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品牌们,是如何塑造「中式感」的?

举报 2024-09-12

一直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

新中式品牌,他们的中式感从何而来?

一方面,区别于老字号自带几百年历史沉淀的buff,这些生长于现代的品牌,短短几年,就能够在一片红海中杀出重围。

另一方面,不同于诉诸功能价值的品牌,「新中式」往往只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又在塑造品牌感知。

这种差异化,也正是品牌们想要稳稳抓牢的东西,或许,在新中式品牌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打造品牌的灵感。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大家眼熟、出圈的新中式品牌们,是如何塑造这种中式感的?本期我们有请——观夏。


一、观夏,东方香

在一次对话中,观夏创始人沈黎说了这样一句话:

观夏强调「从成分源头开始」的东方香,而不是「故事主线」的东方香。

最初读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因为观夏这个品牌给人一种很会做内容,很会讲故事的感受,品牌叙事上也给人强烈的故事感。

但当深入了解后,才读懂这句话的深意:观夏的故事,其实是从源头“长”出来的。

而成分源头,我理解的是两个层面:

一是自然源头:金桂、桃花等这些很有中式感知力的意象,是香的表象,也是物质载体,消费者可以通过嗅觉感知,记忆。

二是精神源头: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审美,它看似是寻常,却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成长,也能和其他文化分隔开。

就像一个段子说的那样:宫廷玉液酒——下一句对不出来的是间谍。

你可能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人都能对得上,短短几个字,背后却是场景、集体记忆、社会环境种种因素的交叠,观夏所塑造出来的氛围也是这样。


二、从源头开始的东方香,是怎么塑造的?

观夏的中式诗意宇宙

观夏有一部分的产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古诗」。

而中国人从小就接受诗词教育,可以说是扎根于大家的记忆和文化当中。

另一方面,和西方诗直率热烈的观感不同,中国的诗含蓄简洁,但表达出来的情感却深沉,富有意境和想象空间。比如提到「月」字,可以展开无数种想象:月是团圆的寄情,是月兔捣药的浪漫,是与古人同望一轮明月的无限感慨……

观夏的诗意,在于回溯植根于集体文化记忆里的诗词,赋予它们更贴近现代的意义,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来传达属于品牌清新、雅致的品牌叙事。

于是,就有了和古人共赏「葡萄酿」的诗意:

「葡萄酿」

新中式品牌,观夏,品牌观察

(文案节选)

东方人爱酒爱得雅致,品得滋味醇美也擅解其中雅意。

葡萄的甜,是久候四季的成熟况味

——淋过骤雨、晒过烈日、吹过疾风……

脆弱的果实经由一双双手照料采摘,酿出琼浆。

古人珍视,须以贵重玉杯去盛,才不负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意境。

也有了将月作「玉」的触感:

「玉」

新中式品牌,观夏,品牌观察

(文案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白玉的源头。

按下一泵,粉红胡椒与榄香脂引起夜的凉风,

依兰花拨动月下心弦,檀香沉静,

抚平心里的褶皱,麝香柔软,令人想起美人月光下的面庞。

观夏一部分产品灵感来源于古诗或者富有传统诗意的意象,的确是赋予了品牌「中式」的内涵。但我想,仅仅是选取合适的诗,对于品牌来说是不够的——想必没有人愿意莫名其妙背一遍古诗。

品牌更重要的是挖掘诗的「意境」。

就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将诗的核心和产品要表达的气质结合起来,用自己独特的品牌审美作出解读,并传递给消费者。而剩下的这部分,则就要靠其他的部分去塑造,比如视觉、字体、画面风格、文案,甚至,也可以是建筑:

新中式品牌,观夏,品牌观察


观夏的中式哲学

新中式品牌,需要带点儿哲学味吗?我觉得是需要的。

最初对观夏“哲学感”的感知,其实来源于「空境研茶」。取名就已经哲学感十足,但看完观夏的创香摘要,这种感觉更甚:

