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厂的年轻人,后悔没早点走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06-28


“老师,我拿到那家公司的offer了,能进去太幸运了。”2020年我硕士毕业,系里大部分同学成了老师、公务员、博士,只有我这个“异端”一头扎进了互联网。那时的我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安逸生活,喜欢挑战、喜欢做有意思的事,一度认为互联网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现实给了我两个大嘴巴子。

 

凌晨的工作消息、日均12小时的工时、述职时委屈落泪的同事……现实和我对这份工作的预期完全不同,这也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2年3个月后我离开公司,并离开了互联网行业。离职前我问X2(上级的上级)主管,“抛开上下级关系,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你觉得快乐吗?”他的答案我已经不记得,但我听到了自己心里的声音——不快乐。


互联网大厂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薪资水平。以校招生为例,20k、30k的月薪对于大厂开发岗来说是所谓的“白菜价”,更不要说各个公司普遍15薪、16薪甚至18薪;就算你毕业于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或任何听起来没什么“钱途”的专业,也能在毕业时拿到二十万以上的年包。早些年,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小镇做题家”在大厂拼出一线城市的房子、车子,这是这个行业散发着诱人味道的一面。

 

但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大厂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呢?很多人进去一年就能收获乳腺结节、甲状腺增生;多干几年有概率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高血压、低血压、抑郁症、心脏病里随机抽取一个;有孩子的只能在晚上和孩子视频一会,等下班到家孩子早都睡了;别人可以踏着夕阳下班,大厂人到家后收拾收拾一看表半夜十二点了,报复性熬夜后大早上再爬起来挤地铁去公司,刚一坐下发现日程表上被call了一堆会……

 

每个人的运气不同,每个人的感知力也不同。关于我的描述,你可能有相反意见,但我要说这些事就真实发生在很多大厂员工身上。

 

最近几年我经常看到一个词叫WLB:虚假的Work 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平衡;真实的Work life balance,工作并且活着。

 

大厂就像一个有AB两面的矛盾体,高薪是真的、机会是真的,压力是真的、累也是真的。拉钩《2024一线城市数字科技人才迁徙洞察报告》显示,“66%受访一线城市数字科技人才因工作压力大想逃离”“近七成受访数字科技人才对未来的期望是有稳定的工作”。

 

当年轻人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很多人选择离开。离开会更好吗?没有人可以下定论。但至少,他们在离开后各自奔赴了充满更多可能性的人生。

 


高学历就一定要多赚钱吗?

不!人生是自由探索的游戏

 

上个月我去北京出差,刚好有机会和木木聊聊。我们约在星巴克,她扎着高马尾、背着迪士尼的雪莉玫包包脚步轻快地走向我,脸上写着四个字——青春无敌。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青春活力、眼睛亮晶晶的姑娘,曾在公司崩溃到哭了一次又一次。


TOP2大学毕业的她自律、坚韧且性格稳定,2022年毕业放弃了多个不错的offer,选择成为北京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运营。清华北大的出身固然光鲜,但在五步一个985本硕、十步一个清北复交的大厂,名校身份只是门槛而不是光环。


木木入职时恰逢组织架构变动,一个大组一分为二,原本的主管被调走,空降了两个新老板。理论上刚刚毕业的木木应该配有一个导师,导师带着她做项目。但因为团队调整,原本指派给她的导师从原本带五个人的虚线Leader降为基层员工,这个在公司干了5年的老员工还没来得及教木木什么就提桶跑路,木木成了没人带的孩子。随着组织架构的变化,团队策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老板提出了一个新项目,有经验的员工被调去做这个优先级最高的“重要项目”,成为“时代眼泪”的项目被塞给了木木。


没人带,自己一个人做之前两个人做的项目,还是新老板不在意的项目。木木的心里下了一百场雨。当时很多亲戚朋友说,木木不愧是名校高材生,在大公司上班,刚毕业就薪资过万。


真正的苦只有木木自己知道。


“我当时被工作搞得特别容易哭,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压力,在公司哭过好几次,后来才明白那是压榨。”


2022年年末疫情政策发生变化,大家陆续感染新冠,木木也不例外。她躺在床上脑袋烧得晕乎乎的,却在难得的闲暇里找回了自由思考的机会。病假第三天木木的嗓子好像有小刀排队通过,浑身上下都在隐隐作痛。


正难受着手机响了,上级发来一条消息:周五和大老板汇报,项目复盘方案写得怎么样了,明天能交吗?


