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不住专辑“服美役”,光速去淘了台CD机
就好像新生代幼崽们已经开始问父母“为什么电话要用‘挂’这个动词”一样,也许在未来某天,也有人会对着21世纪博物馆里展出的CD机心生好奇——“以前的实体专辑,到底长啥样?”
打断一下未来人的幻想,绕回眼下的数字音乐时代。在网易云/QQ音乐的vip普遍成为电商平台充值赠品的今天,那些价位颇高的实体专辑,还有可叫卖的市场吗?
没关系,毕竟卖个好价钱,并不是专辑装帧的唯一目的。
譬如上个月的第35届金曲奖最佳装帧设计,其中的获奖作品就松开了“好卖”的紧箍咒,回到音乐感触本身,为其剪裁出一身由无限想象力铸造的嫁衣。
“忠于音乐,对抗市场”,大概是这些美丽珍宝行走在数字时代里的坚实信条。
杨乃文的这张专辑《Flow》,是一场由摇滚缪斯发起的联名盛宴,旋律是在晴空里仰面迎接大暴雨的快意潮湿。
它尤为抓耳的原因,也归功于独特的构思:与10组乐队/音乐人联动的这10首曲目,其实是10篇以「杨乃文」为题创作的音乐作文。借助不同属性、色调、性格、概念的音乐编排,这张专辑诠释了一个鲜活的人。
而离开耳朵,聚焦视觉,由吴建龙操刀的装帧设计,算得上是《FLOW》诠释出的「第11个杨乃文」。
表面上看去是安静、不动声色、神秘茫然的纯白:
在泼洒上水后,封面的真正颜色和图案才缓缓显现,像是被一场大雨洗去了尘埃,见到了真实的自我:
“水没有形状,只有暂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取决于容纳它的是什么。”
“一万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泼洒的水渍没有唯一的形态,这也意味着每个人在这张专辑封面上所见到的杨乃文,也并不相同。
从白到彩色的温柔还原,让人想到了被棱镜解构成彩虹的白光——或许每个人的内里我们无法看见,但总有一些角度能流露出隐匿的真实色彩。
好比再微小的一处装帧设计,只要恰好,也能折射出音乐世界里的丰满的饱和度。
除了《Flow》,这届获奖名单中还有一位“选手”也格外有魅力。
同样是讲述普通人上下班的日常、沉浮度日的感触,《海海人生》这张专辑就不如蛙池乐队的《孔雀》那么鲜艳高昂,听着更像是一种低饱和度的涌浪。
· 专辑中曲目《俭钱安乐死》的歌词。
“如果未来能安乐死的话,要攒多少钱啊?”
当我们凝视着自己的生活时,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灰暗叫苦到极致的时刻,但不可否认的,平庸是一种再正常不过、无法摆脱的景象。行走在大堆普通人里,自己也普通到无法被辨别。
郑丽华选择以低饱和度的色彩为专辑铺上氤氲的底色,而无数个衣着发型性别各异的“小人物”,同样顶着橙绿的配色,密密麻麻地散落在封面上。
整张专辑充盈着水汽、雨痕等潮湿的元素,很有“回南天”的氛围。
将目光投入专辑内页,每首歌曲都有对应的主题插画,展开的折页犹如轮播的人生窗景。
在车站等待时、在地铁扶梯上低头看手机时、在餐厅外躲雨时……这些无言的瞬间凝结成了以孤独感为内核的一场大雨,下在每个普通成年人的内心深处。
复盘往年的大奖之席,去年得奖的《Earthbound》乍一听是张很酷的专辑。
如果你在百度词条里搜索这个单词,会发现它和一款上世纪的任天堂游戏重名:《地球冒险》。主线剧情是帮助女王寻找丢失的记忆,解开世界的真相。
回到这张专辑,极具反叛和自省力量的饶舌音乐更像是多种风格交杂下的拼贴画,和那款古早的游戏一样建构了可供探索的巨大世界观。
面对这样复杂的叙事,要以怎样的装帧质感去诠释呢?
还是吴建龙。他颇有先锋概念地跳出了纤薄常规的装帧体量,扭头把专辑塑造成了一个立体的掌上有声书。
从外观造型来看,这张专辑融入了宇宙探险、超现实感、未来题材、信仰膜拜等多重要素,俨然一座微型游戏厅的模样。
发光的按键、复古的用色、浮雕般的史诗感,以及裸色3D模型胚体的千禧韵味,都让人很难将这个“艺术装置”和专辑联想到一处。
书本翻页式的设计,也为故事感加成。
假如如今乏味的人生,就是体验地球online游戏,那么这部掌机专辑,或许就是开启另一座世界、帮助你找回奇幻记忆的说明书。
这张两年前就得过金曲奖最佳装帧设计的专辑《不是路》,更适合直接拿上来感受:
白色干净帘布打底,中央露出一座多巴胺配色的剪纸佛龛,宛若澄澈高悬的一面镜子,晶莹可爱的风格,颠覆了人们认知里对信仰和死亡的概念。
而专辑内页,蝴蝶、花瓶、杯盏,圆润的勾线和黑白反色的对比,既不丢掉神圣的气息,也融入了新中式审美下的民俗特色。
曲目介绍则单独在白纸黑字的小册子上呈现,有种“拿着门票走过场”的恍惚感。
在了解了主题后,被超度的感觉就更上一层。
“不是路”是民间送葬的曲目,在方言里,发音又与“佛寺路”相似,给原本沉重肃穆的主题镀上一层豁达的神性。
就像里面获得同年Freshmusic Awards年度十大单曲的《拜六Saturday》,“不是路”的主题虽然透出迷失在人生路上的茫然感,但却选择了“以乐写哀”的轻盈步调,在贯穿其中的闽南语、出场惊艳的民俗音乐配合下,拉扯出别样的饱满感触。
其实一张专辑,就像一本简短的书,只不过它叙述的方式通过旋律和歌词,书名是它的构思主题,章节则是里面的不同曲目。
这样看来,这些设计师是在把流动在耳朵里的感受和在心底淌过的联想,重新翻译成装帧的“语言”,为大众多开启一道关闭的感官,让音乐拥有触感、形状,以供抚摸和探索。
在数字音乐的时代里行走,如果你只在单曲循环里熟知它的词曲腔调,却从未留意过它们的“容颜”,那么下次再按下播放键的时刻,请去欣赏一番吧。
或许会让你更爱这首歌一点。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