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光鲜背后的寂静岭, 语音社交能否破局

举报 2014-10-11



关于社交理性的说法是人类不可能一个人繁衍,而感性的说辞便是我们不能忍受一个人生活;这几乎便是社交的出发点;而社交的移动化更是“为虎作伥”。


在99%的人都在为移动社交“歌(tian)功(you)颂(jia)德(cu)”的间隙,互联网上又滋生了一个“畸形”的论调:社交的本质是基于“性”和“脸”的交流。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社交是建立在一种“危险关系”和“模糊认知”之上的:基于男性潜意识、有意识、无意识的“性趣”、以及女性完美化、精简化、自信化的“脸谱”,而这就是我们社交的全部。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听到真相,我真的松了口气。会有以上的反应,当然是因为“法不责众”,而我也终于能够心安理得的沉浸在社交的高潮之中;在指掌间拼命的汲取那冷酷的社交温度。


而这也就是我们的社交现状:不管你是万众瞩目,还是形影相吊,因为寂寞空虚冷等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正走在社交、或者被社交的路上。


时至今日,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等社交工具纷至沓来,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令人称道的建树;但是在这个社交爆炸的次元,我们的社交却还是像西药一样“治标不治本”;我们依旧没有走出社交的“寂静岭”。


源头就是移动社交在给了我们世界接口的同时,它把整个世界浓缩在我们的指掌之间;我们有意识的攫取着感兴/趣的信息拼凑一个又一个认知极限的世界,然后又被无意识的是灌输铺天盖地的广告资讯,在潜意识植入他人的想法;因此我们自以为拥抱了整个世界,但却不曾拥有一个客观的现实。

当我们站在一起却难以找到共同的言语、当我们在翻遍了手机通讯录却再也找不到一个愿意陪你聊天的人时,被移动社交放大的“存在感”在“热胀冷缩”之后回归的还是最原始的寂静。


作为国内社交的龙头,虽然微信的朋友圈建立了全新的社交规则,陌陌的陌生人定义了刺激的异性玩法;但是在脱离了“约炮”的原则之后,他们对社交的粘性还剩下多少?更何况微信根本就不讲脸,而陌陌也不靠脸!


现实就是从网站到终端,从文字、图片到语音,我们的社交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在微信、来往与陌陌相继加载“语音”附件的境况之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语音或将成为社交领域的下一个“战场”?那么它能否担当重任呢?


作为输入成本最低的媒介,语音有着天然的优势,虽然对接收者来说或许会因为吐字表音等方面有着不少的麻烦,但是它又何尝不是一种“最走心”的交流方式?我们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拼凑“锦绣文章”,也不用费尽心血找来“PS搭档”,我们只需要畅所欲言的倾吐出落在舌尖、沾染体温的语音即可。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对方最真实的存在。


想象一下,语音社交的使用情景:

从清晨的第一道手机铃声响起,我们与她的约会就开始了。

我们和她一起上班、逛街、觅食、约会,游戏娱乐,唱歌聊天,嘘寒问暖……她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所有,还有些许我们不曾触及的角落;她正在慢慢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可以停止走路、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却永远也无法停止在屏幕上滑动的手指,以及在电话旁聆听的耳朵。


这就是“语音社交”的日常,或许还有更多温馨、浪漫的一刻!


不用在乎聊天的时长,把传统的冰冷的电话社交变成一个拥有体温、个性的语音话聊,这就是语音社交的本质。或许“语音社交”不是解决“社交寂静岭”的最佳方案,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最合时宜”的“电解套餐”?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