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为文旅经济赋能,让古镇与传统文化活起来

举报 2024-06-07

一心造就 视界不同

传统工艺焕新颜

“匠心独运”塑造古镇佳品

随着国风的兴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创意商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求,打开了新型消费市场的大门。

/古风装饰灯/

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催生了众多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它们成为了年轻人竞相追逐的“时尚精品”。这不仅缩短了历史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还让历经沧桑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深挖文化底蕴

推广非遗与创意产品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积累形成的智慧结晶,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与智慧。

/傩舞模型/

创意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及商业相结合,让非遗展现出新的风采。

经过近年来的推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日益浓厚。相较于有形的文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独特的中国美学,更易于进行创意转化。

/非遗竹编艺术/

非遗中的许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源自农业时代,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中,保护与传承非遗的关键在于将其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自故宫博物馆文创产品引发热潮以来,非遗创意产品也开始走向“活化”,正如“取法古人,开创自我”所言,非遗不应仅作为艺术品被珍藏,更应契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节奏。

/传统梅林戏服/

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创意产业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最快途径。在几年的文化推广和熏陶下,特别是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日益浓厚。相较于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通过创意产业得到新生。

创意激发非遗新活力

动态传承文化促新生

非遗创意产品,结合时尚的消费模式,可构建为:新设计、新品牌、新体验。

首先,创意产品应注重“创新”。利用现代的思想、理念、设备和技术,对非遗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推动其改革与发展。

其次,注重“品牌”的塑造。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许多独具匠心的国潮品牌和中国设计应运而生,并风靡全球。

因此,中国地方的传统非遗文化创新也应当顺水推舟,搭上国潮崛起的顺风车。

/传统纸花灯/

如何巧妙融合非遗与创意设计?

要实现非遗与创意设计的有效融合,关键在于创意产品能否被大众广泛接受和喜爱。为吸引公众关注,非遗相关的创意产品设计需把握三大要点:一是有效转化非遗资源;二是满足消费需求;三是凸显非遗主题。

/卡通祝福挂件/

以体验为核心,有效转化非遗资源。非遗产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消费体验的体现。无论其文化底蕴或技艺如何深厚,都需要转化为生活化的商品,进入市场流通,以产生价值,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传统工艺制作的香盒/

以非遗文化为创意元素,增强文创产品的功能体验。非遗不仅为创意产品设计带来独特的视觉元素,还能提供丰富的感知体验。在设计中,将非遗转化为创意元素,融入产品的功能体验,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

/印有泰宁山水的景盘/

以文化为基础,满足消费需求。创意设计应依托非遗本身的文化元素和内涵,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转化为创意资本,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非遗项目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要深入理解非遗文化,结合产品特性,通过独特设计将文化元素融入创意产品中。

/福文化饰品/

以设计为核心,突出非遗主题。非遗创意产品的长久生命力离不开创新设计。设计是连接非遗与当代社会的桥梁,创意设计可以通过产品讲述非遗故事,实现产品提升和非遗传承保护。

创意产业以其创新性和包容性,在非遗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创意产品的推出不仅保护和传承了非遗,还将非遗文化带给更广泛的群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品牌和产品,不断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激发非遗保护传承的活力。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万字干货!2025年七大营销趋势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