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原型,可能是最好用的创意工具

举报 2024-09-26

“流水的网红,铁打的人设。”

热搜榜上的人和事来来去去,却越看越像。我们好像掉进了时间的缝隙,充当了仓鼠脚下的飞轮,看着它跑了一圈又一圈,却没带来什么变化。仓鼠还是那个仓鼠,飞轮还是那个飞轮。不过,如果积极点想,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从过去的结果中,得到一些关于现在的经验?

于是,我翻开了这本出版于2014年的《经典人物原型45种》。试图由此思考一下潜藏在我们心里的认知框架,也就是那些外界改天换地,也从未改变过的部分。而当它与营销结合,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品牌原型

原型,品牌,创意工具原型,品牌,创意工具

《人物原型45种》-思维导图.png

品牌原型不是个新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陌生,在过去的时间里,它早已被翻来覆去讨论过好几轮。但囿于时代,大部分讨论集中于“它是什么”的层面,对于“它怎么用”仅简单带过。

品牌原型,可能是最好用的创意工具
品牌原型,可能是最好用的创意工具

思考的时候做了个有点丑的PPT,配图基本是PPT,我放在这里,提供给需要的朋友

品牌的本我超我自我.pptx

比前人幸运的是,时钟行至此刻的我们,对于IP、人设、角色构建、品牌打造有了更丰富的样本可供讨论。(看,飞轮其实并没有空转,它还是留下了些什么。)

我想循着这张地图,探索的问题是:

1、在故事片里,怎么塑造能体现品牌气质的角色?

2、怎么通过已经塑造出的品牌气质,反推品牌的核心受众,并创作出能吸引到他们的内容?

3、怎么帮助品牌实现从“现实自我”到“理想自我”的跨越?


假如品牌真的是人...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在思考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之前,还需要对这来自30多年前的美国理论进行一些补全。那么,假如品牌真的是人,那他是否也会和人一样,有社交面具、有自己都未察觉到的动机和想法、也有对理想自我的向往?

探讨人性,可能需要一点心理学家的帮助。我觉得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和罗杰斯的自我认识论在用在此处比较贴切:

原型,品牌,创意工具

嵌套到品牌的模式里,我们就得到了下面的这张图:

原型,品牌,创意工具

考虑到企业获取利润、扩张的过程,和我们人类想实现从真实自我到理想自我的跨越非常相似,所以在这里再引入一下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原型,品牌,创意工具

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就是字面意思。大家都知道,许多企业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偏差还是很大的,比如在有些行业里,几乎每家公司都觉得自己是“第一家做xx的”公司,是“行业顶尖”的水平。所以我们调研时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罗杰斯所描述的人们对他人的反应,也很适用于企业做品牌——有的品牌会因为积极关注的需要无法被满足,为了博取关注进行“自我异化”,恰烂流量,追不适合自己的风口。

品牌的“人模人样”基本已经被我们还原了,不过为了后面阐释问题的逻辑性,我还需要在这里提一下图中的这个凯勒品牌资产模型。后面我会尽量依照这些框架来阐述问题。

原型,品牌,创意工具

那么,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尝试带着这些工具去回答开篇的那三个问题了!


问题一:写脚本时怎么塑造符合品牌气质的角色?

想象一下,如果品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会有怎样的故事?他能帮助别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他的性格、外貌、行为举止,甚至是他的小怪癖,都会成为他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上: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品牌的核心,挖掘它的DNA。品牌原型不仅仅是一个标签,也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价值观的传递。比如,如果品牌是一个探险家,那么它的故事里应该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挑战的渴望。角色的每一次冒险,每一次发现,都可以体现品牌精神。

我们以经典广告《老杜》为例,老杜这个人物的设置,就满足了小度作为科技品牌的两个核心故事要素——

一是科技向善,科技并没有抛下老人等弱势群体,而是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

二是科技能给人提供他们生活中需要的真实、接地气的帮助。

老杜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而这两点的体现也不是设置一个“老人”形象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为这个角色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他的朋友、他的敌人,有他热爱的事物,也有他害怕的东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角色的背景故事,也是品牌故事的一部分。角色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成长,都是品牌故事的延伸。

角色的外观也是塑造品牌气质的重要部分。他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用什么配饰,都会影响人们对品牌的观感。如果品牌是一个追求时尚的潮流品牌,那么角色的穿着就应该充满时尚感,引领潮流。比如马爹利等高端酒类品牌,它们的广告片中出现的角色穿着也会是优雅、有质感的。

马爹利

角色的行为举止,更是品牌气质的直接体现。他说话的方式,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他与人交往的态度,这些都是品牌个性的反映。这方面是耐克的强项

《NIKE奥运短片-你说我招人恨吗》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耐克的品牌气质,如同它的口号“Just Do It”一样,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挑战自我。所以它的广告片中出现的角色往往会具备“激励、竞争、卓越”等要素:

耐克“人”们面对挑战从不退缩、从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且竞争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而是为了超越自己的极限,他们对待每一件事情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

这类角色的塑造,让耐克的品牌气质变得生动而具体,让人们在每一次看到耐克的标志时,都能立刻联想到那种不断前进的力量。


问题二:当品牌气质已经被塑造出来,如何反推核心受众的属性?

