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手作,奶茶届在地叙事高手
前不久瑞幸靠着城市谐音梗火了一把,暗戳戳炫出了自家在天南地北都有门店的雄厚实力,甚至未被提及的地方,也有消费者主动帮忙造梗。
当在地化成为一种潮流,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和在地文化高度适配的品牌——阿嬷手作。
第一次喝上他家的手作奶茶,以为品牌挤的是茶饮赛道,仔细看下来,不全是。
这个源自广西的品牌,是从天然优质食材出发的,产品不止饮品,还有雪糕、有机食品……
点开官号,仿佛点开了一本地方美食文化杂志,里面不疾不徐地介绍着时令食材、制作工艺。
比如把树上自然挂干的南疆和田灰枣熬成枣泥、从东魁山野间采摘自然熟的杨梅、将绍兴培育的有机茶叶制成抹茶粉……
不难看出,自然、手作是阿嬷手作的高频词。藏在字里行间的,还有简介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家。
从名字开始,品牌就在与顾客构建一个祖辈关系的交流语境,看看官方的自我介绍:
阿嬷以“家人”之名,打造品牌内核。这个熟谙“家的感觉”的阿嬷,也用出色的在地化叙事,将各地风土人情纳入品牌文化。
一、
立足于本土建筑,
以非遗元素为城市门店注入灵魂
阿嬷融入一座城市的姿态,自然地像是在这里生活过数十载。
每次筑新家,阿嬷都会把建筑示意图开诚布公地展示出来,从选址、硬装到软装处处可见品牌对民情土俗的深入发掘。
纵观现有城市门店,阿嬷在打造在地文化空间上有三点思路可供借鉴:
/选址偏好本土风格街区,结合当地特色元素修旧如旧
已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本土建筑,是品牌移至异乡、落地生根时的好土壤。
阿嬷在广东佛山的第一个驻扎点,坐落于禅城祖庙片区的一幢古老骑楼之中。应岭南气候而生的骑楼,以立柱结构形成了内封外敞的格局。阿嬷保留了半开放的设计,使店铺自然地融入了城市交互空间,展现出岭南开放包容的气质。
【阿嬷手作·佛山岭南天地店】
从廊下走进室内,印入眼帘的是条形灰砖铺就的立面和附着老木的柱体和桌椅,这些都与古建筑的街面风格相呼应。
而初夏在苏州中心开幕的城市首店,取意于江南古典园林。室内色调以黛黑、粉白、铅灰为主,凝练清简。苏扇屋檐、贴面花窗、墙上摇曳的树影等元素为整体意境增色不少。
【阿嬷手作·苏州中心店】
/探寻地域的历史人文底蕴,升华空间意境
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为建筑注入历史的深度和人文的温度,亦能彰显品牌的文化底蕴。
来到南京的阿嬷,对城市门店的打造灵感来源于清代冯宁的《金陵图》,画中人身处庭院,有饭有茶,怡然自得。
为了营造出如画般的闲适感,品牌效仿宋朝街铺设立了面街的柜台和方便来者休憩的长凳。此外,墙体大面积的青砖让人联想到金陵古城墙,“六朝古都”的厚重历史感扑面而来。
【阿嬷手作·南京德基店】
与往昔互文的,还有品牌在上海圣母玛利亚女校旧址设立的门店。这幢中西融合的建筑,是张爱玲度过六年时光的学堂,见证了这位天才女作家的文学启蒙。
阿嬷保留了旧有的墙面结构,朴素务实地还原了海派建筑的特色。几盏铜质台灯和金属壁灯映射出的暖黄灯光,承袭着昔日女子学堂的静谧氛围。
【阿嬷手作·上海长宁来福士店】
/传统技艺点缀,打造门店独特印记
此外,为城市门店注入灵魂的,还有源于传统技艺的装饰元素
南京店的屋檐采用非遗工艺"博白竹编"编织而成,为空间注入些许古韵;
【阿嬷手作·南京德基广场店】
佛山店内悬挂着与独立艺术家吕文婷合作的艺术装置竹骨鱼灯,自当地的鱼灯延展而来,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阿嬷手作·佛山岭南天地店】
成都店天然水磨石圆桌的上方,是由非遗匠人手工打造的圆弧形纸灯,点亮时宣纸的肌理和竹制骨架的线条清晰可见。
【阿嬷手作·成都万象城店】
这些用心的细节悄然改变着整个场域的气质,使得门店在融入街区的同时,又以鲜明的文化特色成为让人愿意走进来消费体验的存在。
二、
推出城市限定美食,
以新风味作引子
食物本身,天然就是在地表达的好素材。
经常在命名中强调产地的阿嬷,还将本地食材进行创意混搭,推出地域限定款。
看下来,口味碰撞主要有两种形式:
/猎奇向
将不同食材的味型、温度、质地进行对比,碰撞出新奇、独特甚至是有挑战性的口味组合,是为食客提供新颖味觉体验的方式之一。
比如,你可能吃过川菜麻婆豆腐,但你能想象咸口的雪糕吗?青花椒豆腐雪糕就是阿嬷在成都太古里新店试业时的限定款。
新品一出,不仅给本地人带来了新鲜感,也激起了许多外地人的好奇心。
【成都·青花椒豆腐雪糕】
与此类似的,还有苏州限定的毛豆碧螺春雪糕,深圳限定的腐竹莲子雪糕。
【苏州·毛豆碧螺春雪糕】、【深圳·腐竹莲子雪糕】
尽管说食物不必拘泥于一贯的做法,但这种将菜品风味转移到甜品上的做法,还是挺打破大众固有认知的。