如果说这条消息之前木木只是初步有离职打算,这一刻,木木彻底决定离开。这份工作可能适合别人,但她确信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她有了新的目标,出国留学再给自己一次选择机会。


木木给自己放了几个月的假,旅行、做志愿者以及备考雅思。离职后的木木发现,人生不是线性游戏而是自由探索的游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放弃很多年轻人挤破头的大厂,放弃薪资相对诱人的互联网行业,木木并不后悔。社会对高学历的人有一种奇怪的预期,都这个学历了不去好公司吗?这不是屈才吗?但什么才是好的公司、好的工作呢,“社会对工作和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太单一了,不是只有赚钱多、体面才是好工作,每个人对好工作都应该有不一样的定义,最适合、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才是好工作”。


复盘毕业时的选择,木木用一句话概括——格局没有打开。如今格局打开的木木已经拿到海外名校的offer,新的自由探索即将开始。


上一次,刚刚毕业的木木懵懵懂懂进了大厂。这次木木想得很清楚,她要通过留学转换专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为从事适合自己个性和追求的的工作做准备。


我和木木说她很幸运,几个月就及时止损,如果在这行待久了、年纪上去了很难再有这样的选择机会。木木认为不是这样,“世界很广阔,想干就干,什么时候都不晚”。


是的,只要想改变,即使30岁、40岁也不晚。

 


996都是奢望的程序员

30岁转行卖楼梯


在30岁这个关口,阿伟感觉自己写不动代码了。


2015年,23岁的阿伟大学毕业,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的他没有太多犹豫就成了一名程序员。多种因素使然,刚刚毕业的阿伟并没有挤进头部大厂。“可能因为我们学校是双非,我当时的实习经历也不够漂亮。”

 

“当时很想去大厂,就觉得大厂才是程序员的终点。”直到2020年,阿伟以社招生身份成功入职一家头部公司。“我知道大厂会很累,但我不是一个不能吃苦的人,那家公司薪资开得很高,股票也没少给,所以我觉得累也值得”。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迷之自信,但现实总会打脸。


很快高薪的代价就来了。

 

“如果真的有996,我会觉得是一种福报,工作日经常加班到半夜,周末也要加班处理Bug,996都是奢望。”有一次凌晨两点下班,阿伟的心脏都在突突,那天他思考了一个非常高深的问题——加班后挂在回家的路上,公司能赔钱吗?

 

即使如此,阿伟也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你加班再多也是苦劳,不是功劳,新来的校招生比你还能吃苦。”

 

大厂的氛围有时很抽象,大家互称老师、亲爱的,看起来亲亲热热,但本质还是带着冷漠,甚至无情。基层员工有时会三两结成搭子,但那也只是同龄人的亲近和同为打工人的惺惺相惜,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什么。比如阿伟隔壁组的女同事大着肚子也要加班到半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有目共睹,同事经常关心地给她投喂小零嘴。但在产假回来后,她的业务已经被彻底瓜分,甚至工位都被分给了新来的实习生。女同事回来那天,实习生脸上迷茫的表情让阿伟想笑。

 

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笑。

 

“有段时间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一种不现实感,我感受不到生活中具体的部分,吃饭只是为了不饿死,下班是为了第二天上班。”此时的阿伟已经不仅仅是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而是失去了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2022年,阿伟突然心脏不舒服,去医院也没检查出实质病变,医生只说“要多休息,注意生活节奏”。从医院出来阿伟下单了运动手环用来监测心跳,阿伟虽然能吃苦但也惜命。

 

通过手环心跳数据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到上班时间心跳就飙上去,一到节假日就恢复正常,甚至午休时间都是正常的。

 

“保命要紧,这个班不能上了,我还没结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识阿伟是在去年房子装修的时候。楼梯安装那天家属神秘兮兮地给我发微信,“你知道楼梯师傅之前是做什么的吗?他和生意伙伴以前都是程序员!他不是安装师傅是给自己打工!”