中国的茶事,并非为饮。茶事是一件漫长的仪式,醒茶、备器、选水、温杯、撬茶、注水、出汤⋯⋯

好茶之人,对饮茶之境有极致的追求: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

如你所料,在这段语境下的调香并不顺利,所得仅是普通茶香。而对于“空”的境界,香气似乎无法产生链接。所寻无果,那便再去吃茶。直至某天,看到茶室中的一幅字——“一期一会”,骤然间灵光一现。

古人以茶事会友,寄出书信,友人需徒步数日而来。为了这次相聚,主人会尽心置备茶具,修剪花枝,备好茶点,将彼此的珍重融汇到茶道的仪式里。这份珍重,也藏着今日相遇却终将分别的寂寥。山高路远,也许一会后的拱手作别,就是一生。

……

而茶事中人抛开诸事,全神贯注于当下,而后入定,升起对人生离合的种种明悟,待茶香慢慢浸润,直抵空明之境。

观夏创香背后的故事,其实是两件事:一件关乎茶道,一件关乎禅意。

以茶为底,注入禅意,即使不了解背后的创香故事,还是很容易读懂名字背后的意蕴——以一种空的心境去品茶,纵有万般悲欢离合,但心定,此刻是此刻,茶是茶。

「空境研茶」

新中式品牌,观夏,品牌观察

而这种空的哲学,也存在于观夏的产品设计中。

在观夏,所有原创香都讲究呼吸留白,写意出记忆中的山河原野,人间草木。

这种空,当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不然观夏该卖空气了而不是香气了),而是有留白的空。正是因为有留白,才知道所言为何物,才有在主基调下,留给个人去感受去定义的那部分。

而观夏的视觉也以留白呈现,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新中式品牌,观夏,品牌观察

产品只占画面一小部分,反而更聚焦,并且高级感也呼之欲出。


观夏的城市记忆

如果说从诗词意蕴、哲学是一种需要靠想象才能抵达的含蓄之地,那么观夏的中国甜系列,则像推开了一扇直抵中式记忆的大门。

最初感到惊艳的是「北平甜」那支片子。作为一个不在北京长大的南方人来说,「北平甜」塑造的北京太真了,即使我没有作为北京人儿时生活在弄堂里的记忆,但一看就知道:对了,以前的老北京就是这个味儿!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勾起的是一段儿时记忆,对于不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勾起的是一种文化想象。而品牌承接后,也称为消费者自我表达的一部分。

《北平甜》

「苏州甜」也是如此。苏州的甜是什么甜?观夏的文案这样写道:

苏州是被偏爱的,枇杷也是。不然张爱玲怎会存了私心,借小说的句子“把那枇杷皮剥成一朵倒垂莲模样,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着送了过来。”

文案太苏州了。「苏州甜」是枇杷的甜,是沧浪亭外挑着枇杷的农户带来的烟火气,是《太湖美》里的「稻香果香绕湖飞」,更是余韵悠长的吴侬软语。

观夏的文案,把记忆中甚至想象中的苏州写活了,历史、文学、美学、艺术等多元宇宙在观夏文案中交汇,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的「苏州甜」,杭州甜、闽南甜亦是如此。

新中式品牌,观夏,品牌观察

这份对城市特征的精准把握,唤起消费者对城市的情怀与感知,同时也塑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消费者为什么会买观夏?我想除了猎奇、尝新,一定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和自身契合的自我表达」买单。


写在最后

新中式品牌的「中式」感,毫无疑问是塑造出来的。但该如何塑造,才显得有内涵、有深度、有特色?我想观夏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可以看到,观夏对每一款产品的挖掘,都很深入,找到产品中最根源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那部分,有时是一种境界,比如空境,有时甚至是一种水果,比如闽南的芭乐。观夏不需要所有的产品都打动每一位消费者,只要有那么一两款产品,能深得你心足矣。

著名消费者行为专家罗素·贝克曾说:“我们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事物,这可能是消费行为中最基本最有力的事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选择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本质上也是这个产品/品牌帮助我们找出了自我的那部分,找到了共鸣。

如果喜欢本期的内容,可以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的人多,咱们可以继续开下一期(暂拟):

第一期:观夏——以东方故事入香(本期)

第二期:梵几——传统物件的现代解法

第三期:归丛——传统殡葬的美学再探索

第四期:软山——彝族文化的大众表达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