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深度在地,奢侈品终于搞懂了“中国风”
七夕将近,又到了奢侈品牌“卖礼物”的节点。
看了遍各大奢侈品牌的动作,虽然水花都不大,但在这个传统的中式情人节,品牌都给出了更“中国”、“在地”的节日叙事。
prada和代言人李现深入徽州,邂逅古镇呈坎现实与历史交汇的浪漫。
loewe致敬传统技艺,用一支定格动画,演绎一只刺猬的追爱故事。
……
不只是七夕。对营销动作长线观察,市场环境和消费倾向的变动下,奢侈品都在努力做着更“中国”的品牌在地。
一、融入地域风貌,让门店成为城市新地标
以非标门店为载体,奢侈品品牌对城市街区的融入,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2014年就入驻上海淮海中路的爱马仕之家,红砖外墙与上海梧桐区的海派风貌融为一体。
上海淮海路 爱马仕之家
沿街的橱窗里,品牌定期邀请艺术家设计的主题橱窗,每季更新,也是上海街头的一道奇妙景致。
2024年爱马仕春夏橱窗
以回收的城市窗框为素材,嵌入五彩镜面与透视玻璃,象征对多样性和异质性的探索和理解。
自2017年重新开放后,上海著名历史建筑荣宅就成了prada的艺术中心和中国区办公室。品牌在这里承办展览、市集、社群活动,也成为与摩登上海文化交互的据点。
上海陕西北路 普拉达·荣宅
但最近两年,明显感觉得到,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走出商场。借深入地域特色文化街区的“非标化门店”,在空间维度,做品牌的在地表达。
在奢侈品扎堆的上海,Dior2022年张园开幕的限时精品店,在这处文化商业区,演绎品牌的复古与摩登。
宝格丽,回收环保玻璃材料的通透翡翠绿,融石库门建筑的造型元素,也是上海街头一处打卡圣地。
当然,不只是北上广,随着奢侈品牌对本土市场的渗透与下沉,品牌越来越重视在新一线甚至二线城市布局。
这两年,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奢侈品门店正在中国各地扎根。
在成都,随着路易威登之家2022年落地远洋太古里,无缝嵌入悠久传承的川西建筑风格的门店,就成了品牌与这个西南重镇文化交互的舞台。
这两年春节,围绕这家门店的限时装置,也很好地将品牌文化与在地的节日氛围,巧妙衔接。
成都远洋太古里 路易威登之家
虎年春节的巨型“虎尾巴”装置
同样是在成都太古里,Cartier的门店设计,门厅布满竹子元素,店内饰有手绘的巴蜀山水版画,也“很成都”。
成都远洋太古里 卡地亚门店内景
LOEWE今年落地的成都高宅店,也在展现品牌地中海根源的同时,保留成都高宅古建的古朴特色。
此外,在苏州仓街,现代时尚融入苏式美学的梅森马吉拉门店,前不久还以古典建筑屋脊造型为灵感,在店外广场打造限时艺术体验空间。
而2022年Hermès 的郑州首店,则采用了传统四合院风格布局,结合少林、竹林等河南传统文化元素。
总的来看,具有地域特色的非标门店集中出现,首先离不开这两年各大城市在非标商业区打造的积极性。但奢侈品牌们也自有考量。
选址在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化街区间,首先就与区域消费者达成了情感交流、文化互文。大手笔的造店投入下,融本地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门店,也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造景。当品牌门店成为城市“新地标”,展露自身地位、格局的同时,也达成一定线下引流的目的。
二、立足地域文化做内容,借非遗演绎“中式奢侈”
门店打造上,融入在地场景;品牌内容上,在地化的情景,也被更多奢侈品牌接入品牌表达之中。
横向延展,是对本土多元的城市文化、地域风情的链接;
纵向深入,则在对以非遗为主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深挖。
1、与城市交接,融入在地情景做内容
在地化的风吹过,奢侈品牌们在内容表达上,都贴上了更深刻的地理标签。
/品牌大片
如上文提到的prada七夕大片。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深入古典徽州古镇的prada,碰撞出的是古今、中西的时代气蕴。
事实上,国潮涌起的这些年,面对消费倾向更“中国”的新一代消费者,奢侈品牌也越来越重视在传统节日下的品牌表达。七夕是这样,春节更是如此。
