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70岁还在打工,40年后的我们呢?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08-08

未知的65岁,会面临什么?


前段时间,“90后无论男女都得65岁以后退休”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在我幻想着65岁那年可以写什么商业财经选题的时候,这事被辟谣了。


所以,这届年轻人不用65岁退休了?


人民日报在2015年两会期间发布了一组数据,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3.04个人养一位老人,2050年将变为1.3个人养一位老人。


从数据看本质,就像一些网友说的,“老人太多年轻人不够用”。延迟养老金发放是自然而然的事,目前的政策也能看出这个大方向。


时钟拨到我们65岁那天,如果65岁退休成为现实,到那时我们可能面临什么?又要如何应对?


写到这,想起那本被我翻到毛边的《老后破产》。为了探寻日本退休后面临贫困的“团块世代”(日本1947~1949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NHK节目组拍了一部纪录片叫《老人漂流社会》,这本书就是这个纪录片的衍生物。


图:翻到毛边的《老后破产》


先看看封面:书名“老后破产”;副标题“名为‘长寿’的噩梦”;左下角引用一位受访者的话,“人总有一死,那还不如早点死死干净,我根本不想要什么长命百岁。”


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是不是在传播焦虑?日本的社会福利整体不错,老年人退休后有这么惨吗?事实上,日本有相当庞大的老后破产群体,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日本有300万老年人的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几百万65岁以上老年人需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国内哪天65岁退休我们都不知道,但可以先看看隔壁的日本,在他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警示。特别强调,下面描述的并非日本养老现状的全貌,不否认日本有很多晚年幸福、物质充裕的老年人 ,今天讲的只是日本老年社会中的一个切面


如果看过此文,你开始对养老问题警醒,或开始为几十年后的自己未雨绸缪,那就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



永不退休,打工到死


日本有个词叫“一生悬命”,原指不惜用生命保护祖传的领地。到现代演化成一种“终身打工”的精神,只要还能动就要打工“发挥余热”。所以退休后的老人纷纷打起零工,去年新周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工作至死:789万日本老人还在打零工》,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这个现象。


前两天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是国内字幕组搬运的日本关于老龄化的报道。有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因为太反常识了。


印象中82岁身体机能已经下降得非常厉害,基本很难继续出来打工。但在那个报道里,一位82岁的日本老年女性还能自己骑电瓶车去家电大卖场打工,体力比一些被工作吸干精气的年轻人还好。她在采访里说,“我觉得来这里度过的时间比金钱更有意义,既可以经历各种事又能跟人说话”。日本人真的很善于上价值观,不知道这是不是电视节目想让日本民众看到的一面。


现在国内的年轻人二十出头就开始盼退休,但隔壁日本已经开始进入“永不退休”的时代了。


日本已经把最晚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70岁推到75岁,65岁退休对我们来说是“有可能面临的情况”,但对日本来说已经是超级旧版本。


图:央视《天下财经》


根据央视《天下财经》节目报道,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的就业率超过25%。有些媒体喜欢拎出来一些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的的个例,赞扬日本老年人的精气神,让人感觉日本的老年人都特别有干劲、特别热爱工作、特别有人生追求。


但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根源还是钱的问题。


人的惰性是天生的,不会因为到了日本就一百八十度大反转。旅游中遇到的一位日本老年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未来养老金是什么情况,所以要趁着能动多赚钱。”


65岁后身体和精力都在肉眼可见的下降,“再就业”的他们又能做什么工作呢?打零工、做体力劳动,是留给大部分老年人的“出路”。


去日本旅游可以看到到处都是银发打工人,机场工作人员、便利店店员、出租车司机、超市收银员……各处都是老年人的身影。在商店里买个东西爷爷奶奶辈的人给你鞠躬,感觉特别奇怪。


东京残奥会那年有个新闻,一个柔道选手撞倒一名保安导致保安肋骨骨折,而那名保安的年龄已经60多岁。日本警视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保安群体中,60岁以上的超过四成,甚至有70多岁的大爷在当保安。


之前在日本留过学的同学和我说过一个在我看来很震撼的事情,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很多退休老人会因为经济问题交不上电费,夜晚也只能在黑暗中度过。所以很多老人喜欢在家装太阳能发电设备,从而降低用电成本。类似的剧情我只在非洲华人博主的短视频里见过。


其实有力气出来打工已经算很幸运的老年人,还有大量日本老人已经彻底失去劳动的能力。前面提到的《老后破产》一书中,陷入老年贫困的日本老人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同一个词——“一死了之”。



高福利政策与破产老人在日本折叠


田代先生是《老后破产》第一章中的第一位老人,83岁的他每个月有10万日元的养老金,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左右。


听起来还不错对吧?


