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的公众号,图文里全是自然的风,刷完好清凉

举报 2024-08-13

我发现,姓“蕉”的品牌都挺会做公众号。

前不久看了蕉内的公众号解析文,觉得着实有趣。准备去关注学习的时候,不小心走错了门儿,反手关注了一波蕉下。

虽然是个美丽的误会,但秉着“来都来了”的美德,还是翻了两下。

随机点开一篇,没想到,一下就给惊艳到了。满屏翠绿入目,和窗外的季节相得益彰,一整个呼吸都变惬意舒缓了。

截了几张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1723516929811501.jpeg

这配色、这文案、这故事性、这呼吸感......原来刷刷手机也可以“回户外”。

一直都觉得,公众号的最佳使用思路,不在产品推广和销售,而是补充品牌角色和建立对话。蕉下这公众号就有点那味儿,即便只是图文,也能满足我对户外的浪漫想象,收获一波情绪马杀鸡。

尤其,这几年自然风赛道多卷,多容易“撞脸”啊。

很明显,蕉下有自己的“自然风”诠释大法,能于万花丛中一眼就被看到,被记住。


一、先审题,自然是个什么风?

风格没有定式,不同人/品牌对自然风的理解,多多少少有那么些不一样。

高精尖的Patagonia、始祖鸟来得更粗犷原生态,讲究一个“探索自然”;而探路者、骆驼则质朴实用得多,主打一个亲切友好。

单蕉下自己,就呈现过多种自然风:《惊蛰令》里热烈旺盛,充满生命活力;《所有的太阳》里是清新浪漫逗趣。

选择吹什么样的风,决定了公众号会营造出怎样的体感和氛围,形成怎样的品牌感官。

比如,在蕉下的转型升级期,这股风明显来势更猛烈一些,具体表现就是科普、宣传、号召的色彩更重。推出的《蕉下去野》《同行山海间》等特辑皆以“出发、走向户外”为主旋律,内容也以户外旅行记录、在地文化分享和户外爱好者访谈为主,并附带出行攻略,鼓动人们回归自然、逃离城市喧嚣的意图很明显。

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

而到了今年2月,一支《回户外》之后,蕉下的公众号向更松弛、更情调、更情绪转调,呈现一种轻盈、慢节奏的自信和富足。内容回归生活小确幸,从大众的视角打开看海,吃瓜,逛公园等日常小事,给到一种“只要心里有户外,哪里都是稻城亚丁”的感觉。户外从一种行为,变成了一种理念。

公园,即公众之园,这是一个公共空间。
植物、地形、地貌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
每个公园都有独特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在离家一公里的地方,为城市生活开拓出一个自由呼吸的场所......

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


公众号的大基调是做品牌延伸和进一步诠释说明,就像心脏和血管的关系一样。

从品牌发展历程来看,蕉下刚打出“轻量化户外”定位时,心智认知还是小洼地,需要更有号召性、鼓动性、实用性的内容去强化身份。

而今天,品牌定位和认知已经足够牢固,接下来是维护粉丝,上复购、上情绪、上价格的“三上”高阶玩法了。公众号自然要尽可能建立品牌势能,用高价值感带动高价格、高认同。

加之,从户外走向泛生活的发展趋势,蕉下自然风的关键词自然就来了:慢节奏、亲近感、轻盈感、生活化。

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

分别对应消费者感知和画像,以及产品特性和品牌场景,整体给到一种低成本、易获得的新生活想象和幸福感知。所以蕉下的公众号讲的都是一些近距离的小事、小变化,但是效果很好,正好切中了人们用小事重新塑造感知,获得生活新感受、新可能的期望。

如果对比Patagonia、始祖鸟和蕉下会更直观。

前者的户外更高更远,字里行间多是文化、精神、探索,甚至挑战;而在蕉下这儿都是享受、惬意、乐趣,严肃的部分全都消解于看过的星星、蹚过的水、捡到的贝壳、看过的植物等具体的体验中。

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

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除了品牌调性的差别,或许还因为情绪、生活都有近距离的切口,是建立品牌感知的捷径,但是文化、精神真不行,只能一步步积累。尤其在品牌建设周期缩短的大趋势下,对资浅的品牌而言,选择更立竿见影的方式也就更重要了。


