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550,一次可持续商业的实验与表达
2024年还敢真枪实干测试商业包容性?只能在上海。
撰文丨汤汤、锐裘
编辑丨锐裘
摄影丨miaomiao、丁猫
HAI550的整体气质浓缩在迎接四方人潮的一楼。
它不喧宾夺主——大开八字角,门头低调暖光——让往来于淮海中路的行人们,很难忽略掉这条路上的新邻居。
敞开的大门让行人很容易看到一楼生动的画面:山池咖啡店里忙碌的店员,B1OCK Beauty店里闻香的客人,更远处的人们同样不亦乐乎着——他们正围坐在一起,参加Patagonia旧衣制作工作坊。
天目里团队把杭州天目里街区式“集市生活”折叠进这座不到1万方的8层楼空间,以开放的姿态让行人更轻松地走进这栋楼,开始在垂直空间里探索属于自己的“可持续”体验。
敢于超前的勇气
HAI550是大胆的,这不仅体现在“可持续”的定位上。
走进场内,一路向上行,你很容易发现一个特点:这栋楼里的餐厅并不多。HAI550第一天的呈现仅有一家饮品店(1F的山池)和两家烘焙店(7F的Cycle&Cycle,巧克玩家)。即使再加上还在准备的BASAO、给海See sea、以及8F的tazaTe大地茶场,餐饮在这栋8层楼里的占比是极低的。
HAI550对轻餐饮业态比重的克制,把更多空间让渡给零售品牌,尤其大部分都还是非连锁的零售品牌,划出一个垂直的零售消费场。这在当下行业整体都更愿意走安全牌——“重餐饮、轻零售”的路线下,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这种破除旧例的做法确实让我们听到了一些身边路人的嘀咕:都上了小几层转了半天了,怎么还没看到供人坐下吃吃喝喝的地儿呢?
这种“不适”还体现在空间视野中的新颖。
只上不下的的单行扶梯、错综变换的空间分布、数量有限的公区座位、分单双层的性别厕所、设计不对齐的电梯导视、挑战打工人颈椎活动度的标识标牌......
这些不一样的空间设施无一不在挑战日常“舒服惯了的消费者”在这座新空间里的体验习惯,开业初期也势必会在网络上迎来一些纷争。
要说在杭州天目里项目中以“细节苛求”闻名的天目里团队在HAI550项目中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吗?我们是不相信的,特别是明明你能看到其在柱子护脚,无障碍洗手间,洗手液品牌的选择等细节上的考量。
在这些一反常态的商业空间设计中,我们不禁猜测,也许是空间容量等硬性条件的限制,在各项可能的权衡中,他们选择把最大的展示让渡给品牌,让渡给更流畅的“逛街”感。
另一种“勇气”是体现在品牌选择和零售呈现上。
除了“可持续”这条品牌招商线,团队选择了一些并不太为大众所知的服装、器具、香薰、生活方式等品牌,其中不少品牌是首次开店。
“对线下没太多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非连锁,零售经验不丰富”,另一面则是“不被经验束缚,打破常规,愿意尝试新模式”。在这栋空间里,HAI550和这些品牌们似乎都利用了优势那一面。
一种久违的“游逛”感,终于在HAI550里被重新找回来了。
零售的乐趣
HAI550实则没有强调任何一个主力品牌——甚至让“店铺”的概念在这里被打破了,品牌与品牌之间相融在一个大容器里,形成了一种亲近感。
这点体验和感觉在5楼被更为放大。STOP SHOP停停商店、好瓶HowBottle慢闪店、PADDY POST里的小玩意儿引人不断穿行,而且总有一款满足你的购物欲。“5楼最好逛”、“像掉进米缸”、“好东京”、“像香港”,关于这层的感慨频频落下。
这种亲近感可能并不是有意而为之——限定的层高和店与店之间有限的距离其实也很难让这些店从空间上去打造太多特有调性。但是这些空间上的局限也反而帮助店铺们能更加融合。
如果说上一轮垂直空间的打造还在强调“独特性”、“场景感”。那在HAI550,你会看到一种新的场景语言:简单点,也挺好。
这份简单也赋予了场地更多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店都会强调主题会一期一换,再加上零售的灵活性,可以预见这栋楼的内容过段时间一定会不一样,常逛常新。可谓策展式集市。
再来看这些“线下经验不丰富”的品牌们:
要把工作室都搬过来,尝试在新设计里实时听取客户反馈,用边角料做各种生活周边的服装品牌PADDY POST;
看起来好难穿但是版型实在惊艳中国女性身材的FUSSED;
可爱又迷人的废物雨靴挂饰以及其强行有用的大号版本雨靴包品牌PabePabe;
一双鞋相当于帮助地球回收了6.7个塑料瓶的madnomad......
