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会被AI取代吗?广美毕设给出这些答案

举报 2024-07-01

设计会被AI取代吗?广美毕设给出这些答案

编辑:Yu,排版设计:董南逸 & Yu,校对:EE,来源:today design

设计会被AI取代吗?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这类疑问层出不穷。今年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用毕业设计来对这个命题进行回答。要想不被新技术替代,作为主体的人需要发挥以创造力为核心的自我驱动性,积极去求新求异求变。

无论是对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或是大家讨论的社会话题,身边生活的城市、生态环境,还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这些毕业设计都展现了学生独特的思考角度。面对逐渐变得强大的工具,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应当回到本源思考。设计师与AI技术好比主体与客体,在交互、对抗的过程中,得到进化与升级,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状态,这也正是AI人工智能的某种底层逻辑。如果说2023年是AI元年,希望2024年是人类在面对AI冲击之下,而激发出原本就存在着的“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意识之年。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季2024主视觉


01
Θ=1/0

设计:郑紫文、谷奇、陈家琪
指导老师:邓源、吴南妮、蔡燕、陈美欢

数学的规则被颠覆时,你还会继续打乒乓球吗?我们假设:除以零有意义,设1/0=Θ。我们将1/0=Θ代入现实世界中的物理公式,得到颠覆常识的物理规律。为了体现如上物理规律的改变,我们聚焦于体育学科,并选择规模最盛大、影响最深远的奥林匹克赛事。对人类来说,体育运动不只是身体的活动,更是一种精密的计算。当数学的权威性不复存在,人类的竞技对象不再是对手,而是数理的力。数学、物理、体育,这三门学科在同一规则被颠覆时,互相交织、不断形变。

视频


02
简历修辞学

设计:洪雨鸣、 李梓豪、 刘家伦
指导老师:任小红、 戴秀珍

工作还没找着,毕业季却悄然到临。求职可以说是这个夏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当下招聘要求之多甚至超出了实际工作的范畴,我们不得不美化更多简历之中的文本内容,构造出一个优秀的虚拟的社会自我。《简历修辞学》从简历中的失真文本出发,以精神自我,修辞伪装,社会自我三个视角进行呈现。分析简历文本如何进行伪装修辞,公众简历如何重新表达,以及社会自我如何转化。通过这三个维度还原面试场景并对物件进行再设计。运用荒诞夸张的求职修辞技巧对求职者予以面试援助。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趣味讽刺的视角,结合运用文本、图像、物件、场域、媒体的手段,来阐述当下病态的求职现状,揭示求职困境。引发大家对求职现状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视频


03
读白
Monologue

设计:何茵仪、黄欣熙、刘恒宇
指导老师:任小红、戴秀珍

人类社会正处于加速度改变中,所有人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巨大钟摆而运转,直到筋疲力尽。哲学家韩炳哲在其著作《倦怠社会》中提出:人们应当为自己创造出神圣时间,允许自己享受深度无聊,体验“无用之物”。

阅读——涂抹——重新创作。我们尝试在文学与艺术中去体验深刻乏味,探讨我们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寻回沉思能力。当艺术与文学结伴,透过书页间文字的涂抹,萃取语句精髓,审视其言语之力,则能在书籍中创造无限的语用层面的可能性,也让人们在创作中获得更多精神舒展的可能性。


04
事半“工”倍
UNIHORSE

设计:黄铭茵、麻格宁、吴亚楠
指导老师:蔡燕、陈美欢 、邓源、吴南妮

在试错成本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即使是小事,大部分的人依旧会选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得“最优解”——造成了事半“工”倍的局面,以成倍的工夫消磨在一件付出和获得不对等关系的小事上。为此我们探讨在信息过载下查攻略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揭示追求“最优解”的焦虑与疲惫。通过设计呈现为了小事查找攻略的过程和工作量来引起人们对无意识的紧绷生活的自我思考,适度减轻压力,接受自己和生活中的不完美。

视频


05
物我之间
Between Self 
And Entity

设计:简畅亿、林晋弘
指导老师:蔡燕、陈美欢、吴南妮、邓源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关系常被认为是单向的、功能性的:人类创造物、消耗物,最终抛弃物。然而,物品在人类生活中却承载着潜在的影响力和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因此,二者的关系并不简单。我们从人与物的日常互动行为出发,向主客体关系发问:人、物二者谁为主体,亦或是相互交融、并无主客?