 

在决心保命的三个月后,阿伟和同是程序员出身的朋友合伙,做起了楼梯生意。他们通过淘宝店和熟人介绍等渠道接单,找工厂订货,测量和安装是自己做。听他说,我们小区附近很多业主的楼梯是他做的。

 

我问阿伟,现在收入和之前比怎么样,阿伟神秘地笑了笑。

 

“现在要干点体力活,心脏却没再难受过,也没有35岁危机了,心态放松了很多”。

 

过去35岁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但现在年轻人在25岁就开始忧虑35岁,这是很多年轻人离开这个行业的原因之一。

 


35岁干不动了有什么出路?

创业失败后被国企治愈


小宇离开互联网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35岁危机的逃避。

 

2015年,小宇从东北一所大学毕业,稀里糊涂成了一名产品经理。他只知道这行是做IT的,具体做什么几乎没有了解,毕竟那个年代没有脉脉、牛客和小红书。

 

“当时最头部的大厂是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公司里百度是最牛的”。小宇记得很清楚,当时阿里刚刚喊出“All In 无线”的口号,这个行业远不像今天这么“时兴”。后面BAT进化为“BAT+TMD(头条、美团、滴滴)”,再后来拼多多强势崛起成为互联网大厂中最舍得给钱的一家。这个行业发展的确实很迅猛,很多年轻人跟随行业发展赚到了第一桶金和很多桶金。

 

小宇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会员商城,刚开始工作的他总是努力表现自己,想多学东西。“当时傻傻地觉得工作的前一两年一定要快速提升自己,但几年后发现努力也不一定有作用,努力只占成功因素很小的一部分,机遇、眼光、资源等等综合起来才能成功”。

 


小宇应该算某种程度的成功,在跳了几家公司后,他成为了团队里比较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的路往哪走?当时小宇同期的同事有人在拼多多之类的公司,收入非常可观但加班非常严重。小宇想,这样的生活可能不是常态,年轻的时候还好,30岁、35岁干不动了又该去哪呢?他到现在还记得,公司有位同事33岁,在公司已经服务了很多年,所有人都认为那次晋升应该有他一个名额。但因为年龄偏大,他没有获得那个机会,这其实也是公司赶人的一种方式。

 

近几年,35岁危机是互联网打工人的普遍情绪。当初很多年轻人激情澎湃地迈入互联网大门,却没想到职业生涯这么短暂。35岁危机是否真的存在?我不是很确定。但当某种危机拥有自己的名字后,就好像真实存在了。所以大厂里的年轻人都卯着劲加油干,必须在入职一年后晋升一个职级,再在某个年龄晋升到相对高的职级,否则好像职业生涯就有了缺损。我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互联网行业的35岁危机这么严重,甚至在30岁危机就来了——人太多了。刚刚毕业的新鲜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涌进行业,当岗位对经验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年龄大好像真的成了劣势。

 

绕过35岁危机有几种方法:自己开公司、去外企、考公考编、进国企。

 

小宇先尝试了创业,但以失败告终。进入国企,是小宇的第二次逃离。提起国企那三年,小宇的嘴角压都压不住,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那三年治愈了他之前全部的焦虑。五点下班、没有KPI压力、没有上级PUA、不高但也不低的薪资……小宇的失眠不治而愈了。

 

“有个月比较忙,加班到六七点,在互联网公司这根本不算什么,但领导直接给加了两千工资以示慰问,原来付出是可以被看到的。”

 

去年,小宇跳到了一家几乎没可能裁员的传统企业。虽然还是做IT,但氛围很不一样。这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比较大,大部分已婚已育,也有四五十岁的员工在做基础性工作。

 