/回忆杀
另一种创意思路,则更多地依赖于唤起食客的情感记忆,通过对地域经典美食的发掘和再创造,营造出一种怀旧感。
街边的一碗桂花酒酿,是许多南京人的心头好。阿嬷南京限定的酒酿一米、莱斯酒酿奶酪,以"一米"(意为非常、特别)、"莱斯"(意为厉害、出色)这样的方言勾起了许多本地人对地道风味的怀念。
【南京·酒酿一米、莱斯酒酿奶酪】
一样让当地人秒懂的,还有广州限定的超浓花生雪糕。在广东,花生是日常必备的温馨小食材,南乳花生、花生糊、花生酥、花生眉豆煲鸡脚、花生焖猪尾……是许多广州人美食印象里的不可或缺。
【广州·超浓花生雪糕】
美食本身就是一方人味觉记忆的钩子,在产品中体现在地食材的特色,不仅可以为品牌提供独特的市场定位,也能快速与地方消费者建立起情感联结。
三、
凝练地域文化符号,
打造差异化周边
不止限定口味食物,周边也成为品牌在地文化的有力表达。
不满足于放之四海而皆可的设计,阿嬷很擅长从饮食习俗、传统手工艺、地标建筑等方面提炼出地域文化符号。
/符号一:特色食材
美食向的,有南京迷你竹编蒸笼荔浦芋头。
【南京·竹编蒸笼荔浦芋头】
Q版食物在卖了一波萌的同时加深了大众对阿嬷主打天然在地食材的记忆点。
/符号二:非遗工艺
浓缩地方文化底蕴的非遗工艺,也常常成为阿嬷的灵感之源:
成都限定的皮影戏小物,不仅给顾客带来传统灯影戏的新鲜体验,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阿嬷的IP形象;
【成都·皮影戏体验周边】
佛山限定的剪纸图案印章,复现了阿嬷的茶壶茶杯、手作过程,具像化地展现了品牌的匠人精神;
【佛山·剪纸图案印章】
苏州限定的苏绣挂件古色古艺,品牌的好审美轻松融入消费者的日常。
【苏州·苏绣挂件】
(图源小红书博主:CaiShangbin)
/符号三:地标建筑
从城市地标建筑中汲取灵感时,阿嬷也会赋予其一些自身的色彩。
深圳限定的手机壳,就袭承了官号一贯画风的手绘风格,既有深圳的地域性,也有品牌的辨识度。
【深圳·建筑手绘手机壳】
不难看出,阿嬷的IP形象、品牌理念,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周边小物。
融合地域文化的设计,更容易激起地方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分享欲,也为品牌深入人心铺就了广阔的可能性。
四、
深挖传统手工艺,
打造特色文化体验
将“手作”这一动词放进品牌命名里,足以看到阿嬷对此的重视。
当品牌走出广西来到各地,祖母在屋檐下劳作的画面也得以衍生,结合当地手作匠人的表达变得更加具体。
来到成都的阿嬷,在太古里开业时以皮影戏的形式演得《一筐好戏》。借着新店内的玻璃幕墙,阿嬷以幕中主角的身份呈现了自己将山野美味采收,制作家常美食的故事。
【成都·《一筐好戏》主题皮影戏】
入驻佛山的阿嬷,找到了百越文化中剪纸这一朴拙的表达技艺,以设于新店内的佛山剪纸元素“空间艺术装置”和开幕展演,敲开了岭南文化交流的大门。
【佛山·剪纸空间艺术装置&开幕展演】
初夏下江南的阿嬷,视线聚集到曾经一针一凳“做生活”的家家日常,在门店内举办了“丝理·姑苏”苏绣主题展。
【苏州·“丝理·姑苏”苏绣主题展】
发掘各地传统手工艺,举行特色主题活动,是阿嬷抵达新城市时常有的仪式感。
此时的门店,不仅是消费休闲的歇脚处,更是一个可以体验传统手作工艺的文化空间。沉浸其中的来客,不难感受到阿嬷对各类手作工艺背后文化价值和匠心精神的认同,从而加深对于品牌“手作”内核的认识和理解。
即使每次活动只能触达一小部分地方受众,但从长远来看,日积月累的尝试也会为阿嬷沉淀出别具一格的文化资产,成为品牌的一道“护城河”。
结语
在阿嬷的评论区,最常出现一种声音是:“xx什么时候开?”、“看看xx!”……
看阿嬷开店成为一些人的乐子,急切的催促下,不仅是对产品的期待,更是希望品牌能发掘出自己所在城市的独特魅力。
整体看下来,品牌在城市门店的选址装潢、在地食材的风味探索、周边小物的设计、以及主题活动策划等方面都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而阿嬷手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在于:它借助各地人们的童年记忆作为撬动消费者情感的支点,从食材源头到门店体验将在地叙事贯穿始终,营造出了产品、空间与人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好的在地表达?我认为应该是:能够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当下,感受自我与这片土地之间的紧密联结,重新汲取一些精神养分。
如同阿嬷手作在官网主页表达的那样:
找到精神本质的丰盛,是我们最大的野望。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