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情绪营销

举报 2024-09-26

一文读懂情绪营销

(滑跪)先给点进来的朋友们道个歉,标题党了一下,毕竟要是情绪营销那么好懂,大家早就给它研究的明明白白了。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还是邀请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情绪营销」,小野这里权当抛砖引玉。

一文读懂情绪营销

这里进入正题,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有同样的疑问:

当下这个时代,任何营销都可以和「情绪营销」扯上关系,和情绪营销挂钩后,又好像都说得过去,情绪营销仿佛是营销界的万金油。

以前的广告流行上价值,现在的广告流行上情绪:
奶茶配个贴纸?情绪营销;
产品换个绚丽的彩色?情绪营销;
包装配两句有深意的文案?情绪营销
……

不可否认,这些手段并非完全没有效果,有人就是可以为了贴纸点杯奶茶,就是可以为了新的颜色换个杯子,有人就是可以为了一两句戳人的文案购买产品。

1727323518636470.jpg

但问题在于,没有营销的时候,人也是有情绪的,这种对情绪营销的追捧,更像是看到结果后的反推,而不是太像是营销层面的设计。

我们对于情绪营销的探讨,则应该是承认本能情绪反应,并且思考营销可以从哪些方面,设计刺激消费者的什么情绪,以达到何种效果?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探讨:

情绪营销,利用的是哪些情绪?
既然是情绪营销,如何激发情绪,为营销所用?



一、先了解情绪营销中的「情绪」

情绪营销,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营销的落脚点在哪些情绪上,对情绪的把控,虽然不能非常精准地进行细致的分类,但至少从大方向上可以先把握。


1、情绪营销,有哪些基本情绪?

这个问题,杰出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告诉我们,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和惊奇

1727170640321319.png

图片来源:空手

当然,在情绪上,学界也众说纷纭:有罗伯特·普鲁契克提出的八种基本情绪,Tomkins提出了九种,还有27种情绪等等,秉持着分得越多,脑袋越乱原则,咱们就先从普遍被熟知、基本的保罗·艾克曼的六种基本情绪切入。

但实际上,这几种基本情绪,营销上并非每一个都常常用到,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发现,大部分的情绪营销都利用的是正向的情绪:快乐和惊喜。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情绪营销的结果有时会投射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上,品牌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得到一个负面形象。

这些基本情绪,与生俱来,根植于基因,是人类共有的基本心理模式。

为什么这里会强调共有呢?因为情绪营销,不是要激起一小部分人的某种独特情绪反应,而是激起大部分人相同的情绪反应。

举个例子,比如在一家店,吃到了以前从未吃过的特别好吃的卤猪蹄,一般情况下,大家的情绪反应就是开心,甚至还有人对这家店产生偏爱、产生好感,决定下次还来。不至于说吃到了这么好吃的猪蹄,感到非常伤心,还进去扇了老板一巴掌(特定人独特场景回忆除外)


2、情绪和情感有什么区别?

在了解情绪营销的时候,这是一个略微有点困扰我的问题。在我看来,实际营销中,并没有非常严格区分情绪和情感,它俩真的太亲密了。

你很难说,情绪营销中,不能带点儿情感。于是,我去查了一下这两个的相关概念,发现它俩还是可以区分的:

情绪:情绪主要源于个体的生理需求,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情绪在满足生理需求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个体适应环境。

情感:情感则更多地源于社会性需求,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情感反映了个体对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的态度和体验,如对祖国的热爱。

懂了,情绪偏本能,情感偏社会。理解理解,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那么,既然情绪可以做出大致的分类,那么情感的大致分类又是怎么样的呢?

1727175027995790.png

图片来源:空手


二、如何激发用户的情绪?

思考如何激发用户情绪这件事,很像闭眼在空气中抓住一根树枝,不知道方向。

但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如果将能激发用户情绪的事情进行分类,岂不是就能知道如何激发用户情绪了?就像问你:「如何做事件营销」是一个很泛的问题,但如果转化为「事件营销有哪些分类」岂不是就能知道有哪些方向了?

