,而八分之一的人愿意表示感兴趣,那么这位营销人所用的营销话术必定是之后他成功赚取两百万的有效基石。


一定不是像我所接到的这通电话这般,先不论我到底是否需要买这份理财,但是让接收者感觉不到她的尊重与真诚,同时语调还带着因为不被接受所产生的烦躁,这就是我无礼挂断电话并拉黑它的理由。


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喊着口号要“正能量”的人,而生活在这样的口号声中的人们似乎早已忘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自我思考永远要比跟风喊口号来得重要。


就像这位营销小姐一样,她接到上司让她打电话的命令,准备好了名单以及数量,她就开始机械的打电话,不经过任何准备和预先思考,只是一味的脑门上贴个勇字就拨下11位数字键,懒得去思考接听者会有的几种反应而她该如何应对,也不去了解自己如何说前面三句至关重要的话,去体现她这通电话的价值,甚至,她回家都懒得去练习好她的普通话。与其说这位电话小姐是懒,更根本的,她只是缺乏了一个思考的过程罢了。


微博上飞扬跋扈的信息大爆炸,微信朋友圈中遍地都是虚弱的鸡血,这个你不想落伍的时代充斥着应接不暇的荒唐见闻,它们在跟你生活有关和无关中来回轮转,最终,你便掉到一个落英缤纷的美丽陷阱中,欲仙欲醉,最终失去思考和判断。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