以今年春节为例,在地化的场景、故事及文化元素,正被更多发掘。
Burberry 的贺岁大片走进成都。品牌与代言人汤唯、陈坤漫步成都街头。从斑驳的立交桥下到绿意盎然的公园中,burberry的英伦风情与成都这座城市的悠然自得,莫名契合。
Burberry 2024贺岁大片 汤唯篇
从仙居花灯、西冷印泥、泉港红团等区域非遗上做文章,Valentino将「VALENTINO红」与「中国红」联系起来,讲了三个关于「红」的人文故事。
华伦天奴 “红韵逢春”文化特辑
而跳出节日叙事的逻辑,像与剧集《繁花》联动,与上海深度绑定的prada,对于地域文化、在地生活的描摹与重现,正越来越多地被奢侈品牌纳入品牌广告叙事的文本。
/在地秀场与品牌活动
借品牌大秀发布新品,是奢侈品牌最重要的营销形式之一。这些年,扎堆在中国办秀的品牌们,品牌大秀也更“落地”、更呼应一方水土了。
选址上,本土氛围浓郁的历史文化场所,越来越受到奢侈品牌的青睐。
早前,Prada在北京郡王府重现2022时装秀,中式园林下的高奢调性,就曾引发不少话题;
今年,华伦天奴又在上海新近热门的历史风貌区上生·新所,落地与《不眠之夜》联动,将时尚与戏剧的跨界,汇入城市之中。
不久前,香奈儿还公开表示,将在今年12月,将高级手工坊系列的发布会落地杭州。
大秀内容上,奢侈品牌们对于“中国元素”、“地域符号”等的运用,也更加娴熟了。
甚至是一向爱玩抽象的巴黎世家,今年在上海的大秀,也算是找对了一些正经的地方特色。秀场邀请函采用小笼包造型,并附赠了与“南翔馒头殿”合作的特制定胜糕。
图源@myfacewheno_o
同样落地的还有品牌展览及各式各样的快闪活动。
如阿玛尼携旗下大热香氛「颐和清檀」,在杭州德寿宫的特展;古驰发起的“想象上海BloomingShanghai”艺术共创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落地”不光在追溯历史。阿那亚等新兴的文化街区,也正成为奢侈品牌在地化的香饽饽。
LV的2023春夏-男装大秀,Valentino的Pink PP 系列品牌宣传快闪,先后落地阿那亚黄金海岸。
从巨大的沙雕装置,到粉色的海滨教堂,位于秦皇岛一角的文化社区,一度成了奢侈品牌扎根北方地区,与新一代潮流文化易感人群对话的圣地。
/专题沟通
现下整体看来,奢侈品牌的在地营销,还是走马观花了些,不少都是将城市当做品牌表达的背景板。
但也有品牌在试着,做些更有深度、更有持续性的对话。这就要提到LV。
跟随《路易威登城市指南》先后推出的上海特辑、北京特辑,LV以“侬好,上海”、“北京范儿”为题,连续两年对两地城市文化进行深度拆解。
从苏州河上的蓝,到亮马河边的红,从“不止摩登”的上海印象,到以声音为线索的北京“声”活……LV以“城市”为最小单位,通过限时空间、限时书店以及品牌播客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地输出自己对南北两座城市的文化印象。
系列化、持续性的城市在地沟通,对于lv来说,也是一次将品牌核心的“旅行”基因,与中国本土城市文化的深度绑定。由此,品牌也得以与中国消费者,达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2、以非遗为载体,深入文化内里的品牌链接
为了加深与本土消费人群的情感链接,相比于前些年不经思考的文化挪用,奢侈品牌们对中国本土文化也更多了几分敬意与深刻的理解。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与地方非遗的联动。作为中国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那些经久不衰的“中式奢侈品”,成为一贯讲究精工细作的奢侈品牌,做“中西结合”的切入点。
具体看,地方非遗正被更多奢侈品牌借用,以粘合品牌在地沟通的文化接口。
回到Valentino,除了今年春节大片对“非遗红”的致敬外,3月品牌又携手《上城士》 再赴泉州举办“上城家宴”。
在传统村落设下文化盛宴,烧塔、邰狮、南音、砖雕……Valentino也以非遗为媒介,穿越时间与地域的界限,做了次串联古今审美的品牌传播。
Valentino×泉州 上城家宴
深谙非遗之道的Loewe 也曾与《卷宗 Wallpaper*》杂志合拍了关于陕派剪纸、贵阳蜡染、腾冲皮影、济南中国结等多部非遗系列短片。
此外,热衷办展的奢侈品牌们,也开始在品牌展览中融入非遗元素,流露出更多在地沟通诚意。
以匠心致敬之名,FENDI去年5 月举办的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上,就特别邀请彝族非遗传承人,结合银饰制作工艺,打造独有民族风情的专属手袋。