接下来,在下就斗胆对「如何激发用户情绪」进行一个分类:


1、激发个体情绪体验(偏个体本能)

通过感官刺激

感官刺激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感,视、听、触、味、嗅,感官刺激是一种天然的营销工具。

视觉上,比如多巴胺配色,通过明亮多彩的视觉,激发大家的愉悦情绪。还有比如有些品牌会在标签之类的地方增加香味,不仅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1727252601664605.jpg

多巴胺配色的茶饮

利用3B原则

3B原则是在广告创作中使用三种元素:美女(Beauty)、婴儿(Baby)和动物(Beast)。

1727252879653964.png

喜茶联名红山动物园

人类对这三种元素有着天然的关注和反应,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及产生好感,很多借助3B原则的营销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和爆火的红山动物园联名,周边一抢而空(当然,除了杜杜真的很可爱以外,红山动物园自身的营销也很重要)。

利用药物刺激

药物刺激的确能从生理上改变个体的情绪体验,但理论上在营销上,万万使不得(也没想起来哪个广告是用了药物的),这里就先pass。


2、激发群体情绪体验(偏群体文化、社交)

借助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背后通常有着集体的情绪与共鸣,比如流行的打工人文学、窝囊废文学等。

172725458716757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品牌可以利用这类流行文化,和消费者形成共鸣,如果内容合适,往往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比如宜家本土化文案中,就将职场的牛马文化拿捏十分到位,学到了职场文学的精髓。

1727254671112001.jpg

宜家:这题我熟

借助圈层文化

和流行文化略有不同,圈层文化并非面向所有人,而是圈定在特定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这类人群特定的文化现象。

圈层文化天然具有认同感和共鸣,不然大家也不会聚集在一起,比如具有圈层文化属性的音乐节,大家因为热爱音乐或者喜欢氛围或者喜欢某位歌手聚集在一起,释放情绪。

品牌可以利用已经相对成熟的圈层文化表现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比如蜜雪冰城就举办了音乐节,不仅在营销形式上有心意,在沟通效果上也不错。还有苹果借助脱口秀的形式,新奇又有吸引力。

1684757552482046.png

蜜雪冰城也办起了音乐节

1727258589171929.png

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形式,以幽默的内容为受众提供情绪价值


利用冥想、玄学的疗愈

玄学、冥想等,这类也是大众释放情绪的解法:有人心累了,在微信聊天窗口和朋友发发窝囊废表情包,有人心累了,选择参加冥想、寺庙上香。今年年初很多品牌就利用玄学效应做营销,也引起了一阵讨论。

1727260711758856.jpg

总的来说,在中国文化里,玄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东西,是有一定的文化基因在的。


3、激发自然情绪体验(基于环境)

借助城市、自然环境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恢复理论」,是说自然环境常常用来帮助人们恢复心态,缓解压力。

与之相对应的“户外20分钟理论”也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并且确实有效,不少人表示在公园呆一段时间心情就会变好。压力和糟糕的情绪没有了,自然人就开心了。露营、徒步、骑行等,都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方式。

1727319739444306.jpeg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对能够「激发情绪」这件事进行了分类,但实际上用在营销上,往往是很多种夹杂在一起,因为营销本身是立体的,且常常辅助有其他的内容。


一些思考和探讨

在试图分类的时候,我其实也有另一种分类上的思考。

比如,有的营销是从「提供情绪」的角度出发,比如大家进直播间买东西,即使没有需求,但在主播的甜言蜜语和当时的氛围下,一不小心就下单了;

还有的营销是从「表达情绪」出发,做消费者的嘴替,这也可以解释当下为什么品牌喜欢玩打工人文学的梗;

还有的营销则是从「抒发情绪」出发,通过一定的行为,让消费者的情绪有地方安放,比如做音乐节,就是情绪全力释放的场景。

你有什么更好的分类方法?或者对以上的分类方式有哪些建议或者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0条)