“现在只有和开发、业务吵架吵输的时候才会很烦,大部分时间心态非常平和,这份工作可以做一辈子。”

 

他同期的同事很多人还留在大厂,收入相对比较高甚至已经年入百万,但小宇不后悔曾经的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压力比之前更大了,裁员也很严重,高薪的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危机,我现在的状态是我喜欢的。”

 

今年小宇31岁,有机会他还是想多赚一点。但牺牲生活换钱,不是他要的人生。在大厂,不把全部精力献给工作是可耻的,并且待久了会让人怀疑是不是世界就是这样;但当跳出怪圈后才发现工作和生活并不冲突,可以分很多时间给生活。

 


别人能干到凌晨两点,

你也需要有那样的活力!

 

“我现在五点就下班,感觉晚上的时间好长都不知道做什么”,这是离开大厂后月牙甜蜜的“抱怨”。


时间倒退回2019年,那一年月牙硕士毕业,在兵荒马乱的校招洪流中成了电商领域的一名运营。月牙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没有想得太清楚,“别人都说大厂工作是好的,我就要拿到,就像考试要考高分一样,也要找个好工作。”


月牙是个努力、认真的姑娘,入职两个月时公司组织了校招生培训,她带领小组拿下了总积分第一的成绩。月牙以为,这是个好的开始。后面几个月的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虽然有压力但月牙仍然可以消化。

 

变故发生在月牙入职一年后。

 

公司组织架构发生调整,这在大厂里再正常不过,但对基层员工是一场风浪。那段时间,新领导对考勤、工时有了更高要求,月牙手里的项目被换了好几次,身边亲近的同事也在各种压力的堆积下选择离职……在这样的变化下,月牙感到迷茫。那时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去北海公园放空,每次去心情都会变好一点点。


 

“我觉得我还能坚持,但不快乐,我的努力并没有为业务带来什么实质的改变,好像只是在自嗨,我不知道每天加班到半夜的意义是什么。”

 

暑假到了,月牙手下来了个实习生,那是个天马行空、自由泛滥的00后。他对月牙说,“你提到你原来做策展实习的经历时,眼睛里是有光的,现在没有”。这句话让月牙很触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对的吗?别人说好的工作,就是好的吗?

 

在大厂这个地方,无论你再努力,总有人比你更卷。月牙的新主管教育她,“你要像小舟一样有活力”。小舟的生活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加班到凌晨两点也不稀奇。月牙一度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是不是世界就应该那样?

 

下班后看书,是月牙舒缓心情的方式。那天她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很重要

 

看到那行字月牙突然被点醒,如果还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为什么要在这苦熬?

 

在我和月牙通电话时,她已经是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策展人。公司是国企,朝九晚五、供一日三餐、逢年过节发补贴、只要不犯大错这辈子也不会被裁……月牙现在精神也愉悦了,身体也健康了,生活状态180度变化。

 

在这家公司,月牙也有加班的时候,但加班一定是因为有具体的事情要做,而不是一定要拖着不走表演自己很努力。表演努力,是很多大厂人的熟练技能,这种能力的习得有时候身不由己。

 

会恨之前的公司吗?不会。相反月牙很感谢那段工作经历,在那家公司学会的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对月牙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

 

“那也许也是个好公司,只是遇到的时间不对”,月牙说。

 


对所有受访者我都问了这个问题:如果有学弟学妹想进互联网行业,会阻止吗?

 

他们的答案很相似:不会,但会告诉他们这个行业真实的情况。

 

这不是一个坏行业,相反这里有很多机会。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年轻人在这个行业里逆转人生,也有很多热爱奋斗的年轻人在行业里发光发热。进不进大厂,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头脑一热就进去了,被社会潮流推着就进去了,很大概率要后悔。

 

当然,后悔也来得及,就像木木说的,“只要想干,什么时候都不晚”。

 

没有错误的行业、错误的公司,只有不适合的选择。

 

*注:内容来自真实采访,人物名字均为化名


<end>

编辑:关珊月

总编:沈帅波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