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半年报亏损扩大,医疗AI的故事讲不通了?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4-09-08


9月5日,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根据腾讯健康信息披露:医疗AI及相关产品已落地超过1300家机构,涵盖医院、药械企业、科研院校、医疗科技企业等。

医疗AI的风自口罩时代以来吹的愈烈,不仅在开发端兼顾医疗影像、AI原生工具链、大模型底座及研发等技术,也逐渐下沉到患者服务、临床辅助、基因组学、智慧营销等具体场景赋能。

尽管当下医疗AI的风口正盛,但有着“医疗AI第一股”之称的鹰瞳科技却不怎么好过,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数据中净利润亏损8050.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4353.2万元;基本每股亏损0.79元。

鹰瞳科技怎么了?新半年报成绩出了什么问题?

AI医疗科技股,“叫好”容易“叫座”难

倘若只看营业收入的话,鹰瞳科技半年报的数据还是不错的,截至2024年6月30日,鹰瞳科技2024年上半财年取得收入9371万元,同比增加13.59%;但同时净利润亏损8050万元,同比增加117.75%。

鹰瞳科技是亏损常客了,回看近几年财报数据,2022年亏了1.8亿、2023年亏了1.33亿,只不过去年好不容易缩减了些亏损程度,今年上半年较同期又一下拉大了。

亏损之外,二级市场表现也令人唏嘘。

2021年11月鹰瞳科技香港上市之初,发行价为75.1港元,募集资金15.66亿港元,市值超过70亿港元,一时间风光无二,而截止至2024年9月6日收盘只剩了11.00港元。

长坡厚雪的医疗AI行业固然不能只看当下,但半年报数据中,技术导向的核心——研发支出上却不断减少。

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鹰瞳科技研发开支费用为4898.60万元,同比减少了13.33%,这一数据在去年也是下降的,根据2023年鹰瞳科技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鹰瞳科技研发开支为1.12亿,同比减少了11.11%。

与之相对的是,2023年鹰瞳科技行政开支为1.02亿,同比上涨了26.81%,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4198.80万元,同比上涨了3.43%。

在上市之初,张大磊在接受《艾问人物》的专访时表示:六年的公司就像一个六岁的孩子,需要“上学”来接受更好的规范。对鹰瞳而言,随着团队和业务的不断扩张,鹰瞳需要更加规范的治理结构,也需要来自市场方面的认知,而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但从2023年以来,鹰瞳科技的财报数据上看到的是不断增加的行政开支与逐渐减少的研发开支,这种结构对于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企业而言是非常不利好的。

投资终归还是要看底层逻辑。

AI医疗虽然是朝阳产业,能看到更多的成长与活力,有市盈率成长空间,但目前而言缺乏场景落地与用户感知,对鹰瞳科技这样的企业来说,若选择押注未来,应更沉入研发端,连研发端都不能持续发力,又怎么给市场看到未来的潜力?

根据雪球2024年9月6日数据显示,如今鹰瞳科技总市值为11.39亿,而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鹰瞳科技如今净资产为14.72亿,同比下降了11.62%,净资产比市值还高不少,足以见得市场如今对鹰瞳科技的态度。

对于鹰瞳科技而言,当下可以为了研发、布局的考量有一些亏损,但不能让市场减少对自己未来前景的信任,看向远方的同时也不能被脚下绊倒。亏损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找到自己的支出结构的平衡点,让市场看到自己的长期价值。

除开第二增长曲线外,鹰瞳还需找到自己破局的三驾马车

如今看来,鹰瞳科技除了老生常谈的第二增长曲线——诊疗一体化外,还需要找到自己破局的三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是增长前景。

亏损对于互联网医疗股从来都不是问题,包括像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巨头,也是常年的亏损大户。比鹰瞳科技晚一年上市的叮当健康,2023年财报显示也亏了2.26亿元。

回看鹰瞳科技这两年的财报,其营收能力是有的,但有些“偏科”。

半年报数据显示,鹰瞳科技通过SaMD 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共计服务了296 万病例,活跃网点数达到5950 个,同比增长了78.6%。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覆盖的医院网点数达244 家,同比增长70.6%。

但放眼院外市场市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根据鹰瞳科技半年报数据显示,如今鹰瞳科技院外端表现不佳,在鹰瞳医疗与鹰瞳眼健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态势下,鹰瞳健康的收入仅为1930万元,同比减少了11.1%。这也就意味着在与零售药房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出现了波动。

业务增长与营收能力是如今鹰瞳科技在投资市场的核心底气之一,想要得到更多投资市场的信任,需要的是研发投入的进一步重视与业务能力的查漏补缺,达到营收板块的全面稳定增长。

第二驾马车是C端消费

AI医疗的使命与前景是打破如今资源分配不平均的医疗市场现状,张大磊此前也表示“未来希望鹰瞳的产品像空气一样,让优质的健康服务能够随时随地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但放眼如今鹰瞳科技的产品端,还是聚焦在toB领域,别说具体服务到个体用户,连院外市场的药房和保险都未能增长。

而鹰瞳科技的业务里,除了医疗器械软件,医疗硬件设备外,有可能实现“随时随地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的就是鹰瞳万语大模型了,但该智能助手可能并没有真正实现toC落地,所谓的医学知识问答功能用户感知度并不高。



而反观竞争者们,在8月28日“2024预防医学创新峰会”上,由美年健康、华为云与润达医疗三方合作研发的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已经正式上线。

C端消费对于技术股而言重点不在于短期营收,而在于打破技术突破与用户实际体验感之间的壁垒。技术的突破并不是“春江水暖”那样直接让用户所感知的,一味的强调技术与概念很容易让C端失去信心。

就像萝卜快跑一般,以往自动驾驶对大多数C端而言只是概念,但它集中突破在武汉的落地行动,才真正让用户感知到技术的“水温”,掀起一波讨论热潮,抢占用户认知阵地。

第三驾马车就是出海欧洲。

海外市场始终是需求增长的“大保底”。

尤其是有着不少“全民医保”的欧洲地区,根据英格兰卫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2023年6月8日发布的英国公立医疗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有超过742万人长期排队等待而得不到医治,等待时长中位数为13.8周。

医疗资源是平均了,但医疗效率与资源总量就成了他们掣肘的点,而这恰恰是鹰瞳科技的医疗AI体系能够发芽的优质土壤。

如今虽然鹰瞳科技拿到了欧盟医疗器械法规(CEMDR)的认证,能够进入欧洲医疗市场,但就目前而言,鹰瞳科技在海外和核心布局仍在东南亚地区,能否成功开辟欧洲市场也是未来鹰瞳科技增加营收的重要考验。

总之,医疗AI是个万亿级赛道,要想在未来的AI医疗赛道占据优势,如今的鹰瞳科技显然需要更多的增长能力。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