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C向B,ToB营销的生存奥义

举报 2024-08-21

脱C向B,ToB营销的生存奥义

最近跟小伙伴们聊天,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小伙伴偷偷换了赛道,从大厂的市场部跳到了中小规模公司做市场。虽然我个人也是从大厂的营销岗跳到数字化行业,主要做ToB为主,但我也是在平稳时期花了2年才逐渐适应的。在现在这种经济环境,待遇薪资小降,而且工作内容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好奇多大的动力驱动的他们“阵痛换赛道”的。


一、ToB营销1700天初体验

换赛道的主要原因大概这么三类:

一种是被优化掉了,现在的环境下,花钱的营销当然总被斩掉。
还有就是真卷不动了,大厂给的确实多,但也真的累,再卷下去心理和生理不知道哪个先崩。
还有就是跟着熟人跳的,有朋友创业,待遇节奏人品感觉都不错,就跟着一起干了。

总之,还没听说过有ToC行业营销主动跳到ToB的。

不过我本人在口罩时期主动跳到了B端行业,那时候单纯觉得C端营销实在没什么积累,不太想50、60岁了还在琢磨什么是热点。干了几年以后,还是觉得B端有非常独特的优势,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方面得到了稳步的增强。

对于同行们想说的,最主要问题还是ToC增长已经到了瓶颈,ToB的市场隐隐有往上冲一冲的感觉。那就和小伙伴们聊聊这些年转ToB的感想。


二、ToB是不是个好生意?

毫无疑问,未来当然是个好生意。

世界不只有苹果、宝洁、特斯拉们,还有一大堆服务他们的产业链企业,他们只服务B端公司,但并不妨碍自身强大的盈利能力,其中还有大量的公司也成了巨头,比如SAP、甲骨文,国内有用友、金蝶等等。

ToB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一旦和企业客户达成合作,未来只要不是做的太过分,换乙方都是比较困难的,并不像C端的公司,无时无刻不在为流量好头发。

而对于个人,当然也不需要和公司一起大起大落,未来就算想换个地儿,个人身上也有不小的护城河,同行业见跳一跳也没那么多竞争对手。


三、ToB为什么中国支棱不起来?

1、ToB在国内发展时间太短,商业习惯就是不付钱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所有人(对,所有人)都习惯了免费模式,为一项服务花钱打心底里就是抵触的。而且老板们想的也更现实,预期每年花几十万买个服务,还不如几千块雇几个人给我抄一套呢,而且还指望着这个系统我未来赚别人钱。(虽然他并不考虑自己足足3个应届生开发半年的产品,能不能和SAP、西门子几百个博士,做了几十年的产品好使)最后就是一通瞎折腾,现在哪家公司没几十个做完了没人用的产品?


2、行业学习周期长,买单周期更长,但人员更迭又极快

ToB业务聚焦的一定是某一个很细分领域,打交道的也是最懂行业的人,想和他们正常交流就需要大量的学习过程,要不然对方说的话你听不懂,你说的话对方觉得是笑话。

ToB业务的客户决策周期巨长,从开始接触到最后签合同买单,最短几个月,和看到一张降价海报就下单的效率根本没法儿比。经常一个项目从开始接触到最后落地几年过去了,甲乙方所有参与的人都换了一遍。

而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偏偏给工作人员的时间又超级短,必须马上见效。可能很多业务明明有机会拿下,但是跟业务的人不是跳槽了就是被裁掉了。

时间长了,大家觉得卖卖劣质商品挺好的,天天能见到现钱。


3、ToB企业营销做得是实打实的差

有相当一大波ToB企业是创始人原来在某个大厂工作,发现市场机遇以后拉着团队出来单干。这类高管水平一定非常高,对行业和对技术的理解远超过同行,要没两把刷子是不敢出来单干。

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对市场的理解并不一定高于同行。

他们能不能听懂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反馈?
他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产品对市场说清楚?

这两项工作都是营销人员要做的。

前几年互联网好的时候,营销人才都在努力捞ToC行业的发展红利,ToB企业的营销基本是随便找个人顺手干着。坦白说,大部分ToB企业是不具备和市场沟通的能力的,只想着做自己的事儿,管你市场听不听得懂。

更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大厂们开始瞄着ToB业务,大厂的营销属于特种部队,打高中军训队比玩儿还要轻松。最近有专业营销人员加入ToB行业,这种情况应该会好转很多。


四、ToB和ToC营销岗有什么不同?