二、怎么做?
对话、时间、呼吸、亲切

1、亲近感:
是把喜爱的事物,都搬到自然里。

蕉下公众号更新并不多,频率也不固定。看上去,像放任其自由发展,但点开每一篇,内容的精巧程度,让人知道品牌挺认真的。

而且,即便以“偶然掉落”的方式更新,阅读量也能平均过万。

最新的几篇选题,紧跟流行文本宝典小红书,但又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看点,内容的“新颖”和“熟悉”组合得当。

比如,徒步热火朝天的时候,蕉下就聊更小众的雪徒(雪地徒步),或者挖掘更有意思的户外路线或玩法。再比如,分享钓鱼这件事也不分享简单的垂钓,而是更小众、有趣味、更户外的“路亚”。

路亚的乐趣,仅仅是中鱼的那一瞬间吗?NO!

身处山野间,专注于眼前这支竿,向半空中抛出完美的抛物线,手握竿操纵鱼饵「游」出鱼的姿态,想象着目标鱼在水下某处游动,仿佛世界,时钟也消失。


不止如此,户外也不只有户外。

带着宠物、音乐等去户外,在绿树环抱中喝咖啡,还有精致的穿搭OOTD等等,这些在蕉下的公众号里都有呈现。

不追求的原教旨的户外,这些时尚的、潮流的、城市生活最熟悉的、喜爱的部分都被保留,户外和日常生活的跨度被缩短,显得更亲近,更能说走就走。


2、对话感
户外是用来交朋友的。

“对话”也是在建立亲近感,但值得拿出来单独说。

在沟通方式上,蕉下高度致敬公众号顶流观夏,常以记叙形式、第一视角,展开户外之旅的全记录。

字里行间非常多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有些篇章甚至不讲品牌也不讲产品,不介绍目的地,只是描写眼前的景色、内心的情绪、同行的伙伴,用文字和人对话,带读者去获得同种感受。

原本积压在心里的烦恼、紧凑的计划、未完成的目标,
在宽宏的海浪声中一次次被冲淡,直至溶解,久违的简单轻快的愉悦重新浮现。

徒步海岸线如果不打开听觉,便少了一大半的乐趣。

爬上最后一段山脊,一大片空旷突然映入眼帘,往下看,流动的蓝色风景就在底下。
山顶的海风吹得比山脚肆虐,阳光也更热烈,在高温笼罩整个头顶的时候,脱掉帽子打开遮阳伞也不失为聪明的选择。

在树林中行进,听浪潮声忽远忽近,虽然不见海,却知道那片蓝色就在山的那边。

如果带上音箱随机播放你喜欢的音乐,海浪规律扑岸的声音则会是美妙的伴奏。

蕉下,公众号,广告,营销

这点和蕉下的户外理念也很相符。

在蕉下的公众号,乃至广告片里就注意到,蕉下理解的户外有两大属性:一个是疗愈心情,一个是社交交友。

比如,公众号里的户外出行常常是“三五好友”成群结队式的,还推出社群活动——蕉下轻量化户外好友季,定期组织热爱户外的朋友在山野碰面、并分享户外感受等。

1723437827660174.png

在公众号运营中,社交属性也被尽可能放大,除了人物采访,建立品牌和户外KOL/KOC的社交;报道户外好友季的社群活动等;借由记叙形式和第一视角的沟通,也是在用内容结交更多精神、情绪共鸣的朋友,帮助品牌和更多读者建立“尽管素未谋面,但我们情投意合”的社交关系。


2、时间感
自然不需要时钟,人也可以不需要。

在户外沟通里强调时间,是件非常不户外的事情,但是在蕉下这儿,情况有点不一样。

“48小时的徒步”“3天小短途”“周末”“休息日”等时间状语非常多。但呈现出来的感觉并不压迫,反而有一种“户外原来如此轻松、随意,想走就走”的感觉。

比如,蕉下会把时间藏在具体场景和活动之中,让它尽可能不被注意到,变成:“离家一公里的地方”“日落前登顶”等。

当然,时间有时候也会被刻意提出来,比如:

“记忆中小时候进入夏天的方式,是去乡下的山野中戏水摸鱼......”

“拥有什么都不用干的一天,那就把它浪费在公园吧。”

“户外是一场随时都能开启的时空穿越,每次回到自然,就像回到小时候。”

“带着攒了很久的想看海的心情,去和山海会面......”


