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符号”不是设计出来的
来源:设计散步
“超级符号”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
更确切地说,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所谓的“超级符号”,存在的只有“超级企业”。想通过设计一个“符号”,去成就一家企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有的“超级符号”实际上是在品牌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正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那样,“符号”不过是依附在成功企业上的一朵璀璨之花。
华与华最厉害的能力始终都不是营销、策划和设计,而是在于对作品的诠释和理论搭建上。
同时华与华也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是一家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司,而是一家以过程为导向的公司。
结果无法短时间内验证,但过程却能实实在在被品牌方看到,在市场经济下,一家以过程为导向的公司,必然会陷入“自证”的陷阱,一定会去自圆其说,“超级符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1、绑定词汇策略
找到一个有能量的词,然后与自己或者自己的公司绑定,是每个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如“百度一下”“淘宝一下”。华与华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找到了“超级符号”这个词语,与自己深度绑定,这个词语的能量之强,已经让很多营销行业的从业者,在提到设计标志的时候,已经不说设计标志了,而是说设计一个“超级符号”。
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华与华的知名度,但这个词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剑的反面可能会更锋利一些。
2、超级符号的理论来源
“超级符号”理论,其实来自里斯的“视觉锤”理论。
但华杉不会承认这个,他把“视觉锤”翻译成“超级符号”,这个词更上口、更容易被中国人理解,“视觉锤”这个概念对中国人来说太复杂、太学术了,把视觉和锤子结合起来,对中国人来说太别扭了,显得水土不服,也就削弱了其理论本身的能量,华杉敏锐的抓住这一点,“超级符号”明显是放大了这种力量。
“超级符号”的响亮度超越了传统设计中的“标志”一词。它更像是“动词+名词”的组合,充满了攻击性和动感。
在一定程度上,它降低了与品牌方沟通的门槛,使得品牌方一听到这个词汇,便能在脑海中自动构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这种影响力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心理预期,但它无疑为华与华理论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3、超级符号的倒推逻辑
“超级符号”理论有一个天然的缺陷,不具备可证伪性,比如他们提到的超级符号和文化母体,任何一个符号拿过来其实都可以挂靠上去,哪个符号,不是超级符号?
只要套上他们的理论,都是超级符号,还有就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东西,都是长时间演化过来,都能找到一个文化依靠,就形成了他们说的“文化母体”,比如他们为探鱼搞的口号:“一万年前就烤鱼,一万年后吃探鱼”,我们现在的行为哪一个不是从一万年前演变过来的?现在,“一万前就烤鱼”这个口号好像已经被品牌方弃用了。
“超级符号”本身就是倒推出来的,先设计一个标志,然后再赋予其价值,这个价值的定义权在设计师,空有意义,却不具备实际价值。就比如华与华设计的那个格子,他们赋予了格子各种意义,然后再把这些格子卖给厨邦、西贝、绿源、江小白,还有他们自己的读客。
4、“超级符号”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理论的问题在于解释权来自华与华,但结果在短期内又无法验证,这使得“超级符号”如同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能够降低沟通成本,提高与客户谈判的效率;另一方面,随着“超级符号”这一概念在营销和设计领域的普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如果营销人员和设计师未能通过这一概念实现预期的营销效果,那么这个术语的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超级符号”与“格局”、“底层逻辑”等词汇一样,当它们被频繁提及时,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负面联想,让人联想到那些过于夸大其词或缺乏实质内容的“忽悠者”。
其次,“超级符号”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如果企业失败了、倒闭了,“符号”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华与华是非常依赖成功客户的。
很多时候不是华与华有多强,而是他们的客户非常强,客户的渠道管理能力强,然后还非常舍得砸广告。不是华与华创造了“超级符号”,而是客户的成功,成就了华与华的“超级符号”。
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符号的力量并非源自设计本身,而是源自企业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市场表现。
一个成功的品牌符号是企业实力、市场策略和消费者认同的共同结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品牌的成功归功于某个设计或符号,而应该看到背后更为复杂的因素和条件。
视觉设计:黄巍
撰文:黄巍
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灵感来自 段智华 小红书内容《超级符号并不是设计出来的》
作者公众号:设计散步(ID: shejisanbu)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