我们选取了几组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动作,以人物接触为载体,通过四个章节的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剖析,试图展现出人类与物品关系的融合性和动态性,传递“人非主、物非客”的深刻含义。


06
新灵本纪

设计:刘翘楚、松果
指导老师:任小红、戴秀珍

民间信仰深植在人们的文化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祭拜不同的神明,祈求平安并追求心灵的寄托。随着时间更迭,人们对信仰的态度不再如以往般严肃。我们以现代人生活中新而小的愿望为创作开端,在视觉和文本上进行再创作,探寻传统文化在现代焕发活力的可能性。


07
对视:当虚拟关系入侵现实,我们究竟走向何方
Virtual Eros

设计:吕熙晔、卢智成、吴广源、韦泽域、赵俊哲
指导老师:李维、洪荣满

亲密关系的建立往往伴随着被伤害的可能性,而人本能地害怕痛苦。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发展,人类对其代价的恐惧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虚拟的不断丰富带来了可供逃避的空间,甚至为亲密关系无痛化提供了可能。

诚然,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物,还是人与机器,都有内在的关系流变。但眼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当这种虚拟世界中的关系逐渐入侵现实,我们究竟会走向何方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与机器联系从而产生痛苦又得到升华的过程促使观者思考当下亲密关系的变化——科技世下,我们似乎更喜欢与人的虚拟投射对视而非真实的人。

视频


08
七十二空间
Seventy-two Spaces

设计: 王继辉、周璐琳、周家宜、戴甄妮
指导老师:罗保权、冯乔、彭程、黄天
黄乐晋、刘振华

沉浸式空间体验设计作品《七十二空间》以广东经典电视连续剧《七十二家房客》为概念起点,着眼于广东特色邻里关系,以湾区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承载,借用门牌号、门、窗等视觉元素,辅以极具地域特色的声音材料,对湾区重点城市的在地文化风貌进行了数字化再现。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外来人口的涌入,大湾区传统的院落式社区结构已转变为以商品房为代表的现代社区布局,而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线上。作品通过数字艺术的特有形式,展示对新时代下和谐邻里关系的设想,唤醒、重塑大众对湾区城市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的记忆,并以此为出发点,深化人们对新时代湾区的认知和想象。

视频


09
人工直觉
Artificial Intuition

设计:方志烨、郑洱汗、刘舒豪、王炜杰、温云迪
指导老师:罗保权、冯乔、黄天、黄天晋、彭程、刘振华

“人工直觉”是一件探索人工智能“直觉”演化的大型视听装置。作品将机械臂动态运动与屏幕视觉变化相结合,分析人工智能的基础框架——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并将这些理性技术逻辑转化为视觉艺术的创作路径。作品以循环不断的实验形式,引入多模态现实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叙事元素,辅以机械臂运动设计,表现人工智能的“身体语言”,屏幕则成为窥视其意识演变的窗口。作品不仅是对人工智能与意识边界的探索,更是技术与情感融合的艺术展现。它通过对人与机器、创造者与工具之间关系的再造,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人类社会新的认知和价值伦理,激发观者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性的深层思考。

视频


10
向光而行

设计:罗玉玲、麦倩菲 、徐斯宁、邹昕言、曾佳丽
指导老师:洪荣满、李维、吴碧琳

经过与76位城中村居民访谈,作品以对阳光的记录回溯这片土地的记忆。后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可避免成为光的余烬。这些并不起眼的土地恰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承载无数流动异客与原驻居民的群体记忆,亦是岁月变迁的缩影。

作品以档案和纪实影片为主要载体并数字扫描重现居民房间,透过去主体化的视角展现居民的所观所知所想。设计重构“握手楼”夹缝,希望通过塑造遇见光的偶然性时间,联结每一段记忆。


11
“蕃”踪难觅——广州蕃坊遗址游径游戏化设计
Journey For Fan Fang

设计:张雨林、钟诗怡、刘桐
指导老师:梁励韵、李晓媛、黄锐刚、曹国媛

在唐宋时期,广州设立了名为“蕃坊”的居住区,专门用于规范外国客商的居住。本次设计以广州蕃坊旧址为主题,将其建筑、历史事件和文物以像素风格游戏化处理,创建一个丰富的游戏地图,包含蕃坊旧址、贸易历史和法律法规信息。游戏逻辑借鉴了部分ARG游戏形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体验。

我们设计了清晰的游径,游客在参观旧址的同时可参与“寻找失踪的探险家”游戏,解密关卡获取蕃坊文化知识,助力通关。希望让游客通过游戏深入了解蕃坊文化,以创新方式呈现历史,使其更直观地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