LOEWE 将云南传统竹编工艺进行回收再创作,于上海草莓音乐节现场打造了一座城堡装置。
Prada 以美学史上,重要的中式审美元素“屏风”为渊源,在上海、东京、米兰,开启三地联展「PARAVENTI:屏」。
Prada 《PARAVENTI:屏》展览 上海荣宅
丰富品牌内容之外,非遗也被一些奢侈品牌拿来做“豪华版品牌周边”。
比如纪梵希携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在今年春节打造的2024黄历·龙鳞卷,重现“龙游卷中 书居龙骧”之韵。
无论是以非遗为文本、还是融非遗于展览、周边,先不论营销手法的高低,但显然奢侈品牌眼里的中国,终于不再是笼统的中国红、中国节等中国元素。
而某种程度上,看到了的中国基于地域广袤、历史悠久、多民族共存的文化多样性,更进一步与本土消费者达成文化共识,就有了可能。
三、以产品为落点,更有诚意的品牌在地
更深度的在地,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中。
在以产品为主体的本土化表达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奢侈品牌们都习惯于做一些或无聊、或不伦不类,仅叠加文化元素就完事的“限定系列”。
甚至巴黎世家著名的印着“我爱你”几个大字的七夕限定,还被大家拼命嘲讽了一番。
而近两年看去,奢侈品们让人难评的节日限定,明显少了。还是巴黎世家,今年七夕这款简单点缀爱心的黑色卫衣,就看着顺眼多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趋势是,基于工艺上的可挪用,更多中国非遗开始被奢侈品牌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将那些过去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的工艺品转化为可携带或穿着的服饰,拉近与本土消费者距离的方式。
借工艺建立品牌文化在地性的loewe,堪称奢侈品产品在地化的佼佼者了。
这两年,不像其他品牌在春节扎堆演绎生肖元素,loewe将重点放在结合非遗工艺,打造品牌的早春系列。
2023年,是从中国传统“单色釉”汲取灵感,明清风的典雅化用,一鸣惊人。
2024年,又看到了中国的玉文化。发布的限定玉石吊饰,并将玉融入产品,设计全新的“玉系列”包袋。
没有脱离品牌源自意大利的“工艺”之本,又有对本土文化的深度理解与有机融合,这种肉眼可见的诚意和用心,也某种程度上助loewe这个过去在中国名声不显的奢侈品牌,在本土市场收获了不少用户的喜爱。
结语
显然,奢侈品牌更重视中国了。
如《全球“真奢”消费者洞察》指出的那样,无论是占到奢侈品市场总额20-25%的顶级客户,还是有追求的中产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一大期望就是,“高度本地化的个性化”和“全球识别度”。
但过去很长时间,奢侈品们营销的本土化堪称缓慢,甚至时有翻车。只是那些盛传已久的品牌神话还未消散,用户依然愿意给他们一点时间。
而现在,“奢侈品中国预冷”的声音下,是奢侈品们确实不如从前的市场表现。仅就2024一季度财报看,LVMH集团亚太区(不含日本)营收下降6%,开云集团甚至是跌了28%。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皮诺,更直言“市场环境低迷,特别是中国市场”,给其带来巨大压力。
但国内奢侈品销售增幅放缓的另一面,也有不少消费者在有价格优势的日本跨国爆买。这说明奢侈品的用户依然在,只是对奢侈品的期待和意义,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
不管是为了更好服务核心用户,还是出于用户培养的考虑,奢侈品牌们都有理由且有必要,多研究中国文化,多在本土消费者身上投入心力。
非标化门店设计的在地,是视觉、体验上的优化创新;
品牌内容、活动的本土情结,是在情感沟通上的对话深入;
基于文化共识、共通的产品创新,更是为寻求本土市场的文化认同。
加码营销在地化,至少说明奢侈品牌们,愿意拿出更多的诚意了。
只不过,在地本就是个长期动作。本来就贵、还要涨价的奢侈品,想要通过一次次在地沟通让自己刻在消费者的心中,需要做的还很多。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