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自我审查?

举报 2014-10-06



编者语:本文调查对象为美国群众,不同国情下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状态也不尽相同。但知乎用户@李松蔚曾经就此问题如此概括:删除消息一是出于印象管理,二是自恋以及由自恋引发的羞耻所致。社交网络说到底算是个非正式场合,与其耗费大量精力(甚至很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为某一观点维持个人形象,还不如“顾左右而言他”,轻轻松松获得认同,这一点上放在哪里是相通的。


来源:readwrite
编译:pearl.wu@dmunion.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数英网 | DIGITALING

在 Facebook 上,你会不会因为预料到一条消息会收到朋友们的消极反响而把它删除,甚至有时候还没等发布就在消息框中敲了删除键?我就有过。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我猜你应该也干过这种事儿。


Twitter 和 Facebook 是发布新闻和消息的好工具,但美国人不太喜欢用它来发布争议性新闻,因为他们料到朋友可能会跟自己持相反的意见。


为了研究社交网络对意见两极分化的事件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向 1801 个美国成年人做了调查,询问他们对 2013 年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泄露 NSA 机密的看法。当年是他曝光了美国政府通过监视电话和邮件收集海量数据这一丑闻。有 86% 的 Facebook 和 Twitter 用户愿意谈论这个话题,但只有 42% 的人愿意把意见公开发布出去。另外,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人们更愿意和与自己意见一致的朋友谈论这个话题。


调查也发现,无论线上线下,社交网络用户在表达自己的异议时总会比其他人更加犹豫。


一般的 Facebook 用户和其他非 Facebook 用户相比,在餐厅里为捍卫自己的意见而争论的比例大概只有后者一半。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朋友在 Facbook 上发表的意见与自己一致,那么他们在交流中表达出个人想法的意愿就会相对高一些。

 

根据皮尤研究的数据,一个早在社交网络发展起来以前就有的术语,“沉默的螺旋(注)”,可以用来描述这种在线上和线下争论的现象。具体而言就是,通常情况下持主流意见的人会在谈话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那些持小众意见的人不太愿意把意见表述出来。


当今美国政治意见不一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这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喜欢结交和自己意见相同的朋友,也更喜欢和他们(而非别人)交谈。对于人们而言,在社交网络上,比起发布那种激起评论千层浪的消息,还是自我审查后发布些容易获赞的消息比较容易。



注:沉默的螺旋理论,由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提出。指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