12
热塑未来海洋
Thermoplastic Future Oceans

设计:戴静一、翁晓煌、余贵汉
指导老师:余胜钊、李拥军、黄露莎、林畅

自人类世以来,人类与热量的关系交织密切,越加紧密。人类社会发展、工业化生产等生产行为产生了大量热量。同时,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90%地球系统额外能量都被海洋吸收,使得海洋受到巨大的热量污染。

海洋热量的变化与累积难以被直接观察。作品结合算法,通过检测观众运动产生的热量,实时输入热量数据,将其转化为可视的粒子并实时变化。热量变化终将重塑未来海洋。至此,一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情景具有了发生的可能性。

视频


13
红林重塑
Mangrove 
Remodeling

设计:彭诗蕙、郑富洋、黄智棋、罗家杰
指导老师:余胜钊、李拥军、林畅、黄露莎

该作品探讨了人类与周遭环境的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它聚焦于广东沿海红树林宏观的分布模式。该作品重现了缓慢变化的沿海红树林生态,并通过这种景观的重塑,突出人们对环境变化感知的麻木,以及记忆的模糊。从而向观众提出一个问题:你心中的那片海岸是否还是原来的样子?

视频


14
千年带货王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游径定制与文物展示设计
Millennial King 
Of Goods

设计:付千千、袁芊芷
指导老师:梁励韵、李晓媛、黄锐刚、曹国媛

本设计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见证者——光孝寺、南越文王墓、镇海楼、怀圣寺、南海神庙及相关的文物为基础,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海丝直播间,探索定制化的、直播媒介与现实环境耦合的新旅游模式。我们引入大文豪苏轼担当虚拟主播,穿插其他相关历史人物,带领观众深入探索每一条海丝游径,解读海丝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期让观众能在本设计中体验属于自己的海丝之旅。


15
拂晓
Usual

设计:陈玉薇、彭雅琳、许之琮、张晓玲
指导老师:陈菲仪

本片以找回初心,双向救赎为主题。短片以修复音乐节热气球为故事主体,讲述音乐节上一个曾经被偶像乐队激励过的女孩帮已经过气、士气不在的偶像乐队找回一点点小希望的故事。故事最终的结果是“坏”的,但也是最“好”的。

视频


16
小马尤尼
UNIHORSE

设计:罗书嬛、王诗婷
指导老师:廖向荣

《UNIHORSE》是一部由两人制作的原创二维动画短片,讲述的是一只生活在草原的小马,它有一个明星梦。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它成为了游乐园最受欢迎的旋转木马,很快在社交媒体走红。然而一次偶然的熊孩子碰瓷事件,使得小马突然遭受到了网络舆论的攻击。在不堪其扰之下,小马狂奔回到了他原先生活的草原,继续过起了之前平静的生活。该片旨在通过诙谐幽默的画面风格反应当下网络社交媒体网暴事件频出的现象,呼吁人们理智看待网络热点事件,共创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视频


17
单机行家
GOSOLO

设计:黎海蓝、肖羽洁、郑周捷
指导老师:黄军花

《单机行家》GOSOLO是一个专为独身人群设计的潮玩IP品牌,聚焦单人出行,涵盖娱乐、美食、文艺、运动和治愈五种方式。通过虚拟角色导游、H5游戏、动画、衍生产品和AR技术等形式,打造年轻、潮流、轻松愉快的动漫数字文旅IP,目标是实现“一人独乐,多人众乐”,为漫游在城市街头的独身人群提供愉悦的出行方式,并通过互动导游引导独行者的出行体验,提供个性化探索地图,帮助结交新朋友并记录旅程。


18
光灵
LIGHT SPIRIT

设计:荣涛
指导老师:高汉威

故事发生在最后一片仍燃烧着文明之火的世界残骸,混沌、光明于此进行着最后的斗争。 这里拥有着越发短暂的白昼,逐渐侵蚀的长夜。长夜带来了祂的眷属——怪物,它们憎恶着一切光明,疯狂而毫无理智。但文明的光辉不会就此束手就擒——祂慷慨的指引遗民们借助祂的“光源”获取庇护。

主角的故事,便发生在寻找“光源”庇护的流浪旅程上。一颗微小的光能点化作人形在黑暗的地底深渊中探寻,为获取地底世界仅剩的光灵不得不只身一人作战。前路坎坷、黑暗伴身,只有“活着”……只为“活着”。

你认为AI可以取代设计师吗?‍‍‍‍


作者公众号:today design(ID:TODAY_DESIGN)
1719287126917913.p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