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能否重新定义低价
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低价”?
今年年初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粗糙的打败精致的,便宜的打败贵的,数量打败质量,这就是正在全球发生的一切”。除非你可以做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不然这就是个难以绕过的难题。
当旧的红利消失后,大部分老板的目标不再是抓住风口干翻市场,而是抗住波动穿越周期。但让人悲伤的是,在大部分品牌、企业、商家难以穿越周期的时候,价格战“魔咒”妥妥穿越了一切波动。
在制造业发展早期,因为技术和研发的缺失,企业间竞争的杀手锏就是价格。后来,一代代中国人奋斗出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完善的工业体系之一,但这些强大的制造能力却让各行各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低价竞争的“魔咒”仿佛从未解开。
如今低价竞争有了更“炮火纷飞”的战场——电商界。
价格战逃不开避不过,即使你豁出去把价格打下去,总有产品品质差的竞对把价格压得更低,而且人家还有利润空间做投流,你说气不气。
之前有个“厂二代”和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的产品品质真的很好,但生产成本高卷不动价格,我都想降品质压缩成本了,但这样干对不起我爹。
我想说,现在即使是下沉市场,也已经全面进入既关心价格也关心品质的阶段,坚守住品质总有属于你的那块蛋糕。
大品牌有很多防御价格竞争的“武器”,比如品牌力,比如渠道。但在它们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商家和产业带工厂。那些常常在宏大叙事中被忽视的个体,同样值得被看到。
作为商业观察者,今天我想帮他们找找灵感——当下消费者想要的低价到底是什么样的“低价”?面对避不开的价格竞争,中小商家和产业带工厂要如何找增长?
基于对各个电商平台的长期观察,我找到了一点线索。或许,我们可以在京东低价中探索答案。
有一种低价叫“京东式低价”
此前我提出过一个观点,目前消费市场的变化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分级。市场加速向性价比和品质生活两端分化,抓住两端中任意一端的玩家有更大增长机会。
但最近我发现,大众消费市场已经悄然进入“next level”。当下性价比和品质生活并不是互斥关系,消费者想要“花小钱办大事”,低价和品质他们都要。这听起来很难实现,但就是消费者最真实的诉求。
商家和工厂老板们看到这可能会恼火,既要低价、又要品质、还要服务,有可能吗?
京东给出了答案。
接下来我不想讲太多晦涩的理论和七拐八绕的逻辑,我想讲讲最真实的故事,聊聊商家身上最真实的案例。相信看过这些内容,答案自会浮现。
价格上,在供应链里“挤水分”降低成本
瑞幸是做低价的玩家里非常值得关注的样本,很多人对瑞幸的印象就是低价,是9.9,那你对瑞幸的误解很深。如果你看过我过往的文章,就知道瑞幸成功靠的不是单纯的低价战略,而是低成本战略,低价背后是在供应链上做到极致。
供应链上的功夫才是可持续低价的底层逻辑,京东低价也是如此。京东有个主打低价的业务叫京喜自营,上面卖的猫砂质美价廉。为了找到品质好、价格低的猫砂,京东采销远赴内蒙古宁城县膨润土产业带,每天走访5个工厂,调研猫砂的成本构成和使用感的影响因素。已然成为“猫砂专家”的采销小哥在产业带直接和工厂谈合作,压缩虚高的价格、剔除缥缈但拉高成本的卖点。源头好货和用户直接对接,省下中间环节的费用直接让利消费者。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图:京喜自营官方店
在京东的世界里,低价不是靠牺牲品质或“忍痛割肉”实现的。
品质上,专业采销高标准品控
京东9.9包邮业务负责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京东对品质的把控非常严格,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频道里的产品在同价的情况下就是有更好的质量”。
比如,9.9包邮频道里有很多晾衣架产品,不到10元就能买一大把的晾衣架看起来没什么含金量,但背后是京东大量的样品采买和品质对比工作,包括京东自己的产品和竞对平台的类似产品,样品要经过剥皮、拆解、弯折等一系列测试,品质和价格都过关的产品才能出现在9.9包邮频道;又比如,京东京喜上架的猫砂都要经过采销对吸水性、结团性、除臭效果、粉尘情况等指标的反复测试,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指标是商家噱头,采销小哥如数家珍,对猫砂的品质把控比宠物主还严格。
我专门询问了9.9包邮业务的负责人和京东京喜采销,每一个SKU都要经过这样的严格把控吗?答案是“Yes”。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图:京东9.9包邮频道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但品质才是产品的根本,这一点不会变。
服务上,降低履约成本提升体验
说实话作为消费者,面对那些高品质的超低价产品,已经别无他求了。但服务是京东的一贯坚持,即使是三五块钱的小件日用品,京东也会尽可能提高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的提升并不会压缩商家和工厂的收益,而是在既不影响用户、也不影响商家收益的地方“扣”提升服务的空间。例如前面提到的猫砂,由于供应链中的水分被大大压缩,商家有利润空间合作京东物流,让消费者购物体验感更好。与此同时,京东也制定了更利于商家自发提升服务的流量机制,低价不是唯一的流量密码。
在京东身上,我们看到低价、品质、服务是可以兼得的,这正是当下消费者的诉求。我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价格战中没有赢家”。京东找到了那个扭转价格战不健康生态的支点,消费者、商家乃至平台都获得了更多价值,失衡的低价竞争模式被打破。
重新定义低价,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京东的低价逻辑已经很清晰,但我认为观察一个品牌、一家公司、一个平台都不应该只看眼前,而应该将其放在更长的周期中来看待。在更长的周期里,在更宏观的视角下,京东式低价到底意味着什么?商家和工厂到底可以从中获得什么?