把时间从紧迫的语境中拉出来,赋予节奏和松弛,也教会人如何享受户外,“浪费时间”。不需要特别准备和筹措,很轻松就能拥有,轻量化户外的“低门槛,高回报”就这么落地,勾动每一颗跃跃欲试的心。

另外,还有一个隐性的点是更新频率,因为足够低,没有阅读的压力,不会信息过载,这点也挺“轻量化”的。但对运营效率来说,频率太低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3、呼吸感
户外的自由惬意,是可视的。

注重视觉体验,以图为主,文为辅助,每次点开蕉下的推文,会被那些超级摄影大片所吸引。

这些高质量的摄影作品,让户外的质感和美好直接抵达大脑,在浏览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份美好与宁静。

不止如此,蕉下的文字排版也非常有特色,永远不规规整整,而是像树一样,像户外一样自由。即便有大段文字,也不按常理规规矩矩地排版,而是要歪七扭八、蹦蹦跳跳的。

1723448324453682.png

在照片编排中有一个术语叫“信息点密度”,需要从构图、色彩、叙事等编排图文之间的轻重缓急、起承转合调节阅读节奏。

虽然公众号是图文,但是“更舒适的节奏感”本就是户外的重要感知元素。这种自由随性的排版风格,和小色块、线条的点缀,让页面出现的大片大片空白,有呼吸感又不单调,有内容有足够轻盈。

甚至,连标题都有呼吸的
1723448435395127.png
1723448435503339.png
1723448435397991.png


三、户外自然风,文案占大半

“文案好舒服”,是蕉下推文底部高频出现的评论。

户外自然风,文案占大半”,也就是说,前面的都可以做得垃圾,但是只要文案写好了,户外感自然也不会少。


  • 语言简洁凝练,意象鲜明

蕉下公众号里的文案普遍采用短句,避免了复杂的修辞和冗长的描述。简练的文字,直接又一目了然。

意象也都非常日常,能在脑海中立刻勾勒具体的画面,联想到具体的场景,以此,通过文字“看到”自然景观,人如临现场。


  • 自然与生活紧密结合,传达生活哲学

频繁地将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出门即户外”,还是“公园是城市的心脏”,都在强调自然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观点性的内容、启发性的文字、发现感的视角,都在打开生活的新视角和新想象,帮助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在消费者心中生根发芽。


  • 使用比喻和联想,增加生动性和趣味

多使用拟人、比喻、想象的修辞手法,文字变得更生动有趣。

例如,“双脚不由自主想靠近海”的通感;“捡拾自由”把抽象事物具象化,增加了文案的诗意和趣味。以及,一些幽默、轻松的表达方式,也在让阅读体验更愉悦,直接或间接地激发行动的欲望。

01

椰子 墨镜 与笑脸,是沙滩的标配。


02

别在网上冲浪了,去会会真实的浪吧!


03

一片海,带来多元的生活方式。
有人远远观望,
有人一头扎进海里,
有人行走在浪尖。


04

夏天是由这些事物组成的。
WX20240809-150557.png


05

夏天是...

1723436575986229.png


06

小时候那个夏天自然不可复制,
但和好朋友们看山玩水的乐趣,
依旧清澈响亮。


07

天大的事等钓完鱼再说,
给生活按下暂停键的感觉,
是一种精神上的解绑,
让人暂时从现实中逃逸。


08

离家一公里的地方,
公园是城市的心脏。
在这里,生活有了确切的实感,
放松也有了更具体的形状。


09

出门即户外

WX20240809-161924.png


10

沿着海岸线一直走,
一路捡拾自由。


11

徒步山海径,
是一个通往明朗的过程。


12

海边有不限量的趣味,
和小规模的自由。


13

树干上翠绿的苔藓,
则昭示了这一片林区在海风吹拂下的生命力。


14

双脚不由自主想靠近海

WX20240809-170501.png


最后,再分享大家一个小发现。

蕉下的公众号之所以这么不一样,其实是因为在用做刊物的思路做公众号,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品牌刊物《蕉下户外日志》的再编辑。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众号内容的品质和独特调性,也解释了更新频率慢,排版过于精美等。

把公众号变成品牌的电子刊物,精品内容以更多方式触达更多群体,单次创作的成本变低、价值更大。这种高性价比的内容生产思路也很值得学习啊。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