在轻松的游逛和交互之间,我们很快记住了这些首次在线下见到的年轻品牌。
不得不说的是,品牌店员整体“胖东来”式的精神面貌给大家加了很多的分:可能有的店的理念你似曾相识,但是有位可爱妹妹(很不幸,确实大部分店员是女孩)认真为你讲述、展示、搭配......会让你和这家店联结变得更紧密。
大家拿出了120分的诚意与精神,迎接着每个人。无界的空间、店员的真诚与热情,都在无形中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人,才是“让零售变得有趣”里最终的那一环。
对“可持续”发问
最后,我们来说说可持续。
实际上,至少今天在上海,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商业、可持续生活方式……这些词语已在不同行业领域里被越来越频繁得提及。作为一个从首次宣发就在强调可持续的商场,我们来看下HAI550是如何理解、表达与呈现可持续的。
很多人对可持续的理解是从“环保”开始的,在地产的体现,便是用料的环保。从招商、店面设计、产品陈列到活动展陈,HAI550里大部分店面都采用了瓦楞纸和木质的材质,店铺家具和陈列轻便、可变、易收纳、好展开。
另一点是可持续品牌们的大集合。
尽管可持续已不是新词,但国内真正在切身实践可持续循环的品牌也许不算多,真正能把可持续从概念到落地,到可持续经营的,实在是屈指可数。在HAI550这栋楼里第一次形成集群呈现在上海的视野里,这样的新鲜课题敢在如今的经济环境里出现在淮海中路,是上海商业之幸。
而这样的氛围正在HAI550大楼里一点点积累发酵。
楼里即使不是走“可持续”思路的品牌整体的装修风格也并不铺张,在开业活动上大家都整齐划一地将注意力放在产品呈现和客户沟通上,并没有太多铺陈;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标语,这种隐藏在行为里的“可持续”会通过商品,通过空间,传递给穿行其间的顾客们,传出这栋楼,走出淮海中路,进而散进更广泛的城市里。
带着一份对天目里团队更高的期望,我们也不禁开始思考:这栋“可持续商业综合体”如何保证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
在我们的想象里,让一些原先藏在不同巷子里的手艺人汇聚在同一个空间,或许未来就能在这里有更多的碰撞。而他们的顾客,或许会将这里的一楼或顶楼使用成同频者的聚会场。
在个体品牌上,“可持续”理念目前更多得靠店员的讲述,去帮助顾客们将店内呈现的一些画面拼凑成连续的故事,但是店员们能同时服务的顾客是有限的,顾客的兴趣点是不同的,店员们在服务之外还要记住更多产品背后的细节的压力是山大的,而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让这件事情输出地更自然,更生动,更多样性,可能需要大家在自己的品牌风格下持续地思考与探索。
△ “著名”环保快时尚品牌Reformation会给自己的部分产品吊牌做碳足迹二维码,顾客可以扫码了解这件衣服的来龙去脉。
在当天的探访完毕后,我们在讨论时迸发出了一些这样的脑洞:
以废弃建筑物为原材料之一的品牌WAARCHI是否可以有一款使用HAI550建筑改造材料的产品?
这么多的品牌,是否能真的形成串联,呈现 an active sustainable day 的所有生活使用品的集市?
陈列的农产品们,是否能有一份更清晰的定价,让消费者们看明白价格的含义,例如下图↓
△ 这是希腊看到的某农产品店一角,陈列着档次不同的希腊橄榄油,有普通老百姓日常消费得起的,也有像爱马仕一样限量级的,从几欧元到接近两百欧元一瓶的售价都有。
最后的最后,是关于商业可持续的更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这份“可持续”理念从消费贯彻,形成一条更完整、更能激发个体意识的路径?
8月3日,HAI550在39.999度高温的上海开业。今年的夏天确实已经热到不适了,全球变暖、气候问题等大命题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而这个聚集了这么多“可持续”理念品牌的大楼,能否在后期逐步给大家呈现出更深入的,让消费者与生产链产生更多互动的机会,激活各种业态在楼里楼外更深层的联动?而HAI550又如何带着大家共同努力,讲好一个不“漂绿”的可持续故事,形成更具有深远性的社会回响?
愿今夏的上海之幸,能在某个秋天结一个更漂亮的“可持续”之果。
#商业地产系列解读
新天地 | 万科商置 | 大悦城 | 太古 | 凯德 | 华润 | 复星丨印力丨华贸丨华侨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领地 | 源点LiveLab | Kaledo | NOYA | 东原致新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丨鸿寿坊丨太古香港丨中环街市丨南阳共享际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内容营销/文化叙事
线下商业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术馆丨品牌杂志丨印唰厂有意思报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产社媒 | 「疗愈」之书丨 新天地燃冉艺术季
#品牌/门店
素然丨Apple静安丨多抓鱼丨麦当劳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泽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开心麻花丨始祖鸟丨teamLab丨茑屋书店丨永璞咖啡
#主编专栏
上海餐饮观察丨社商+社造丨市集观察丨露营行业观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园式商业
#专题系列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