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分钟广告换一张免费电影票,PreShow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作者/公众号ADMovie研究生
还记得去年北美红极一时的电影订阅MoviePass吗?
每月只需9.99美元,可以在指定电影院观看任意2D电影。Spotify和Netflix都靠“订阅”模式成功了,MoviePass有什么理由不火呢?看一部就可以回本,谁不买?于是,短短几个月,MoviePass的用户数就冲到了300万。
用户只付了9.99,可这额外的费用都得由MoviePass向院线补齐。不久,MoviePass就迎来了服务降级、股价滑坡等危机,资本亏空超过12亿美元。一个耳熟能详的烧钱补贴最后GG的故事,一个注定失败的商业模式。
而它的联合创始人/CEO,Stacy Spikes,即使离开了MoviePass,也还在想办法把人弄进电影院。他留意到每当我们在影院落座,总要忍受大量的映前广告,有些甚至差到对不起观众买票的钱。这还不算电影里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如何让这些广告更配得上我们的时间?
看广告换免费电影票,你觉得如何?这便是PreShow的核心卖点,也是Spikes的新生意。在手机上看15-20分钟的相关广告,包括电影预告、幕后花絮等,这个app就能让你换到一张免费的电影票。
看广告,赚积分,去影院。就是这么简单。
PreShow还在国外知名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发布了项目,为了找到他们第一批种子用户。比起筹集资金,PreShow其实更想吸引那些电影爱好者的关注,不然Spikes也不会把目标定在1万美元这么小的数目上。种子用户将分为三批进行体验,众筹金额依次为60美元、25美元、15美元三档,主要区别为先后顺序、可邀请好友数量的不同。
技术的革新&反面的声音
用看广告换东西不是什么新招了, PreShow有何不同?更多体现在技术上。
首先,它得用苹果的FaceID进行登录(这样可以防止作假,毕竟这个问题在MoviePass时代就很普遍,很多人共享账户)。那么问题来了,你肯定会想,等它开始播放了我就走开去干点别的,等它放完电影票不就到手了?这么明显的bug开发者不会想不到。
于是,他们用上了眼球跟踪技术,来确保你真的在看广告。app屏幕边缘有一个框,如果它是绿色,表示你的视线在合规范围内。假如你的目光偏离太久或者整个人离开座位,边框会变成红色,广告也同步停止。任何时候你回到原位,广告会自动续播。听上去很像《黑镜》第一季《1500万》的情节,人们通过踩单车赚取点数,再用它换取食物、衣服等。
显然,这一招解决了广告被忽略的问题,可用户体验还有没有人管了?我们都经历过必须转发好友、观看广告才能解锁功能的糟心事。20分钟的广告?听上去只有一部免费的漫威大片能让我坐得住。据Spikes说,这项眼球跟踪技术还在申请专利,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整个流程的完整。因此,最终能否应用到app上还是未知数。
数据安全呢?作为一个以广告为内容的平台,数据无疑是它最大的卖点,也可能成为最大的漏洞。但Spikes肯定,“没人被监控,没有个人信息被共享出去,所有数据对于品牌客户都是匿名的”,即便你对一个商品感兴趣而点了“了解更多”的链接,也是直接跳转到客户网站,PreShow不做任何信息处理。
消费者和品牌方的双赢
让我们模拟一下操作PreShow的流程——你通过面部识别登录了app,选择一部感兴趣的电影,接下来就会一系列打包好的“相关视频”呈现在你眼前。有多相关?可能这辆汽车稍后就会出现在电影里,而你通过app预约试驾后,可以获得额外的兑换积分。或是看完一个电影预告,弹出一个调查问卷,填写完毕也能获得积分。所以,尽管15到20分钟的广告听起来有点超出承受范围,在PreShow上看到的广告还是比一堆乱七八糟的推送来得有趣。
Spikes认为,PreShow可以作为品牌方和消费者沟通的通道。类似电影植入,却又比前者多了直击目标受众的互动机会。对于那些已经付费做了电影植入的客户,这种利益驱使的强制观看也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如此看来,PreShow的商业模式比起纯烧钱的MoviePass,更有盈利的可能性。
会不会步MoviePass的后尘?
当然,PreShow无可避免的要被拿来和前东家MoviePass作比较。Spikes表示,完全不必担心,PreShow会比它的前辈更稳定。他并没有打算让PreShow去分电影订阅市场的一杯羹。“我不认为他们有可比性。一个是订阅服务,一个是广告平台,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
参考资料:
https://www.engadget.com/2019/03/21/preshow-free-movie-tickets/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