问题一所讨论的是“如何呈现品牌气质”,是想试图帮助还有些模糊不清的品牌探索出道路,而对于有的品牌来说,它们的品牌气质已经相当鲜明,或者说我们接到的要求就是按照某种品牌气质来拍摄一部品牌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通过虚无缥缈的“气质”反推这类气质的核心受众的属性,让我们创作的内容更容易受到核心受众的欢迎呢?

我把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总结为:

侦探、画家、导演、诗人、魔术师

首先,我们要像侦探一样,洞察品牌气质背后的线索。假如品牌气质是“创新”,那么,我们的核心受众可能是那些在科技前沿不断探索的先锋,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传统不屑一顾。品牌气质是“优雅”?那么,核心受众可能是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绅士淑女”,他们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很多时候,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会不太够。

以lululemon为例,它的品牌气质可以被描述为“活力”、“健康”和“高端休闲”,它倡导的是无界限的运动理念,即“运动是所有人的权利,不受年龄、性别、身材或身份的限制。”

lululemon

lululemon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而与此同时,lululemon对自己的客户群体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理解[1]:

“lululemon最忠诚的客户群体——被称为“超级女孩”的目标顾客,她们是品牌文化的构建者和最先渗透的人群。她们积极参与品牌活动,成为口碑传播的积极分子,但对销售额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她们的真正角色更像是“诱饵(attractor)”,是行走的“广告牌”,通过她们的生活方式和运动热情,吸引了另一类核心顾客——通常是年龄在40-45岁之间、对生活品质有高要求的中年人群。”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侦探”,不能只停留在品牌气质的层面去分析,因为与lulumeon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品牌气质吸引来的人群不一定是最能让品牌赚到钱的人群。我们更加需要剥丝抽茧,找到品牌表层和里层的真实“气质”。

接下来,我们才需要像画家一样,描绘出核心受众的形象。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恐惧又是什么?我们的内容,就是要在这些细节中,找到与他们对话的切入点。然后像导演诗人那样用镜头和语言的力量,让人们在品牌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让他们在品牌的世界里,找到归属感。

最后,我们要像魔术师一样,用创意手法,创造那些让人们惊喜连连的时刻,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品牌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呈现方式只是一种桥梁,无论我们是要写一组文案、拍摄一部片子,还是要运营一个品牌账号......在此之前我们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这些身份去思考,去把握核心受众的真实面目。


问题三:如何帮品牌从“现实自我”跨越到“理想自我”?

品牌的成长之路,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策略和耐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品牌的“理想自我”是什么。它代表了品牌想要成为的样子,是品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哪怕是那些只能勉强被称为“有牌子”的企业,其实都是有“理想自我”的,只是它们的“理想自我”可能没有那么远大,有的只想赚钱、有的只想“收割”,如果我们觉得那种“理想”是我们不敢苟同的,那么及时终止合作或许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但是还有一类情况是,企业并不是只想赚钱,也想考虑企业的存续和长远发展,但是你问他,公司的愿景是什么,他没办法给你一个答案。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问问题,来帮助企业想清楚它想达成的“理想自我”到底是什么。

然后,我们要诚实地分析品牌的“现实自我”。这包括品牌目前的形象、市场地位、消费者认知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也让企业家能客观地正视自己品牌目前的问题所在。这会给我们后面的工作带来很大的空间。

如果你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这两步,那请允许我先表达一下对你的羡慕和祝贺。

接下来,你终于可以充分发挥你的专业技能了——你可以帮品牌出具一套策略。这个策略应该包括品牌重塑、市场定位、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从中找到那些能够帮助品牌实现跨越的关键点。

而不管你找到的是怎样的关键点,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想办法帮品牌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来展示品牌的成长和价值。

一个人的成长性,永远会是他的魅力源泉。品牌也是同理。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品牌原型的正确使用方式,并不是用它来给品牌贴一个“天真者”或“勇敢者”的标签,而是可以基于这种思考方式,把品牌真的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感、有追求的“人”。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断追求成长和完善一样,品牌也在不断地塑造自己,以期达到那个理想中的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需要的不仅是策略和执行力,更需要一颗愿意倾听和理解的心。倾听市场的声音,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品牌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厚联系。

参考资料:
[1]万字破解lululemon五大谜题,颠覆你对品牌破圈的认知,增长黑盒Growthbox,2024年2月22日
部分图片素材源自网络。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