回顾电商行业的发展历程,京东第二次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再一次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次是在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京东为行业树立了品质和服务的标杆。京东自营直到今天也与品质画等号,京东物流的速度和服务仍然是物流业的标杆。
图:京东亚洲一号物流仓
第二次,在电商低价混战的时代,京东重新定义了“低价”。京东没有把关注点聚焦在绝对低价上,而是平衡了价格、品质、服务的关系。毫无疑问,京东式低价显著拉高了电商“低价”的天花板。此后不但用户可以享受到价值感更足的“低价”,行业玩家也有了做低价的新标杆。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京东低价对商家、工厂乃至产业带的拉动作用。
举个直观的例子,江浙地区拥有众多注塑制品企业,注塑产业较为集中。京东京喜采销在这里挖掘到一款S型马桶刷,通过平台的流量扶持和精细化运营,上架三周达成销售25万单的成绩,登上京东排行榜Top1,销量是其他平台同类产品Top1的数倍。“我们这个产品爆了,圈子里其他工厂听说之后,也都想找京东合作。”
类似的故事,出现在很多工厂和商家身上。湖北产业带上有个主营当地特产的商家,虽然是电商老手但一直没有找到生意爆发的机会。2023年这家店报名参与了京东9.9包邮,单量从提报前的月均2500单增长到9万单,9.9包邮频道内商品销售占比达到80%,旧店重燃希望。
一位商家说出了京东的差异化优势,“京东的特点不是砸钱换短期爆发,而是可持续性非常强,商家可以在这长期做生意,长期经营是我们商家很想做的一件事”。
商业世界的发展进程往往呈现出宏大的叙事,大平台、大品牌是舞台上的主角。但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体同样值得被看到,那些蓄积着能量等待一个时机的产业带,那些忠于品质做良心生意的商家和工厂,京东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当然,上面所提及的并不是京东低价的全部。今年618期间,参加9.9包邮的商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倍。透过商家的活跃度和上文那些最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判断出京东采取的到底是怎样的低价战略——京东的低价逻辑,不是简单的数字减法,而是一种可持续、可循环的低价模式。
低价是京东的“回归”
经过一年多的深度推进,京东已经向外部展现了非常清晰的低价逻辑。或许有人认为,以品质和服务见长的京东做低价,是调转车头做了策略上的转变。
这是个看似合理的误解。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京东最初就是从价格战中杀出来的,当初在家电价格大战中,京东击败了苏宁、国美一举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老大。
刘强东说,“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这句话的前半句不能无视。
玩低价,始终是京东的传统艺能。
写到这,我想到一个词叫“企业精神”。企业和人一样,短期战略会变但基因不会变。坚持品质、服务与低价,深化产业链管理能力,关注产业带商家和工厂……京东从创立至今一直在做这些事,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京东精神的一部分,是京东踏实、真诚、以用户为中心的直观表达。
京东能否靠着差异化的低价策略站上潮头,没人能下定论。现在不仅商家和商家竞争激烈,平台和平台之间也是如此。从老牌的阿里、京东,到异军突起的拼多多,再到后起之秀的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大家各有各的本事。回望京东的发展史,这个曾经为行业立标杆的老大哥,好像很久没有出现在舞台中央了。也有人说,京东已经在这波低价下沉和内容电商的狂浪下落伍了。
但当我们从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平台五花八门的策略中脱离出来,回归到用户需求的本质,这件事情从复杂变得淳朴——无论何时,无论竞争格局怎样变化,价格、品质、服务组成的综合体验一定是用户选择一个平台,乃至长期选择一个平台的根本。凭借多年累积的供应链能力,外加所有电商平台中领先的品质和体验,再加上与消费者诉求相契合的立体式低价,京东可以不惧怕任何对手。
市场不会亏待真诚的人,和真诚的企业。
<end>
编辑:关珊月
总编:沈帅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