但他在东京的房租每月6万日元,去掉水电燃气等公共支出,再交完保险,生活费只剩2万日元。2万日元(不到1000人民币)勉强够一个中国老人生活,但隔壁是理个发都要2500日元(100多人民币)的地方。


据《日本老年人生存困境——来自一线的报告》一书描述,养老金本应是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而日本的养老金(基本养老金)需长年缴纳保费,老后领取到的养老金却还不如政府困难补助——低保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据这本书介绍,日本养老金制度刚刚创立的时候,国民大多是农户或个体户,劳动年限长,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养老金以外还有其他收入,所以养老金发放额并没有那么多。但家族经营式的生活逐渐瓦解,养老金越来越难维持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


日本的养老金有两种,一种是国民年金,理论上所有国民都要参与缴纳,一般每月可以领五六万日元;另一种是厚生年金,类似我们的职工社保,企业和个人各出一半,但一般只有企业员工和公务员才有。田代算比较幸运的,他在国民年金之外还可以领一部分厚生年金,10万日元的养老金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即使如此,他也过着极度拮据的生活。


每次养老金发放日还没到,他就已经没钱吃饭了,为了省伙食费只能吃100日元(5元人民币左右)两把的凉面干面条(类似中国的挂面);中国的老年人或许会为了省电不开空调,但田代为了省钱直接把电停了,晚上就在黑暗中听收音机,用电池的那种。


田代的房租花去了六成养老金,要是有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好一点?很难说。


川西先生是个木匠,只有国民养老金,即便是全额领取也只有6.5万日元(3000多人民币)。川西得过前列腺癌,每两个月就要打一次抗癌针,医保报销之后仍需要自费4000日元(200人民币左右)。加上糖尿病等慢性病,一个月光花在医疗上的就要1万日元。打车去医院往返需要4000日元,所以川西都是坐免费班车。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他推着手推车走走停停到车站,每次去医院都是一场“马拉松”。



养老金少,又有疾病,川西的经济状况常年赤字。一小块青花鱼加上一碗米饭,就是他的晚饭。


川西的幸运之处在于有自己的房子,省下了房租开销。但正是因为有房子,所以无法享受生活保护。《老后破产》一书中提到,日本将近300万老人的收入低于生活保护标准。如果收入在生活保护水平之下可以享受生活保护(类似低保),但有房就代表有资产,反而会被排除到低保范围外。自己拼出来的房子舍不得卖,有房子就领不到低保,这些贫困的老年人陷入两难。


针对这样的老人,出现一种叫“逆向抵当”的制度,政府等机构会以老人自己的房子为担保借钱给他们,合同到期无力偿还或到期前去世,就把房子卖掉偿还借款。


但老人们还是怕。合同到期就要一次性还款,万一活得太久没钱还,房子就被收走了。本来就没钱,房子再没了,惨上加惨。


看过一些书和采访,我发现日本人真的太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了。因为对接受社会救济感到抱歉,因为觉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没钱很丢脸,所以他们不轻言“没钱”。即使满足社会帮扶的条件,他们也会藏着掖着不让别人知道,除非走投无路了,否则就自己忍着。


《老后破产》里有一位老人叫铃木,他的妻子卧床不起住院了,俩人的养老金都看病用了。幸运的是他有100万日元存款(相当于他一年半的养老金),但他舍不得花。如果这笔存款花掉就能享受政府提供的生活保护,但他还是舍不得花,因为这笔钱要留着给妻子办葬礼。不久妻子去世,他用100万日元体面地为妻子办了葬礼,然后自己顺利接受政府救助住进了养老院。葬礼体面与否,面子上好看与否,能有好好活着重要吗。


日本老年人会陷入老后破产境地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储蓄执念没有中国人那么强,叠加经济泡沫破灭,所以团块世代里的很多人积蓄并不多;日本人宁愿租房也不买房,年轻时候收入高还好,老了之后房租压力非常大;独居老人极多,很多人没孩子或不愿意和孩子一起住,自己一个人生活抗风险能力弱。


图:团块世代40多岁遭遇经济泡沫破灭,收入一路走低。

(截自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


但除了这些客观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严肃社会分析类文章应该不会提——就是太要面子了。穷到吃米饭就豆子,也不愿意找亲戚朋友帮忙,不愿意接受社会救济;为了办体面的葬礼不敢花存款,直接导致既没钱生活又不能享受低保。


都到这步田地了,面子那玩意你要它有什么用啊?


图:一位银发老人在医院做驾驶员,因为贫困到养老院看望母亲时礼物只能买母亲喜欢的梅子和饮料。

(截自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


再次强调,以上并不是尬黑或拉踩,只是客观展现日本养老现状中的一个真实侧面。日本的社会福利较好,养老配套设施也更加丰富,这是事实。但即使社会福利好,仍然有陷入老年贫困的可能性,并且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未雨绸缪,

中国人的传统艺能


我们无法得知三四十年后中国的养老政策是什么样,但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年轻人做好了不依赖养老金的心理准备。换句话说,在养老金之外,做足准备。


前段时间看到个说法,大意是中国人一辈子都泡在水里,不停地挣扎上岸。中考后有高考,高考后有考研,考研上岸之后还要考公考编,个人的学业事业都搞定了还有结婚生子。


父母们经常说一句话,“如果不xxx,你老了之后怎么办啊”。中国人总是更早地为未来考虑,提前十几年几十年就开始做准备,坚决不打无准备的仗。


我觉得这种“卷”不是坏事。30岁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总比在某一天突然陷入贫困要好。


写到最后可能应该插个商业养老保险的广告,但是不好意思,没有。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