核心八字箴言: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人穷——省钱、省钱、省钱。销售链条过长,没有任何追踪的可能

想咱们刚才聊过的,从营销开始吸引到潜在客户,到最后的签合同,过程周期无比的漫长,必须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出问题才可以达成。就算最后成了,营销早期的工作早已经被中间环节的一堆人过来抢功了,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必定被淹没到各种噪音里。

本着“花一块钱,我要赚回来十块钱”的心,和老板批一万块钱预算保证下个月翻倍赚回来,有可能批。但ToB就像和老板说“批我一万块钱,未来3、5年当中,如果销售、售前给力,有可能会有几单成交”,好奇老板的脸色。

所以作为ToB行业的营销人员,必须要无时无刻的不想着省钱的心思,需要花大钱,花小钱,能花小钱,想办法白嫖。


志短——不要想搞大事情,定点钓鱼比捞鱼更重要

ToC端的业务只要广撒网,自然可以多捞鱼,撒的越广捞的越多(转化率是另一回事儿了)。但是ToB企业来说更像钓鱼,在哪钓鱼的选择,远比捞多广要重要的多。

因为每一家ToB公司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甚至里面的具体决策人和使用人都能打探出来。所以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这样的人在哪里,然后再想办法去那钓到。传统的ToC的习惯,总想着搞个大事情出圈,反而是B端行业非常忌讳的,10000个圈外人知道,也不如一个让一个潜在客户看一眼。


马瘦毛长——一个人干八个人的活

ToB公司的规模注定了营销人员必须要更全面,原来只需要在某一块专精,自然有其他人配合。ToB公司的营销必须得一个人管一条链的事儿,而不能挑活儿干,即使是SAP这样的巨头,我认识的营销人员也是锚定在某个业务线,干的工作都非常杂。

我从ToC转B端的时候,我们团队一年几乎是仨人干了一条产业链的活儿,从作图到写稿,从开发布会到给领导拎包,重点是里面大部分工作都是略懂。虽然证明大多数工作和不干没啥区别,但是尝试的经验到后期基本上都可以复用,只能说这波不亏。

和产业各方纠缠的越多,说明根茎扎的越深。


五、在ToB公司怎么上手?

指望公司的其他部门给你建议,可以基本放弃这条路,他们不给你找茬儿就烧高香了,关键时刻还得咱们营销人同行出力,我的经验就是这四招。


第一招:拾人牙慧

在你没有100%领悟公司业务本质的时候,跟随路线是最“安全的”。不要做任何大的创新,你根本搞不清楚会不会触动别人的利益,就算有高层支持,创新也可能不明不白的被当成当年坑的替罪羊。

先看看这家公司原来做过什么,照猫画虎做一遍,在过程中加入自己对营销的理解,进行一点点的优化,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之前公司做过,且没有进入公司黑历史,那就说明是有效的,照着做一遍顺便学习了业务的套路,60及格分妥妥到手了。


第二招:捧臭脚

如果只做重复原来的,基本盘保住了,但是时间长了公司也会觉得你没啥用,那就需要祭出第二招了:捧臭脚。司老板、你的分管高管,他们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尤其是那种他在不同场合说了好几回的事儿,一定是他最关注的,做了一定没错。

比如说老板在接待领导的时候,每次都说我们业务太新,先和您口头汇报。那就说明他迫切的需要有成体系的东西做出来,方便他吹牛。那作为营销人员就要给他做出展示的空间,差一点做个展板还是行的,最不济做一套手册也行。给老板打造一套趁手的兵刃总不会错,具体能不能做出神兵那就要看个人水平了,但只要做了,80分妥妥到手了。


第三招:偷奸耍滑

就算把公司领导的每一句话记录成《老板经典语录》,但从老板天天说的梦话里,还是没人听得懂公司在干什么。就需要第三招:偷奸耍滑,看看对手们再做什么。如果前两招已经搞定,说明对这家企业和业务基本了解了,下一步就要经典复刻对手的出招了。

对于商业机构,其实大家的能力和模式差别都不会太大,比拼的更多还是对外营销的水平,类似的产品看看对方怎么吹的,同行都说服务过国际客户,你们当然也得写上。造假吗?并不是。放心,一家企业的客户里,客户的客户,七拐八拐可以勾搭上世界上任何一家机构。不会有人细扣这事儿的。

这三板斧下来,稳了。


终极大招:驱虎吞狼

能做到前面三点,就已经成为领导眼中的“大宝贝了”,最后一招除非想再进步,不是必须选。大招就是:再伟大的公司还是要受到主管单位的领导,这点就只能单聊了有缘再说。

这几招用互联网黑话应该叫:局部微创新、逐级贯彻、标杆跟随战略,骗骗别人还行,自己信了就对不起打工人身份了。

其实老板也不容易,不是为客户打工,就是为投资人打工,生活不易,都是打工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